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套全册教案设计.doc

  • 上传人(卖家):奋斗
  • 文档编号:402932
  • 上传时间:2020-03-27
  • 格式:DOC
  • 页数:44
  • 大小:9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套全册教案设计.doc》由用户(奋斗)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年苏教版 三年级 科学 下册 全套 教案设计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 20202020 年年苏教苏教版版三年级三年级科学科学下册下册全全套套全册全册教案教案设计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土壤与生命 第 1 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 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 份土壤研

    2、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学生生准备: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 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1、 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 识。 2、 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 挖泥土。 3、 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 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 现是什么? (2)小

    3、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 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 2 课、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 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 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 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 差异。 4、 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知识识与技能:与技能: 1、 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

    4、土壤的三种类型。 2、 了解土壤中沙、 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 的种类。 3、 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 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 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 黏土成 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 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 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新授 1、观察土

    5、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 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 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 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3、 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 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 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 的是壤土。 5、探究透

    6、水性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 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 上去感觉 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 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 速度) 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倒入相同的水。 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 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 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 分组讨论 (2) 大组交流 (3) 小结: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 花生最适合。 四、

    7、课后作业 1、 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2、 实验册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3.3.肥沃的土壤肥沃的土壤 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 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 下来。 科学知识 1、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 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 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 进作用。 3、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2、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 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

    8、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 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 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1、 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 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 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制作肥料袋 (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 一个小实验,这个

    9、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 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 拌。 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 人不放。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 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 与不同? 5、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

    10、 作好记录。 (三)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1、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 与不同? 2、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 作好记录。 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 讲述: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 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 物的生长。 四、课后作业 1、 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并作好记录。 2

    11、、完成实验册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 4 课、土壤的保护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 并思考和表达应 该怎样去做。 2、 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 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4、 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知识 1、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了解我国的土壤资 源。 2、 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知道垃 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 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 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

    12、干张。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二) 自自主主学习学习 1、 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 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 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 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 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 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 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 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 讨

    13、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 小组交流: 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 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 样?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 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 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 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 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 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四、课后作业 1、 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2、 完成实验册

    14、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植物的一生 第 1 课、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 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 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科学知识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和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 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

    15、活动,坚持做观察记 录。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植物挂图和一些图片。一些种子和与水浸过的。放大镜 等。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 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 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 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 发表自己的看法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提出种子构造! 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 究问题有兴趣 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 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 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 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2、讨论发

    16、表注意点。 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 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 归纳 1、 讨论积极,认真倾听。 2、 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 1、 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你能根据你的 观察说说吗? 2、 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 1、 讨论,发表意见 2、 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1、 积极发现问题 2、 能完成 7 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四、交流问题 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共同讨论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根和茎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 之处。 能设

    17、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三、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 (一一) )区分直根和须根。区分直根和须根。 出示大蒜和菠菜。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 我们叫它是直根。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 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 (二二) )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

    18、哪些作用 吗? 学生回答。 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 小组讨论。 汇报实验方案。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 (三三) )了解茎有各种形态。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 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 同? 小组讨论。 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 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 (四四) )认识茎的作认识茎的作用。用。 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 什么的呢? 学生交流。 出示实验装置,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 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小结。 ( (

    19、五五) )课外作业课外作业 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 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3 3、叶和花叶和花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不用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 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二)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 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2.知道花的构造。 3.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三)知识与技能: 1.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 事物。 2.乐于提出有

    20、研究价值地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材料: 各种形态的叶子、两株相同的植物、花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直接导入 明确学习目标 探索和调查 观察一片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 用? 引导观察更多的树叶,比较她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用 之处。 引导学生将带来的树叶分分类。 探究叶子在植物生长的作用。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预测 组织学生谈论应该如何比较。 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做?需要注意有哪些 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做更多的对比实验。 你仔细看过花吗?说说 将你们带来的花画下来。 二、集体交流所观察到的花

    21、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介绍花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出示一朵百合花,问学生:你能在这多花上面把它的各 个部分找出来吗? 指名认花的各部分。 组织学生认一认所带来的花的各个部分。 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组 织学生说。 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 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 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三、 认识花的构造 四、 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五、回顾和解释 1.这一个单元,我们研究了植物各个部分的构造和作 用,谁来说一说? 2.安排全班进行种植交流。

    2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 害它们。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 4 课: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哪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挂图以及图片,一些食物。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我们平常吃什么? 生回答 讲述:今天我们来研究植物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新授: 了解植物的用途 A:出示图片:棉花、枸杞子、各种蔬菜、燃料、建筑 材料 B:分组研究 C:大组交流

