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一章环境灾害与环境灾害学总结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038253
  • 上传时间:2022-11-06
  • 格式:PPT
  • 页数:41
  • 大小:4.7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章环境灾害与环境灾害学总结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一章 环境 灾害 总结 课件
    资源描述:

    1、环境灾害学王 艳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学要求熟悉环境灾害学的特征,掌握环境灾害学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认识环境风险到环境灾害演变的一般规律;了解环境灾害风险分析和预测的一般方法。参考教材:环境灾害学张丽萍、林妙仙编,灾害学 李树刚,煤炭工业出版社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等,水利出版社环境科学导论李焰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第一章第一章 环境灾害与环境灾害学环境灾害与环境灾害学第二章第二章 环境灾害形成原理和演化机制环境灾害形成原理和演化机制第三章第三章 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第四章第四章 大气污染与环境灾害大气污染与环境灾害第五章第五章 水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水环境污染与

    2、环境灾害第六章第六章 土壤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土壤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第七章第七章 资源开发与环境地质灾害资源开发与环境地质灾害第八章第八章 全球变化与环境灾害全球变化与环境灾害第九章第九章 环境灾害评估环境灾害评估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灾害防治和应急预案环境灾害防治和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章第一章 环境灾害与环境灾害学环境灾害与环境灾害学火 山地震0:43近年来大地震0:43雪 灾2008年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由于正逢春运期间,大量旅客滞留站场港埠。另外,电力受损、煤炭运输受阻,不少地区用电中断,电信、通讯、供水、取暖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某些重灾区甚至面临断粮危险。而融

    3、雪流入海中,对海洋生态亦造成浩劫。台湾海峡即传出大量鱼群暴毙事件。洪水及次生灾害洪水及次生灾害泥石流2010年舟曲泥石流灾害年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在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2010年8月7日,持续40多分钟分钟的暴雨使得土石冲进县城,并截断两条河流形成堰塞湖。搜索至8月27日停止,至9月7日通报灾害已造成1481人遇难,284人失踪,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解救1243人。一、灾害的基本概念 国外学者认为:灾害是指集中于某一时间与空间发灾害是指集中于某一时间与空间发生的一种突发性事件,是自然、人为原因或二者共生的一种突发性事件,是自然、人为原因或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作用的结果。这类事

    4、件导致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和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导致社会或社会内部自给自足的相关组成部分处于一种极度危险的状态,以至社会结构崩溃,而无法履行全部或部分的社会基本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灾害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体系灾害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体系 国内的一些定义,基本分为三种类型:(1)灾害是由某种不可控制或未予控制的破坏性因素引起的、突然或短时间内发生的、超过本地区防救力量所能解决的大量人群伤亡和物质财富毁损的现象。(2)灾害是包括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性后果的所有事件和现象,尤其是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或带来较大危害的自然或社会事件。(3)近年来关于灾害的定义是指某一地区,由内部演化或

    5、外部作用所造成的,对人类生存、人身安全与社会财富构成严重危害,以致超过该地区承灾能力,进而丧失其全部或部分功能的自然-社会现象。总结总结:灾害是指在某一地区、某一时间内,由地球内部演化、外部自然和人为作用所引起的,突发的或通过积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超过承灾能力的,致使当地的社会、生态和环境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丧失的自然-社会现象。定义的含义:(1)灾害的成因 是由地球内部演化和地球外部自然和人为作用引起的。(2)致灾过程 在某一地区、某一时间内,突发的或通过积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3)最终结果和衡量尺度 危害超过了

    6、该地区承灾能力,当地的社会、生态和环境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丧失,并强调灾害是一种自然-社会现象。二、灾害的基本属性 衡量是否成灾、灾情的轻重,不仅要看致灾力源的强弱,更主要的是看对生命财产的破坏程度、破坏范围。承灾能力:指某地区对一种或多种灾害的抗御能力、救助能力与恢复能力的综合,反映该地区抗御灾害的综合水平。灾害具备自然和社会两大基本属性灾害具备自然和社会两大基本属性,具体可从两方面分析:1、灾害过程(1)灾害形成的动力)灾害形成的动力 a、系统内部能量不断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直到系统内部能量不断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直到突然爆发,致使系统的结构功能遭到破坏,在系统形成新的平衡过程,必然突然爆发,

    7、致使系统的结构功能遭到破坏,在系统形成新的平衡过程,必然会引发灾害的发生。会引发灾害的发生。b、系统外部能量和物质异常变化,导致系统已有的平衡系统外部能量和物质异常变化,导致系统已有的平衡失调,造成系统功能结构的部分或全部破坏,导致灾害的发生。失调,造成系统功能结构的部分或全部破坏,导致灾害的发生。(2)灾害作用的受体 人和人类社会(3)承灾能力)承灾能力 承灾能力强的地区可能不会对当地的功能结构造成危害,就不称其为灾害。承灾能力强的地区可能不会对当地的功能结构造成危害,就不称其为灾害。可见:可见:灾害形成的力源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二者的交互协同作用;灾害形成的力源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

