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4033272
  • 上传时间:2022-11-0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69.9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九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三 单元 知识点 总结 汇编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汇编岳阳楼记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直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

    2、 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则:(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2):备齐词类活用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忧谗畏讥(名词

    3、作动词,别人说坏话)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古今异义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作文【古:写文章 今

    4、:作文】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句式分析倒装句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省略句 例:属(zh)予(y)作文以记之。(省

    5、略主语“滕子京”。)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6.宾语前置句 例:吾谁与归?(4)重点词语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越明年越:到了明年:第二年3、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4、增其旧制制:规模。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作文:写文章以:来之: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7、朝晖夕阴晖:日光8、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9、横无际涯横:广远际涯:边。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11、前人之述备也备:详尽1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虽然这样,那么极

    6、:尽13、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4、连月不开开:天气放晴15、若夫淫雨霏霏若夫:像那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雪繁密的样子16、浊浪排空排:冲向 17、日星隐曜山岳潜行曜:光辉 潜:隐没18、薄暮冥冥薄:迫近 19、去国怀乡去:离开国:国都20、忧谗畏讥谗:谗言,说坏话讥:批评指责21、感极而悲者也极:到了极点22、春和景明景:日光。 23、波澜不惊:平静24、锦鳞游泳鳞:鱼儿25、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青青:茂盛的样子26、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 一:全 27、此乐何极极:穷尽。28、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28、把酒临风把:持、执 临:对着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7、曾经求:探求 仁人:品德高尚的人仁人30、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也许”的意思。为:(以上)两种心情。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3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朝廷33、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这样 进:在朝廷做官 退:不在朝廷做官3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35、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归:归依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俱兴政通人和 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浩浩汤汤 先忧后乐气象万千 波澜不惊春和景明 皓月千里2、用课文语句填空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

    8、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悲 和 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是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

    9、己悲。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3.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

    10、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5.“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6.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7.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8.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

    11、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景色一:天气阴冷(阴); 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9.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10.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12.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古仁人:不

    12、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1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14.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16.“先天

    13、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17.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8.“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答: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9.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20.(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

    14、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好才会“心旷神怡”(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20、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

    15、: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21、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2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24、第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关心民生疾苦,一心为国,心忧天下苍生。此句表现他把国家的忧患放在首位,把个人的欢

    16、乐放在最后,表现了为国担忧、为民着想的美好品质。)25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26、“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

    17、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27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答: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历代文人墨客

    18、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位置、自然景观特点、人文价值等方面来写)29、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四、翻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

    19、名人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观赏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连续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

    20、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悦;荣辱全忘,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百姓担忧;不处在荒远的

    21、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担忧,推举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那么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醉翁亭记“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当“临”为动词时

    22、,表顺接 .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 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儿的翅

    23、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3.名之者谁 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4.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6.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7.杂然而前陈者 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8.太守宴也 宴:设宴,名词作动词古今异义词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一词多义1

    24、.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回来2.谓:太守谓谁:为,是 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临溪而渔:靠近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特殊句式1.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2.判断句: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25、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语气。)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判断语气。)3.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

    26、,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出自本课的成语1、【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2、【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本义指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3、【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4、【水落石出】本意是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5、【山肴野蔌】野味和野菜。亦作山肴野湋。6、【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7、【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这个

    27、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水落石出)不可。课文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清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路弯转,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

    28、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就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

    29、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随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啊。理解默写。、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30、曰醉翁也。、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共写了哪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13)、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31、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阅读理解1、全文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2、内容主旨: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3、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32、由远而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7、请抓住一个特点,对文章的第二小节进行赏析。示例:语言简洁。这一小节写了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每种都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只写了一句话。言简意赅,作者的情感也蕴涵在里面。(大意正确即可)8、第三段中有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滁州的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人民安居乐业而高兴。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9、本文以乐为线索,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表达了欧阳修怎样的情怀?(或文章的主题)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

    33、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10、简要阐述本文中“醉”和“乐”之间的关系。“醉”和“乐”是统一的。作者因乐而醉,醉又增添了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11、“太守之乐”具体有哪些?其本质是什么?(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其本质都是“与民同乐”。1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13、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都“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

    34、及“与民同乐”的思想,都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15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

    35、的理想之风。5、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湖心亭看雪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读音更(gng)定 拥毳(cu)衣 崇祯(zhn) 雾凇(sng) 沆砀(hng)(dng)余舟一芥(ji) 铺毡(zhn)对坐余拏(ro)一小舟 强( )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

    36、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2、俱:都。3、绝:消失。4、是日更(g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始。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7、拥毳(cu)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10、惟:只有。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37、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13、而已:罢了。14、毡:毛毯。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16、拉:邀请。17、强(qi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18、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19、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20、及:等到。21、舟子:船夫。22、喃喃:低声嘟哝。23、莫:不要。24、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25

    38、、更:还。26、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一词多义一: 上下一白:全 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更:是日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是: 是日更定: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通假字拏一小船:拏,通“桡”,撑船问答题1、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2、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

    39、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写湖心亭巧遇两人的情节的作用?)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一是使文章富有波澜,给沉寂浑茫的夜景增添一分生气和一分暖色,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二是借他人之口抒发知已难逢的惆怅,真实地体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痴”情人不只“我”一个,巧妙的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3、结尾的“痴”有何含义和作用?(结尾舟子的话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情感?)“痴”的含义应是“痴迷”“着迷”,为西湖的雪景而迷,为故国的山河而迷,也为知音难觅而迷。作用是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主旨4、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

    40、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这里并不矛盾这样写突出自已与舟子的志趣不同,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如轻舟荡浆,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提示:要从内容和结构两面答) (“独”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全文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在爱莲说中也有相似的语句,请写出来。)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清高与孤傲的情怀

    41、,为下文作伏笔。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8、“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9、“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清高与孤傲的情怀。10、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11、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同时使

    42、画面有如一幅水墨画,增添无穷美感,体现了作者炼字的功力。12、按课文内容填空:(1)看雪的时间: 凌晨; (2)看雪的地点: 湖心亭;(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13、 作者在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 B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潇湘我向秦14、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不少于4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忽如一夜春

    43、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理解性填空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八、课文内容理解。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一个“绝”字,从听觉入

    44、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6、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拏、拥、往、看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 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7、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33272.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