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浙江高考语文《论语选读》模拟训练题20题(课件32张).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039541
  • 上传时间:2022-11-06
  • 格式:PPT
  • 页数:30
  • 大小:25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浙江高考语文《论语选读》模拟训练题20题(课件32张).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语选读 浙江 高考 语文 论语 选读 模拟 训练 20 课件 32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浙江高考语文浙江高考语文论语选读模拟训练题论语选读模拟训练题1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1)(2 2)题。()题。(6 6分)分)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孟子)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若使天下兼相爱

    2、,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墨子)(墨子)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1 1)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在)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在“爱爱”的问题上,孟子主张的问题上,孟子主张_爱,墨子主张爱,墨子主张_爱。(各用一个字概括)(爱。(各用一个字概括)(2 2分)分)(孟子)(孟子)仁仁,(墨子),(墨子)兼兼。(。(2 2分)分)

    3、(2 2)结合材料,简析孟子之)结合材料,简析孟子之“爱爱”与墨子之与墨子之“爱爱”的区别。的区别。(4 4分)分)孟子之孟子之“爱爱”:由己及人:由己及人有差等有差等;以;以血缘血缘为基础,出于天性。为基础,出于天性。(2 2分)分)墨子之墨子之“爱爱”:视人如己:视人如己无差等无差等;以;以利益交换利益交换为基础,出于为基础,出于功利心。(功利心。(2 2分)分)2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论语里仁里仁)范氏曰:范氏曰:“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

    4、,非言之难,而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行之难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则出诸其口必不易矣。之如其所言,则出诸其口必不易矣。”(朱熹论语集注)(朱熹论语集注)(1 1)孔子对于)孔子对于“言言”和和“行行”的态度是:的态度是:_。(用四个字回答)(用四个字回答)(2 2分)分)重行轻言重行轻言(2 2分)分)(2 2)结合范氏的解说,简析孔子持这种言行观的原因。()结合范氏的解说,简析孔子持这种言行观的原因。(4 4分)分)言说言说容易容易,行动,行动艰难艰难。(。(1 1分)分)君子贵在君子贵

    5、在言行一致言行一致,唯有克制容易的言说、加强艰难的行,唯有克制容易的言说、加强艰难的行动,才能言如其行,而非言过其实。(动,才能言如其行,而非言过其实。(3 3分)分)3 3、(2014(2014浙江卷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完成(1 1)(2 2)题。)题。(5(5分分)孔子曰孔子曰:“:“益者三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谅,友多闻友多闻,益矣。益矣。友便辟友便辟,友善柔友善柔,友便佞友便佞,损矣。损矣。”(论语论语季氏季氏)子曰子曰:“:“孰谓微生高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直?或乞醯焉焉,乞诸其邻而与乞诸其邻而与之。之。”(”(论语论语公冶长公冶长)【注

    6、】微生高【注】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春秋时鲁国人。醯(x):(x):醋。醋。1.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观。观。(1(1分分)择友择友2.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你怎么看?(4?(4分分)第一问第一问:醋是小物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有就说有,无就说无无就说无,微生高微生高应据实相告应据实相告。而。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以应求者,用意委曲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为

    7、人处世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要正直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于细微事不可不谨。4 4、(2014(2014福建卷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完成后面的题目。面的题目。富与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不处也。也。(论论语语里仁里仁)非其义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非其道也,一介一介不以与人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孟子万章上万章上)【注】不处【注】不处:不享有。一介不享有。一介:一点点小东西。一点点小东西。(1)(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8、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2分分)取得财富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不能违背原则。(2)(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4(4分分)论语选段立足于论语选段立足于“道道”,”,其主张侧重于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取得的方式方法要要正当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孟子选段立足于“义义”和和“道道”,”,其主张侧重于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予都要合乎道义。5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甲甲(曾皙,名点)曰:(曾皙,名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9、人,童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吾与点也!”(论语(论语先进)先进)乙乙子路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愿闻子之志。”子曰: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论语公冶公冶长)长)(1 1)由材料甲)由材料甲“喟然喟然”一语可以看出,孔子心中既有对曾皙一语可以看出,孔子心中既有对曾皙所描述志向的所描述志向的_之情,也有对自己志不得伸的之情,也有对自己志不得伸的_之感。(之感。(2 2分)分)神往神往 苦闷苦闷 (2 2)请根据材料乙的相

