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饮用水安全消毒技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4讲饮用水安全消毒技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饮用水 安全 消毒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第3讲讲 饮用水安全消毒技术饮用水安全消毒技术 n内容:目前消毒技术存在的问题,优化氯消毒技术,二氧化氯消毒技术,臭氧消毒技术,紫外线消毒技术。n重点:目前消毒技术存在的问题,优化氯消毒技术 4.1我国城镇供水行业消毒技术现状简述我国城镇供水行业消毒技术现状简述 1.氯消毒在给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n消毒是给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水质与人体健康直接联系起来,正是认识到严重危害生命的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是微生物通过饮用水传播的。上世纪初发现氯可以灭活水传致病微生物后,氯消毒在给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20世纪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技术进步之一。2.氯消毒现
2、状n目前我国各供水企业的水处理工艺普遍采用液氯作消毒剂,其优点是成本低、投加设备简单,设计、运行管理经验丰富近年来余氯自动检测与加氯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大中型水厂得到广泛应用,部分中小型水厂则加氯技术相对落后,加氯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使加氯量和余氯控制不能很好满足水质要求。较先进水平的加氯机主要靠引进国外产品。同时国内对加氯量的计算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不是按照满足CT值的要求计算。二氧化氯消毒在极少数小水厂有应用,首家紫外线消毒于2003年底在大庆自来水公司建成投产。总体上氯消毒仍是绝对主流技术。4.2目前消毒技术存在的问题目前消毒技术存在的问题 1消毒效率问题 n目前执行的国家法定水
3、质标准对细菌学指标的规定为:加氯消毒要求游离余氯在与水接触30min后不得低于0.3mgL,管网末梢不低于0.05mgL。n对细菌学指标的规定为:加氯消毒要求游离余氯在与水接触30min后不得低于0.3mgL,管网末梢不低于0.05mgL。表141中列出常规处理工艺难以解决的水质问题和可供选择的主要处理方法。n美国要求采用CT值来决定加氯量,在提高消毒效率的前提下减少氧耗,达到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目的。正在修订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提出氯消毒应计算CT值,但未给出具体说明 n从上世纪70年代起,饮用水中不断发现新的病源微生物,如微小似病毒、贾第虫、军团菌和隐孢子虫等。饮用水中越来越多的致病微生物种类对
4、饮用者健康构成直接威胁,而且部分新型致病微生物如隐孢子虫等不能被氯杀死。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特别是考虑将来饮用水的直接饮用,采用更有效的消毒技术十分必要。2消毒副产物问题 n自上世纪70年代发现氯消毒产生有“三致作用”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以后,对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消毒副产物如三卤甲烷、卤己酸、卤代腈、卤代醛等在饮用水中被发现。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由于其强致癌性已成为控制的主要目标,而且也分别代表了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的两类消毒副产物。n美国专门有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法(DDBPsRULE)对氯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进行了规定。n我国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
5、5)规定三氯甲烷不高于60g/L。国内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对消毒副产物的研究推动了消毒副产物列入新的水质标准。在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规范中对三卤甲烷、卤乙酸、亚氯酸盐、三氯乙醛都作了规定。建设部制定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也对消毒副产物作了严格规定(见表211)。n因此为了控制消毒副产物,对消毒技术的优化十分必要。水质标准对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的规定比较 单位:mg/L 三卤甲烷卤乙酸余氯氯胺二氧化氯亚氯酸盐溴酸盐美国0.0800.060440.81.00.01中国0.1000.0600.70.01注:中国的规定摘自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3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
