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2月第01期(专题1—3).doc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01074
  • 上传时间:2020-03-27
  • 格式:DOC
  • 页数:51
  • 大小:77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2月第01期(专题1—3).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题速递·语文 2020 届高三 速递 语文 01 专题 下载 _模拟试题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资源描述:

    1、 1 一、 (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文后各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某些特点是由语言文字决定的。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单音节文字,一般地说,每一符号都单独包含音、形、义三要素。在汉 语的文句中,单词不因词性、时态而发生变化,作为词而存在的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并不被完整的句 子吞没,仍然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汉语文句的语法也并不是十分严密的,一个句子所表 达的意义不仅需要通过语法惯例和规则来理解同时也需要通过对若干单词所形成的意象集合来体 会。这种语言用于表达复杂的逻辑

    2、思维时会有较多的困难,但用于表现诗化的印象、联想,用于包 容歧义和暗示却十分合适。 而汉字的单音节特征又使得汉语作品很容易写得音节整齐而匀称,并便于对偶的形成,再加以 适当的押韵,文句更富于美感。所以,不仅仅是诗歌,在先秦各类著作中,如易经 老子 庄 子 荀子等等,都有广泛运用韵文的情况,那种不怎么严格、看上去似乎是自然形成的对偶句也 颇为多见。这种现象的形成,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诵的需要这在书写不便的上古时代具有非常 重要的实用意义,但不能说这里没有追求语言形式美感的心理因素存在。 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在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 诗经所收作品,时间和地域跨度都很大, 但几乎全都是使用整齐的四言句

    3、式,这无疑是人为修饰的结果。这一现象或许与当时使用的音乐的 特点有关,但考察后世入乐之作的一般情况,可以发现句式不齐也并不一定妨碍文字与乐曲的配合, 所以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在写作或者改定那些作品的人看来,诗歌需要有某种不同于口语也 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特殊形式。而追求形式的精致,后来成为古典诗歌十分突出的特点。对于语言形 式美感的追求,更有一种泛化的倾向,这不仅显示在介乎诗文之间的特殊文体赋中,表现在骈体文 中,许多散文在韵律、节奏方面也有精致的讲究。 综上所述,可以说汉语总体上是一种诗性特征十分强烈的语言。而语言并不只是思维的工具。 人所知道的、人所能理解的世界就是人能够用语言描述出的世界

    4、;一种语言的特点直接显示了使用 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思维与心理结构。所以,尽管中国文化很早就脱离了神话的笼罩,但汉语的上述 特点却证明,在日常的生活里,人们仍然保留着很多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具象性的感受、暗示 的诱导、活跃而无定则的联想等等精神现象,对人们理解世界与人生的活动一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而文学尤其是诗歌在中国古人的精神生活中显得特别重要,显然有着非常深层的原因。 (摘编自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虽作为词而存在,但不会被完整句子“吞没”。 B汉语作品容易写得音节整齐匀称,便于使用对偶句

    5、式,这些都与汉字的单音节特征有关。 C上古时代书写不便,记诵变得非常重要,因而先秦不少典籍中都广泛用韵,对偶句也多见。 D不仅赋和骈体文追求语言形式的美感, 许多散文也如此,体现在韵律、节奏方面的精致讲究上。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 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C 项,记诵变得非常重要说法绝对,原文是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诵的需要, 当是带有揣测意味,选项的表述则过于肯定。此外,以偏概全,文中为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 诵的需要但不能说这里没有

    6、追求语言形式美感的心理因素存在。故选 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概括文章主旨,分述部分以并列结构从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 B文章运用“单词”“词性”“时态”等原属西方语言学的概念,不无中、西语言对比之意。 C文章举诗经几乎全是四言句的例子,证明了中国诗歌很早就开始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 D文章多处出现“当是”“或许”“恐怕”等词语,体现了论述文注重语言的严密性的特点。 【答案】【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

