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精品)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x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01000
  • 上传时间:2020-03-2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7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精品)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精品 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年级 下册 优质课 教案 古诗 从军 秋夜 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 官军 河南 河北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 古诗三首: 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从军行从军行 教学目标 1.会认“仞、岳”等 6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摩、遗” 等 6 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2、.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 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 【出示课件】田园诗: 乡村四月 望庐山瀑布 村夜 4.教师小结:我们刚刚交流的古诗多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 题材,这种诗被称为田园诗。 5.谈话过渡:谁能给大家朗诵一首与田园诗风格不同的古诗。 6.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7.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 【出示课件】边塞诗: 出塞 凉州词 塞下曲 8.引导交流: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在唐诗中,有很大 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

    3、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 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 一些诗人或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于是将所见所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边塞诗。 9.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 ,就是一首边塞诗。 (板书:从军行) 10.出示从军行 。 【出示课件】 11.引导了解从军行: 【出示课件】 “从军行”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1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 王昌龄 (698 757) ,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

    4、人(今西安) 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 设计意图:小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也 很少。我们要针对学生现状,通过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从几首反 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感受课文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课件】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会写字。 【出示课件】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玉门关 楼兰 三、借助注

    5、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 谈话过渡: 同学们, 要想学好古诗, 首先要熟读古诗, 然后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 这样才能让古诗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先来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前两句。 (二)学习诗句。 1.学习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 (1)读一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说一说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多个学生读。 ) (2)说一说: 小组交流:读了“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6、你 从“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出示课件】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小结。暗,荒凉,阴沉。 (板书:青海 暗 雪山) (3)看一看: 【出示课件】雪山景象。 学生欣赏雪山景观。 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想一想。 根据课件,想象场景,再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全班再次齐读青海长云暗雪山。 2.学习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 (1)谈话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诗人将目光移到远处,看到的又一种景象: “孤城遥望玉门关” 。 【出示课件】 (出示图片) (2) “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

    7、) “遥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去。 ) (3)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 (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 “青海” 地区,正是唐军与敌人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敌人的势力范围。 ) 了解玉门关。 【出示课件】出示玉门关相关资料 请同学说一说:看了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 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 ) (3)你觉得“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孤)为什么? 引导总结:“孤城遥望”让人感受的城“孤” ,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 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

    8、托下, 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 ,这“孤城” 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 将士们久住“孤城” ,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 (板书:孤城 玉门关)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环境的荒凉、孤寂、冷清,表达出戍边将士孤独和思乡怀 亲的思想感情。 (6)小结过渡【出示课件】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 自然愁绪满腹, 相思满怀。 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 设计意图: 以 “孤城” 为突破口, 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荒凉的地理环境, 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

    9、以“读”为依托,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是概括力极强 的诗句。 作者在这两句诗里概括交代了什么? (戍边时间之漫长, 战事之频繁, 战斗之艰苦, 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 (2) “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不是,是指战斗的次数多。 ) (3)从“百战”和“黄沙”你感受到什么?(战争的惨烈。 ) (4)从“百战”而至“穿金甲”你又感受到什么?(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 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 (板书:百

    10、战 穿金甲) (5)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 更加坚定。 哪句诗写出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 “不破楼兰终不还” )(板书: 不破 终 不还) (6)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 出, “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 (塞外的将士身经 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来。 )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感受将士的征戍之苦,体会将士的报国之志。 (1)课件播放古代战争的视

    11、频片段。 (2)结合诗句和刚才的视频,你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出示课件】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 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 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的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 尽致。 五、拓展交流。 (1)征人思亲人: 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 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如果他家有老母, 他将如何对 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 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 说说战士的心里 话。 (学生自由发言。 ) 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

    12、(不能。 )他又能怎么办呢?(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平定战 争,早日回家。 ) (2)亲人思征人: 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 着远方, 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别 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六、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 现在,我们拥有和平快乐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有人为守护 它。让我们珍惜和平的生活,感谢守护我们的战士们。 2.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边将士的 小孩,

    13、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选一项写下来。 4.搜集并阅读边塞诗。 板书设计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 暗雪山 孤城 玉门关 百战 穿金甲 不破 终不还 第二课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会写字“仞、摩”等。 2.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品味 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

    14、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 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 的情怀。 2.简介陆游。 【出示课件】 陆游(11251210) ,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 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 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 ,又与杨万里、范成大、 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 南唐书 老学庵笔记等。 3.导入课题:陆游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 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

    15、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 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 68 岁写下这首诗的 情怀。 (板书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齐读课题,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 4.理解课题。 (1)小组交流理解诗题,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2)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感)说说自己对题目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感想、感受、 感慨。 ) (3)从课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凉)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 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 ) 5.谈话过渡: 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来,