    10、关内容,简述材料甲)请根据材料乙的相关内容,简述材料甲“吾与点也吾与点也”的的原因。(原因。(4 4分)分)由材料乙可知,由材料乙可知,孔子的志向孔子的志向是建立一个老少皆安、仁爱和乐是建立一个老少皆安、仁爱和乐的礼治社会。(的礼治社会。(2 2分)分)材料甲曾皙所描述的生活场景,正是材料甲曾皙所描述的生活场景,正是孔子梦寐以求的孔子梦寐以求的国泰民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礼治社会的生动写照与缩影。(安、天下太平的礼治社会的生动写照与缩影。(2 2分)分)6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曾子曰: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之道

    11、,忠恕而已矣。”(”(论语论语里仁里仁)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乎!,。”(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礼记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礼记大学)大学)(1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 2分)分)己所不欲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勿施于人(

    12、2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絜矩之道絜矩之道”的内核。(的内核。(4 4分)分)絜矩之道即絜矩之道即恕道恕道,强调为人处世要仁爱宽厚,将心比心,从,强调为人处世要仁爱宽厚,将心比心,从否定性方面否定性方面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这种恕道这种恕道以自身的体认为衡量尺度以自身的体认为衡量尺度,来调节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调节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形成是形成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基石,也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与归宿。的基石,也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与归宿。7 7、(2015(2015浙江卷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完成(1 1)()(2 2)题。题。(5(5分分)知言者,尽心知性知言

    13、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孟子集注)(1 1)根据材料可

    14、以判断)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知言,我善养吾我善养吾_”一句的注释。一句的注释。(2(2分分)浩然之气浩然之气(2 2)从画线句中概括)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知言”和和“养气养气”的功能。的功能。(3(3分分)知言知言,能明道义能明道义,于事无疑。于事无疑。养气养气,能配道义能配道义,于事无惧。于事无惧。8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论语里仁)里仁)孟子曰: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仲尼不为已甚者。”(孟子(孟子 离娄

    15、下)离娄下)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朱熹)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朱熹)(1 1)上述材料,贯穿了一个共通的哲学观念,即上述材料,贯穿了一个共通的哲学观念,即_。(2 2分)分)中庸之道中庸之道(2 2)综合三则材料,简析这种哲学观念的特征。(综合三则材料,简析这种哲学观念的特征。(4 4分)分)原则性原则性。材料一孔子强调只有仁者才能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材料一孔子强调只有仁者才能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因为他们心中有仁义这一准则,这就是中庸的原则性。因为他们心中有仁义这一准则,这就是中庸的原则性。均衡性均衡性。材料二孟子说孔子不做过分与过度的事,说明中庸就。

    16、材料二孟子说孔子不做过分与过度的事,说明中庸就是综合各方因素,积极调和,保持均衡。是综合各方因素,积极调和,保持均衡。灵动性灵动性。材料三朱熹说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中庸的具体。材料三朱熹说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中庸的具体形态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的。形态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的。(每点(每点2 2分,写出分,写出2 2点,即给满分)点,即给满分)9 9、(、(20152015福建)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福建)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完成后面的题目。(6(6分分)尧以不得舜为己忧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17、夫以百亩之不易不易 注注 为己忧者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为天下得人难。(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注】易【注】易:修治修治,耕种。耕种。附【译文】附【译文】尧把得不到舜当作自己的忧虑尧把得不到舜当作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当作自舜把得不到禹、皋陶当作自己的忧虑。把耕种不好百亩田地当作自己忧虑的己的忧虑。把耕种不好百亩田地当作自己忧虑的,是农夫。把财是农夫。把财物分给人叫惠物分给人叫惠,把好的道理教给别人叫忠把好的道理教给别人叫忠,为天下

    18、物色贤才叫仁。为天下物色贤才叫仁。因此因此,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物色到贤才是困难的。为天下物色到贤才是困难的。9 9、(、(20152015福建)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福建)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完成后面的题目。(6(6分分)尧以不得舜为己忧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不易 注注 为己忧者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为天下得人难。(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19、滕文公上)【注】易【注】易:修治修治,耕种。耕种。(1)(1)尧、舜的尧、舜的“忧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请简述。(3(3分分)“忧忧”的内容不同的内容不同;农夫为耕种丰歉而忧农夫为耕种丰歉而忧,尧、舜则为治尧、舜则为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而忧。理天下的人才难得而忧。(2)(2)为什么说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3分分)“得人得人”中的中的“人人”,”,是治国理政的人才是治国理政的人才,他们既要能施惠他们既要能施惠百姓使其安生百姓使其安生,又要能教化百姓使其向善。这种人才十分稀有又要能教化百姓使其向善。这种

    20、人才十分稀有,很难找到。很难找到。10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君子。”(”(论语论语八佾八佾)子曰: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1 1)“揖让而升,下而饮揖让而升,下而饮”说明在君子之争中要恪守说明在君子之争中要恪守_的规范。(的规范。(2 2分)分)礼礼(2 2)根据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根据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争争”与与“让让”的态度。(的态度。(4 4分)分)面对

