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安全课件第9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移动互联网安全课件第9章.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 互联网 安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9.1 移动支付安全移动支付安全9.2 移动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金融安全安全9.3 移动数字版权保护移动数字版权保护9.4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9.5 习题习题 9.1.1 移动支付 9.1.2 二维码技术 9.1.3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分析 9.1.4 移动支付安全防护9.1.1 移动支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移动支付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无现金支付手段而受到广泛的应用。实际中,移动支付已被应用于购物消费、饮食娱乐、生活缴费和交通出行等多个场景。移动终端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共同促进了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具体而言,移动支付是指货物或服务的交易双方,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作为
2、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商业交易,这一过程中不直接使用现金、支票或银行卡进行支付。具体方式是买方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购买实体商品或服务,个人或单位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近距离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9.1.1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互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生活缴纳等金融业务。要实现移动支付,除了要有一部能联网的移动终端以外,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移动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2)银行提供线上支付服务(3)拥有一个移动支付平台(4)商户提供商品或服务移动支付的使用方式包括:短信支付、
3、扫码支付、指纹支付、人脸支付等。一般来说,移动支付主要涉及消费者、商家、移动支付系统和金融机构。其中,移动支付系统由移动运营商提供,它在整个移动支付环节中提供了前提与可能性,维系着移动支付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一个具有核心纽带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9.1.1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消费者浏览商家的商品信息,选择商 品并提出购买请求。(2)商家收到购买请求并返回消费者的订 单信息。(3)商家向移动支付系统发出付款请求。(4)消费者向移动支付系统发出付款指令。(5)移动支付系统向金融机构请求付款的授权。(6)移动支付系统得到授权响应后进行扣款。(7)扣款完成后,移动支付系统向
4、商家发出收款 命令。(8)收款后,商家向移动支付系统确认收款。(9)至此,交易结束。9.1.1 移动支付 从上面可以看出,移动支付系统是整个支付过程中具有核心功能的部分,要完成对消费者的鉴别和认证、将支付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监督商家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进行利益分配等功能。从认证需要验证的条件来看,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1)用户名/密码方式:这是最简单也是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法。(2)IC卡认证:IC卡是一种内置集成电路的卡片,卡片中存有与用户身份相关的数据。IC卡由专门的厂商通过专门设备生产,可以认为是不可复制的硬件。(3)生物特征识别:这是基于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人脸等)的识别技
5、术。(4)数字签名:又称为“公钥数字签名”,是利用公钥密码技术实现的类似于写在纸上的物理签名技术,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和发送者身份的真实性,以防止交易中抵赖行为的发生。9.1.1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属于电子支付方式的一种,因而具有电子支付的特征,但因其与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射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又具有自己的特征。移动支付的特点包含以下几点:(1)移动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支付手段打破了传统支付对于时空的限制,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活动。(2)及时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信息获取更为及时,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对账户进行查询、转账或消费支付等操作。(3)隐私性:移动支付是用户将银行卡与手
6、机绑定,进行支付活动时,需要输入支付密码或验证指纹,而且支付密码一般不同于银行卡密码。这使得移动支付可以较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4)集成性:移动支付有较高的集成度,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服务。而且通过使用RFID、NFC、蓝牙等近距离通信技术,运营商可以将移动通信卡、公交卡、地铁卡、银行卡等各类信息整合到以手机为载体的平台中进行集成管理,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身份认证和支付渠道。9.1.2 二维码技术 1.二维码基本原理二维码支付手段是在我国IT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常见的二维码是QR(Quick Response)Code,是一种近些年来在移动设备上流行的