    7、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 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项,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分析有误,据第一段和第五段开头 综上所述,可知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另外,并列结构错,分述部分不是并列结 构。故选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文字决定了文学的某些特点,由此可知,语言学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会特别强。 B汉语不大适合表达复杂的逻辑思维,因此,有必要对汉语的字、词乃至语法进行改造。 C人们在日常生活里仍保留着很多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这对于诗歌的复兴大有裨益。 D了解了汉语的主要特点,有

    8、助于加深我们对国人思维习惯以及本国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答案】D 来源:学*科*网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 3 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 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 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 项,语 言学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会特别强观点牵强,语言学家对语言现

    9、象异常敏感,对语言特征及语 言规律理解很深,但不一定长于文学鉴赏。文学固然是语言的艺术,但文学与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 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B 项,有必要对汉语的字、词乃至语法进行改造失之武断,语言并不 只是思维的工具,而且语言的演化是渐进的,人为的改造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C 项, 对于诗歌的复兴大有神益夸大其词,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与诗歌的复兴之间没有必 然的联系。故选 D。 二、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江苏省苏北四市(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期末考(期末考试)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阅

    10、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苍古之境 朱良志 中国古代画家所说的古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一般意义上古,即古代;一指一种苍 莽古淡的境界。作为境界的古,包含着足以使艺术家倾心的因素。如古雅、古淡、古朴、苍古、 率古等, 它是中国画的崇高境界之一, 或被称为老境, 老即是古, 所谓画之老境, 最难其俦。 如山之峰巅,罕有人能攀及。邵梅臣说:简淡高古,画家极难事。 对此境的追求,不是眷恋逝去的事物,而出于挚爱生命的殷殷之心。真正的苍古之境满溢着生 命的热烈。犹如人之老年,览尽人间风烟,进入一片生命的化境,返归于平淡,在衰老的外表中满 蕴着对生命的体验。亦如红霞如醉的秋末丹枫、斑驳陆离的桦树林,在暮

    11、秋之中展示绚烂之美。画 之古境就是要在苍老简淡之中释放出灿烂的生命之光。 画之古境,追求的是生命时间的最高峰。 将一年视为一完整的生命时间段,在这时间段中,从春到冬草木由荣而枯,完成了一个生命循 环过程,那么在这一时间段中,足以表现苍老之境的是秋末和严冬。故中国画在选材上有表现春日 溶溶、夏意滔滔的场景,但更多的是寒天雪地、秋日寒林,因为秋色胜于春色,冬山宜居。 将浩浩历史长河视为一完整的时间段,一年四季只是这完整时间段的缩影。从这一角度看,中 国画家去寻找他们心中的苍古之境。如表现宇宙创化的混莽感,将艺术触角直溯向生命创化的根源 处,从而在生命的根源处体露真常,辉照万有。如体现米家山水特点的

    12、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 ,画 面峰峦出没于云翻雾卷之中,混混莽莽,犹如宇宙创化时阴阳相摩相荡的一片混沌,此画被论者称 为一片混元之气。混元即体现出生命造化的特点。 4 将自然物的生长过程视为一个时间段,自然物由大到小,由葱郁到枯老,中国画家最倾心于那 枯老的自然物,如山要老,树要枯,石要怪怪奇奇,如经历万世的风雨。一个苍老的生命中裹孕着 它的整个生命过程的所有信息。因此中国画的苍古之境,是苍老中的鲜嫩,太古中的当下。 可见,中国画提倡苍古,不是提倡复古,而是创造新颖独特的生命境界,不是眷恋逝去的事物, 而是把握生命的最高形态,体现博大精深的宇宙意识和生命精神。唐人绘画重秀润宛丽,而五代北 宋一跃而

