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技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煤矿安全管理技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安全 管理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煤矿安全管理技术第七章煤矿安全管理技术目目 录录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安全评价第三节 煤矿安全计划和应急预案第四节 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处理原则第五节 煤矿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复习题复习题 问题思考问题思考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 一、安全管理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二、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三、安全管理的基本手段 四、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五、煤矿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 六、安全系统工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安全管理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安全管理的基本目的是提高灾害防治科学水平,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职业病和环境灾害,避免各种损失,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
2、技术措施的作用,提高安全投入效益,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二、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1)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2)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3)安全信息化工作。三、安全管理的基本手段(1)法律手段。(2)行政手段。(3)技术手段。(4)经济手段四、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五、煤矿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一)煤矿安全生产法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主要由以下6方面组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规章。(6)国际公约、国际条约。我国现行煤炭生产主要的安全法规有:2.煤炭法3.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4.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5.煤矿安全规程(二)、煤炭企业安全
3、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生产教育制度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5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三)重点控制原理(四)事故预测与预防原理 事故预防的模式可分为事后型和预测型两种类型。事后型模式是在灾害事故发生后进行整改,避免事故再度发生的对策。预测型模式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预防灾害事故发生的对策,其基本步骤是:确定安全目标和减灾目标;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价问题;制定控制方案;落实方案;总体评价;建立新目标、(五)人本原理(六)激励原理(七)经济学原理六、安全系统工程及其相关概念在安全系统工程中,常常涉及到如下有关概念:l.安全和危险安全和危险是一对互为存在前提的术语。安全是指不会
4、发生损失或伤害的一种状态。危险是指易于受到损害或伤害的一种状态。2.事故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3.风险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第二节第二节 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 一、安全评价的定义 二、安全评价的依据和风险判别指标 三、三、安全评价的内容和种类 四、安全评价方法 五、安全评价程序 六、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一、安全评价的定义二、安全评价的依据和风险判别指标1.安全评价的依据2.风险判别指标三、安全评价的内容和种类安全评价的内容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如图8-
5、2-1所示。2.安全评价的种类l)安全预评价2)安全验收评价3)安全现状评价4)专项安全评价图8-2-1 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四、安全评价方法1.安全评价方法分类l)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l)定性安全评价方法。(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3)危险指数评价法。2)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1)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2)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法(3)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
