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2月浙江杭州市高一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4000477
  • 上传时间:2022-11-0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2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2月浙江杭州市高一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年2月浙江杭州市高一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 浙江 杭州市 开学 语文试题 答案 统编 版高三总 复习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2年2月浙江杭州市高一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

    2、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祀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粒、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

    3、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

    4、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

    5、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

    6、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优题速享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

    7、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

    8、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

    9、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D.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

    10、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4.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 5.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

    11、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现代文阅读(优题速享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谁持彩练当空舞 熊召政 老远我就看到那棵大樟树了。那是怎样的一棵樟树啊,它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壮。枝丫盘曲着伸向天空,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树上所有的叶子都葱绿、晶亮,它们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村落前大半个稻场;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的,不仅有被春雨洗亮的阳光,更有比田间的蛰声更为轻盈的鸟鸣。 这棵大树后面,是一栋江南常见的白墙青瓦的古民居,一种四水归堂的泥砖建筑。从墙上的铜牌可知,这是当年毛泽东担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的

    12、旧居。 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战场上的风景往往如诗如画。就像这栋位于瑞金叶坪的伟人住过的古民居,无论是它瓦檐上苍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从这激战之后的诗句来看,伟人自有伟人的胸襟,伟人自有伟人的浪漫。在诗人眼中,历史总是充满诗意。 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树下。突然,不知什么地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尽管当地人说,这首歌唱得失去了赣南的韵味,已经不

    13、是乡音了,但我仍在这略带忧伤的旋律中,领略到七十年前那些浸在血水与泪水中的记忆。 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迈向重重关山;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在乡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 我的家乡是另一片苏区,红军战士头上的八角葵帽,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不可亵渎的神圣图腾。神圣可以沉眠,但不会消失。此刻我站在这棵大樟树下,听完十送红军后,忍不住四下张望:与漠漠水田上的白鹭一起飞扬的战旗呢?在青石板上嘚嘚驰过的马蹄呢?它们都去了哪里? 我常说,如果我早生半个世纪,我可能不会成为一名作家。几乎不用置疑,多血质的我,肯定是一名红军战士。我羡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样的伟人,在

    14、中国的大地上,写下民族的史诗。一支笔比之一杆刺破黑暗的长枪,一本书比之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毕竟分量太轻,太轻。 十送红军,送的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骨肉。多少个苏区的母亲啊,在漫漫长夜里,她们纺车上的手柄,一次又一次摇圆了中天明月,但总不能摇圆她们无尽的思念。那永远不能收回的,村口送别的目光啊,又怎能穿透二万五千里的重重阴霾?雪山草地,沼泽荒漠,一寸一寸,不仅沾满了战士的血,也沾满了亲人的泪。 纵览历史,我们可以说,所有通往天堂的路,都充满了艰辛与苦难。一个人扭转乾坤的能力,取决于他化腐朽为神奇、化苦难为诗情的禀赋。历史拒绝呻吟,但历史不拒绝浪漫。毛泽东在硝烟弥漫的成场上吟唱“谁持彩练当空舞

    15、”,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啊!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如虹豪气,为我们的民族炼出了一条魅力四射的彩练。 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疏!炮火不能烧毁它,风雨、不能摧残它。当这条彩练飞过于都河,飞过金沙江,飞过娄山关,飞过乌蒙山,飞过南国的雾,飞过北国的雪,我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 物换星移,历史的烽烟早化作大地上的虹霓,我们也只能从竟夜的春风、从山间的鸟啼来谛听烈士们的呼吸。但是七十年前的那棵老樟树,还是那么苍翠欲滴,这是因为它的根须,始终抓住了泥土;七十年前的那条彩练,

    16、还在我们的仰望中飘舞,这是因为民族的精气还在。对于我们来说,长征不仅仅是一段逝去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种奋进的象征,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 (摘自熊召政散文集历史的驴友)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描述古民居的屋檐针菲、泥墙苔痕、瓦脊雨燕等,突出其古朴淡雅,旨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B.文中用“最壮烈”修饰“长征”,既写出了亲人之思、战争之烈,又表现出长征路途之长、人员之众。 C.文章写赣南、作者家乡等地的苏区,表明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众多苏区百姓的大力支持。 D.文章没有详写战争生活的残酷激烈,而是着重表现革命的浪漫主义

    17、情怀,礼赞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描写大樟树的主干、枝丫、叶子,突出大樟树的盎然生机,为全文营造了昂扬明朗的氛围。 B.文章虚实结合,借大樟树与十送红军,将现实与回忆融为一体,在现实描写与历史回忆间自如转换。 C.散文贵在有“我”,文章提到“我”的向往时,用笔与长枪、书与战争作比,表现出尚武轻文的倾向。 D.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樟树根须始终抓住泥土而苍翠依旧,象征着军民之情长在,长征精神永葆生机。 8.请简析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9.本文是“长征精神赞”征文获奖作品,请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

