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2020-2021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解析.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广东省深圳2020-2021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解析.pdf》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深圳 2020 2021 上学 语文 期中 试卷 答案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广东省深圳中学 23 届高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广东省深圳中学 23 届高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一、基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7 分)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一、基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7 分)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百舸(g)着(zhu)恼谢公屐(l)B佛(f)狸祠寥(lio)廓暖暖(i)远人村C罅(xi)隙城隅(y)轻拢慢捻抹(m)复挑D纤(qin)云踟蹰(ch ch)一樽还酹(li)江月2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2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A.书生意气(志趣,性格)采之欲遗谁(给)枉用相存(问候,探望)B.次第(光景,状况)摧眉(低眉,低头)善才(当时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C.故垒(军队营垒)羁鸟(约束)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较高的服色)D.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社鼓(社日祭祀谷神的鼓声)俟我于城隅(等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回首读书时,你我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B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C 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
3、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D世界贸易组织小型部长会议历经 9 天的艰苦谈判,却因为一个关乎民生保障的问题而功亏一篑。4 4下列各项中,句子表达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句子表达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3 分)A6 月 15 日上午 8 点将在市文化宫举行我的大作满地黄花的新书签售活动,特邀请您和您的妻子光临指导,届时还将惠赠新书一本,还望批评指正。B在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许多单位的干部倾巢而出,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C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
4、“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3 分)A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名作,情感深沉哀婉,词的开头用七组叠词,新颖别致,堪称创举,七组叠词由外到内,极富层次地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感受。B“沉郁顿挫”常用来形容杜甫诗歌的风格,其中“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登高一诗的颈联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依的悲苦心情一起倾泻出来,这正是杜甫诗风的集中体现。C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想象大胆丰富,其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一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反衬出天姥山的高
5、耸雄奇。D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黑暗的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以及渴望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6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3 分)A词最初称为“杂曲子”或“曲子词”,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即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音韵,如“念奴娇”就是词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共 100 字,依据字数来划分属于长调。B“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官署,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C年号是帝王所用的一种名号,可用于纪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
6、则十几个。琵琶行中“元和十年”即用年号纪年。D迁,古代称调动官职的一种说法,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一般指升级,即升迁。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 分)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 分)A范仲淹二岁而孤(孤:少而丧父)悫年十四,挺身拒贼(拒:抵挡,抵抗)B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果真,如果)C日以十本为率(率:标准)后取笔头瘗之(瘗:埋)D邻居有烛而不逮(逮:给予)我亦以子为足以责(责:鞭责、鞭策)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 分)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 分)A孤
7、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平生于书,未尝苟且人不学,不知道C为人大须学问资给以书,遂成大学D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后归乡里,屏居教授9下列各组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3 分)9下列各组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3 分)A.以此言之,何学之有驾骥与牛,子将谁驱B.故不为乡曲所称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C.后生才锐者,最易坏此非吾所以处子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清兵卫与葫芦【日】志贺直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清兵卫与葫芦【日】志贺直哉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
8、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装上塞子。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因为他热衷得这么厉害,所以他每次上街的时候,走过古董店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清兵卫是一个十岁的小学生,放学回来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
9、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去。清兵卫居住的小镇,其实是很狭小的,一条细长的市街,只要二十分钟就可以走完了。所以卖葫芦的店铺纵使多,像清兵卫这样几乎每天都跑去看,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真是小孩子呢,不是这种葫芦他就不喜欢。”一位客人看见清兵卫在一旁很专心地擦葫芦,就这样说。“是呀,一个小孩
10、子,却喜欢这种玩意”他爸爸很不高兴地向他那边看了一眼。“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客人说。“这样的好呀。”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清兵卫的父亲与客人就谈到了葫芦。“今年春天开评品会时,有人拿出了马琴的葫芦来做参考品,那才是出色的呢。”清兵卫的父亲说了。“是一个很大的葫芦吧。”“又大又长。”听见这样的话,清兵卫偷偷地发笑。他们所说的马琴的葫芦,是那时候一件很有名的东西,他也去看了看,立刻觉得并不见得怎样好,就掉头走了。“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一点就是了。”他插嘴说。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的摊子。他