7、编码方式。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利用了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的“0”和“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维码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二维码还具有对不同行列的信息进行自动识别的功能,即可以处理图形的旋转变化。9.1.2 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比传统的一维条码具有信息量大、编码密度高、纠错能力强、存储信息范围广、译码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信息传输效率高、
8、持久耐用等特征优势,已发展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入口。二维码应用根据业务形态不同可分为两类,即被读类和主读类。手机二维码识读业务是指手机通过自带的摄像头扫描平面媒体上的二维码图形,由手机内置的二维码识读软件来进行识别译码,获取存储在二维码图形中的信息并触发相关业务应用程序。手机二维码识读业务又可分为直接识读和间接识读两种业务类型。直接识读业务是指手机根据译码得到的信息启动本地应用或直接链接网站的业务,它对二维码容量有一定要求,常用码制有QR码和GM码等。9.1.2 二维码技术 间接识读业务是指手机需要将译码得到的信息提交给网络侧的服务器,由网络服务器控制完成相关应用,它对二维码的容量要求较低
9、,常用码制有DM码和GM-U码等。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二维码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二维码作为目前唯一一款能够有效表达汉字的图码字符,我国二维码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已经广泛应用于物品身份表示、广告宣传、仓储物流、产品追溯、移动支付等诸多领域,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9.1.2 二维码技术 2.二维码安全性分析二维码产业促进了我国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开始影响到整个行业乃至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关于二维码的风险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二维码被恶意使用:由于二维码承载的内容不能直接
10、可见,已逐渐成为病毒木马、钓鱼网站传播的新途径。(2)越权问题:用户扫描二维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违背用户意图或骗取系统权限的越权操作行为,会对用户终端和账户安全构成威胁。(3)缺乏安全检测:由于目前缺乏二维码的安全检测技术,使得二维码成为金融诈骗的新手段。(4)隐私泄露:由于目前市场上常用的QR码、DM码等多为开源、通用的码制,直接对信息明文进行编码,增加了二维码承载的个人、企业、政府等用户信息的泄露风险。用户的私有信息可能会随着二维码的传播而被泄露,这会给用户带来困扰。9.1.2 二维码技术 3.二维码安全风险应对策略为了进一步应对二维码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需要落实以下几项应对措施。(1)加强
11、政策引导,强化二维码安全发展的基础支撑明确二维码安全监管责任部门,组织建立协调统一的服务支撑体系,研究制定二维码安全发展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我国二维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统筹二维码产业发展,建立“自主、安全、规范、可控”的二维码产业体系。(2)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推动二维码产业规范发展加快推进二维码统一编码、注册管理、安全识读、安全认证等关键环节的统一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的二维码标准体系。(3)强化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增强安全支撑能力引入敏感信息过滤、风险检测、签名认证、发布预审、加密等技术手段,提高二维码防篡改、反逆向、可溯源、安全检测等安全支撑能力,实现二维码生成及识读工具软
12、件的统一规范管理以及二维码信息内容的有效追溯。(4)加强安全使用宣传,提高用户防范意识9.1.3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分析目前,移动支付已经广泛普及,而移动支付涉及的关系方较多以及数据管理等问题,造成了移动支付各环节的复杂性,使得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备受挑战。移动支付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移动支付的技术风险:移动支付产业链较长,涉及银行、非银行机构、清算机构、移动设备运营相关机构等多个行业。不同的场景和方案面临的安全需求和安全问题各不相同,导致移动支付的安全体系十分复杂,安全测评的难度也比较大。2.移动支付的应用风险:由于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及App存在安全漏洞、病毒感染等安全风险,
13、使得移动支付应用的安全性也备受挑战。3.移动支付的数据安全风险:商家和用户在公用网络上传送的敏感信息易被他人窃取、滥用和非法篡改,所以必须实现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并确保交易的不可否认性。4.移动支付的法律风险:虽然移动支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却还未得到相应的完善。9.1.4 移动支付安全防护针对移动支付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目前主要有以下4种安全技术来对支付过程实施安全防护。1.远程支付技术方案的安全防护技术在远程支付过程中,终端App通过TLS/SSL协议完成用户和远程服务器之间的网络安全连接,通过数字证书实现双端身份认证,并使用协商的对称会话密钥对后续传输的交易信息
14、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此类方案的核心安全问题在于私钥的存储管理。2.基于单独支付硬件技术方案的安全防护技术单独支付硬件(如IC卡)提供了一种基于芯片技术的支付安全解决方案,它借助于IC卡所提供的安全计算和安全存储能力,可构建高安全性的支付体系。9.1.4 移动支付安全防护3.标准NFC技术方案的安全防护技术银联云闪付、Apple Pay和Samsung Pay都是典型的标准NFC技术方案(基于智能卡和手机的支付方案),而这一方案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充分利用了智能手机的功能和交易特点来有效地提高用户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这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支付标记化技术、可信执行环境技术、多因素身份认证、基于纯软
