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江苏大二轮任务二十必练审题与答题(64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考语文江苏大二轮任务二十必练审题与答题(64张).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语文 江苏 二轮 任务 二十必练 审题 答题 64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0高考语文江苏大二轮任务二十必练审题与答题(64张)读题是一种能力。的确如此。有人读题粗心,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考前,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以使自己答题答得准,答得清楚。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那么,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任务情境一、必练审题(一)明确审题步骤和要求1.审题具体步骤(1)小声读,读要慢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2)明要求,抓关键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3)挖暗示(提示),定区间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
2、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故要确定答题区间。另外,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者“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2.审出六项要求(1)字数要求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考生要看清。(2)用语要求在语文考试中,简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上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
3、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3)角度要求语文考试简答题中,命题者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若考生不太注意,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模式回答,就会落入命题者的设题陷阱之中。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4)技巧要求语文考试中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时,考生常常会混淆,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等说法。其中艺术表现、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属于表达技巧的整体要求,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考生在解答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类题目时一定要从多个层面考虑。表达方式包括记叙(倒叙或插叙等)、描写、抒情、议论等,
4、表现手法包括虚实结合、正反对比、烘托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这些都不可混淆。(5)手段要求高考对考生在阅读和鉴赏的考查要求上有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分析、鉴赏、探究等,考生一定要看清。筛选只需要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即可;整合则要求考生从不同区域提炼出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与概括属于同一层面要求,需要在整合的基础上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析需要考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解析;而鉴赏和探究则要带有考生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属于不同的要求,马虎不得。(6)分数要求分值不同,答题要点数量不同。分值越高,赋分点越多。(二)准
5、确理解题干常出现的关键词语的含义1.“结合”(某句、某联、某片、画线句子、上下文、段落、全文、相关情节、有关材料、有关描写)解释:“结合”是题干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它是命题者极其用心的提示,告诉我们此题的答案在哪里,回答时必须结合哪里。千万不能当成司空见惯的词语而视而不见,更不能因此偷懒。让你结合到哪,你就必须读到哪,答案一定结合到哪。如“结合(诗歌)某联”,答案就在这两句中,可能在上句,也可能在下句,也可能两句都有;“结合上阕”,答案就在上阕的每个句子中,很可能一句一个要点。又如“结合画线句子”,就要用画线句子中的字、词回答;“结合某段”,就要摘取段中语句回答;“结合有关情节”,一般出现在
6、小说中,必须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所有情节。记住:语文考试的答题差距、得分差距多在是否回答“结合”二字上!2.作用解释:“作用”,指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作用”也是高考命题中经常用来提问的话语。一般命题的本意往往指积极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限定对什么产生影响,都是指“在文中的作用”。此类试题的要点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侧重于内容,一是侧重于形式。内容上,一方面指在具体语境中作者所要表情达意的要点,另一方面指整个文本要表达的内容要点;形式上,一方面指语言表达所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指在结构或行文思路上所产生的影响。总之,审题时要弄清两点:一是作用的“主体”(段落或句子、表达技巧),一是作用的
7、“客体”(内容和形式)。诗歌鉴赏中的“作用”题,往往是考查局部在整体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其表达效果。分析段落的作用,要明确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并要结合具体内容。标题作用既要分析其固有的作用,又要结合词句的表达和文本的主题进行阐发。3.好处解释:高考命题所问的“作用”一定特指正面的作用,那么这个“作用”往往就成了“好处”的代名词。“作用”和“好处”,往往在高考命题中相伴而生。“好处”侧重于考查鉴赏评价能力,尤其常出现在要求鉴赏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象内涵及艺术魅力的题目中。思考“好在哪里”,要先明确“哪里”,即从层面与角度进行清楚的定位。准确定位问题,也
8、就能够明确相应的文本内容,提炼出准确的答案。不要堆砌教条式的术语和僵化的模式来敷衍作答。4.用意解释:“用意”,是企图、意图的意思。高考试题中经常问“作者的用意”“有什么意图”“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探究作者的居心,剖析作者的意图。一般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观点、见解等;二是形式方面,即作者为了内容的表达需要,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技巧,以求获得什么样的效果等。此类试题大体都是针对作者迂曲含蓄表达的“用意”。解题和组织答案时,往往需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诗歌中的“用意”,常常侧重于描写意象、塑造人物、引用典