    23、D:小结: 棉花就可以用来进行纺织,做衣服。各种蔬菜都是我们 平常必须要的。还有一些建筑材料可以制作家具。还有 (1)了解我们吃植物的哪一部分。 A:出示图片:土豆、花生、香焦、南瓜、大豆、青菜。 B:分组研究:我们吃它们的哪一部分。 C:大组交流。 D:小结: 土豆是吃的茎,香焦是吃的果实,南瓜是吃的果实,青 菜是吃的茎和叶,山芋吃的是根。 (2)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植物以种子、根、茎、叶、 果实等提供食物的有关信息。 A:出示:一棵植物图 B:指出:叶、花、果实、茎、根、种子。 分组研讨:一棵西红柿植物。并进行记录。 C:大组交流: D:小结: 一棵西红柿植物,有根、茎、叶、果实和种子,我们

    24、吃 的是果实。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三三单元单元 固体和液体固体和液体 第 1 课、认识固体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 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 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固体重 量不变、体积改变。 (三)知识与技能: 1、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二、教教学学准备准备: 1、教师准备:文具盒、石块、笔、鸡蛋等各种固体; 水、饮料、胶水、酒精等液体;天平、量筒、量杯。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

    25、水、面粉、筷子、小勺、放大镜、 筛子。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锤子等。 三、教学时间: 2 课时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 (板 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体,请学生按固体和 液体分类。 (2)师生交流。 (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 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需要下定论,只 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 (5)教师演

    26、示“和面”的实验。 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边搅动边 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 液体的区别。 2、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1)小组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 (2)组内讲座用哪些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3)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记录研究的情况。 (4)小组内交流,完善本组的研究成果。 (5)小组间交流,描述固体的性质,还要比一比,哪 个组研究的项目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 运用多种感官、 多种方法能够全面地认识固体的性质。 (6)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的共同性质:都有一定的形状。 (7)学生实践活动:用多种办法把 P44 上列举的固体 弄碎,并按硬度的强弱排队

    27、。 3、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是否变化。 教师带领同学们利用天平来共同完成这项实验。通过数 据分析,使学生发现,固体混合前后和重量不变。 (2)研究固体混合前后体积是否变化。 让学生利用工具箱里的器材独立完成此项实验。通过数 据分析,原来自己的猜想与实际情况有不同之处,使学生明 白,工具的测量比自己的感官更可靠。 (3)指导学生把黄豆、绿豆、玉米粉的混合物分开。 A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B小组交流办法。 C如果课内时间不够,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后完成。 (三)小结本课。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2 2 课把固体放到水里课把固体放到水里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28、 (一)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 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知训与技能: 1、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 2、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制作彩色树杈的乐趣。 二、教学时间: 1 课时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会沉和会浮的物体、橡皮泥、高锰 酸钾、装水烧杯、水槽、沉淀分离好的土壤、酒精灯、留有 矿物痕迹的小勺或玻璃片、 五颜六色的树杈、 每组一份表格。 2、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食盐、纸盒、报纸、不同颜料、 方塘、土壤、沙子、搅拌棒或筷

    29、子。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谁能说 说各种固体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呢? 2、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的沉浮现象。 (1)师将几种固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会发现什 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 (2)请学生预测,老师带来的其它固体哪些会沉哪些 会浮? (3)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固体集中在小组内,预测它 们放在水中善,把预测的结果记在 P82 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预测 是否正确,并预修改。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0、(1)师演示: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你发 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3)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 (4)师生共同小结得出: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 的现象叫做溶解。如果固体在水中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那 说明固体在水中不溶解。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方塘、土壤、沙子放在水中 并搅拌后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 P82。 3、了解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阅读 P47 的图。 (2)这些固体与液体的混合与分离有什么科学道理 吗?或说出为什么? (3)你还说出其他的例子吗? 4、结晶实验。 (1)在热水里加盐,充分搅拌,使盐完全溶解,一直

    31、到盐恰好不再溶解。 (2)在热水中加入绘画的颜料,使溶液着色。 (3)把各种颜色的热盐水放在纸盒内,周围塞好报纸, 这样可以使热盐水慢慢冷却。 (4)把小树枝分别浸入各种颜色的热盐水中,就可得 到彩色的树枝。 (四)小结本课。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 3 课、认识液体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 的现象表述出来。 (二)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 力、毛细现象的性质。 (三)知识与技能: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