6、价法等。2.安全评价方法选择1)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1)充分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2)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一般可按如图8-2-3所示的步骤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图8-2-3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图8-2-4 安全评价程序五、安全评价程序安全评价程序如图8-2-4所示。(1)准备阶段。(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3)定性、定量评价。(4)安全对策措施。(5)评价结论及建议。(6)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六、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一)安全检查表1.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和用途2.安全检查表的种类矿务局级安全检查表;矿级安全检查表;区、队及岗位、
7、班组用安全检查表;专业性安全检查表;设计用安全检查表;事故分析检查表。3.安全检查表的编制及注意事项(1)安全检查表的编制。(2)有关注意事项。4.安全检查表示例(二)因果图分析 因果图分析是一种分析各类事故发生原因的有效方法。因果图由事故发生原因、事故类型或后果,以及表示其因果关系的线条和箭头组成。对掘进巷道施工质量事故的因果图分析如图8-2-5所示。图8-2-5 掘进巷道施工质量事故因果图分析(三)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时序逻辑分析方法。1事件树分析的原理2事件树分析的定量计算3事件树分析的程序 事件树分析一般包括4个基本步骤:确定系统及其构成因素,也就是明确所要分析的对象和范围,找出
8、系统的组成要素,以便展开分析。分析各要素的因果关系及成功或失败的两种状态。从系统的起始状态或起因事件开始,按照系统构成要素的排列次序,从左向右逐步编制与展开事件树。根据需要,标示出各节点成功或失败的概率值,进行定量计算,求出因事件失败而造成事故发生的概率。(四)故障树分析1故障树的符号事件符号主要有4 种,如图8-2-7所示。主要逻辑门符号如图8-2-8所示。图8-2-8 故障树的逻辑门符号2 故障树分析的程序(1)编制故障树。(2)故障树定性分析。(3)故障树定量分析。图8-2-7 故障树的事件符号第三节第三节 煤矿安全计划和应急预案煤矿安全计划和应急预案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 一、安全技术
9、措施计划 二、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三、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1.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依据 归纳起来,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依据有5点:国家公布的安全生产法令、法规和各产业部门公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指示等;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职工提出的有关安全、工业卫生方面的合理化建议;针对工伤事故,职业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应采取的安全措施。2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1)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否能够做到;(2)结合本单位生产技术、设备以及发展远景考虑;(3)本单位人力、物力、财力是否允许;(4)安全技术措施产生的安全效果和经济效益。3
10、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范围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中应包括的内容(1)单位或工作场所、安全技术措施名称;(2)年度安全工作具体目标;(3)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和方法;(4)经费预算及其来源;(5)负责设计、施工单位或负责人;(6)开工日期及竣工日期;(7)应取得的效果和评估方法。5编制方法和实施步骤(1)企业领导根据企业的情况,分别向各矿、区队、各车间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布置。(2)区队长会同有关单位和人员订出本区队的具体措施计划,经群众讨论,送通风安全科(安技科)审查汇总,技术科编制,计划科综合后,由企业领导召开有关科室、区队等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确定项目,明确设计施工负责人,规定完成日期,经企业领导批准
11、后,报上级核定。(3)根据上级核定的结果,与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到区队贯彻执行。6.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实施控制二、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一)编制计划的目的和作用1计划的目的(1)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灾害,保障矿井安全生产。2)预先做好准备,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消灭已经发生的事故,或控制事故扩大蔓延,以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2.计划的作用(1)反映该矿井存在灾害威胁的具体情况;(2)总结该矿井防灾、救灾的经验教训;(3)防治灾害事故的行为准则;(4)处理重大灾害事故的行动纲领。(二)计划的基本内容1三个方面2三种手段3七点内容要求根据国家有