9、故的意图,常从结构和内容(主旨)方面思考。散文中的“用意”,高考往往侧重考查作者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的艺术效果或作用。小说中的“用意”,常常侧重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尤其是创作意图。5.赏析解释:赏析,也是高考中常见的题目要求,也叫“鉴赏”,尤其在诗歌阅读题目中。赏析,顾名思义,包含欣赏与分析两个方面。欣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因此,所谓赏析,是欣赏并分析,即欣赏其艺术技巧,分析其表达效果。6.效果解释:效果,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类似于“作用”,是“因果思维”的体现。是高考命题中常见的词语之一,尤其是在考
10、查鉴赏评价能力的时候。高考命题多指向具体的语言、语言技巧(修辞)或描写、抒情、议论时的表达手法。要求能够说明作者语言运用或写法上的技巧,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常和“赏析”结合起来进行设问考查。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分辨出“因”与“果”,用联系、全面、辩证的思维进行探究。7.分析解释:“分析”,可以说是高考中最常见的一种提问方式。分析,就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为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本质之间的关系(与“综合”相对)。分析,是在掌握准确信息(筛选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判断,是有针对性的,是具体的。分析,是一切深入阅读的基础,也是高考考查的核心能力之一。近几年高考中“简要分析
11、”的出现频率最高。命题者意为分析要具体,更要简明扼要,既要筛选信息,又要凝练概括。一体两面,是思维流程的完整考查。分析,主要针对文本而来,必须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具体章节、具体词句等。8.哪些解释:“哪些”主要针对答题数量而言,既然是“些”,则答题要点至少有两个。如果分值高,则答题要点相应增加。它与只答一个的“哪种”相对。借助真题练练审题请按照上面的审题步骤、要求,注意题干关键词语。认真审题,审出具体要求及暗示信息。(一)文言文阅读1.(2019江苏,8)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4分)2.(2018江苏,9)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3.(2017江苏,9)根
12、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4.(2016江苏,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二)古诗词鉴赏1.(2019江苏,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2.(2019江苏,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3.(2018江苏,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4.(2018江苏,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5.(2017江苏,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6.(2017江苏,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
13、果。(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019江苏,13)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6分)2.(2019江苏,14)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3.(2018江苏,13)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6分)4.(2018江苏,14)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4分)5.(2018江苏,15)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6.(2018江苏,16)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7.(2017江苏,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
14、6分)8.(2017江苏,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4分)9.(2017江苏,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10.(2017江苏,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2019江苏,17)书家和善书者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2.(2018江苏,17)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6分)3.(2018江苏,18)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6分)4.(2018江苏,19)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6分)5.(2017江苏,17)文中“谱”的含义有
15、哪些?(6分)6.(2017江苏,18)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7.(2017江苏,19)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6分)(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2019江苏,20)请结合全文,概括开合桥的优缺点。(6分)2.(2019全国,6)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分)3.(2019全国,6)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2019全国,6)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6分)5.(2018全国,9)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
16、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6.(2018全国,9)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答案略。二、必练答题(一)总体要求1.要点要联系文本语文考试中不少答案的正确性需要在上下文中得到验证。如对于文言实词的辨析,考生一定要将选项带入原文,结合上下文去分析、比较。还有文言文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内容辨析题,考生可将选项中的要点与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对,看是否一致。2.组织答案要分点,结构清晰不重复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树立得分点意识。如古诗词鉴赏,2分题往往是一个要点,3分题可能是三个小点,4分题应该是两个大点,6分题应该是三个大点。
