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培训平衡针灸常用穴位培训(-150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科室培训平衡针灸常用穴位培训(-150张)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室 培训 平衡 针灸 常用 穴位 150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前前 言言 此篇章起源于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为此篇章起源于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为治疗野外作战易受伤,但又缺医少药,而且传统治疗野外作战易受伤,但又缺医少药,而且传统西医见效慢的短处,而独创的一门针灸学,此针西医见效慢的短处,而独创的一门针灸学,此针灸学和传统针灸不同之处在于他的简单易学,而灸学和传统针灸不同之处在于他的简单易学,而且是国家卫生部向军队及广大基层推广的一门技且是国家卫生部向军队及广大基层推广的一门技术。术。本人利用此技术在西部山区两年期间曾跟随本人利用此技术在西部山区两年期间曾跟随当地老院长下乡近百次,共同为上千名患者解除当地老院长下乡近百次,共同为上千名患者解除疼痛之苦
2、,本人也亲手为二三百人治疗。自感效疼痛之苦,本人也亲手为二三百人治疗。自感效果较明显,基本几秒之内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果较明显,基本几秒之内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趁此机会愿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共同学习进步。趁此机会愿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共同学习进步。虽然在城市中医疗卫生等比较健虽然在城市中医疗卫生等比较健全,而且你仅仅是个西医大夫或者护全,而且你仅仅是个西医大夫或者护理人员,让人感觉针灸之术用处不大,理人员,让人感觉针灸之术用处不大,但是如果有一天在你身边一个人突发但是如果有一天在你身边一个人突发生命危险或者突患急症时,而且周围生命危险或者突患急症时,而且周围又缺医少药,不能及时就医的话,你又缺
3、医少药,不能及时就医的话,你觉得你会怎么办觉得你会怎么办?如果你仅需一根针就可以立马解救如果你仅需一根针就可以立马解救一个人的生命或者一个人的疾病之苦一个人的生命或者一个人的疾病之苦时,你就会发现他的魅力所在!所谓时,你就会发现他的魅力所在!所谓技不压人,本人自觉多学一种东西,技不压人,本人自觉多学一种东西,对于咱们日后值夜班时,当设备及药对于咱们日后值夜班时,当设备及药品不齐全的情况下,遇到突发急诊病品不齐全的情况下,遇到突发急诊病人,也是个不错的治疗备选方案。本人,也是个不错的治疗备选方案。本次我仅把几个重要穴位给大家说一下,次我仅把几个重要穴位给大家说一下,有需要或者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再
4、聊。有需要或者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再聊。平衡针灸学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成功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平衡针灸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针灸调节大脑中枢系统的平衡,达到对各脏器生理功能修复的科学。它所阐明的规律是通过研究发现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依靠病人自我修复的现代针灸学 1、阴阳整体学说、阴阳整体学说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有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机整体,维持着正常的阴阳动态平衡,维持着正常的阴阳动态平衡,祖国医学祖国医学早在早在 内经内经 中就有中就有“脏腑相关脏腑相关”、形神合形神
5、合一一”、“人体小天地人体小天地”等论述,这就构成了人体等论述,这就构成了人体白身的整体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内因、外白身的整体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破环了阴阳动态平衡所形成的病理因、不内外因破环了阴阳动态平衡所形成的病理过程,必然会出现过程,必然会出现“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整体反应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整体反应原理人体各个渐部的病变实际上是整体病变的一原理人体各个渐部的病变实际上是整体病变的一个局部表现因为人体的体表与体内,脏与腑都有个局部表现因为人体的体表与体内,脏与腑都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根据体表的各种变
6、化,从中探索和掌握体内影响根据体表的各种变化,从中探索和掌握体内的病理变化,然后进行相应的平衡治疗平衡针灸的病理变化,然后进行相应的平衡治疗平衡针灸学就是将病理过程的形成和悄失归结为把平衡失学就是将病理过程的形成和悄失归结为把平衡失调达到重新恢复平衡的功能动态变化。调达到重新恢复平衡的功能动态变化。2、神经交叉学说、神经交叉学说 神经系统包括了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神经系统包括了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是调节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最高组织结构,是调节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最高组织结构,在功能和形态上是完全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功能和形态上是完全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功能的整体起着对人体的各个器官
7、,系统功能的整体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两者在机能上互相协调,重要的支配作用。两者在机能上互相协调,相互依赖共同完成人体接受对侧肢体的感相互依赖共同完成人体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冲动和管理对侧肢体的运动平衡针灸觉冲动和管理对侧肢体的运动平衡针灸学主要取决于学主要取决于神经交叉支配原理和神经反神经交叉支配原理和神经反馈信息原理馈信息原理,达到机体的自身调整、完善、,达到机体的自身调整、完善、修复、自我治愈疾病的目的。修复、自我治愈疾病的目的。3、生物全息学说、生物全息学说 生物全息学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生物全息学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1 980 年年创立的一个生物学新学科。它的贡献揭示了一个创立的一个生物
