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排放与控制技术(全套308张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现代汽车排放与控制技术(全套308张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汽车 排放 控制 技术 全套 308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汽车排放与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理解汽车排放物与柴油车排放物有何异同,理解汽车排 放物的生成机理及其影响 知识要点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柴油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柴油车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引例某市环保局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处对机动车尾气的进行24小时测试。结果表明尾气浓度最高时间是上下班时间,地点是在高架入口和十字路口处。考虑到车辆起动时尾气排放量大,交警部门在十字路口把左转车辆的两次起动改成一次起动。而以往是左转车在红绿灯提示进入左转等候区需起动一次,然后绿灯时再起动一次。试分析,汽车尾气排放为什么在上下班时间,在路口的地方排
2、放浓度大?从发动机运转工况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两次起动改为一次起动能降低排放?汽车排放对大气污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与燃料的燃烧过程密切相关。目前汽车常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属于石油制品,是多种烃的混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碳(C)和氢(H),具体的组成成分与原油产地还有关系。汽车排放除了和燃料在发动机中与空气的混合过程,燃烧过程及燃烧结束后在排气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此外,还和燃油的蒸发等因素有关。汽油为C4C11的碳氢燃料,易挥发,化学稳定性好,着火温度高,不易自燃,是依靠点火使其燃烧。因此,汽油机需要燃油和空气在外部形成比较均匀的混合气进入气缸后,用火花塞点燃,形成火焰中心,化学反应
3、加速,开始进行火焰传播。所以其燃烧方式为预混合燃烧。柴油机为C12C23的碳氢化合物,不易挥发,着火温度低,化学稳定性差,但易自燃。因此,柴油机靠压缩提高缸内混合气的温度,使其自燃。由于柴油机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靠高压将柴油喷入气缸,经过喷雾、蒸发,混合过程形成非均质的可燃混合气,当压缩达到自然温度就会有多处着火而燃烧,燃烧时,仍有燃料正在进行喷射、雾化、蒸发和混合,因此其燃烧方式为扩散燃烧。由表2-1可见:汽油机污染物主要是CO,HC和NOx。柴油机污染物主要是微粒和NOx。2.1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汽油中一般烷族烃约占45%-60%,芳香族烃约占30%-35%,烯族烃约占
4、5%10%。其组成元素,按质量百分比,碳(C)元素约占85.5%,氢(H)元素约占14.5%。传统的汽油机压缩比在710之间,燃烧过程是依靠火花塞点燃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汽油机燃烧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气成分(空燃比)应处在可燃界限内(一般在10-19之间);二是火花塞应具有足够的点火能量(最小点火能量40-120mJ)才能可靠地点燃混合气。汽油的理论空燃比为14.7,一般最经济混合气的空燃比在15.416.2,最大功率空燃比为12.5-14。汽油机排放污染物与过量空气系数a的变化关系见图2-1。图2-1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与过量空气系数a的变化关系 较浓的混合气(a1)由于燃烧