6、问题n由于出厂水中存在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缩写为BDOM),成为管网中异养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基质,使出厂水中未被消毒杀死的细菌或其他途径进入给水管网的细菌重新生长(Regrowth或aftergrowth)。部分细菌随机附着在管壁上利用营养基质生长而成生物膜。n管壁生物膜可能成为管壁腐蚀和结垢的诱因。生物膜的老化脱落会恶化水质,使用户水水色度和浊度上升,细菌数增加,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生长,最终恶化水质。管壁结垢和腐蚀会降低管网过水能力,增加二级泵站动力消耗,引起水在管道里的跑冒滴漏,严重时造成爆管事故。因此,作为营养基质的有机物存在于
7、给水管网中将给管网和管网水质带来严重影响。4.3 消毒技术发展目标消毒技术发展目标 1建立科学的消毒评价指标体系n消毒是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现代水处理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对消毒单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同时考虑微生物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生物稳定性指标,使消毒的综合效果达到最佳。n微生物学指标要重点突出饮用水中可能出现的、对人体健康有直接或者间接危害的微生物,包括致病菌、病毒、原生动物等。这些微生物指标的测定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相对简单易行,便于在全国供水企业推广。建设部制定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LJT2065001)对微生物学指标已有新的规定,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群、余
8、氯、二氧化氯、粪型链球菌群、蓝氏贾第鞭毛虫孢囊和隐孢子虫卵囊。根据科学发展,这个名单还应该不断与时俱进,作出调整。n毒理学指标也应消毒副产物反应现代科学的新进展。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应该建立全国性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信息网,根据各个地区供水企业检测到的消毒副产物和其潜在的危害对水质标准中的消毒副产物名单及时作出调整。未来的水质标准不应该是一制定就实行很长时间,而是应该根据研究的新发现不断更新、调整。就消毒副产物而言,尽管目前美国和中国水质标准对氯代消毒副产物的规定只有三卤甲烷和卤乙酸两类,n实际上研究发现的消毒副产物名单很长,比较重要的有:n 三卤甲烷(THMs)n 卤乙酸(Haloaceticac
9、ids)n 卤代醛(Haloacetaldehydes)n 卤代腈(Haloacetonitriles)n 卤代酮(Halopropanones)n 卤代硝基甲烷(Halonitromethanes)n 卤代氰(Halocyanogens)n 无机副产物(亚氯酸盐、澳酸盐等)n生物稳定性指标目前还未有定论,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因此未来的消毒评价体系也应充分考虑生物稳定性指标。2建立科学的消毒单元设计和运行方法 n消毒单元的设计和运行必须同时考虑提高消毒效果(即提高对致病微生物的控制水平)、减少消毒副产物、提高水质生物稳定性。国外最新的消毒设计和运行工具综合消毒设
10、计框架(IDDF,Integrated Disinfection Design Frameworks)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方法,在美国这个设计框架将会被用来代替地表水处理法(SWTR)中关于消毒的指导原则。n最初的IDDF产生只包括三个部分;反应器水力特性、消毒剂的需求消耗动力学、消毒动力学。但最初的IDDF存在一定的局限。新的全面的1DDF模型包括:反应器水力特性、消毒剂的需求消耗动力学、消毒副产物生成动力学和消毒动力学。图21.2便是其内容的示意图。nIDDF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具体的用户的实际数据而定的。首先确定的是反应器的水力特性,然后是消毒剂的需求和消耗动力学,消毒动力学和消毒副产物形成动力
11、学。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模型需要处理离散的水力数据。n具体的模型应用是由用户提供的数据、每个子模型整合而成一个完整的lDDF。病菌的灭活计算是基于从水力学、消毒剂的需求和消耗动力学、消毒动力学模型中的输人数据。而消毒副产物的计算则是基于具体的水质和消毒副产物形成模型。n这些模型提供了三种不同水平以给不同要求的用户:n基础:IDDF模型的最简单的应用,只需输人参数,不需要实验。n标准:IDDF模型最昔遍的应用,输入模型的数据需要做一些现场实验。n高级:运用IDDF模型以实现显著的提高,需要专家来发展参数输入模型。nIDDF模型应该成为我国未来氯消毒设计和运行的原则。3.改进消毒技术,全面提高饮用水