    21、面对“射射”,“争争”中要有中要有“让让”,即,即以礼为准则以礼为准则公平竞争。公平竞争。面对面对“仁仁”,“让让”中要有中要有“争争”,即,即以仁为指南以仁为指南据礼力争。据礼力争。1111、20162016浙江卷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完成(1 1)()(2 2)题。题。(5(5分分)墨子墨子节用节用:“:“圣人为政一国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大之为政天下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无

    22、不加用而为而为者者,是故用财不费是故用财不费,民德民德不劳不劳,其兴利多矣。其兴利多矣。”【注】加用【注】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德:通更有用、更有价值。德:通“得得”。附【译文】附【译文】墨子墨子节用中说节用中说:“:“圣人在一国施政圣人在一国施政,一国一国(的财利的财利)可以成可以成倍增长倍增长;大到施政于天下大到施政于天下,天下天下(的财利的财利)可以成倍增长。这种可以成倍增长。这种(财财利的利的)加倍加倍,并不是向外掠夺土地并不是向外掠夺土地,而是根据国家情况而是根据国家情况,省去无用省去无用的费用的费用,因而足以成倍增长。圣王施政因而足以成倍增长。圣王施政,他发布命令他发布命令,兴办

    23、事业兴办事业,使用民力和财物使用民力和财物,没有不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没有不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所以使用财物所以使用财物不浪费不浪费,民众能不劳苦民众能不劳苦,他兴起的利益就多了。他兴起的利益就多了。”1111、20162016浙江卷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完成(1 1)()(2 2)题。题。(5(5分分)墨子墨子节用节用:“:“圣人为政一国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大之为政天下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使

    24、民用财也,无不加用无不加用而为而为者者,是故用财不费是故用财不费,民德民德不劳不劳,其兴利多矣。其兴利多矣。”【注】加用【注】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德:通更有用、更有价值。德:通“得得”。(1 1)从这段文字看)从这段文字看,“,“节用节用”的含义是。的含义是。(不超过不超过6 6个字个字)(1)(1分分)去无用之费去无用之费(2 2)根据选文)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为政”思想。思想。(4(4分分)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合理地节约用度。合理地节约用度。珍惜人力物力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减轻百姓负担。1 12 2、阅读下面的

    25、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一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请讨之。”公曰:公曰:“告夫三子!告夫三子!”孔子曰: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告夫三子者!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论语宪问)宪问)二二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

    26、苦而为义,子不若已。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我?”(墨子(墨子兼爱)兼爱)(1)(1)从一二段文字看,孔子和墨子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从一二段文字看,孔子和墨子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2 2分)分)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2)(2)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孔墨的这种精神的不同思想内涵。(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孔墨的这种精神的不同思想

    27、内涵。(4 4分)分)根据材料,孔子根据材料,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为了履行自己为官的是为了履行自己为官的职责,意在职责,意在维护礼制维护礼制,并对违犯周礼的行为表明自己严正的态,并对违犯周礼的行为表明自己严正的态度。度。根据材料,墨子根据材料,墨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为了是为了倡导并维护倡导并维护“义义”,正是天下人,正是天下人“莫为义莫为义”,墨子愈发感到,墨子愈发感到“为义为义”的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性和紧迫性。13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28、恭敬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告子上)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29、。(荀子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礼论)(1 1)根据以上论述可知,)根据以上论述可知,_是持是持“性恶论性恶论”的。(填人的。(填人名)名)(2(2分分)荀子荀子(2 2)孟子和荀子各自认为道德起源于什么?()孟子和荀子各自认为道德起源于什么?(4 4分)分)孟子认为道德起孟子认为道德起源于内在的人性源于内在的人性,是人性之善的自然发展。,是人性之善的自然发展。荀子认为道德源于荀子认为道德源于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约束协调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约束协调,是人们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1414、(2017(2017浙江卷浙江卷)阅

    30、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谓子贡曰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女与回也孰愈?”?”对曰对曰:“:“赐也何敢望回赐也何敢望回?回回也闻一以知十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吾与女,弗弗如也。如也。”(”(论语论语公冶长公冶长)子谓颜渊曰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惟我与尔有是夫夫!”(!”(论语论语述而述而)(1 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事、文学“四科四科

    31、”区分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其中颜渊属于_,子贡属于子贡属于_。(2(2分分)德行言语德行言语(2 2)一说)一说“吾与女吾与女,弗如也弗如也”中的中的“与与”为连词为连词,可断为可断为“吾吾与女弗如也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育技巧。(4(4分分)平等待人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养,或同有某种不足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善于勉励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用舍行藏”的