    32、快乐。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烧不、平底烧瓶、锥形瓶、天平。 (2)分组实验材料:装饰板、滴瓶、回形针、烧杯、 双层玻璃版、几种不同液体(鲜牛奶、菜油、蜂蜜、洗涤剂、 水等) 、三把勺子、表格。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厚塑料袋、简易天平、蜡光纸、大小完 全相同的两个小瓶。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现在我们来 做一个游戏:猜猜它是谁?每位同学选一种液体,说出它的 样子和作用,其他同学猜猜是哪种液体。 2、学生思考。 3、学生开始游戏。请一名学生上前说液体的样子和作 用,全班同学在

    33、纸上写出这种液体的名称。然后请这位同学 公布答案,比一比,谁说的比较好。然后换其他同学继续游 戏。 (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1、请学生说说教师指定的几种液体的性质。 (1)鲜牛奶、菜油、蜂蜜、洗涤剂、水等。 (2)完成 P49 的表格,此表格可以加长,比一比,谁 加得长。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液体在颜色、气味、味道 上的性质,其实,液体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性质。 2、认识液体在其他方面的性质。 (1)学生阅读 P50 的内容。请学生参照书中介绍的方 法研究,你能发现哪些液体的其他性质。 (2)学生分组实验。 A倒出同样多的液体,在天平上和水比比看。 B把不同的液体同时倒一点在斜放的板

    34、上。 C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光纸上。 (3)小组交流。 (4)师生小结:通过同学们的研究,发现了液体在轻 重、黏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等方面有所不同。在此要 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3、小结本课研究的一些科学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到了以下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观 察、比较、实验、分析、综合等研究了液体的性质。 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 4 课、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 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

    35、、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可以溶解在水里。 2、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三)知识与技能: 1、体验制作果汁饮料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的 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食用油、蜂蜜、果汁、洗涤剂、烧杯、 搅拌棒、天平、凉开水。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桃子或桔子,榨汁机、干净的矿泉水瓶、 少量白糖或蜂蜜。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1)液体有哪些不同性质? (2)液体有哪些相同性质? (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1、研究把水倒进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1)提出问题。 A.教师帮助学生提

    36、出问题:前面我们研究了把固体放入 水中的一些情况,我们发现有的固体在水中沉有的在水中 浮,有的会溶解,有的不溶解。那么,把液体倒进水中,是 否也会有的沉,有的浮呢?是否也会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呢?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把液体倒入水中是否有的沉有的 浮? B.学生假设。 (2)设计实验。 A.根据我们刚才的假设,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呢? B.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实验中应该要注意的 一些现象。 C.请学生汇报设计的情况。 (3)进行实验。 (4)分析实验结果。 A.你们预测与实验结果相同吗?你能找这其中的原因 吗? B.在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填写 P51 的表格。 (5)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

    37、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一 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沉在水下。 2、研究把液体倒入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1)把液体倒入水中是否也会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呢?请同学用刚才的研究方法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 究。请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学生分组研究。 (3)师生共同小结:和固体在水里的溶解一样,有的 溶解于水,有的不能溶解于水,但这不是绝对的。在条件改 变的情况下,原先不溶解于水的深也可能溶解于水。课后我 们可以继续研究。 (三)课后作业。 1、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液体混合与分离的例子。 例如: 榨取果汁、 用洗涤剂洗碗等, 你还知道哪些例子呢? 课后榨取一份

    38、果汁,将你的果汁调制的美味一些。 教学教学反反思思 第 5 课、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二)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或水中加盐都能增加水的 浮力。 2、知道船的承载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研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的过 程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橡皮泥,水杯、盐、小螺帽、铝 片、牙膏皮、生鸡蛋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橡皮泥、铝片、土豆 三、教学时间:一 课时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

    39、程: (一)任务驱动,激发探究欲望 、出示本节课要研究的物体:橡皮泥、牙膏皮、土豆、 铝片。 、讲述:这些物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水里都是沉 的。 、提问:你能猜想一下可以用一些什么办法使它们在 水中浮起来吗? (二)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探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 、 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以上这些沉在水 里的物体在水中浮起来。 2、 用实验验证猜想。 (1)明确实验注意点: a、安全 b、卫生 c、认真研究 (2)学生实验,并填写表格。 物体 方 法(写或画) 1 2 (3)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结:我们用( )的方法可以使牙膏皮、橡皮 泥、铝片、土豆这些沉在水底

    40、的物体浮到水面上来。 。 、探究小船能装载的重量与什么有关 、讲述:我们让这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的过程其 实就是一个造船的过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就是我们自己制 作的小船,刚才每个同学都做了一回小小的造船工程师。 、提问:船有什么作用? 、开展用小船装载螺帽的比赛。 ()明确实验要求 a、 在自己制作的小船中任选一艘小船参赛 b、可以对船再进行改进 (2) 、学生比赛,用自己制作的小船装螺帽。 (3) 、汇报比赛结果。 4、讨论:小船装的东西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5、小结:小船装的东西的多少与小船的材料、形状等 许多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三、课后延伸: 1、提出课后活动目标:根据今天所学的知

