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预算 财政管理 体制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第五章 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公共预算概述、我国公共预算概况、公共预算概述、我国公共预算概况、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补充)(补充)本章基本内容本章基本内容n公共预算的概述公共预算的概述n公共预算的理论流派及其演变公共预算的理论流派及其演变n公共预算的结构形式和编制方法公共预算的结构形式和编制方法n各国公共预算的实践(美国、中国)各国公共预算的实践(美国、中国)n预算(财政)管理体制(教材预算(财政)管理体制(教材P332343,部部分补充分补充)一、公共预算概述一、公共预算概述n概念(政府预算或国家预算)概念(政府预算或国家预算):是指在:是指在一定时一定时期内
2、期内(通常为一年),经过(通常为一年),经过法律程序批准法律程序批准的政的政府年度的府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财政收支计划。n主要功能主要功能:n反映政府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反映政府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n控制政府规模控制政府规模n促进宏观经济平衡促进宏观经济平衡监督公共收支监督公共收支n预算的基本原则预算的基本原则n综合性(完整性)综合性(完整性):全部收支纳入预算:全部收支纳入预算n统一性:统一性:编制口径、方法等全国统一编制口径、方法等全国统一n可靠性可靠性:数字、数据真实、准确无误:数字、数据真实、准确无误n公开性公开性:向社会公布:向社会公布n年度性年度性:期限长为一年,可以跨年度:期限长为一年
3、,可以跨年度n 自然年度:中、法、意自然年度:中、法、意1月月1日日12月月31日日n 英国、日本:英国、日本:4月月1日日翌年翌年3月月31日日 美美 国:国:10月月1日日翌年翌年9月月30日日n预算的基本流程预算的基本流程n草案编制草案编制:行政当局(财政)及其相关部门:行政当局(财政)及其相关部门n审议批准:审议批准:立法机构立法机构n执行(有时会有调整)执行(有时会有调整):各部门分头执行:各部门分头执行决算决算:行政、立法、审计等部门:行政、立法、审计等部门全程贯穿审计部门的日常监督(一)均衡预算理论(一)均衡预算理论 20世纪世纪30年代以前是主导理论年代以前是主导理论(二)功能
4、预算理论(二)功能预算理论 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80年代占主导年代占主导(三)高度就业预算理论(三)高度就业预算理论20世纪世纪70、80年代以来影响扩大,并逐渐形成年代以来影响扩大,并逐渐形成平平衡预算衡预算和和货币独立于财政货币独立于财政两大原则两大原则二、公共预算理论流派及其演变二、公共预算理论流派及其演变(一)预算的结构形式(一)预算的结构形式u单式预算单式预算:将预算年度内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将预算年度内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编入单一的总体预算内,不区分各类预算出都编入单一的总体预算内,不区分各类预算收支的经济性质收支的经济性质 优点优点:结果简单明了,编制方法简单:结果简单明了
5、,编制方法简单 缺点缺点:没有对收支分类,不利于经济分析和宏观:没有对收支分类,不利于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调控 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结构形式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结构形式三、公共预算结构形式与编制方式三、公共预算结构形式与编制方式u复式预算复式预算:将预算年度内政府的全部收支出按经将预算年度内政府的全部收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以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以特定来源的收入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二者之特定来源的收入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二者之间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间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1.特点特点:u 采用两个以上的表格反映政府收支活动;采用两个以上的表格
6、反映政府收支活动;u 多个预算表之间相对独立,各表预算收支对应多个预算表之间相对独立,各表预算收支对应u 预算表之间收支划分依据资金性质预算表之间收支划分依据资金性质2.常见的复式预算常见的复式预算分为分为经常性预算经常性预算和和资本预算资本预算(二)预算的编制方式(二)预算的编制方式基数预算基数预算(分项预算分项预算):以上一年度每一项目的支出:以上一年度每一项目的支出数额作为基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或按一定比例,数额作为基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或按一定比例,确定下一年度各项支出数额的一种预算方法。确定下一年度各项支出数额的一种预算方法。零基预算零基预算:不以上一年度的支出数额为依据,对:不以上
7、一年度的支出数额为依据,对每个项目重新评估并依据它们的优势排序,强调每个项目重新评估并依据它们的优势排序,强调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统筹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统筹安排。安排。(三)(三)PPBS方式与预算编制方式与预算编制 PPBS是是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的缩写的缩写,指由计划制定、方案评估和预,指由计划制定、方案评估和预算编制三阶段组成的体系。算编制三阶段组成的体系。n计划制定:为达到根据本届政府施政纲领设定为达到根据本届政府施政纲领设定的本年度预算基本目标而进行的备选方案选择。的本年度预算基本目标而进行的
8、备选方案选择。n方案评估:对选出的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选出的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n预算编制:确定项目资金。确定项目资金。对照、比较对照、比较 对照、比较对照、比较 对照、比较对照、比较问题的问题的提出提出Planning计划制定计划制定制定制定Programming方案评估方案评估评估评估Budgeting预算编制预算编制预算预算(四)预算形式的最新变革:绩效预算(四)预算形式的最新变革:绩效预算n绩效预算以项目的绩效为目标,以成本绩效预算以项目的绩效为目标,以成本-收益法作为收益法作为确定支出的基础,强调预算资金与预期成果之间关确定支出的基础,强调预算资金与预期成果之间关系的计划、预算