    13、推重苍古浑化之境,细润的笔墨、褊狭的形式被捐弃,由嫩至于老,由褊狭至于博大,由 丰润一变为枯老,从而借老境来表现鲜活的生命感。当代画家吴茀之说: 画贵有古意,因为古就 是今的对称,不趋附流俗叫古,古意的古,是不落时习,无烟火气的说话,并不是学古人画就是古 意。古是一个时间概念,中国画家就是通过绵长的时间达到远离俗世的目的,通过时间的回复实 现空间的超越。 (选自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苍古之境被称为画之老境,是一种苍莽古淡的境界,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很少有人能攀及。 B好比人进入老年,历经世事之后趋于平淡,苍古之境是在衰老的外表

    14、下蕴藏着对生命的真实 体验。 C中国画在选材上偏好寒天雪地和秋日寒林,因为“秋色胜于春色”“冬山宜居”,也利于表 现苍老之境。 D追求苍古之境,不是提倡复古和眷恋逝去,而是创造全新生命境界,体现对宇宙意识、生命 精神的追求。 【答案】【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 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 A 项,是中国 画的最高境界错误,原文是说它是中国画的崇高境界之一。故选 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邵梅臣的话“简淡高古,画家极难事”,意在论

    15、证中国画中要实现苍古之境是极其 困难的。 B 潇湘奇观图的“混元”,将艺术触角指向生命创化的根源,论证了中国画家内心在追求苍 古之境。 C文章举“山要老,树要枯,石要怪怪奇奇”例子,意在证明中国画家最擅长的绘画境界就是 苍古之境。 5 D文章将唐人绘画风格与五代北宋绘画风格加以比较,意在阐明五代北宋绘画更利于表达苍古 之境。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

    16、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 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 项,意在证明中国画家最擅长的绘画境界就是 苍古之境错误,原文第 7 段说中国画家最倾心于那枯老的自然物,举例是为了证明上述看法, 此处弄错材料和观点的对应关系。故选 C。 3请结合文章,阐释“生命时间的最高峰”的内涵。 【答案】【答案】将一年视为一完整的生命时间段,就是秋末和严冬;将浩浩历史长河视为一完整的时间段, 就是生命创化的根源处;将自然物的生长过程视为一个时间段,就是枯老。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角度一,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二,

    17、从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其丰富含 意;角度三,从句内句外两个层面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四,从因果关系分析其丰富含意等。本题 要求结合文章,阐释生命时间的最高峰的内涵,结合下文的将一年视为一完整的生命时 间段,在这时间段中,从春到冬草木由荣而枯,完成了一个生命循环过程,那么在这一时间段中, 足以表现苍老之境的是秋末和严冬可以得出,一年中,生命时间的最高峰就是秋末和严冬; 由将浩浩历史长河视为一完整的时间段,一年四季只是这完整时间段的缩影。从这一角度看,中 国画家去寻找他们心中的苍古之境。如表现宇宙创化的混莽感,将艺术触角直溯向生命创化的根源 处,从而在生命的根源处体露真常,辉照万有可以得出,在历

    18、史长河中,生命时间的最高峰 就是生命创化的根源处;由将自然物的生长过程视为一个时间段,自然物由大到小,由葱郁到枯 老,中国画家最倾心于那枯老的自然物,如山要老,树要枯,石要怪怪奇奇,如经历万世的风雨。 一个苍老的生命中裹孕着它的整个生命过程的所有信息可以得出,在自然物的生长过程中,生 命时间的最高峰就是枯老。 三、 (湖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 试语文试题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雅乐,原是周代统治阶级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充满仪式感的音乐

    19、舞蹈来彰显至高无上 的王权。雅乐在历朝历代被不断补充与丰富,作为皇家重要仪式中的一部分而留存下来。 近年来,国内掀起复古热潮,流行音乐领域的中国风,街头的汉服装束,均体现着一种时 6 尚文化的新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于汉文化的详尽解读方式,极致地体现出东方文明的源远流 长。而新雅乐的诞生,秉承了中正和平之性,翩翩君子之风的儒家哲学思想,以具象的文 化形态体现出典雅、淡雅、雅正的审美诉求,并将以礼塑身,以乐兴国作为终极艺术使命。新 雅乐在艺术创作视野中严格遵循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所在, 用声音与舞蹈重温昔日的良辰美景。 新雅乐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韵味。古典诗词文化与乐舞文化在新雅乐中得到了良好的