    41、识制作一艘 船。 2、活动注意点: (1)安全 (2)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 教教学学反反思思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关心天气 1 今天天气怎么样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 天气; 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设计富有个性的符 号记录天气情况; 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 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 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关注天气的变 化; 愿意欣赏美丽的天气,愿

    42、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 研究天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写“天气”两字,说明今天的研究对象。 2组织学生讨论: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可能会说今天 天气很好或是说今天天气不好,这时,教师可追问“你为什 么说今天天气很好?” 或“你为什么说今天天气不 好?”) 二、讨论我们所喜欢的天气 1谈话:刚才,同学们说了,今天天气很好,是晴天。除 了晴天以外,你还知道有哪几种天气情况呢?(或:今天天 气不好,因为今天下大雨,上学很不方便。除了雨天以外, 你还知道有哪几种天气情况呢?) 2学生汇报:有晴天、阴天、下雨、下雪、大风、沙尘暴。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择要板书) 3多媒体展示各种各

    43、样天气的录像(或图片)资料,学生 判断是哪种天气。 4讨论:我们最喜欢的天气。 (1)组织学生讨论:在这么许多种天气中,你最喜欢哪一 种天气呢?为什么? (2)进行简单统计,找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天气。简 单统计的方法可由学生确定,例如:数数、画“正”字等。 5讨论人们所喜欢的天气:天气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 切,人们都很关心天气,工人、农民、渔民,各行各业的人, 他们又是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呢?说说你的理由。 三、观察和描述天气的特征 【说明】让学生到室外观察天气,可以使学生非常兴奋,因 为学生可以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快乐,体会到一 种真切的自然的气息,而且,与录像和图片相比,到室外

    44、观 察天气,学生获得的信息将会更加全面,除了视觉以外,学 生还可以从听觉、触觉等方面获得有关天气的信息。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观察天气并认识到可以从温度、风 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方面观察和描述天气,并且设计富 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1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将到室外去观察今天的天气,讨论应 该从哪些方面、用哪些词语观察描述天气,并且指导学生把 描述天气的词语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到室外观察天气并且尝试用语言描述天气。 3回到教室后,学生用语言交流描述当前观察到的天气特 征。 4多媒体再次展示各种各样天气的录像(或图片)资料, 学生展开想象,用丰富的语言描述这些天气的特征。 5设计记录天气的

    45、符号,记录各种天气特征。 (1)讨论如何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特征; (2)教师提供范例,板画晴天、多云的符号; (3)学生独立设计其它天气符号; (4)学生交流各自设计的符号。 6播放电视台天气预报的片断,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得到哪 些启发。 四、课外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了不小的收获,肯定 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请学生说出) ,我们一个个记录在案。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讨论得出哪些问题可以通 过查阅资料获得答案,哪些问题可以作为一项长期进行观察 的任务,哪些问题是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二课 气温是多少 一、

    46、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知道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 高。 一、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学生备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2、百叶箱。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大家想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多高吗? 2、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如何使用寒暑表。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1、介绍持寒暑表的方法和读写温度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 行练习。 2、测测今天的气温有多高。 (1)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 A、先测测教室的温度。 B、再到室外去测测。 (测阳光下,背阴处) C、观察百叶箱。 (2) 、把室外空气的

    47、温度记在活动记录上。 (3) 、从测量的结果中发现了什么? (4) 、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百叶箱都是一样的?百叶箱安放的 位置都要求在离地 1.5 米的空旷草坪上?连记录的时间也是 一样的? 1、分组讨论后汇报。 2、教师小结。 (一) 、课后作业 判断题 1、百叶箱里放置的测量仪器有干湿计、气压计、温度 计。 ( ) 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在中午 12 点。 ( ) 3、全国各地的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不同的,沿海地区高, 内陆地区低。 ( )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关心天气 第三课 雨下得有多大 教学目标 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

    48、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 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 胶水、两粒小珠、彩笔。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复习引入。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下雨前, 空气的湿度会变大。 我们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 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 做个头发湿度计。 小组合作来完成。 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 师生小结。 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记录下来和同学交 流。 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分小组进行测量。小组汇报。 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

    49、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 为什么? 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写几个描写雨的成语。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四课第四课 今天刮什么风今天刮什么风 教学目标 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 复习引入。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 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 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准备好制做材料。 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课后作业 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谚语。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五课 气候与季节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套全册教案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293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