    32、修养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再加深造。1515、(2018(2018浙江卷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甚矣吾衰也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论语述而述而)子曰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使骄且吝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其余不足观也已。已。”(”(论语论语泰伯泰伯)【注】才之美【注】才之美:美好的才华。使美好的才华。使:假使

    33、。假使。(1)(1)第一则材料中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的含义是什么?(2?(2分分)“梦见周公梦见周公”表明孔子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2)(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并加以分析。(4(4分分)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孔子强调德重于才德重于才。“周公之才之美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骄”“”“吝吝”则是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不足称道。16

    34、16、(2018(2018北京卷北京卷)根据要求根据要求,完成第下面的问题。完成第下面的问题。(共共5 5分分)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如先进篇:子路问子路问:“:“闻斯闻斯行诸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冉有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公西华曰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求也问闻斯行诸诸,子曰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赤也惑。赤也惑,敢问。敢问。”子曰子曰:“:“求也退求也退,故进

    35、故进之之;由也兼人由也兼人,故退之。故退之。”注释注释:斯斯:就。就。兼人兼人:勇于作为。勇于作为。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样的思想。(1)(1)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答子路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或兄请教。要向父亲或兄请教。答冉有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需要立刻去做。答公西华答公西华:做出了针对不同人的不同情况而做出不同回答的解释。做出了针对不同人的不同情况而做出不同回答的解释。(2)(2)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

    36、因材施教因材施教。17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论语里仁)里仁)子曰: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论语里仁)里仁)子曰: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人也,求备焉。”(论语(论语子路)子

    37、路)朱熹注:说,音悦;器之,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朱熹注:说,音悦;器之,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论语集注)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论语集注)(1 1)从上述材料可知,君子待人处事所遵循的原则是从上述材料可知,君子待人处事所遵循的原则是_或或_。(用材料中的字词回答)(。(用材料中的字词回答)(2 2分)分)义义 道道(2 2)下奉上曰下奉上曰“事事”,上使下曰,上使下曰“使使”。结合相关材料,简。结合相关材料,简析君子和小人在析君子和小人在“事事”与与“使使”方面的不同点。(方面的不同点。(4 4分)分)在在“事事”方面,君子以方面,君子以道义为标准道义

    38、为标准,客观公正,不必去刻意,客观公正,不必去刻意取悦,易事奉;小人以取悦,易事奉;小人以私利为标准私利为标准,主观偏袒,要费心思去揣,主观偏袒,要费心思去揣摩迎合,难事奉。(摩迎合,难事奉。(2 2分)分)在在“使使”方面,君子根据方面,君子根据才能类型才能类型来使用人才,宽容而不强来使用人才,宽容而不强人所难;小人从私心出发,以人所难;小人从私心出发,以个人好恶个人好恶使用人才,刻薄而求全使用人才,刻薄而求全责备。(责备。(2 2分)分)18.18.(20192019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君子道

    39、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不惧。”子贡曰: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夫子自道也。”(”(论语论语宪问宪问)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孟子孟子滕滕文公上文公上)【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1 1)“夫子自道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在句中的意思是_。子贡认。子贡认为孔子的为孔子的“我无能我无能”是是_的说法。(的说法。(2 2分)分)先生在说自己先生在说自己 自谦自谦(2 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

    40、仁者仁者”,按孔子说法,应,按孔子说法,应该该“不忧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忧”。根据材料,简述。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4 4分)分)孔子认为有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不忧不忧”。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忧忧”。19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41、6分)分)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尽心上)心上)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则事

    42、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王阳明传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王阳明传习录)习录)【译文】【译文】像我所说的致知格物,是在事事物物上推广扩充我心的良知。像我所说的致知格物,是在事事物物上推广扩充我心的良知。我心的良知,就是宇宙永恒之理。把我心良知所蕴含的宇宙之我心的良知,就是宇宙永恒之理。把我心良知所蕴含的宇宙之理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那么万事万物就获得了永恒之理。推理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那么万事万物就获得了永恒之理。推广扩充我心的良知,就是探求知。万事万物获得永恒之理,就广扩充我心的良知,就是探求知。万事万物获

    43、得永恒之理,就是探究事物的道理。这就是心与理是同一的。是探究事物的道理。这就是心与理是同一的。19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尽心上)心上)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王阳明传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王阳明传习录)习录)(1 1)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孟子和王阳明观点。(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孟子和王阳明观点。(2 2分)分)孟子:孟子:_。王阳明:。王阳明:_。天赋良知天赋良知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浙江高考语文《论语选读》模拟训练题20题(课件32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3954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