    20、 传承与创新拓展。 礼记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在古典 雅乐的精神指向中,诗、乐、舞三位一体,密不可分。这也使古典文集诗经和楚辞中 收录的文本大多可以入乐表演。当代新雅乐受其启发,作曲家林海依古词填曲创作关雎 ,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文重现于世,追忆周代社会风俗景象。新雅乐敏锐察觉到书法与水 墨的文化要素,在墨香等舞蹈的编创中,舞者一袭素衣,甩着水袖,以优雅的舞姿在行云流水 间诠释着书法独到的抑扬顿挫之感。现代感十足的编曲方式用古琴和钟磬等古乐配器奏出,在歌声 与音乐旋律的交相辉映中体现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 从唱腔特性来看,古人曾形容雅乐之声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

    21、又有乐记师乙篇中 讲到的累累乎端如贯珠,虽只有寥寥数句,但足见雅乐演唱时声音洪亮、气息连贯、以美至归 的特点。当代歌者经过科学的发声系统训练,在演唱能力方面驾轻就熟,针对古典雅乐对于歌唱审 美的要求,在声音塑造上体现圆、润、糯的特点,体现出与中国古典美学如出一辙的含蓄、柔 美、空灵、醇厚。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新雅乐抛弃了礼乐制度在政治和思想层面的捆绑之后,将所有精力都 投入到对意境美的追求上。作为一种艺术,自身对审美观的独到见解和追求,是其不断发展并在全 社会范围内辐射延续的基础。新雅乐亦如此。雅乐文化在沉睡中被唤醒,历经追溯、复原、创 新、重塑。新雅乐之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鲜明的文化特征钩

    22、沉历史,将形式美与 内涵美融会贯通,传递着以礼修身,以乐感人的优秀品格。 (摘编自罗丽“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 ,选自光明日报2019.1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王朝的礼乐制度“礼崩乐坏”,但雅乐音声并未消亡,而是作为皇家仪式留存千年。 B秉承“新雅乐”的创作方法,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极致地体现出汉文化的源远流长。 C当代新雅乐受到诗、歌、舞三位一体关系的启发,用音乐舞蹈重现了关雎诗文之美。 D “新雅乐”自身对审美有独到见解和追求, 是其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得到延续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

    23、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7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B 项,秉承新雅乐的创作方法 错,原文近年来,国内掀起复古热潮,流行音乐领域的中国风,街头的汉服装束,均体现着 一种时尚文化的新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于汉文化的详尽解读方式,极致地体现出东方文明的 源远流长,可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例是用来表明国内复古热潮的兴起,并非秉承新雅乐 的创作方法。故选 B。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雅乐、新雅乐的发展沿革入笔,引出对新雅乐文化的内涵的阐述。 B文章从新雅乐的文化韵味等三个方面,论证了新雅乐对于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重

    24、要意义。 C文章在论证新雅乐的唱腔特性时,将古今雅乐进行了对比。 D由文章严密的论证,可以得出新雅乐是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优质载体的结论。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 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C 项,将古今雅乐进行了对比错,原文 当代歌者经过科学的发声系统训练,在演唱能力方面驾轻就熟,针对古典雅乐对于歌唱审美的要 求,在声音塑造上体现圆、润、糯的特点,体现出与中国古典美学如出一辙的含蓄、柔美、空 灵、

    25、醇厚,可知并未将古今雅乐进行了对比。故选 C。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雅乐在艺术创作中遵循古典文化的精粹,以“雅”为律,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韵味。 B新雅乐“圆、润、糯”的唱腔特点,含蓄、柔美、空灵、醇厚,符合古典雅乐的审美要求。 C新雅乐将形式美与内涵美融合,摆脱了礼乐制度中的束缚,使古典诗乐文化焕然重生。 D新雅乐融合了诗词文化、书法文化,也必然能将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一唤醒。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 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