12、关的现行规定和要求,计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本矿并的地质条件和自然因素。(2)根据矿井瓦斯涌出情况及规律、煤尘爆炸性、积水区域和火灾可能性等因素,提出预防在矿井中发生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透水、火灾、冲击地压和顶板大面积冒落等各种重大灾害事故的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必要的物质准备)。(3)矿井中发生事故后,组织灾区人员自救和安全撤离灾区以及抢救人员的措施。(4)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以及为缩小事故范围、迅速而安全地消除事故危害所必须的工程、设备、器材、工具的数量,使用地点、使用方法和管理方法等。(5)处理事故的组织领导和有关单位
13、、部门及其领导人的任务、职责、通知方法和顺序。(6)有关处理各种事故必备的技术资料。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和通风网路图(标明设施的位置、风向、风量),全矿井反风和区域或局部反风试验报告以及反风时保证反风设施完好可靠的检查报告。矿井供电系统图和井下电话的安装地点。井下消防洒水、排水、注浆、充填、瓦斯抽放和压风管路系统图。地面和井下消防材料库的位置及其所储备的材料、设备、工具的品名和数量登记表。地面、井下对照图,图中应标明井口位置和标高、地面铁路、公路、钻孔、水井、水管、储水池以及其他存放可供处理事故用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的地点。(7)事故抢险救灾处理结束后,恢复生产的措施。(三)计划的编制、审批、修改
14、和实施1计划的编制、修改方法与审批程序(1)计划必须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通风、采掘、机电、地质、技术等单位的技术人员编制,并吸收矿山救护队和驻矿安全监察人员参加会审签字。(2)计划必须在每年开始前一个月报矿务局总工程师批准。(3)在每季开始前13 天,矿总工程师要根据矿井自然条件和采掘工程的实际变动情况,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修改和补充,并由矿长负责贯彻执行。2计划的贯彻执行(1)已批准的计划由矿长负责贯彻执行。(2)已批准的计划应立即向全矿职工(包括矿山救护队员)贯彻,组织学习,熟悉有关灾害发生预兆、应急措施和避灾路线。(3)必须按照计划要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对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必须
15、采取措施,予以解决。(4)已批准的计划连同所附工程图和表册,应分别报送矿长、副矿长、矿总工程师、矿调度室、生产科、通风区、机电科、地测科、运输区、驻矿安全监察站、矿山救护队、矿务局总工程师、矿务局调度室、矿务局安全监察局各一份,上述单位和领导人应经常或定期检查“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预案的层次(二)预案的编制1.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1)编写要求其基本要求是:(1)具体描述可能的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及其后果;(2)确定应急期间负责人及所有人员在应急期间的职责;(3)确定应急期间起特殊作用人员(例如:消防员、急救人员、毒物泄漏处置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16、4)规定疏散程序;(5)明确危险物料的识别和位置及其处置的应急措施;(6)建立与外部应急机构的联系(消防部门、医院等);(7)定期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保险机构及相邻生产经营单位的交流;(8)做好重要记录和设备(如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联络电话号码等)等的保护。2)预案编制前的准备3)预案的提纲和主要内容(1)基本情况。(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危险目标对周围的影响。(3)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组成人员。主要职责。(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6)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7、(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8)危险区的隔离。(9)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10)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12)应急救援保障。分为内部保障和外部救援。(1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14)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15)应急培训计划。(16)演练计划。(17)附件。2.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注意如下事项:(1)应针对本单位特点进行编制。(2)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其出发点也不相同。(3)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方面。(4)事故救援方面。(5)医疗救护方面。第四节第四节 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处理原则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处理原则主主 要要 内内 容