    18、礴的风格特点。(6分) 附题:雷雨 美国纳博科夫 那一天,我被拐角处盛开的合欢树的馥郁花香所醉。雾霭向夜空升腾,升腾,终于遮没了最后一点星光。风儿捂住脸沿着行人稀疏的街道盲目闲荡,悬在铁皮护窗板上方的金色碟子般的理发馆标志,在昏暗中像钟摆般左右摆动。 我开门进屋,不料风儿抢先进了房间,而当我回身关门时它乒的一声推开窗扇匆匆溜掉。 在我窗下,是个深深的院落,白昼透过丁香树丛可以见到晾晒在绳子上的一件件衬衣。有时从丁香丛后还传来狗的悲哀的吠声和回收空瓶的小贩的吆喝,喑哑的,如诉如泣似的小提琴声音。 现在深院里一片昏黑。坠进院子的盲目旋风忽又升起,在高处急剧盘旋,故态复萌。我对面一堵黑墙上的所有窗洞

    19、本像一个琥珀色的深渊,这会儿窗洞口手影发影交错,人们纷纷抓住被吹得摇摇欲坠的窗扇,乒乒乓乓地将它关上。窗内的灯火灭了。暗紫色夜空响起了如同石块从高处掉落的沉闷雷声。 那么静,一股难以言喻的幸福使我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我在这宁静中睡着了,而我的梦,全为你所占有。 我之醒来,是因为夜坍塌了。疯狂的、苍白的电闪像是巨轮辐条的反光,一个接一个劈雷敲打着天宇,哗哗大雨铺天盖地。 我被这幽蓝的电闪,被袭人的冷气迷住了,伫立在湿淋淋的窗口,吮吸着灵界的气息,心则像震动的玻璃铮铮作响。 先知的马车沿着云头奔驰,它的响声越来越猛。广漠的黑夜,铁皮的屋顶,摇曳的丁香花丛,全被遽发的天火照亮,他长一大把蓬松胡子的白

    20、发巨人,身背疾风,穿着飘飘散散的、闪亮闪亮的宝衣,昂然挺立在风火轮马车上,双手紧握急奔的巨马的缰绳。马的毛色是乌黑的,颈鬃像烈焰红得发紫。它们急急地飞奔,从嘴里劈劈啪啪地飞溅着口沫。因为马儿奔得太快,马车倾斜了。张皇的先知虽勒紧缰绳亦徒劳无益,他的脸因疾风、因紧张而扭曲了。其时马儿抖动着烈焰般的鬃毛,性急火燎地,而且益发狂暴地踏着云头往下冲刺。啊,它们拖着隆隆马车行进在闪亮的屋顶上,一只轮子脱离了车轴,以利亚的身子倏地一晃,被扔出车外。我从窗口目睹那只硕大无比的风火轮滚到檐口,然后落进昏暗的院子里,烈马拖着向一边倾斜的独轮轻车,早已奔驰在云端之上。隆隆声戛然而止,雷火亦消逸于紫色深渊。 跌落在

    21、屋面上的先知好不容易站立起来,连手里的马鞭也掉了。他不慎一脚踏破了天窗, 哎哟一声,忙不迭双手抱住烟囱,然后徐徐转过黝黑的脸膛,似乎在寻觅什么,大概,是在寻找那只从金轴上脱落的车轮。嗣后他抬头望天,捋了捋乱蓬蓬的胡须,生气地摇摇头,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并非第一遭,接着一步一拐地,小心翼翼地走下屋面。 我离开窗口,急急忙忙披衣下楼,往院子奔去。惊雷已然远去,但还飘散着星星雨点。东方露出了鱼肚白。 从高处看,庭院里似乎是一片昏黑,其实那里只不过弥漫着一层欲消犹存的雾气。在湿漉漉的、雾气腾腾的草地中央,站着一个弯腰曲背的瘦老头,穿件淋湿了的宽袖窄身长袍。嘴里念念有词,眼则东瞅西瞅。他见到我,气忿地问:

    22、“是你,叶利谢伊?” 我鞠了一躬。先知打了个嗝儿,捋捋光脑门: “掉了一个轮子,帮我找找。” 雨止了。我俩在角里角落翻寻了好久。老头儿撩起被雨水淋得沉甸甸的长袍,连咳带喘, 穿着他那双笨头笨脑的凉鞋蹚过一个个水洼,他鼻尖上还挂着一颗晶莹的水珠。我扒开丁香树靠根的枝桠,在一堆垃圾上,发现一个小铁轮躺在碎玻璃碴中间。看来,这是童车上的小轱辘儿。在我耳边喘着粗气的老头儿急急推开我,由他自己捡起这锈轮,接着,朝我眨眨眼: “瞧,它滚到那了” 说罢扬起白眉瞪着我,想起了什么似的,命令我: “背过身去,叶利谢伊。” 我乖乖听从他的吩咐,甚至眯缝起眼睛,转身站了有一分钟之久,但终于禁不住 庭院空空,只有那只