5、不完全,排放的CO与HC浓度较高,在=1附近,CO与HC排放浓度下降,在a=1.11.25范围内HC最少。NOx在稍稀处排放浓度最高。过稀或过浓混合气工作时NOx都急剧下降。过分稀时还会出现失火,导致HC排放增加。2.1.1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形成机理1 CO的生成机理CO的生成主要是和混合气的混合质量及其浓度有关。燃料燃烧时不可能全部生成CO2,会由于下列原因产生部分CO。1燃料不完全燃烧 2混合气混合不均匀 3CO2和H2O在高温时裂解 CO是碳氢化合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主要中间产物。控制CO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可燃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a。当空气不足即a1时,燃料燃烧时生成大量CO。在传统
6、的汽油机中(化油器式),可燃混合气基本上是均匀的。在这种情况下,其CO排放量几乎完全取决于混合气的空燃比。或过量空气系数a。图2-2 点燃式内燃机CO排放量xco与空燃比及过 量空气系数a的关系 图2-1a表示Xco与的关系。对于不同燃料,由于H/C比不同而互不重合。但如把空燃比换成过量空气系数a,则不同燃料的关系相当精确地落在一条线上(图2-lb)。由此图可见,在浓混合气中(a1),Xco都很小,只有在a1.01.1时,Xco才随a有较复杂的变化。汽油机怠速运转时,缸内残余废气很多,混合也不充分,为了保证可燃混合气稳定燃烧,需要加浓混合气,因而排放大量CO。这是化油器式汽油机总的CO排放量大
7、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车用内燃机怠速运转所占时间比例很大。为了提高汽油机全负荷运转时的功率输出,往往把可燃混合气加浓到a0.80.9,导致CO排放量很大。全负荷不加浓或少加浓混合气,应认为是降低CO排放的实用措施之一,但要以牺牲动力性为代价。发动机加速时,为了保证加速圆滑,也要在短时间内加浓混合气,导致出现CO排放高峰;发动机急减速时不断油,除了导致HC排放大增外,也使CO排放增加。2 HC的生成机理汽油机未燃HC都是在缸内的燃烧过程中产生,并随排气排放。其未燃HC的生成与排放有如下三个渠道。1)在气缸内的工作过程中生成并随排气排出,称为HC的排气排放物。主要是在燃烧过程中未燃烧或未完全燃烧的H
8、C燃料。对于增压的四冲程汽油机,一般采用较大的气门重叠角。当进排气门重叠开启时,扫气作用虽然有助于降低发动机热负荷,但也使HC排放增加。2)从燃烧室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的窜气,含有大量未燃烧料。曲轴箱窜气如果排入大气也构成HC排放物,称为曲轴箱排放物。3)从汽油机和其他轻质液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油系统,如燃油箱、化油器等处蒸发的燃油蒸气,如果排入大气同样构成HC排放物,称为蒸发排放物。汽车汽油配售、储存和加油系统如无特殊防蒸发排放措施,会产生大量蒸发排放物。汽油机未燃HC的生成机理主要如下:1)壁面火焰淬熄2)狭隙效应3)润滑油膜的吸附和解吸4)燃烧室中沉积物的影响5)体积淬
9、熄6)碳氢化合物的后期氧化3 氮氧化物生成机理 1)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在内燃机排放的氮氧化物中占压倒多数的是NO。在化学计量混合比(a=1)附近,导致生成NO和使其消失的主要反应式为:O2 2O O N2 NO O N O2 NO O N OH NO H NO既在火焰前锋面中生成,也在离开火焰的已燃气中生成。在内燃机中,燃烧是在高压下发生的,火焰中的反应带很薄(0.1mm),很短命。此外,燃烧期间气缸内压力不断提高,结果使已燃气体温度提高到比刚结束燃烧的火焰带中达到的更高的温度。这就是为什么除了混合气很稀的地区外,只有很小一部分NO产生于火焰之中,而大部分NO则在离开火焰带的已燃气中