18、容 一、煤矿重大灾害事故的特点及案例分析 二、二、重大灾害事故处理的程序和原则一、煤矿重大灾害事故的特点及案例分析1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2灾难性重大灾害事故造成多人伤亡或使井下人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若指挥决策失误或救灾措施不得力,往往酿成重大恶性事故。3破坏性重大灾害事故,往往使矿井生产系统遭到破坏。图8-4-1 南斯拉夫某矿火灾事故图 4继发性在较短的时间里重复发生同类事故或诱发其他事故,称为事故的继发性。图8-4-1 南斯拉夫某矿火灾事故图 例1南斯拉夫某矿在采煤工作面的进风巷中发生明火火灾(见图8-4-1)。当时采面有40 名人员,班长电话汇报到矿。矿长下达两项命令:令
19、班长率采面人员佩戴过滤式自救器沿回风巷撤退;令救护队在火源进风侧建风帘隔断风流。结果40 名人员全部死亡在回风巷。最前面人员死亡在C 处,而C、D 间距只有5m。这起死亡事故是矿长指挥失误造成的。其错误表现为:(1)应命令救护队抢救遇险人员。只有当人员撤出灾区后才能直接灭火或隔断风流(2)过早断风,使火源回风中氧浓度过低,过滤式自救器已不能保障遇险人员的安全撤退。(3)应明确命令工人通过风门B 撤退。例2 四川同华煤矿1960 年5 月14 日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l000t,突出瓦斯11.28 万m3,突出的瓦斯逆风流冲出进风平硐口,细煤粉和瓦斯巨风冲向天空,形成黑色卷风。井口地面人员见此
20、状惊呼“井下爆炸了”,矿领导急令主要通风机停转,停风时间达半小时,处于瓦斯气流中的人员,困于无风状态之中,形成全井性窒息死亡,结果当场死亡124 人,6 名受伤人员经医治无效也死亡了。如此惨重的伤亡事故,是矿领导在突出事故发生之际,判断灾情错误,导致做出出错误的停风机命令造成的(事故调查分析指出,死亡人数中的60的人员是停风机造成的)。二、重大灾害事故处理的程序和原则(一)事故处理的程序事故处理的程序,按法规要求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四步法,如图8-4-2 所示。(二)事故抢救处理的原则 1事故抢救处理的领导与指挥矿长和指挥部成员在组织救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遇有高温、塌冒、爆炸、水淹危险的
21、灾区,指挥员只能在救人的情况下,才有权决定救护小队进人,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救护小队在灾区的安全。(2)抢救遇险人员是矿山救护队的首要任务,要创造条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线,先将受伤、窒息的人员运送到新鲜空气地点进行急救。图8-4-2 事故处理的程序(3)为了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处理事故方案,必须进行侦察,准确探明事故类别、原因、范围、遇险遇难人员数量和所在地,以及通风、瓦斯、有毒有害气体等情况。(4)在紧急救人情况下,应把侦察小队派往遇险人员最多的地点。(8)在处理事故时,为保证指挥灵活,行动协调,必须设立通讯联络系统。(9)在侦察前,要做好人力和物力的准备,选拔熟悉情况、有经验的人担
22、任侦察工作。侦察小队不得少于6 人。(10)救护队进入灾区侦察时,必须携带探险绳等必要的装备。(11)侦察小队进入灾区时,要规定返回的时间,并与基地保持联络。(12)在进入灾区前要考虑到如果退路被堵时应采取的措施。(13)侦察行进中,在巷道交叉口要设明显的标志(如矿灯、冷光管或堆放煤块、研石等),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也便于待机队寻找。(14)在搜索遇险人员时,小队队形应与巷道中线斜交前进。(15)在远距离或复杂巷道中侦察时,可组织几个小队分区段进行侦察。(16)侦察工作要仔细认真,做到有巷必查,在走过的巷道要签字留名,并给出侦察路线示意图。2救灾步骤1)重大事故后初期救灾注意事项2)救灾指挥程
23、序3)抢救指挥部在救灾过程中的协调作用抢救指挥部在指挥救灾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总工程师及专业技术骨干的参谋作用:(1)要认真处理好上级领导机关到矿协助救灾时的领导指示,应尽量在决策过程中采纳他们的意见。(2)要处理好指挥部内部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3)对井下直接从事抢险救灾的人员,特别是矿山救护队,要以爱护关心又要使之奔赴灾区建功立业的态度,帮助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4)充分发挥总工程师及专业骨干人员在抢险救灾中的参谋作用很重要。(三)井下救护基地 井下救护基地是井下抢险救灾的前线指挥所,是救灾人员与物资的集中地、救护队员进入灾区的出发点、也是遇险人员的临时救护站。(1
24、)设在不受灾变威胁,或不因灾变进一步扩大而波及的地区,但距灾区又要尽可能的近,以便于救护队员进出灾区,执行任务。(2)在扑灭火灾、处理瓦斯、煤尘燃烧、爆炸事故及突出事故时,基地应选在风流稳定的新风地区。(3)要有一定的空间与面积,以保证救灾活动和救灾器材的储备。(4)方便运输,保证通风与照明。(四)安全岗哨 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应根据作战计划,在有害气体积聚的巷道与新鲜风流交叉的新鲜风流中设立安全岗哨。(1)阻止未佩戴氧气呼吸器的人员单独进入有害气体积聚的巷道和危险地区。(2)将从有害气体积聚的巷道中出来的人员引入新风区,必要时实施急救。(3)观测巷道和风流情况,并将有害气体、烟雾和巷道的变化情
25、况迅速报告抢救指挥部。进、出风井也应设立安全岗哨,阻止非救灾人员下井,防止在井口附近出现火源。(五)地面救护基地 在处理重大事故时,为及时供应救灾装备和器材,必须设立地面救护基地。第五节第五节 煤矿事故的调查与处理煤矿事故的调查与处理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 一、煤矿事故的分类 二、二、煤矿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与处理 三、煤矿非伤亡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一、煤矿事故的分类(一)伤亡事故的分类2.按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分类按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分为以下6 类:轻伤事故:指负伤职工中只有轻伤的事故。重伤事故:指负伤职工中只有重伤(多人事故时包括轻伤)的事故。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 至2 人(多人事故时包括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