    26、;对 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 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 持一致。 题中 D 项, 也必然能将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一唤醒错, 于文无据, 原文第三段论述新 雅乐融合传统文化中的韵味,古典诗词文化与乐舞文化在新雅乐中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创 新拓展新雅乐敏锐察觉到书法与水墨的文化要素,只提到了与诗词文化、乐舞文化、书 8 法文化的融合,并未提到唤醒中国其他传统文化。故选 D。 四、 (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省湘潭市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二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27、二模) )教学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民间组织的出现要早于官方组织。从源头上讲,民间组织促进 和推动了官方组织产生、发展和不断演化;从实际运行看,官方组织出现之后,便开始组织引导、 规范和管理民间组织,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到明清时期,随着疆域的不断 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管理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为适应新的形势, 官方组织管理体系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民间组织形式屡有创新,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发展态势和明显 的地域差异性特征。 民间组织是由基层民众自发形成的非官方组织,到明清时期它们

    28、的存在便已无法与官方完全脱 离,即便是一些看似与官方毫无关系的民间组织,实质上仍是在官方的允许或默认之下存在。明清 时期没有普遍设立县级以下机构,所以发挥民间组织的管理作用极为重要。其基层组织可简单划分 为官方、半官方和民间三类,半官方和民间组织都具有广义上的民间组织性质,比如里甲、乡约、 社学等,都属于半官方性质,因为它们虽然主要是由民间群体来组织运行管理,却被纳入国家体系 之中,接受考核、监督和管理。比如社学,它是半官方性质的民间教育组织,明清时期各地普遍设 立。明初天下既定,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就下令地方政府延师以教民间子弟,倡立社学,但效果不佳。 清朝明确规定社、义学教师可免差役,体现了半

    29、官方性质。各地民间学校的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 地方官和地方乡绅的重视程度。 极具血缘性的宗族义庄、地缘性的善堂善会,以及兼具地缘和血缘的会馆、公所等组织的民间 属性更为明显,但也没有完全脱离官府而存在,它们同样在国家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之下运行。这类 民间组织的产生动力主要来自强烈的自我需要,以及地方精英的积极推动。明清时期,社会秩序稳 定,传统经济恢复,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繁荣,城乡各类民间组织也应运而生。商业会馆 和商帮就是典型的民间组织。一些商人为方便在外地的经营,多以地域为单位,与经营同类商品的 商人联合起来,捐资兴建会馆。它们各有组织章程,保护入会者的利益,研究经营对策,举办联谊

    30、活动和公益事业等。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商业组织,即便是商品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中 原地区也是如此。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会馆,也是同籍官员私下聚会场所,在联络亲情和关注家乡发 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半官方的民间组织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作用最为突出,里甲、保甲和乡约等组织实际担 负了县以下基层社会的管理职能。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设立里甲组织,主要职能是编查土地,催 9 办钱粮,完成官府交办的各项公事。比较而言,保甲组织在维护地方治安、防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等方面功能更突出。两套地方基层组织交叉使用,在稳固国家政权基础、确保赋役征收和安定社会 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行会、慈善会是侧重

    31、于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民间组织,在行业自律和 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复杂多样,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城差异大,原生性强,决定了它的自发无 序和泛滥性质,难免与官方组织利益不一致,会对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 朝廷对其加强了管理。 (摘选自彭勇活跃在明清时期的那些民间组织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组织早于官方组织出现,但后者产生后,就与前者相配合,共同构建社会秩序。 B民间组织得到官方的允许或默认,被纳入国家体系之中,已经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 C具有血缘性或地缘性的民间组织产生的动力主要源于民众自我需要和地方精英的推动。 D明清