17、现代文阅读同样如此。3.专业术语很重要语文考试回答问题时往往有固定的模式,考生不可以想当然地用未经推敲的用语随意作答,因为这样很难答到点子上。所以考生需要对一些专业术语非常熟悉,如主要的表达技巧,古诗词鉴赏中常见的情感主旨,文章的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用语等。4.答案内容要具体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规范,一般而言,要先明确答案要点,然后联系具体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如回答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时,考生要先明确要点,点明题意,引起下文;然后联系文本具体内容加以阐述。5.语言要简洁通顺,切忌啰唆无要领不少考生在答题时常常随意性较大,答案前后重复,且语病较多,要点不全。这样,虽然写了不少,但往往只答对一点甚至一
18、点都未涉及。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有简洁精练、杜绝语病的意识,一句话能交代到位就不要再写第二句,具体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二)具体规范1.有效组织答案语言(1)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子,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应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而又切合要求的答案。(2)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答案中涉及的关键词语、句子往往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如果舍弃文中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
19、(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整合文中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它们转换成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4)在草稿上列出答案要点,并反复推敲,仔细润色,再将答案写到答卷上,力求内容完整,卷面整洁,以便获得较高的“印象分”。2.合理组织答案(1)加上序号。因为答案包含几个要点,加上序号既有助于自己掌控,也有利于阅卷老师量分;如果在序号前记得空12个字格,会更方便阅卷老师迅速了解答题要点,获得良好印象。(2)排好顺序。如果遇到思考结果超过预定数量答题要点且又难以定夺的情况,要注意排序,将所列要点中最重要的、最切合
20、题意的部分先行写上。(3)分行回答。如果题干要求中包含两个以上需要回答的要点,应采用分行作答的方式,将每个要点隔开,这样既不会遗漏要点,也能给阅卷老师好的印象。(4)不出题框。高考都是网上阅卷,考卷都要扫描,再划块批阅,如果不遵守答题框线的限制,很容易因显示限制而造成损失。(5)控制字数(篇幅)。注意答题语言的简洁,应在画线区域内完成答题。不加节制甚至挤占框(行)内空白处,不仅容易让人反感,也很容易因看不清楚而使阅卷老师漏判得分要点。特别是有字数规定的试题,更要注意严格遵照(要看清是对每个要点的字数要求,还是对总体答题字数的限定)。当然,也要防止另一种极端苟简(过于简略),因为这样会让人怀疑你
21、的答题态度和理解深度。(三)必用的答题方法1.“关键词”答题法阅卷老师阅卷是“采点赋分”,其实是“采关键词赋分”,只要把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答出来,就能得分。那么,什么是答案中的“关键词”呢?对于古诗词鉴赏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当然,具体到不同题目,“关键词”不尽相同:(1)情感分析题,“关键词”就是诗歌中能揭示情感的词语。(2)分析技巧题,“关键词”就是所用技巧的名称。(3)形象题,“关键词”就是那些景物。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文本主题的相关词句。无论答哪类题目,都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句串联成句,形成答案。对于论述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
22、那些点明文章观点或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做题时要借助这些关键词得出答案。对于实用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在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词句。至于利用这些“关键词”组织成答案的重要性,则无须多说了。2.分点作答法分点作答在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中被广泛运用,以至司空见惯了。可如果仔细一想:分点作答,“点”从何来?这样看来,就有深究的必要了,必须弄清“点从何来”这一关键问题。(1)“点”从文本中来分出的“点”是否正确、全面,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入程度密不可分。可以说,你阅读得越全面、深入,你的答题之“点”就越准确、全面。所以,现在考查特别强调考生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2)“
23、点”从题目和分值中来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一是指定内容,明确地告诉考生,必须按照指定的内容寻找答案。二是提示答案的范围,考生答题时,先要根据指定内容,寻找有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提示的范围寻找答案。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答题的方向多种多样,有的答题方向是明确的。凡此类题,答案往往比较单一,只要根据方向作答即可。有的则只是笼统地要求“简要赏析”“谈谈看法”“说出好处”等。此类题答案往往包括“本身”“内容”“主题”等若干个方面,需要全面回答。看清题目中蕴涵的答题重点。如古诗词鉴赏题有一小题的答题要求为:“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
24、赏析。”题中蕴涵的答题要求是对每一句诗歌都要赏析,不可遗漏。要揣摩题中“点”的数量。有的题目“点”的数量比较明确,如果题干中的表述是“哪种”“何种”,那就说明只有一种,不可答两种以上。如是“哪两层”,那就只能答两层,既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还有的是要求答“哪些”“有什么”“哪几件”,或者干脆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只是笼统地要求答“作用”“理由”“好处”等,那就要根据该题的赋分并结合文本内容来揣摩有几点。因分赋点。一般而言,分值越高,分点越多。6分题至少有3个答题点,4分题至少有2个答题点。如果是4分概括题,则可能有 4个答题点。(3)“点”从深入而全面的思考中来现在不少题目都是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25、看思维品质是否全面、深刻。有时同一小题,有的考生会高出一两分,就是这一两分,说明他在思考时比别人向前多“思考”了那么一点。我们特别提倡考生答题时“思维”往前多走一点,这样就可以多得一“点”。而且,如果养成了深入、全面思考的习惯,对你以后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3.“点面”式答题法“点面”式答题法有两种,一种是分点(面)作答,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分点(面)的角度要有变化,不能只是相同内容的简单相加。(2)不能随意分点,或者滥分。有的考生为了得分,把所有能写出的点都写出来,6分题写了8个点,似乎在让阅卷老师做选择题。虽说老师阅卷“认对不认错”,但这样的答题方式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反感,认为你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