10、生成。NO既在火焰前锋面中生成,也在离开火焰的已燃气中生成。在内燃机中,燃烧是在高压下发生的,火焰中的反应带很薄(0.1mm),很短命。此外,燃烧期间气缸内压力不断提高,结果使已燃气体温度提高到比刚结束燃烧的火焰带中达到的更高的温度。这就是为什么除了混合气很稀的地区外,只有很小一部分NO产生于火焰之中,而大部分NO则在离开火焰带的已燃气中生成。NO的生成主要与温度有关,图2-4表示正辛烷与空气的均匀混合气在4MPa压力下等压燃烧时,计算得到的燃烧生成的NO平衡摩尔分数XNOe与温度T及过量空气系数a的关系(实线)。在a 1的稀混合气区内,XNOe随温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大。在一定的温度下,XNOe
11、随混合气的加浓而减小。特别是可燃混合气加浓到al以后,由于氧不足,XNOe随a的减小而急剧下降。NO的生成量在稀混合气区内主要是温度起支配作用,而在浓混合气区内主要是氧浓度起决定作用。图2-4 NO平衡摩尔分数XNOe与温度T及过量 空气系数a的关系2)NO2的生成化学平衡计算表明,在一般火焰温度下,燃气中的NO2浓度与NO浓度相比可忽略不计,这由汽油机中的试验数据证实。不过在柴油机中,NO2可占排气中总NOx的1030。排气中存留NO2的一个可能的机理,是在火焰中生成的NO可以通过下述反应式迅速转变为NO2,即:NO+HO2NO2+OH 然后NO2又通过下述反应式重新转变为NO:NO2+ON
12、O+O2除非在火焰中生成的NO2通过与较冷的气体相混合而被“冻结”;因此,汽油机长期怠速会产生大量NO2。这也发生在小负荷的柴油机中,这时燃烧室中存在很多低温区域,可以抑制NO2向NO的再转变。2.1.2影响汽油机污染物排放的因素 1、混合气浓度和质量的影响混合气浓度和质量的优劣主要体现在燃油的雾化蒸发程度、混合气的均匀性、空燃比和缸内残余废气系数的大小等方面。CO的排放浓度随混合气浓度的降低而降低。这是因为随着空气量的增加,氧气增多,燃料能充分地燃烧,CO排放减少。混合气的均匀性影响HC的排放。混合气均匀性越差则HC排放越多。混合气过浓或过稀均会发生不完全燃烧,废气相对过多则会使火焰中心的形
13、成与火焰的传播受阻甚至出现断火,致使HC排放量增加。由于混合气的浓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燃烧时的气体温度和可利用的氧浓度,所以对NOX生成的影响是很大的。NOx的排放是a1.1时达到最高值,无论混合气变稀或变浓,NOx排放均降低。这是因为当混合气偏浓时,由于缺氧即使燃烧室内温度很高,NOX的生成量会随着混合气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此时氧浓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当混合气偏稀时,NOX生成量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此时温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燃烧室的最高温度通常出现在a1.1,且此时也有适量的氧浓度,故NOX排放浓度达到最大。2、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角对汽油机HC和NOx排放的影响如图2-7所示。空燃比一定时,
14、随点火提前角的推迟,NOx和HC同时减低,燃油消耗却明显变化。这是因为随点火提前角相对于最佳点火提前角(MBT)的推迟,后燃加重,热效率变差。但点火提前角推迟会导致排气温度上升,使得在排气行程以及排气管中HC氧化反应加速,使最终排出的HC减少。NOx排放减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随点火提前角的推迟,上止点后燃烧的燃料增多,燃烧的最高温度下降造成的。图中为当量比,指理论空燃比与实际空燃比的比值,越小标明混合气越稀。点火提前角对CO排放浓度影响很小,除非点火提前角过分推迟,使CO没有充分的时间完全氧化而引起CO排放量增加。图2-7 点火提前角对HC和NOx排放的影响3、汽油机运转参数 1)汽油机转速在汽