12、水质n为了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在优化氯消毒的前提下,还要研究新的消毒方式,以克服氯消毒的缺点。目前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消毒都是可能的选择之一,但紫外线消毒技术是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因为紫外线消毒不产生副产物,对抗氯型的隐孢子虫和贾第虫都有好的消毒效果。因此应该重点研究紫外线消毒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特点。n消毒的首要目的是控制致病微生物的传播。一般情况下,致病微生物的风险比消毒副产物的风险要大得多,因此消毒技术的改进和优化首先应该将控制致病微生物放在第一位。在此前提下,采取技术手段,控制消毒副产物的产生。4.4改进清水池设计,以改进清水池设计,以Ct10值作为设计依据值作为设计依据 1.清水池
13、设计的改进成为减少消毒副产物的重要手段n清水池是给水厂处理工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清水池主要起水量调节和消毒反应器的作用。但随着近几年对管网水质的重视,清水池作为保证管网水质的一个处理单元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世界范围内对消毒副产物控制的重视,使清水池设计的改进成为减少消毒副产物的重要手段。2.t10T是衡量清水池水力特性的重要参数。n按照ChickWatson消毒公式(公式211),消毒效果跟CT值(C为消毒剂浓度,T为消毒反应时间)成正比。因此美国有关饮用水处理的法律专门规定消毒设计必须以CT值作为设计依据。其中C是反应时间T后的剩余消毒剂浓度(氯消毒即为余氯),单位mgL,T为反
14、应时间,单位:min。而且要求T必须用t10,不能用水力停留时间TVQ。t10必须通过示踪试验或根据清水池布置对水力停留时间乘以相应的系数。t10T是衡量清水池水力特性的重要参数。二氧化氯消毒在极少数小水厂有应用,首家紫外线消毒于2003年底在大庆自来水公司建成投产。总体上氯消毒仍是绝对主流技术。n保持管网足够的余氯并不能完全抑制细菌生长,只要有机营养基质存在,即使保持较高的余氯量细菌仍会在管网繁殖。而且加氯量的增加将引起氯代消毒副产物的增加,使饮用水的安全性下降。n国内已经在北京供水企业、深圳供水企业、成都供水企业、天津供水企业等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证实必须重视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对水质的影响
15、。关于制定AOC的标准和降低AOC的措施,也在研究中。国家“863”高科技攻关项目“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太湖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都将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和管网水质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氧消毒时与有机物的反应能使AOC显著增加,从而带来副作用。氯消毒、消毒副产物和生物稳定性的相互影响关系可由图211表示。因此消毒技术的优化和发展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n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模型试验来确定处理工艺以及主要参数,并应重视实地和资料调研国内外相关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情况以及对应的工程建设背景和条件等,通过全面客观地总结现有工程的经验来指导本地的工程实践。n
16、 总之,由于科技进步,使给水处理技术与工艺不断地发生变化,新技术被提出和得到应用或使现有工艺更加高效和经济。3.2 预处理技术与工艺预处理技术与工艺3.2.1 生物预处理生物预处理n “八五”和“九五”期间,我国对各种生物预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总体上讲,生物预处理能有效去除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CODMn去除率一般为1520。对氨氮和亚硝酸盐去除而言,生物预处理的去除率较高,一般可达80以上。另外,生物预处理还能不同程度地去除原水中的铁、锰,色、嗅及浊度。n当水中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较强时,采用生物预处理可明显地提高 水质,但对于受工业废水污染、可生化性较低的原水,生物预处理除污染效率
17、较低。对于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水温低,处理效果会下降。n各供水企业在进行生物预处理方案论证时,应充分利用我国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原水水质特征,进行必要的模拟试验,确定生物预处理的工艺适用性、池型及设计和运行参数。n如果原水受生活污水污染,有机物和氨氮较高(接近或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类水体的上限值),与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相比,一般讲,选用生物预处理是解决该类水质问题的经济合理的选择方案。n各供水企业在选择生物预处理池型时,应从和两种方式中,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指标,加以比选。前者以生物陶粒滤池及轻质悬浮滤料滤池为代表,其中
