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培训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029825
  • 上传时间:2022-11-05
  • 格式:PPT
  • 页数:29
  • 大小:411.7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死性 等位 培训 课件
    资源描述:

    1、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一、坏死性一、坏死性Q波与等位性波与等位性Q波定义波定义坏死性Q波(即病理性Q波):Q波时限0.04秒、振幅0.1mV等位性Q波:无异常Q波或虽未形成典型的坏死性Q波,但出现一些与坏死性Q波意义类似的心电图改变时,称为“等位性Q波”。2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二、发生机制二、发生机制等位性Q 波的发生机理同坏死性Q 波,即发生心肌梗死的部位电活动消失,心室除极的前1030ms 心电向量背离该部位;不同的是发生梗死心肌范围小,或深度浅,或多支血管阻塞引起的较大面积心肌梗死,但产生的梗死向量相互抵消掉一部分,仅形成q 波或者QRS 波群电压改变。3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4坏死性

    2、Q波和等位性Q波三、产生条件三、产生条件梗死心肌范围:发生不可逆性梗死的心肌直 径大于2cm。梗死心肌厚度:梗死厚度大于5mm 或大于 心室肌厚度的1/2。梗死心肌部位:发生在形成QRS 波群开始 0.03s 向量部位(如10%心肌梗死发生在基 底部,只影响终末向量,将不能产生坏死性Q 波)。5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四、心电图表现四、心电图表现坏死性Q波:1、Q波时限0.04秒;2、Q/R(振幅)的比值1/4;3、异常Q波存在切迹时更有意义;4、可呈QR(Qr)或QS型。等位性Q波:6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q 波:q 波不够坏死性Q 波的诊断标准,即同导联Q 波振幅0.03s,且伴有q 波内的

    3、切迹或粗钝;导联达坏死性Q 波的诊断标准,aVF 导联q 波的时限0.02s,导联有q波即可,aVR 导联有r 波更支持陈旧性下壁心梗;V1、V2 导联呈qrS 型,q 波的出现可以排除右室肥厚(右室肥厚应伴有电轴右偏且V3R、V4R 呈qR)或左前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在第3 肋间V1、V2 部位描记,q 波更加明显,而在第5 肋间V1、V2 部位描记,q波消失);V3V6 胸前导联q 波宽于或深于下一个胸前导联,如qV3qV4 或qV4qV5 或qV5qV6。7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Q 波区: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某个胸前 导联的q 波未达标,加做上、下一肋间或左、右轻度偏移,均可记录到q

    4、 波的区域称为Q 波区,这可以鉴别肺气肿(肺气肿在下一肋间描记QS 波可转变为rS波或q 波消失)或左前分支阻滞引起的QS 波或q波。8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进展性Q 波:同一位病人在相同体位条件下(胸前导联安放的位置应该做标记,每次固定在同一位置描记),24h 内Q 波出现进行性增宽或加深;或者排除了间歇性室内阻滞和预激等因素在原先无Q波的导联出现了q 波。9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10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新消失的间隔q 波:、aVL、V5 和V6 导 联q波消失或减小。QRS 波群改变:V4V6 导联QRS 波群R 波起始部位有切迹、顿挫,出现大于0.5mV 的负向波,提示小面积心梗;V1

    5、V4 导联R 波递增不良,或R 波逆向递增RV1RV2、RV2RV3、RV3RV4、RV4RV5;相邻2个导联的R 波振幅相差大于50%,如RV31/2RV4;11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 同一个导联的R 波在不同次的心电图记录中呈进行性的降低或丢失;V1、V2 导联R 波增大(正后壁心梗的镜面像);R0.25mV,RaVF0.25mV 伴Q存在;或R0.25mV 伴Q、QaVF 存在。以上变化同时伴有ST-T 改变,诊断价值更大。12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13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五、鉴别诊断五、鉴别诊断正常变异:正常人在肥胖、妊娠或横隔上抬时,电轴左偏产生非梗塞性Q波。当QRS波起始0.04

    6、秒向量在额面指向0+30时,投影在导联的负侧,、aVF导联正侧。故出现Q波,而、aVF不出现Q波。若在0-30时,、aVF出现Q波,不出现Q波。若在-30以上,则、aVF导联均出现Q波。此时应嘱病人深呼吸后憋气再做心电图,深吸气膈肌下降,可使QRS的向量环下移,使、aVF减小或消失。14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2)右室肥大:右室肥大时,若右心前导联出现高R波,应与正后壁梗塞相鉴别,右室肥大时V1导联T波倒置,而正后壁梗塞T波高耸。16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心肌缺血:(1)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某支冠状动脉因狭窄或痉挛使该区产生严重的缺血,而丧失了电动力,出现Q波。但当缺血心肌恢复了血供,心肌的

