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教师 培训 课件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 标准 介绍
- 资源描述:
-
1、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介绍普通高中普通高中课程目课程目标解读标解读评价建评价建议解读议解读教学建教学建议解读议解读国际国国际国内背景内背景国际比较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各国普遍重提出的新要求,各国普遍重视中小学生视中小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的培养,表现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表现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发展趋势。国际发展趋势。国际比较国际比较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英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澳大利亚 20002000年,摄于英国一所年,摄于英国一所普
2、通小学的学前班普通小学的学前班 国际比较国际比较英国于英国于20002000年制定国家年制定国家信息与信息与通信技术标准通信技术标准美国于美国于20002000年陆续制定并公年陆续制定并公布布4 4套套全国教育技术标准全国教育技术标准IT/ICTIT/ICT课程课程IT/ICTIT/ICT整合整合国际比较国际比较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动态并存互生关系术整合的动态并存互生关系国际比较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国未来中国未来510年基础教育信息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推进和实施关键化的系统推进和实施关键学生:学生:技术素养技
3、术素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更优的学习过更优的学习过程,全面发展程,全面发展应对信息社会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的挑战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实施建设和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应用建设维护应用相关人员相关人员(教师教师)的能力建设的能力建设国内调研国内调研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结构中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结构中界定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界定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第一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历史第一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回顾回顾“两大工程两大工程”自自2001年起,用年起,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
4、1年底,年底,全国普通高中和大中城市的初中都全国普通高中和大中城市的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中开设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年前,所有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10年,年,“校校通校校通”工程工程国内调研国内调研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计算机课计算机课”“信信息技术课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提出提出“培养学生良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教学内容教学内
5、容:模块制:模块制教学和评价方式教学和评价方式:“任务驱动任务驱动”中小学IT课程指导纲要 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国内调研国内调研截至到截至到20012001年底年底国内调研国内调研1.2519万万92.15%1.2511万万65.32%4.4190万万10.32%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第二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二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中有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规划有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规划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加大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加大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小
6、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和推进和推进“校校校校通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工程的实施力度。.国内调研国内调研第二期第二期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工程 20032003年年5 5月月3030日,国务院科教领日,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实施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实施“推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村教育现代化”项目项目国家财政国家财政5050亿,地方财政亿,地方财政4040亿亿国内调研国内调研第二期第二期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基础教育
7、信息化发展展望目标一:通过三种技术配置模式向所有农目标一:通过三种技术配置模式向所有农村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技术设备和村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技术设备和教育资源教育资源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大屏幕彩电、大屏幕彩电、DVDDVD播放机,成套教学光盘播放机,成套教学光盘 针对农村教学点(一二年级;针对农村教学点(一二年级;2020人左右)人左右)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一模式一”卫星收视设备卫星收视设备 针对农村完小(多为单轨制)针对农村完小(多为单轨制)模式三:网络计算机教室模式三:网络计算机教室“模式一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二”网络计算机
8、教授网络计算机教授 针对农村初中针对农村初中 国内调研国内调研“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工程程目标二:利用三种技术配置,推目标二:利用三种技术配置,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缩小城乡师资素质及教育质量的缩小城乡师资素质及教育质量的差异资源差异资源 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培训、教研制度教师培训、教研制度国内调研国内调研“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工程程目标三:发挥远程教育网络
9、的综合目标三: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综合功能和农科教结合,提高网络为农功能和农科教结合,提高网络为农服务的功能,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服务的功能,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 促进促进“三教统筹三教统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农服务:实用农科技服务为农服务:实用农科技服务 “让农民长期得实惠让农民长期得实惠”基层党员教育基层党员教育 “让党员不断受教育让党员不断受教育”国内调研国内调研“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工程程国际比较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
10、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培养目标 总目标总目标提升信息素养提升信息素养8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基础8信息问题解决能力信息问题解决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能力8信息技术人文修养信息技术人文修养人文素养人文素养8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 价值观导向价值观导向8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培养的信息素信息素养养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培养目标 8知识技能方面知识技能方面 理解、熟练操作、适应理解、熟练操作、适应1.1.理解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
11、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目标 8知识技能方面知识技能方面 理解、熟练操作、适应理解、熟练操作、适应1.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
12、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具,能适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新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熟练使用信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根据需要选择选择/使用使
13、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获取加工管理加工管理表达交流表达交流解决生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对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对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一般规律;进行技术创新总结一般规律;进行技术创新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3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定信息需求信息需求。4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14、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存储和管理。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创作信息作品。7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
15、题的基本思想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方法。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重视信息需求分析重视信息需求分析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3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定信息需求。4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
16、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存储和管理。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创作信息作品。7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方法。多
17、信息来源: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考多信息来源: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强调通过图书、察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强调通过图书、报刊、杂志、光盘、因特网等多信息来报刊、杂志、光盘、因特网等多信息来源获取资料;辩证分析通过因特网获取源获取资料;辩证分析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优缺点。信息的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行比较分析。对信息来源进行比较分析。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3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定信息需求。4
18、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存储和管理。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创作信息作品。7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交流思想、开
19、展合作。8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方法。使学生有机会根据具体需要,评价各种使学生有机会根据具体需要,评价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适恰性,选择合适的工信息技术工具的适恰性,选择合适的工具或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或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3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
20、定信息需求。定信息需求。4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存储和管理。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创作信息作品。7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
21、开展合作。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方法。面向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面向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应用过程的规范性、计划性,例如,技术应用过程的规范性、计划性,例如,对软件工程思想的体现。对软件工程思想的体现。技术应用和作品制作的规划技术应用和作品制作的规划自主规自主规划。划。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3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
22、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定信息需求。4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存储和管理。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创作信息作品。7 7、能采用适当
23、的工具和方式、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呈现信息、发表观点发表观点、交流思想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开展合作。8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方法。根据计划呈现的信息和内容的具体特根据计划呈现的信息和内容的具体特点,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点,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恰当的信息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恰当的信息发布方式。发布方式。注意其中的信息伦理和有关规范。注意其中的信息伦理和有关规范。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
24、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3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定信息需求。4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存储和管理。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
25、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创作信息作品。7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评价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方法。评价技术优缺点评价技术优缺点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学生参与评价:参与制定评价标准;学生参与评价:参与制定评价标准;采用高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教师和学采用高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合作讨论评价方式,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