8、学新学科。它的贡献揭示了一个与经络对等的一种穴位分布的普遍规律与经络对等的一种穴位分布的普遍规律 即穴位即穴位分布的全息律,因为分布的全息律,因为“生物体每一个相对独立的生物体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休相同,是整体成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休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比例的缩小身体任何部分都是整体的全息单位,身体任何部分都是整体的全息单位,部分等于整体,在人体分布的全息律与经络有着部分等于整体,在人体分布的全息律与经络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交错着支配穴位的分布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交错着支配穴位的分布在结构上互相联系,功能上互相协调,病理上相互结构上互相联系,功能上互相协调
9、,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效应这就是作者运用全息针刺影响,治疗上相互效应这就是作者运用全息针刺疗法达到整体平衡消除疾病的方法之一。疗法达到整体平衡消除疾病的方法之一。4、经络学说、经络学说 经络是内连五脏六腑,外连肢节百骸,经络是内连五脏六腑,外连肢节百骸,贯穿上下左右,沟通表里内外,将机体的贯穿上下左右,沟通表里内外,将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休各个组织器官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休使机使机体保持着协调统一,同时经络具有运行气体保持着协调统一,同时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传递信息的功能。通过人血、调节阴阳传递信息的功能。通过人体的经络系统体的经络系统 即为现代医学的信息系统,即为现代医
10、学的信息系统,达到阴阳动态平衡,取穴原则多为交又取达到阴阳动态平衡,取穴原则多为交又取穴、远道取穴、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穴、远道取穴、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此源于等此源于 内经内经 的巨刺针法,远道刺的巨刺针法,远道刺法与缪刺法。法与缪刺法。1、突、突 出出 人人 体体 自自 身身 平平 衡衡 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通过针灸来调整、完善、修我调控功能。通过针灸来调整、完善、修复大脑高级神经中枢,从而激发、调动机复大脑高级神经中枢,从而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将过去头痛医头,
11、脚痛医脚,的良性转归,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2、突、突 出出 人人 体体 信信 息息 系系 统统 平平 衡衡 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控支配作用。3、突、突 出出 单单 穴穴 疗疗 法法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
12、穴,穴,80%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平衡针灸取穴总计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个平衡穴位。4、突、突 出出 快快 速速 针针 刺刺 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不同秒钟之内。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但对一些慢性疾病、感扎出来即可出针。但对一些慢性疾病、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给予留针。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给予留针。5、突、突 出出 即即 时时 效效 应应 80%以上的病人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对发秒钟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病时间短、症状轻
13、、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少病人痛苦。6、突、突 出出 针针 感感 效效 应应 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果。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只强
14、调一个提插手法。平补平泻,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7、突、突 出出 离离 穴穴 不不 离离 经经 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要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要求的是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因为神经分求的是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因为神经分布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不可能是一个点,布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而是一条线。8、突、突 出出 穴穴 名名 通通 俗俗 化化 穴位名称通俗易懂。其主要特点是以穴位名称通俗易懂。其主要特点是以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如治疗头部病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如治疗头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头痛穴,治疗腰部病变的变的平衡穴位叫头痛穴,治疗腰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腰痛
15、穴,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平衡穴位叫腰痛穴,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位叫降糖穴。9、突、突 出出 安安 全全 无无 副副 作作 用用 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的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的要求要求:a、最长时间不超过、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秒钟,不易晕针。不易晕针。b、平衡穴位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平衡穴位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不会刺伤脏器。不会刺伤脏器。10、突、突 出出 临临 床床 实实 用用 性性 平衡针灸来源于临床,先有临床实践,平衡针灸来源于临床,先有临床实践,后有科学理论,再根据平衡针灸疗法的调后有科学理论,再根据平衡针灸疗法的调控理论指导运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外已有控理