    7、电动力随之恢复,Q波即可消失。17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2)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心肌坏死型)因心肌不同程度的损伤及坏死,可出现异常Q波,酷似心肌梗塞,但是不具备心肌梗塞ST-T特征性的演变规律。18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心肌病变:(1)原发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时,由于室间隔异常肥厚,引起初始向量的变化,可在、aVL、aVF、V5、V6导联出现异常Q波,易误诊为下壁、侧壁心肌梗塞。但仔细观察其Q波加深而不增宽,出现Q波导联的T波往往直立而不倒置。当左室肥厚明显时,异常Q波可逐渐消失。扩张型心肌病产生异常Q波的机制,多为左室某个部位心肌电活动丧失所致。与陈旧性心肌梗塞难以鉴别,需借助心电向

    8、量等检查帮助诊断。19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2)继发性心肌病:继发性心肌病包括胶原性疾病、心肌淀粉样变性、代谢性疾病等。发生异常Q波原因主要为心肌变性、纤维化、瘢痕形成致使心肌电活动显著减退或消失。其心电图变化无特征性,包括节律改变、传导障碍及心肌缺血等表现。20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束支传导阻滞:(1)左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室间隔除极与正常相反,因而在V1V3导联均出现QS波形,伴有ST段抬高,易误诊为前间壁梗塞。左前分支阻滞时,左后分支首先除极,起始向量指向左后下方,在V1、V2导联可出现qrS型,但在低一肋间描记q波可消失,应注意与前间壁梗塞相鉴别。21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

    9、波(2)右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右心前导联呈典型的三相波,即rsR型。但有时r波不明显,只出现有挫折的R波,类似正后壁梗塞。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在V1V2导联也可呈qR型,也易于前间壁梗塞相混淆,但此qR型不会出现在V3导联。22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预激综合症:(1)A型预激综合症:其房室旁道终止于心室的基底部,在右心前导联出现高宽的R波,类似正后壁梗塞。(2)B型预激综合症:其房室旁道终止于右室的前壁或侧壁,右心前导联出现QS波型,易误诊为前间壁梗塞。(3)C型预激综合症:其房室旁道终止于左室的前壁或侧壁,V5、V6导联可出现Q波,貌似侧壁梗塞。根据预激综合症的P-R间期缩短、预激波

    10、及QRS波时间增宽的特征性改变,一般不难鉴别。23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肺部疾病:(1)肺气肿:横隔下移,整个QRS向量环下移,加之右室肥大及心脏顺时针转位,在右心前导联、aVF导联可出现QS波形,貌似前间壁、下壁梗塞。如果低一肋间描记,右心前导联便可出现正常的rS波形。(2)肺梗塞:可使肺循环负荷突然增加,右心室急剧扩张引起显著的顺时针转位,导致导联S波增宽,导联Q波加深,ST段抬高、T波倒置,应与下壁梗塞相鉴别。24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其他情况:(1)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后一至数日,脑交感神经中枢直接或间接受到刺激,使分布于心肌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过多的儿茶酚胺,引起心肌缺血、损伤以至坏

    11、死。心电图可出现ST-T改变、R波振幅降低及异常Q波,有时难以与心肌梗塞鉴别。但本病心电图改变部位比较广泛,且异常Q波及ST段偏移在短时间内消失。25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2)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剧烈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在原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心肌缺血而出现电静止。或是由于局部电解质紊乱,影响了心肌电生理的正常活动,使心肌细胞膜电位改变,导致心电动力消失,形成异常Q波。26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27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六、临床意义六、临床意义临床诊断心肌梗死依据患者的症状、心电图改变和酶学的变化3 方面指标,在心梗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酶学检查尚要等待,只有心电图无创、简便、可反复检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后614h 内Q 波形成,掌握了等位性Q 波这些新指标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及时诊断;心梗后期遗留的心电图改变,其中有大约30%的Q 波消失,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最新研究证实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前壁心梗中,67%梗死相关血管完全闭塞者Q 波消失,81%未完全闭塞者Q波消失,因此坏死性Q 波大量减少,掌握等位性Q波这些新指标同样有助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28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 谢谢谢谢29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坏死性Q波和等位性Q波培训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2982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