    8、因素以及二者的交互协同作用;灾害产生的环境是自然生态与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灾害产生的环境是自然生态与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2、灾害后果 具有双重性:一是灾害给人类及其社会危害性后果的社会属性。如:暴雨冰雪等极端气候、地震等 二是指对自然生态与环境功能结果的破坏,进而又反作用于人类和社会。如:人类对环境的不重视,导致上游地区生态功能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山洪等地质灾害,从而对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三、灾害的分类1、二元分类体系(1)自然环灾害:是人力不能或难以支配和操纵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聚集、爆发所致的灾害。特点:爆发频率低,周期长,灾害损失大,人员伤亡严重,难以控制。(2)人为灾害:指那

    9、些在社会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中各种不合理、失误或故意破坏性行为所致的灾害。特点:爆发频率高、周期短、灾害损失大,人员伤亡严重,但可以控制。灾害灾害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地下毒气、海啸、地火地貌灾害:山崩、滑坡、泥石流、沙漠化、水土流失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台风、冰雹、龙卷风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自然森林火灾、有害动物灾害天文灾害:天体撞击、太阳活动、宇宙射线生态灾害: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人口过剩工程灾害:工程塌方、工厂爆炸、有害物质泄露社会生活灾害:交通事故、火灾、战争、社会暴力2、三元分类体系 即:自然灾害、环境灾害、人文灾害自然灾害:陨石与太阳风等天文灾害;旱灾、飓风

    10、、暴雨、龙卷风、寒潮、热带风暴和暴风雪、霜冻等气象灾害;地震等地貌灾害;病虫害与瘟疫等生物灾害。环境灾害:资源枯竭、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酸雨、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以及人为诱发的地震、滑坡、泥石流与地面沉降等环地质灾害。人文灾害:战争、犯罪与社会动乱等政治灾害;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经济危机等经济灾害;计算机病毒、交通事故、空难、海滩与火灾等技术灾害;社会风气败坏与文化落后等文化灾害。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灾害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体系环境灾害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体系一、环境的恶化与灾变 环境恶化主要指由于人为因素或客观因素造成的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劣变或退化。0:43 全球环境

    11、恶化主要表现 大气和江海污染加剧大气和江海污染加剧 大面积土地退化大面积土地退化 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淡水资源日益短缺淡水资源日益短缺 大气臭氧空洞扩大大气臭氧空洞扩大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 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0:43我国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原始森林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原始森林面积萎缩积萎缩水资源问题突出、水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问题突出、水环境污染加剧酸雨面积扩大、海岸带生态和环境退化显著、生酸雨面积扩大、海岸带生态和环境退化显著、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湖泊湿地减少物多样

    12、性受损严重、湖泊湿地减少冰川萎缩、冻土退化、山地灾害频发等冰川萎缩、冻土退化、山地灾害频发等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研究发现,黄河源区冻土退化总体趋势是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研究发现,黄河源区冻土退化总体趋势是由大片状分布逐渐变为岛状、斑状分布,多年冻土层变薄,冻土面积缩小,融区范围扩大大片状分布逐渐变为岛状、斑状分布,多年冻土层变薄,冻土面积缩小,融区范围扩大,部分多年冻土岛完全消失变为季节冻土。保护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确已刻不容缓!,部分多年冻土岛完全消失变为季节冻土。保护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确已刻不容缓!黄河黄河源区源区冻土冻土退化退化、消、消融融 被酸雨被酸雨腐

    13、蚀的腐蚀的森林森林土地土地沙化沙化二二 、环境灾害的基本概念(两概念的区别)、环境灾害的基本概念(两概念的区别)广义:广义:自然环境中蕴藏的对其自身有威胁作用的某些因素发自然环境中蕴藏的对其自身有威胁作用的某些因素发生变化,累计超过一定临界度,致使自然环境系统的功能结生变化,累计超过一定临界度,致使自然环境系统的功能结构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进而危及人类生存环境,导致人类构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进而危及人类生存环境,导致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包括自然变化引起包括自然变化引起的环境灾害和的环境灾害和人为人为因素诱发因素诱发环境变化引起的环境灾害。环境变化引起的环境灾害。狭义:狭

    14、义:人类在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人类在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超越了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环境具有的自我的过程中,超越了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环境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违背了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致使自然环境的系调节能力,违背了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致使自然环境的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到毁灭性破坏,以至于部分或全部失去其服统结构与功能遭到毁灭性破坏,以至于部分或全部失去其服务于人类的功能,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和环境破坏,甚至对务于人类的功能,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和环境破坏,甚至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并因此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并因此反作用于人类反作用于人类

