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课件选编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生儿败血症课件选编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败血症 课件 选编
- 资源描述:
-
1、新生儿败血症护理新生儿败血症护理n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阶段。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重症,亦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 因】(一)病原体:(一)病原体:n病原菌种类随抗生素的发展及应用不断变化,也随不同地区和年代而异。n国外占优势的致病菌:国外占优势的致病菌:50年代金黄色葡萄球菌;60年代大肠杆菌;70年代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80年代表皮葡萄球菌或D溶血性链球菌;n国内国内60、70、80年代年代均以葡萄球菌(包括金葡菌、白葡菌和表葡菌)占首位,大肠杆菌次之。n近年来,近年来,条件致病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2、厌氧菌和真菌及复合菌感染也有增多。(二)感染途径:(二)感染途径:n1、产前感染(宫内感染):、产前感染(宫内感染):生后3天之内发病。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羊膜囊操作消毒不严可致胎儿感染。以革兰氏染色阴性(G-)多见。n2、产时感染(产道感染):、产时感染(产道感染):生后3天之内发病。母产道菌群是羊水感染的源头。(1)、产程过长、难产、胎膜早破;(2)、助产过程消毒不严、助产不当。以革兰氏染色阴性(G-)多见。n3、产后感染:、产后感染:最常见。出生3天后发病。n主要感染途径主要感染途径皮肤、粘膜,脐部;n其次其次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多为革兰氏染色阳性(G+)菌(尤其是金葡菌
3、),G-杆菌也不少见。【发 病 机 理】(一)发病条件:n病原菌入血是否引起败血症,除受病原菌种类及毒力影响外,还与新生儿自身的免疫特点有关。n1、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1)、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较弱。(2)、脐部未愈合为病原菌提供了直接入侵 的门户。(3)、中性粒细胞贮备不足,吸附、吞噬并杀灭病原 菌的能力差。(4)、补体成分及体液中的各种酶都明显低于成人。n2、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功能:n、IgG:母体内IgG虽可通过胎盘,胎龄愈小、IgG水平愈低。、IgM:胎儿在20周时可制造一部分IgM,出生时IgM0.2g/L,大于此值时应考虑宫内感染;缺乏时易患G-菌感染。、Ig
4、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相对缺乏,细菌易侵入血液。、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新生儿其免疫应答力弱,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和干扰素的量不足,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差。【临床表现】一、一般表现:n反应低下、嗜睡、不哭、不动、体温不稳、体重不增等;足月儿体温正常或升高,早产儿常体温不升。二、特殊表现:n1、黄疸黄疸加重或减退后又复现。n2、肝脾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n3、瘀点或瘀斑。瘀点或瘀斑。n4、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道功能紊乱,有拒乳、呕吐、腹泻、腹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n5、呼吸系统表现:、呼吸系统表现:气急、青紫、重症有呼吸不规则或暂停。n6、休克表现:、休克表现:心动
5、过速,心律失常和外周循环灌注不良,脉细速,皮肤发花,尿少或尿闭,低血压。易发生硬肿症。n7、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呕血、便血、肺出血、皮肤出血倾向,如抽血后针孔渗血。【并 发 症】n最易并发最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n其次易发生其次易发生的并发症是肺炎或肺脓肿;其他迁移性病灶如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和肾盂肾炎。【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周围血白细胞计数:nI/T杆状核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之比(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总数比值)0.2(每100个中性粒细胞中杆状核细胞20个)有参考价值,中毒颗粒则更有意义。2、急性时相蛋白:急性时相蛋白:n正性急性时相蛋白正性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