15、油机怠速时,由于转速低、汽油雾化差、混合气很浓、残余废气系数较大,CO及HC的排放浓度较高。从排放控制的角度看,希望发动机的怠速转速规定得高一些。转速n的变化对NO排放的影响较复杂,如图2-8所示。在燃用稀混合气、点火时问不变的条件下,从点火到火焰核心形成的点火延迟时问受转速影响较小,火焰传播的起始角则随转速的增加而推迟。虽然随着转速增加,火焰传播速度也有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如燃用浓混合气的大。因此有部分燃料在膨胀行程压力及温度均较低的情况下燃烧,NO生成量减少。在燃用较浓的混合气时,火焰传播速度随转速的提高而提高,散热损失减少,缸内气体温度升高,NO生成量增加。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到,NO排放随
16、转速n的变化而改变,特征的转折点发生在理论空燃比附近。图2-8 转速n的变化对NO排放的影响 2)负荷如果维持混合气空燃比及转速不变,点火提前角调整到最佳点,则负荷增加对HC排放基本没有影响。因为负荷增加虽使缸内压力及温度升高,激冷层变薄,HC在膨胀及排气冲程的氧化加速,但压力升高使缝隙容积中的未燃烃的储存量增加,从而抵消了前者对HC排放的有利影响。在上述条件下,负荷变化对CO的排放量基本上也没有影响,但对NO的排放量有影响,如图2-9所示。汽油机是采用节气门控制负荷的,负荷增加,进气量就增加,降低了残余废气的稀释作用,火焰传播速度得到了提高,缸内温度提高,NO,排放增加。这一点在混合气较稀时
17、更为明显。混合气过浓时,由于氧气不足,负荷对NO。排放影响不大。图2-9 负荷变化对NO排放的影响(转速 2000r/min,点火提前角30)3)汽油机冷却水及燃烧室壁面温度提高汽油机冷却水及燃烧室壁面温度,可降低缝隙容积中储存的HC的含量,减少淬熄层厚度,减少HC排放。同时还可改善燃油的蒸发、混合和雾化,提高燃烧质量,降低排放。另外,冷却水及燃烧室壁面温度的提高,也使燃烧最高温度增加,从而NO排放也增加。4)积碳 汽油机运转一段时间之后,会在活塞顶部、燃烧室壁面和进气门、排气门上形成多孔性积炭,这些积碳能吸附未燃混合气和燃料蒸气,在排气过程中再释放出来。因此,随着积碳的增加,HC排放量增加。
18、图2-10表明,随着汽油机运转时间的增加,积碳增多,排气的HC含量增加。图中曲线1和2分别表示节气门全开、过量空气系数0.89、发动机转速nl 200r/min时,排气中HC和CO的变化;曲线3和4分别表示节气门部分开启、过量空气系数a1.01、发动机转速n2 000r/min时排气的HO和CO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汽油机的运转时间及沉积物的厚度对HC排放影响大,而对CO排放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点5表示清除沉积物后HC的数值,可以看出,清除沉积物后,HC排放大大降低。图2-10 汽油机运转时间对HC和CO排放的影响 4、汽油机结构参数1)气缸工作容积与行程缸径比的影响汽油机的气缸工作容积与行程
19、缸径比对排气污染物的排放和油耗有很大的影响。图2-11和图2-12分别为汽油机的工作容积与行程缸径比对HC排放和NO排放的影响。图上的HC排放量是相对值。汽油机的气缸工作容积越大,则气缸面容比F/V变小,气缸相对散热面积较小,因此HC的排放和油耗越低,汽油机行程缸径比的影响更大,汽油机的行程越长,HC的排放和油耗越低。根据放热规律的对比分析,长行程汽油机的燃烧速度快,点火定时可以相对后移。长行程汽油机的最高放热率大、燃烧温度高。这些因素都有利于降低汽油机的HC排放和燃油消耗。长行程汽油机的这些优点在低负荷时更加明显。但是,长行程和大汽缸的汽油机的NOx排放量也大。图2-11 行程缸径比及工作容
20、积对HC排放的影响图2-12 行程缸径比及工作容积对NO排放的影响2)压缩比的影响 压缩比增大,F/V增大,进入活塞顶环隙的混合气增多,HC的排放量增加。NOx排放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压缩比升高后,发动机残余废气分数变少,且燃烧温度上升导致NOx增多,另一方面是热效率提高和F/V增大使NOx减少。压缩比对HC及NOx,排放的影响如图2-13所示。图2-13 压缩比对HC及NOx、排放的影响3).燃烧室形状的影响当工作容积和压缩比保持一定,变化燃烧室形状时,HC的排出量与面容比F/V成正比,即F/V增大,HC的排出量也增加。NOx的排放与HC正好相反,有与面容比F/V成反比的倾向,这是因为随F/