    15、,造成人,造成人类生命财产严重损失的自然社会现象,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类生命财产严重损失的自然社会现象,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重属性。三、环境灾害的基本属性三、环境灾害的基本属性环境灾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环境灾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环境灾害造成的损失有直观的一面也有潜在的一面。环境灾害造成的损失有直观的一面也有潜在的一面。其危害性后果通常是以社会公害形式表现出来。其危害性后果通常是以社会公害形式表现出来。环境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环境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环境灾害形成的基本属性、环境灾害形成的基本属性1)形成的主要动力)形成的主要动力原动力是人类,原动力是人

    16、类,反馈放大作用力反馈放大作用力是自然。是自然。2)对象和作用机制)对象和作用机制 直接对象直接对象自然和社会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 最终对象最终对象人类人类 机制:人机制:人-自然自然-人的链式作用机制人的链式作用机制 3)环境承载能力 环境承载能力在一定时期与一定范围内,以及最不利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维持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前提下,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大阈值。环境灾害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致使自然环境的功能与结构被环境灾害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致使自然环境的功能与结构被破坏,并因此反作用于人类与人类社会的自然社会现象。环境灾害的形成破坏,并因此反

    17、作用于人类与人类社会的自然社会现象。环境灾害的形成不但包含了自然因素,同时包含了人类社会因素。环境灾害是自然因素与不但包含了自然因素,同时包含了人类社会因素。环境灾害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自然社会环境,同时作用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自然社会环境,同时作用于自然与社会环境。离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这一主体,就无所谓于自然与社会环境。离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这一主体,就无所谓“环境环境灾害灾害”;因此,环境灾害成因兼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因此,环境灾害成因兼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环境不堪重负环境不堪重负2.2.环境灾害后果的基本属性环境灾害后果

    18、的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程度,主要表现为对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作用。自然属性:指环境灾害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而反馈作用于人类。同样强度的环境灾害发生在不同地区,所造成的损失不同,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其灾情就非常严重,反之则异,体现了环境灾害强度的社会属性。同样强度的人为作用,发生在生态脆弱的区域和发生在自然环境好的地区,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同,其对人类的放大反馈作用不同,体现灾害强度的自然属性。3.3.环境灾害与自然灾害、人文灾害的辨证关系环境灾害与自然灾害、人文灾害的辨证关系1)自然灾害与人文灾害是环境灾害的诱发条件之一2)环境灾害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自然

    19、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四、环境灾害的基本特征四、环境灾害的基本特征1、被动诱发性与群聚性 人为诱发是环境灾害区别于自然灾害的根本特征,自然诱发特征是区别于人文灾害的基本特征2、全球性与区域性3、随机性与模糊性4、预测性与可控性5、突发性与影响的复杂性及持续性6、迁移性、滞后性与重现性7、多样性与差异性8、必然性与不可完全避免性五、环境灾害的分类1、根据环境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分类1)全球性环境灾害2)区域性环境灾害3)局域性环境灾害全球性环境灾害全球性环境灾害区域性环境灾害区域性环境灾害局域性环境灾害局域性环境灾害污染型环境灾害污染型环境灾害环境灾害环境灾害资源型环境灾害资源型环境灾害污染型环境

    20、灾害污染型环境灾害地质环境灾害地质环境灾害温室效应诱发的环境灾害温室效应诱发的环境灾害酸雨酸雨臭氧层破坏造成的环境灾害臭氧层破坏造成的环境灾害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水环境灾害水环境灾害大气环境灾害大气环境灾害土壤环境灾害土壤环境灾害放射性环境灾害放射性环境灾害城市垃圾灾害城市垃圾灾害海水入侵灾害海水入侵灾害地面沉降灾害地面沉降灾害次生泥石流与滑坡次生泥石流与滑坡水库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油井灌水诱发地震油井灌水诱发地震2 2、以环境灾害的发生速度分类、以环境灾害的发生速度分类1)突发型 如核泄露、输油管漏油

    21、 特点:强度大,危害严重,影响深远2)迟缓型 如海水入侵、开采过度引起地面沉陷 特点:面积大,周期长,严重程度与日俱增3)过渡型 水环境污染事故 特点:介于突发型与迟缓型之间3 3、按环境灾害承载体分类、按环境灾害承载体分类分为:城市环境灾害、农村环境灾害,或海洋环境灾害与陆地环境灾害六、相关概念的比较1.环境灾害与自然灾害、人文灾害 与自然灾害不同,环境灾害与人文灾害不是亘古就有,而是人类活动作用超过自然或社会环境承载能力,造成自然环境系统或社会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破坏,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社会现象。环境灾害是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阶段性产物。尽管环境灾害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文因

