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与文化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哲学 文化 知识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实用 下载 _必修4 哲学与文化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 世界观与方法论: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 联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
2、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三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辩证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四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 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把物质混
3、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原子、分子,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3 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五 哲学的“两
4、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判断:1.气者,理之依也。( )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3.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 ) 4.原子和虚空是物质的本原。( ) 5.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 6.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心无外物( ) 7.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8.如神创论/柏拉图的理念观/ ( ) 9.朱熹:理生万物,理在事先/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看风水)(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
5、)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物质是对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的概括,物质具体形态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物质具有可知性】 (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构成社会生活
6、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是客观的物质因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社会实践是产生意识的根本途径。判断: 1.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 2.意识来源于人脑( ) 3.意识源于人的灵感(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5.意识能够
7、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一 规律是客观的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静止观,如刻舟求剑)和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2、规律(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消灭,不能被改造、改变。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二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8、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说明世界是可知的】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9、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
10、系的(联系观)一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联系的特点1、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 联系是客观的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既注重客观条件,又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
11、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整体与部分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 系统
12、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有序性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判断:1.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 2.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3.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 )4.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5.人能建立符合自己需要的联系。( )6.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但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7.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8.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注意: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是
13、有条件的)9.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 (注: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10.办事情要从部分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注意:要从整体着眼)11.办事情要立足部分,重视整体。( )(注意:应立足整体)1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 (注意:在一定意义上)13.用局部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第二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观)一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 判断新
14、旧事物不是按时间出现先后、名称、形式等,而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趋势的运动才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判断:1.后来出现是事物就是新事物( ) 2. 事物的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2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
15、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飞跃,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判断:1.质变一定是发展( ); 2.发展一定是质变( );3.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 (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
16、创造条件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3 事物发展的趋势:(1)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2)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17、,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3)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一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基本属性: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
18、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C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两者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19、力。二 矛盾问题的精髓2、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及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及情形A.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A.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
20、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两者在不同的场合下可相互转化。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或具体历史的)统一。【方法技巧】抓关键词:试点、示范、典型、抽样、推广经验等这类词常是这一原理的体现B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
21、一。比较: 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 (普遍性、特殊性)比较: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注:同一性和争性不会相互转化)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 ) (注:两个方面优点和缺点)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三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5、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1)主要
22、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多用于解决问题,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怎么做”)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办事情要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重点,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多用于分析判断形势,评价人或事“怎么看”)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一方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排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