    32、时民间组织具有的复杂性等特征,难免会导致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很大威胁。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 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 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B 项,已经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表述有误, 原文说的是到明清时期它们的存在便已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故选 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起源和实际运行两个角度来阐述民间组织和官方组织的辩证关系,逻辑严密。 B朱元璋令地方政府延师以教、倡立社学之例论证了

    33、社学这类民间组织具有半官方性质。 C文章将里甲与保甲进行对比,论证了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保甲的作用更大。 D末段总结论述了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的特点,并指出了朝廷对其加强管理的根本原因。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 方法。本题中,C 项,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保甲的作用更大分析失当,里甲和保甲各自 的功能不一样,不能得出谁的作用

    34、更大的结论。故选 C。 10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变化屡有创新,呈现出自我发展态势和地 域差异性特征。 B清朝的社学、义学有官方的明确规定,给予了教师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其教学水平相对于 明代来说更高一些。 C明清时期,各类商业民间组织遍及全国各地,这些组织维护了入会者的利益,且在关注家乡 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D从职能来看,基层组织中的里甲、保甲和乡约等担负着社会管理功能,而行会、慈善会的功 能则偏重于经济方面。 【答案】【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

    35、法,就是把 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 确项。本题中,B 项,于文无据,文中不能看出教学水平相对于明代来说更高一些。C 项,以 偏概全,根据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会馆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信息可知,在关注家乡发展方面 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是那些会馆组织。D 项,行会、慈善会的功能则偏重于经济方面表述有 误,原文是说行会,慈善会是侧重于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民间组织。故选 A。 五、 (云云南省德宏州南省德宏州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民族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

    36、其基本要素有服饰、节庆、语言文字、饮食方式、居住 形态等。这些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与当地气候、山川、风物、传统等浑然一体, 是民族历代先祖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 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 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 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 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

    37、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 已不复存在。 在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前后,这些地区 的文明被外来文明所置换。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文明等,是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 当地的上古文明,人们称之为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这些属于被外来 11 侵略者强制消灭的文明。历史上还有因为自身原因而失落的文明,中国的契丹文明就是典型代表。 唐宋时期,契丹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他们建立的辽国,与宋朝南北对峙,有自己独特的 文化;但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保存文化,丧失了彼此认同的核心,最终走向了 消亡。 中华文明是迄今唯一没有发

    38、生断裂的古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延续中华文脉、振兴 中华、再造辉煌,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有人举起多元文化的旗号加以反对, 认为如今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再提主体文化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亟须澄清。 多元文化是就全球文化而言的,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的文化。由于地理、气候、物产、 历史等生存条件的差别,各民族的文化面貌各呈异彩。各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有其合 理性,应享有平等的尊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大约 500 年中,西方殖民者垄断了全世界的资源, 长期奴役许多地区的人民,毁灭了他们的文明。殖民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合理,制造出了西方 文明中心

    39、论,企图摧毁异质文明的自尊。 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多元文明并存,正好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学习。文化 交流的前提是本土文化的存在,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流?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 传媒十分发达,各国、各民族的交往更为便利,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也更为频繁。但有一点始终 无法改变:文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民族国家还将长期 存在的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 (摘编自彭林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服饰、节庆、语言文字、饮食方式、居住形态为基本要素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 他民族

    40、的根本标志。 B 今天的印度文明已不是上古时代的印度文明, 因为古印度文明早已被外来侵略者强制消灭了。 C在人类社会早期的几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至今没有发生断裂,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D任何文明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这为多元文明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并且最终融为一体提供了有 利条件。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 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 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D 项,错在多 12 元文明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41、并且最终融为一体这个地方。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但有一点始终无 法改变:文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民族国家还将长期存 在的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即除了民族之间要加强交流互鉴, 但每个民族必 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故选 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提出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同一民族内部的所有成员都凝聚在同一文 化之下,有着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 B文章第三段以契丹民族已经彻底消亡为例,正面论证了固守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C文章在前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D