    22、素造成的,但由于它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因此,自然因素在环境灾害的形成过程中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灾害与人文灾害有一些共同特征:人为因素(人类有意或无意的破坏活动与人为失误)在致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较之自然灾害更容易寻找控制对策。1)从成灾机制方面比较从成灾机制方面比较a.致灾因子的不同b.孕灾环境的不同2)从致灾过程方面比较从致灾过程方面比较a.环境灾害往往是由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致使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平衡受到破坏,原有自然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因此彻底崩溃,进而形成新的平衡状态。b.环境灾害往往通过间接方式对人类生命财产

    23、构成严重威胁,由于人类活动作用致使自然环境的系统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而失去为人类服务的各种功能,甚至对人类生存构成危害;进而反作用于人类,通过自然环境对人类施加影响,造成人类生命财产大量损失。而自然灾害与人文灾害的威胁作用则表现得更直接。3)从管理手段方面比较从管理手段方面比较2.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 环境灾害是环境污染由量变到质变积累的结果。同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环境污染还不能称之为环境灾害,它只是环境系统所处的一种异常状态,只有当环境污染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遭到严重破坏,以至环境系统处于或接近崩溃状态,环境灾害才真正形成。环境污染只是

    24、过程,环境灾害才是结果。3、环境事故与环境灾害 国家环保部环境统计报表中将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定义为: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特大事故是指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人员中毒死亡,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使当地经济、社会受到严重影响或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人员中毒,可能致残,因污染对环境造

    25、成较大危害,使当地社会安定受到影响,或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事故 环境事故与环境灾害的区别就在于影响范围、强度与历时的大小与长短的不同,最终所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的不同 环境灾害与环境事故的区别除了表现在结果的不同外,通常在责任归属方面,环境事故较之环境灾害更清楚,由此决定了环境灾害与环境事故在处理策略与管理手段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别。对于环境事故涉及面与损失均较小,而以调节与法律为主要手段;而类似淮河水环境灾害那样的环境灾害,在没有根治之前,靠调节与法律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包括社会保险措施等。4.环境问题与环境灾害1)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 从广义理解,就是

    26、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环境问题,就是狭义上理解的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固然是自然环境的异常状态的累积、突变所致,但 这一切均是自然环境自身由于其内部系统结构的“涨落”等产生的纯自然现象,而不是“人类一环境”系统的产物;而环境问题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环境问题的累积突变结果的环境灾害更是如此。2)环境问题与环境灾害 环境问题是对环境系统处于一种病态结构(或称不稳定状态)的表征,而并不强调由此产生的结

    27、果;相反,环境灾害所强调的是环境系统的这种病态结构造成的危害结果。环境问题存在并不意味着有危害性结果产生。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灾害学及其学科体系环境灾害学及其学科体系一、环境灾害学一、环境灾害学环境灾害学是一门探索环境灾害的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客观规律,揭示环境灾害的自然与社会属性,分析各类环境灾害的时、空与强度的分类特征,研究其成因机理与致灾过程,并据此确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与抗灾对策,最终达到减轻环境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造福人类的最终目的的学科。0:43二、环境灾害学研究内容二、环境灾害学研究内容1.基本理论基本理论2.各种环境灾害发生、发展与演变机制各种环境灾害发生、发展与演变机制 任何环境

    28、灾害都是在某种状态下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逐步任何环境灾害都是在某种状态下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逐步产生、发展、演变并作用于人类的。环境灾害发生、发展与演产生、发展、演变并作用于人类的。环境灾害发生、发展与演变机制研究是环境灾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直接为环境变机制研究是环境灾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直接为环境灾害的预测、影响评估,以及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灾害的预测、影响评估,以及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理论依据。3.灾情评估及指标体系确定灾情评估及指标体系确定4.环境灾害预测与预警研究环境灾害预测与预警研究 环境灾害与自然灾害最大不同之处是人为因素起很大作用环境灾害与自然灾害最大不同之处是人为因素起很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的;因此,环境灾害,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的;因此,环境灾害有规律可寻,具有可控性。环境灾害的规律性与可控性决定了有规律可寻,具有可控性。环境灾害的规律性与可控性决定了环境灾害预测与预警的可能性与重要性。行之有效的环境灾害环境灾害预测与预警的可能性与重要性。行之有效的环境灾害预测与预警是减轻环境灾害策略分析与环境灾害管理的基础预测与预警是减轻环境灾害策略分析与环境灾害管理的基础。5.环境灾害的管理和应急预案研究环境灾害的管理和应急预案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一章环境灾害与环境灾害学总结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3825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