    16、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 6.了解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 4】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黜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 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设计意图;借助唐宋及诗人引发交流,并导入新课,加深了学生对作者的印象,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指导书写 。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

    17、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出示课件】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三万里河东入海 (1)这里的“河”指哪条河?(黄河) (2)你是怎样理解诗句中的“三万里”的?( “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 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里。 ) (板书:三万里河) 【出示课件】黄河图片及简介 (3) 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气势磅礴、 一泻千里、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4) “入”字表现了什么

    18、?( “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 ) (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滚,向东流入大海。 ) 2.五千仞岳上摩天 (1)这里的“岳”指的是什么?【出示课件】华山图片及简介。 (2)你是怎样理解诗句中的“五千仞”的?( “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 ) (板书:五千仞岳) (3) “摩”是什么意思?这个字表现了什么?(摩擦,接触。 “摩”字突出山的高峻。 ) (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 (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 为

    19、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4.指导朗读: 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板书: 山河壮丽) 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 (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 5.请同学再读古诗后两句。 谈话过渡: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凉、悲伤)你是从 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 “遗民” “泪尽” “胡尘” ) 6.遗民泪尽胡尘里 (1) “遗民” “泪尽” “胡尘”是什么意思?(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泪尽” 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胡尘” 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

    20、, 这里指暴政。 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板 书:遗民泪尽) 【出示课件 9】从“遗民” “泪尽” “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 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 7.南望王师又一年 (1) “南望” “王师”是什么意思?(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 (2)从“望”字你感受到什么?(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 转的心情。 ) (板书:南望王师) (3) “遗民”就这样“望”了多长时间。教师引读: 一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年

    21、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 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 解救他们, 盼了一年又一年。 ) (5)同学们, “遗民”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 南宋君臣到底在干些什么? 【出示课件 10】“遗民” 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 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 当然, 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 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 么可悲!有诗为

    22、证。 【出示课件 11】题临安邸 (6)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北师又一年。 ”这两句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这两句描述了山河破碎,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表现了作者对当 沦陷地区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权者不去收复失地的不满。 ) (板书:山河破碎)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交流了解朗读节奏。 【出示课件 1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总结古诗主旨。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 1192 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

    23、在山阴(今浙江省 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 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 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六、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尽管南宋君昏臣庸, 但诗人那对祖国的热爱, 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 他在临终之际, 留下一纸遗嘱示儿 。 【出示课件 13】 此时此刻, 你一定深深地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震撼了, 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板书:忧国忧民) 2.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

    24、那 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3.作业设计: (1)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 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也可以以书信的形式 写一写。 ) 面对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 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也可以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 ) (2)积累古诗。 春望 出塞 题临安邸 示儿 满江红等。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拓展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调动学生的情感。 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25、代:陆游 三万里河 五千仞岳 山河壮丽 遗民泪尽 南望王师 山河破碎 忧国忧民 第三课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裳”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他与李白齐名,被称为 “诗圣” ,认识吗?(杜甫)你

    26、对大诗人杜甫了解多少?学生介绍。 2揭题。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 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今天要学习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板书课 题) 【出示课件 1】齐读课题。 3解题。谁能说说诗题目的意思?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 嗅” ,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 “河南河北”指的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指的是黄河的南 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4了解背景,再次读题。 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出示课件 2】 “安史之乱” 。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

    27、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出示课件 3:写作背景】八年之后, 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 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课题。 根据学生储备的已有知识,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题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把握诗歌 的情感基调,为体验诗情奠定基础。 二、初读,读通顺。 1 【出示课件 4】指名读诗,检查易错读音。 蓟北 涕泪 妻子(z) (读轻声表示什么?) 衣裳 2再读古诗,注意压韵。 “裳、狂、乡、阳” 3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三、再读,明诗意。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

    28、。 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2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同解决。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四、细读,悟诗情。 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 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板书) 2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诗,细细地品味。 3集体交流。 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 【出示课件 5:杜甫春望 】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9、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 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 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 (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 “初闻涕泪满衣裳” 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 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出示课件 6】 读五六句。指名读。 (2) 想到在阳春三月

    30、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 回乡的路上有 做伴, 有 做伴, 还有 做 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 ,与诗人一同放歌 纵酒,一同颠狂。 (板书:放歌纵酒)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 (2) 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 (评: 还在巴峡流连) , 小组读 (评: 到了巫峡) ,大组读(评:到了襄阳) ,全班读(评:洛阳到了! ) (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出示课件 7】 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 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 (5) 诗人归心似箭, (板书: 归心似箭) 千里迢迢算什么, 千山万水算什么, 在诗人的眼里, 洛阳就在眼前,故乡就在眼前。让我们一同感受诗人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 4这是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 人一同放歌,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 齐读全诗。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 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五、诵读。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欲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精品)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100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