15、件的本地安全存储技术。4.条码支付方案的安全风险与防范条码支付方案从安全技术的角度来看,依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和隐患。基于条码本身的技术局限性,目前条码支付的安全方案主要是结合一些系统级的安全策略来降低风险,比如,每一个条码只允许一次支付并且仅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仅在一定的额度范围内允许无口令支付,以及与终端硬件进行一定的支付绑定。9.2.1 移动互联网金融概述 9.2.2 移动互联网下的金融科技 9.2.3 移动互联网下的金融安全移动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移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服务业的区别在于两者所采用的媒介不同,移动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和无线
16、POS机等各类移动设备来开展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信用评估审核、金融中介和金融电子商务等金融业务,因而使得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高、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目前,根据市场上移动互联网金融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形式,大致可以将移动互联网金融分为4个大类,分别是移动支付类金融产品、移动交易类金融产品、移动金融App和O2O模式。9.2.1 移动互联网金融概述金融科技是指利用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金融科技的关键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技术(如区块链、云计算)和安全技术等。金融科技重
17、塑了传统金融业,产生了一系列新兴金融生态,包括零售银行、网络借贷与融资、数字货币、互联网保险等。金融科技更偏向于科技,而互联网科技更多地是指一种商业模式。二者具体的区别如下。1.覆盖范围不同 2.发展意义不同 3.推动主体不同 4.服务方向不同9.2.2 移动互联网下的金融科技移动互联网金融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局限,促使金融交易活动更加直观、快捷。移动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诸多隐患,监管机制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移动互联网金融产业带来了无限生机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多风险因素。移动互联网金融安全不仅包括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还包括移动端的安全问题。金融要保证资金安全,互
18、联网平台则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而移动互联网金融既要保障移动端的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也要保障资金安全。9.2.3 移动互联网下的金融安全移动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可以分为3个方面。(1)信用风险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和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还有待完善,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2)网络安全风险(3)移动端风险移动端相比PC端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巨大,这是因为在传统PC领域,以成熟的数字认证体系、银行U盾为安全核心的保障手段均无法在手机端实施。9.2.3 移动互联网下的金融安全互联网金融是全新的业态,要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需要技术和管理并重。目前,移动端的安全措施
19、主要包括登录密码、手势密码、指纹密码,以及对数据库和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多重加密等。我国目前建立了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主要功能由以下5部分组成。(1)事前摸底部分:对全国互联网金融的态势进行摸底,并对互联网金融的每个平台进行详细的画像。(2)事中检测功能:即从资金、运行、舆情、网络安全等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并采取实时预警。(3)事后跟踪功能:实施以后,可能会要求在一些事件上配合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4)综合分析功能:主要是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测,另外还会对一些重点企业或个人进行分析和监测。(5)前沿探索功能:针对一些新领域(如虚拟货币),需要对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关注资金流
20、动情况、调查违法情况等工作。9.2.3 移动互联网下的金融安全 9.3.1 数字版权管理 9.3.2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9.3.3 DRM与移动数字版权保护 9.3.4 DRM标准随着4G技术的迅速普及,凭借着4G更快的传输速度以及移动终端强大的处理能力,数字多媒体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4G网络高速下载获得高品质的多媒体数字内容。由于数字内容本身具有易于传输和无损复制等特性,因而很容易被盗版或被非法分发、篡改和使用。如果缺乏对数字内容的保护和对数字版权的管理,那么将会导致严重的负面现象,由此滋生的大量盗版及不规范使用行为将会对数字媒体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单纯依靠
21、法律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对数字媒体产品进行版权和内容保护的需求。因此,建立一个安全、公平和高效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已成为网络环境中数字版权保护的重要内容。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是对数字化信息产品在网络中交易、传输和使用时所涉及的各方权利进行定义、描述、保护和监控的整体机制,是数字化信息环境可靠运行和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9.3.1 数字版权管理数字版权管理不仅仅指版权保护,同时也提供数字多媒体内容的传输、管理和发行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它包含数字版权信息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数字媒体内容的管理和分发。数字版权管理是结合硬件和软件的存取机制,对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