16、论指导运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外已有5000多家医院、万余名平衡针灸医务人员多家医院、万余名平衡针灸医务人员采用平衡针灸疗法医治患者,是深受病人采用平衡针灸疗法医治患者,是深受病人欢迎的简单、方便的实用疗法。欢迎的简单、方便的实用疗法。临床常用平衡穴位介绍 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4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1个。现分为三组介绍一、颈肩腰背痛穴组二、疼痛穴组三、杂病穴组 一、颈肩腰背痛穴组(一)颈痛穴(液门)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
17、,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法针感:局部出现酸麻胀感。爆炸式疼痛。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颈肩综合症、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落枕。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此穴获
18、科技进步一等奖)平刺2寸 1 10天 半月-半年歌诀:颈痛液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二)肩背穴定位:位于尾骨旁开2寸。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向下刺。针感:放射性麻胀感为宜,向足部放射。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针感后即可出针。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主治:颈肩综合症、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
19、以肩痛穴代替。歌诀: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颈肩筋膜综合症,偏瘫癫痫癔症分。(三)肘痛穴(膝眼)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凹陷中。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皮支及肌支。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局部针感,膝关节沉紧感。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活络,理气止痛。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节扭伤。骨性膝关节炎 从外向内刺2.5寸 针感为膝关节的沉胀,针尖向下45度,以免
20、出皮下。膝三针:外膝眼向内膝眼扎一针、不出皮下、斜向内下方1.5寸,第二针,内膝眼向外膝眼扎一针、不出皮下、斜向内下方1.5寸,第三针。形成倒三角。按语:在取穴原则上,肱骨内上髁炎取外侧肘痛穴,外上髁炎取内测肘痛穴。此外,上肢臀痛穴亦可治疗肘关节病变,临床疗效相同。故临床用之很少。歌诀:肘痛穴为膝双眼,肘部损伤病变选,交叉取穴股前支,膝部病变对应点。(四)肩痛穴(肩周穴,中平穴)定位:位于足三里下2寸,偏于腓侧2寸,腓骨小头与外踝关节高点的上三分之一。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明显得针感为宜。针感:以触电似
21、针感向足背,足趾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针刺方法:3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 参数 1 10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经典又难扎。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精神分裂症。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穴位最多,
22、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歌诀: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偏腓侧。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五)腕痛穴(光明穴)定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外侧旁开1寸处。解剖: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向足背足趾放射。手法:滞针手法功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
23、疗近视、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按语:又称光明穴又称光明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腕关节病变和眼科疾病为主。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用于早期混合性白内障。近视主要指青少年假性近视。歌诀:腕痛穴位踝外部,交叉取穴能退热,腕部病变与近视,眼部疾病用指妥。(六)腰痛穴定位:位于前额正中(印堂上1。5寸)局解: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针刺方法:3寸毫针向下平刺1寸左右 参数 1 10针刺特点:以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
24、: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棒打感),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针感:以局限性的酸麻胀为主。功能:活血化淤,调节神经,止痛消炎。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神經性皮炎。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水肿期需要卧床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
25、素,以巩固临床疗效。歌诀:腰痛穴位额正中,针刺滑车上神经,定位取穴三方向,主治各种腰痛症,椎间盘出腰扭伤,腰积劳损用之灵。(寸毫针双侧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右侧腰痛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寸)(七)臀痛穴(七)臀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后皱壁连线的1/2处。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方法: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2寸-3寸。1 10针刺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 2,针感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滞针手法。滞针:针体进入体内后,捻转2周左右,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