11、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过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他心头发着跳,问了:“这个葫芦卖多少钱?”“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
12、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清兵卫的父亲忽
13、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要卖就算五块钱吧。”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
14、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开始嘀咕了。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是清兵卫由酷爱葫芦到被逼放弃的过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而又起伏跌宕,让人不忍释卷、欲罢不能,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清兵卫“常常一个人上街上去看葫芦
15、”,而且“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喜欢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等,为他淘得葫芦精品埋下伏笔。C听到价格便宜后激动得“喘着气”,急忙跑回家拿钱,“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等细节表现了清兵卫的激动、担忧及暗自庆幸。D清兵卫一毛钱淘来的葫芦,被校役卖了五十块钱,被店老板卖了六百块。其身价倍增肯定了清兵卫鉴赏葫芦的能力,讽刺了教员、校役对葫芦的无知。11文章中教员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并分析。(6 分)11文章中教员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并分析。(6 分)12小说的结尾对表现主题有重要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6 分)12小说的结尾对表现主题有重要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16、(6 分)三、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小题。三、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小题。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迁太
17、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渠,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偺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
18、,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赐谥文节。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B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C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D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
19、/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14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14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丁父忧是指遭遇父亲丧事。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B国子博士是隶属国子监的学官,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国子生徒。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赐谥是古代大臣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称号来褒扬功绩,如文正、忠武。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杨万里治理有方,为民兴利除
20、弊。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社会安定。B杨万里文武双全,好读书善军事。他进士出身,敏而好学,谥号中的“文”可见其成就;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之法。C杨万里坚毅刚直,不屈服于权势。他宁可丢掉官职也不愿意为韩侂胄所用,以致周必大对他没有好评,他因此没能得到皇帝的重用,在家赋闲了十五年。D杨万里忧国孤愤,病中奋笔疾书。权臣把持国政、专权跋扈,他却报国无门,忧愤难平而成疾,在病重之时,只能以纸笔写下自己对韩侂胄用兵祸民的激烈批判。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时张浚
21、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5 分)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5 分)(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5 分)(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5 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 17-18 题。(9 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 17-18 题。(9 分)过沙沟店王恽高柳长途送客吟,暗惊时序变鸣禽。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远岭抱枝围野色,行云随马弄轻阴。摇鞭喜入肥城界,桑柘阴浓麦浪深。【注】肥城,地
22、名、在山东。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首联用“长途”和“客”点明诗人正身处他乡。“暗惊”一句,出自谢灵运 登池上楼中的千古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出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感受。B颔联化用杜甫“好雨知时节”、“家书抵万金”诗句,通过对“风”和“雨”的描写突出了旅途气候的变化莫测。C颈联用字巧妙,一个“抱”字十分生动地形象描绘出了山岭与树枝那亲密和谐的神态,一个“弄”字,给本无生命的行云赋予了无限活力。D全诗层次鲜明,颇有意境,巧妙化用他人诗句,自然流畅。诗风清新典雅,温醇雍容,平淡蕴藉,感染力强。18这首诗
2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1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五、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19课文内容理解性默写(共 10 分,每空 1 分)五、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19课文内容理解性默写(共 10 分,每空 1 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身在官场,心恋故园的句子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神仙洞府即将打开时,突然电闪雷鸣,山崩地裂的句子是:,。登高中“,”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24、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青年同学们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六、语言运用(10 分)20乡土中国片段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六、语言运用(10 分)20乡土中国片段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象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
25、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1)这段话用两个实例,是想告诉我们,中国人有传统。(15 字以内)(2分)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这种极端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运会故乡,葬在祖茔上呢?一生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