18、,生物陶粒滤池在北京、深圳等多处进行过大量小试、中试,在蚌埠第二水厂、上海周家渡水厂进行了生产性实验,积累了较深入与完整的研究与设计经验,而轻质悬浮滤料滤池则在上海徐泾自来水厂实现了工程应用。后者在宁波梅林水厂、合肥第四水厂、上海惠南水厂等地有实际应用,具有较成熟的设计及生产运行经验。3.2.2 粉状活性炭技术粉状活性炭技术n粉状活性炭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应用历史,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就开始使用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嗅味,目前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国已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我国,粉末活性炭也已经在一些水厂得到应用。粉末活性炭能够显著改善水的色嗅味,对分子量为10005000的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于
19、分子量较小的有机物,吸附效果往往随有机物性质的不同而差别较大。n 粉状活性炭与粒状活性炭相比具有基建与设备投资少,使用灵活,管理方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短期污染高峰负荷的水质净化。在水源受污染较重的季节,投加粉状活性炭可作为应急措施。n粉末活性炭可采用干式投加和湿式投加两种,一般干式投加采用于式投加机,湿式投加采用计量泵从净水效果和操作环境考虑,推荐采用湿式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投加点一般是水厂进水口、快速混合处、反应池中段和滤池进口,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根据水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大,通常为550mgL。n 粉末活性炭可与硅藻土、高锰酸钾等药剂联用,节省投加量,井能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3.3 深度处
20、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3.3.1 臭氧技术臭氧技术1臭氧技术的基本特点臭氧最早应用于饮用水处理中是作为一种消毒剂,但由于饮用水水源污染程度的加剧,使臭氧作为氧化剂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受到普遍重视,臭氧应用范围也更加广阔。臭氧技术应用于除污染工艺中的位置有三种:絮凝前(通常称为预臭氧)、砂滤池前、活性炭滤池前(通常称为主臭氧),其中在砂滤池前投加臭氧,由于絮凝沉淀中去除了部分可氧化物质,因此臭氧投加量可以降低,并且有利于提高砂滤池的过滤效率,但对于改善絮凝效果和避免沉淀池藻类生长则不起作用。本文重点介绍预臭氧和主臭氧的应用。2臭氧技术的适用范围(1)改善水质的感官指标 臭氧对色度和嗅味的去除有
21、很高的效率,改善水质嗅味等感官指标是臭氧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2)控制藻类 预臭氧化能灭活藻细胞,使失活或死亡藻细胞易于通过瓤凝沉淀去除但高浓度臭氧会导致藻细胞溶裂,细胞内有毒物质溶出。因此,预臭氧投加量不宜过大。(3)助疑 预臭氧化可降低达到相同滤后水浊度下的最佳混凝剂量,或提高一定絮凝剂下的浊度去除率,延长滤池过滤周期。但预臭氧化的助凝作用取决于原水水质,如原水TOC、硬度、浊度、藻类种屑和数量等。通常,当原水硬度较高、有机物浓度较低时,预臭氧化表现出一定的助凝效果。(4)氧化天然有机物 通常臭氧投量条件下,主臭氧与有机物反应不能将有机物直接氧化成C02和H20,而是氧化成中间产物,结果是
22、有机物数量增多,分子量减小,可生化性增加,这时臭氧工艺需要与活性炭工艺联用。臭氧氧化天然有机物不应作为臭氧技术应用的首要任务。(5)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 臭氧化通过两个途径控制DBPs:一是直接去除DBPs的前驱物质;二是转化前驱物质,从而利于后续工艺的协同去除。应当注意的是,臭氧化工艺可以氧化卤乙酸,但不能氧化三卤甲烷。因此,如果采用了预氯化,生成的三卤甲烷不能被后续臭氧工艺去除。(6)去除微污染物 由于微污染物浓度低,在预臭氧化阶段总有机物浓度高,因此微污染的去除主要通过主臭氧化阶段。当水中存在高稳定性有机物(如农药),采用臭氧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通过引发羟基自由基提高对水中有机物的分解
23、效率和臭氧转移效率。(7)消毒 臭氧杀灭病毒的能力极强,主要是通过臭氧破坏其蛋白质壳体而致病毒灭活,主臭氧对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具有较好的灭活效果。3臭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臭氧技术在欧美等国在饮用水除污染方面的工程应用已经很普遍,技术与工程经验相对成熟和丰富。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臭氧技术处理受污染饮用水的研究工作,但限于经济等原因,臭氧技术的工程应用还很有限。为提高臭氧化效果,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展了臭氧与过氧化氢联合氧化工艺的研究,发现在过氧化氢或紫外存在下,一些与臭氧不能直接反应的有机物(主要是农药类高稳定性有机物)得以氧化。臭氧与过氧化氢联合氧化工艺已经应用于欧美国家的给水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