    42、文章第五段为论证多民族存在多元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合理性和平等性的观点,举了西方 殖民者“西方文明中心论”的例子。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 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 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宜采用排除法。B 项,文章第三段以契丹民族已经彻底消亡为例,正面论证了固守本民 族文化的重要性,显然是从反面论证

    43、,而不是正面论证。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文章第二自 然段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 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契丹民 族的消亡,正是从反面论证了固守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故选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在民族内部,民众在民族文化的特征上趋于一致。 B在顾炎武看来,“亡国”指民族内部政权兴替而文化性质不变,“亡天下”是民族政权覆灭 且伴随种族消亡。 来源:学.科.网Z.X.X.K C从历史的角度看,文明的消亡主要有两种途径:

    44、一是被外来文明置换,二是因自身原因而逐 渐失落直至消亡。 D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保护本土文化,加强民 族文化的主体性。 13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 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 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 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

    45、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 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 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 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项,且伴随种族消亡的表述不正确。从原文顾炎 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 亡天下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 质没有变化; 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 不仅民族政权覆灭, 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 可知:应是作为文化意义上的的种而不是生物意义上的种族。故选 B。 六、 (广东省珠海市广东省珠海市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

    46、考试语文试题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文后各题。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介打破了传统文本的线性生产、传播和评价过程,进一步改变 了写作、评论和阅读的经典形态,文艺活动全面打破精英话语垄断。从网络文学作品批评现状来看, 批评主体实际上由职业批评家、网站编辑和独立评论人三部分构成。同时,网络文学批评机制的重 建也离不开技术更新的作用,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筛配和人工智能辅助的评价模式势必将发展成为网 络文艺批评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 职业批评家接受的是传统经典文学鉴赏和评价的正统学术训练,在网络文艺诞生之初即对其持 有雅俗之辨的先验偏见。新世纪以来,尽管不少学院派批评家开

    47、始转向网络文艺评论,却也难免精 英化的批评立场。学院派批评家关注文学批评的学理探讨,在长期浸淫学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专业 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与网络文学作品存在着龃龉寡合的先天窒碍。此外,职业批评家也包括传统 文学期刊的编辑,尽管这一群体普遍认可文学批评需要与时俱进,并推出了包括兼收并取网络文学 与主流文学作品、创作网络文学专刊等一系列举措,却收效甚微。他们短时间内也很难及时做出调 整来应对网络文学批评阵地缩水的挑战。 网站编辑是网络文学批评流程之中最为前端的把关人。文学网站是绝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发布 和流播的第一渠道,专职的网站编辑负有对上传的作品进行审核、建议修改以及筛选推荐等职责。 其在角

    48、色上类似于传统出版机构的专业编辑,但出发点和工作重心与后者大相径庭。在网络文学通 14 行的审查制度规约之下,网站编辑的筛查重点在于剔除触犯法律或道德底线的作品,并且时刻以大 众读者这一服务对象为优先,对作品的艺术水准和思想内容褒贬则在其次,把关作品的专业素养也 难与出版编辑同日而语。 独立评论人的出现受网络文学的技术发展影响较大。受惠于移动技术和社交媒介的蓬勃发展, 文学批评的发声平台和渠道更为多元, 以自媒体和大众媒体为主要阵地的独立评论人不断崭露头角, 激活了互联网文艺评论的生态环境。但是,独立评论人受点击率、转发率乃至植入广告等经济利益 驱动不在少数,或为迎合读者发表低级趣味及媚俗内容,其评论亦多蜻蜓点水,在去中心化的 同时容易导致扁平化的评论倾向,甚至是流于炒作和恶性竞争,遑论对网络文学创作起到积极引导 的推动影响。 媒介技术更新了作者和评论者的联结方式,并深刻介入到网络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网 络作品现存的规模和发展的趋势来看,纯粹依赖人工的文学批评已是难以为继。以阅文集团旗下的 起点中文网为例,单部作品字数超过千万的完结小说已有近 10 部,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2月第01期(专题1—3).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107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