21、V的增大,热损失变大,燃烧气体的最高温度降低。但对于NOx的排放含量,即使F/V相同,由于点火位置等的差异,燃烧速度及燃烧温度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故不能认为NOx的排放是F/V的函数。图2-14表示了不同燃烧室形状时的NO和HC排放,图中SQ/C表示挤流间隙的大小。图2-14 燃烧室形状对HC及NOx排放的影响4)气门定时的影响气门定时对发动机HC和NOx排放的影响如图2-15所示。NOx受残留气体变化的影响,即受气门重叠的影响,随进气门早开、排气门迟闭,缸内残余废气增加使燃烧温度下降,NOx排放减少。排气门早开导致正在燃烧的HC排出,从而使HC排放增多。图2-15 气门定时对发动机HC及NOx
22、排放的影响5)活塞顶环隙容积的影响进入活塞和缸壁构成的小间隙(活塞顶环隙)的混合气,由于壁面淬熄效应和狭缝效应的影响,很难燃烧掉,从而影响HC的排放量。图2-16表示了其影响的试验结果,图中d表示活塞顶环隙的宽度,l表示活塞顶环隙的深度,可见随着活塞顶环隙容积的增大,进入环隙的混合气增多,HC的排放量增加。6.环境的影响1)进气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冬天气温可达零下20以下,夏天在30以上,爬坡时发动机罩内进气温度超过80。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空气密度变小,而汽油的密度几乎不变,汽车供给的混合气的空燃比随吸入空气温度的上升而变浓,排出的CO将增加。因此,冬天和夏天发动机排放情况有很大的不同。2
23、)大气压力的影响 可以认为空气密度和进气压力成正比,空燃比和空气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所以进气管压力降低时,空气密度下降,则空燃比下降,CO排放量将增大,NOx降低。3)大气湿度的影响大气湿度对NOx排放的影响特别大,因此在排放试验规范中使用湿度修正系数。大气湿度对排放特性的影响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考虑:第一,由于大气湿度的变化,使空燃比的变化超过了反馈控制区域;第二,由于大气湿度的增加,燃烧室内气体的热容量增大,使最高燃烧温度降低。空燃比随大气湿度的变化关系为:空燃比A(1一Hm)/(F)(3-21)式中:A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空气的密度;F燃料消耗量;Hm绝对湿度。可见随绝对湿度日。增大,空燃
24、比减小。大气湿度增大后,还使水分带走了燃烧放出的热量,最高燃烧温度降低,NOx的排放降低。不只是水,只要是与燃烧无关的成分引人燃烧室,NOx的排放都将下降,图2-18表明了随着热容量的增大,NOx排放降低。图2-18 NOx排放随热容量的变化2.2柴油车排放污染物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2.1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形成机理柴油机污染物与空燃比的变化关系如图2-19所示。尽管柴油机混合气不均匀,会有局部过浓区,但由于过量空气系数较大,氧气较充分,能对形成的CO在缸内进行氧化,因而CO一般较少。只是在接近冒烟界限时急剧增加,HC也较少,当a增加时,HC浓度将随之上升。在a稍大于1的区域,虽然总体是富
25、氧燃烧,但由于混合不均匀,存在着局部高温氧区域,因而会产生大量碳烟。随着a增大,碳烟浓度将快速下降。图2-19 典型的车用直喷式柴油机污染物排放量与平均过量空气系a的关系 1 CO的排放形成机理和汽油机一样,CO的生成主要是和混合气的混合质量及其浓度有关。柴油机总的来说是在稀混合气下运转,其平均过量空气系数a大多数工况下在1.53之间,CO排放量要比汽油机低得多,只有在负荷很大接近冒烟界限(a=1.21.3)时才急剧增加(图2-19)。但是,柴油机的特征是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均匀,燃烧空间中总有局部缺氧的地方,有温度低的地方,以及反应物在燃烧区停留时间不足以彻底完成燃烧过程产生最终产物CO2,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