    23、长毛蓬松的老狗从狗舍伸出苍白的嘴脸,惊奇地瞪着褐色眼珠,像人一样仰望着上空。我抬头看去,见以利亚已攀上屋顶。我和默不作声的长毛狗一起注视着先知如何走上屋脊,沉着地跨上云头,踩着如火彩云步步向上攀登。 小轱辘经太阳照射顷刻成了金灿灿的巨轮,以利亚本人也烈焰绕身,逐渐与他步入的天空的彩云合而为一,最后隐没于火光熊熊的空谷。 只在这时,长毛狗方发出清晨第一次喑哑的吠叫。亮晶晶的水洼掀起了粼粼涟漪。阳台上,殷红的天竺葵在微风中摇曳。三三两两的窗户梦醒了。我脚套湿淋淋的十字叉拖鞋,身上只穿一件乳白色睡衣,上街追赶睡眼惺忪的第一辆电车。睡衣下摆随着我奔跑而飘荡。我止不住地笑,想着我怎样到你跟前诉说那场夜空

    24、的奇迹,那个年老的愠怒的先知怎样跌落进我的庭院。(石忱川译,有删减) 注这篇雷雨写于1924年作者流亡欧洲期间。以利亚:先知以利亚是斯拉夫神话中的雷神。斯拉夫神话中的雷神是一位带着铜头的壮健男子,他手持斧头或铁锤,坐在由公羊牵拉的二轮战车上。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我”从外面回到住所,住所窗下是一个院落,“我”回想起日常庭院中的情形。 B文章主要围绕“我”与不慎跌落庭院中的先知相遇,先知请求“我”帮助其寻找丢失的车轮展开叙述。 C文章中先知找到车轮后扬起白眉瞪着“我”,表现出他因为被“我”看到跌落的窘态而感到羞愧和生气。 D文章最后写“我”在雨后

    25、的清晨赶电车时还沉浸在回忆之中,并因与先知的神奇相遇而感到喜悦。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两段用“盲目闲荡”“抢先”“匆匆溜掉”等拟人化的词语描写雷雨来临前的风,生动有趣。 B文章第三段作者有意地对庭院环境进行细节描写,意在为下文描写雷雨到来的景象做铺垫。 C文章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幻想中的先知的赞美和对跌落现实中的先知的失望。 D文章抒写了作者迷离的感受,瑰丽的色彩交织着匪夷所思的想象,让读者生出亦真亦幻之感。 8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特色。(4分) 9有人说纳博科夫笔下的先知以利亚是神性和人性的统一体,作者是如何刻画以利亚的这种形象的?请

    2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优题速享(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秦武王卒,无子,诸弟争立。魏冉最贤,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昭王七年,魏冉为秦相。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

    27、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昭王十九年,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臣闻魏之长吏谓魏王曰: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王必勿听也。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

    28、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原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曰:“善。”乃罢梁围。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穰侯益封。 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仇也。今破齐以肥赵,不利于秦。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筴也,必死,安能弊晋、楚?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代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陶邑与秦不接,西构于魏,东连于齐。穰侯欲

    29、以通大梁,与秦为一体也。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选自史记穰

    30、侯列传,有删改) 注:季君:指秦昭王二年(前305),公子壮与大臣、公子等谋反。季君,即公子壮,在争夺君位中为大臣及武王后等拥立,称号为“季君”。向寿:时为秦将,亲韩。三晋:指赵、韩、魏三国。奸说:请求进说;奸,通“干”,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B.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C.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D.诛季君之乱

    31、/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卿,古代官名。秦,有客卿之官。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春秋战国时泛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唐代鸿胪卿亦称“客卿”。 B.武安君,古代封号名。“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可号“武安”,白起曾被秦封“武安君”,李牧亦曾被赵惠王封为“赵武安君”。“君”是卿大夫的一种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 C.封邑,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的领地或

    32、食邑,以供住宿、斋戒沐浴、收取赋税,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被封邑的人可以在封邑范围内自由制定政策,实现自治。 D.稽首,是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其次曰“顿首”,再次曰“空首”,这三种拜礼均为正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穰侯勇毅果敢,手段杀伐。秦武王死后拥立昭王即位,平定大臣叛乱,驱逐武王后出 国,消灭了参与谋反的宗室子弟,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B.魏冉攻城略地,战绩卓著。率军攻打魏国,夺取了河内、蔡阳等地;攻打齐国,夺取了刚、寿两城。 C.魏冉四任秦相,位高权重。魏冉深受宣太后宠信,几次免相没多久即恢复相位,位高

    33、权重可见一斑。 D.穰侯富于王室,权高遭妒。魏人范睢谏言免除穰侯相位,穰侯只能出关回到自己的封地,死后封地也被秦国收回改设为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 (2)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筴也,必死,安能弊晋、楚? 14.魏冉被封为穰侯,四次为相,攻城略地,战绩卓著。这样一位权势赫赫的人物何以“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呢?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道中 陈与义 雨子收还急,溪流直又斜。 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 破水双鸥影,掀泥百草芽。 川原有高下,随处着人家。 注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陈与义离衡岳,去邵阳(今湖南宝庆)妻族周氏处,道中所作。是年,陈与义年41岁,自靖康元年(1126年)避乱南奔已有五个年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雨子”二字新颖别致,描绘出春初雨点刚住又急剧落下的山中景象;路边曲折的溪水默默伴随行人,引人注目。 B.颔联是宏观,是远景。山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2月浙江杭州市高一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004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