9、和评估制度。系的计划、预算和评估制度。n特点:特点:成果性、灵活性、包容性、长期性成果性、灵活性、包容性、长期性预算预算项目与活动项目与活动计划计划绩效绩效衡量衡量评估评估政策政策四、各国预算实践四、各国预算实践n西方国家的预算实践(以美国为例)西方国家的预算实践(以美国为例)建立在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政制基础上建立在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政制基础上 主要参与机构:内阁、议会、审计主要参与机构:内阁、议会、审计n中国公共预算中国公共预算 预算体系构成预算体系构成 预算方式和方法预算方式和方法 预算流程预算流程 公共预算存在的问题与制度改革公共预算存在的问题与制度改革n是指国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
10、地方政府之间的是指国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支范围和管理权责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是财政收支范围和管理权责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之间的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之间的财力财权关系,财力财权关系,即财即财权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权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n基本内容:基本内容:n 确定财政管理主体和层次确定财政管理主体和层次(即组织体系);(即组织体系);n 确定财政收支范围的划分确定财政收支范围的划分(核心内容):包括确定(核心内容):包括确定支出责任与支出范围、划分收入范围、建立支出责任与支出范围、划分收入范围、建立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制度制度 确定财政管理权限
11、:确定财政管理权限:如税收立法权、征管权的划分如税收立法权、征管权的划分五、财政管理体制五、财政管理体制1概念的理解与区分概念的理解与区分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2中国财政体制变迁中国财政体制变迁n改革开放前总体上是比较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前总体上是比较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 1951年前: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中央高度集权、地方年前: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中央高度集权、地方作为派出机构、无事权和财权;作为派出机构、无事权和财权;1951年后:统一领导、划分收支、分级管理、调整频繁年后:统一领导、划分收支、分级管理、调整频繁n改革开放后的分级包干体制:总体上是实行以改革开放后的分级包干体制:
12、总体上是实行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财政分权,三次大调整放权让利为特征的财政分权,三次大调整 1980年,年,“分灶吃饭分灶吃饭”、收入分类分成、支出按隶属划分、收入分类分成、支出按隶属划分 1985年,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年,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1988年,全方位实行六种不同形式年,全方位实行六种不同形式的财政包干制的财政包干制n1994年以后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见后面年以后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见后面六种包干形式六种包干形式n收入递增包干收入递增包干:确定地方收入递增率、留成比确定地方收入递增率、留成比例、上鞋比例,递增率以内的收入,按确定的比例、上鞋比例,递增率以内的收入,按确定的
13、比例分成;超过的收入,全部归地方;达不到递增例分成;超过的收入,全部归地方;达不到递增率而影响中央收入的,地方用自有财力补足,北率而影响中央收入的,地方用自有财力补足,北京等京等10省市省市n总额分成总额分成:核定收支基数,以地方支出占总收核定收支基数,以地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确定留成和上解比例,天津等入的比例确定留成和上解比例,天津等3省市省市n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基数部分按总额分成,基数部分按总额分成,超收部分另加分成比例,大连等超收部分另加分成比例,大连等3个单列市个单列市n上解递增包干上解递增包干:按确定递增率上解收入,粤湘:按确定递增率上解收入,粤湘2n定额上解定额
14、上解:固定上解数额,上海等:固定上解数额,上海等3省(市)省(市)n定额补助定额补助:适用于原支大于收的地区,:适用于原支大于收的地区,16个省个省对财政包干体制的总体评价对财政包干体制的总体评价n仍属于从财政及权到财政分权的过渡性变革仍属于从财政及权到财政分权的过渡性变革n弱化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能力,中央财政收入占弱化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能力,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n财政资源在地区以及不同级别的政府间的配置财政资源在地区以及不同级别的政府间的配置不规范,随意性很大,形成中央和地方之间讨不规范,随意性很大,形成中央和地方之间讨价还价的博弈机制,抑制了地方政
15、府税收努力价还价的博弈机制,抑制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积极性的积极性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3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背景和指导思想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背景和指导思想n现行财政体制改革背景现行财政体制改革背景 原体制造成财力趋于分散,弱化了中央财政能力原体制造成财力趋于分散,弱化了中央财政能力 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财政收入,强化了政企不分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财政收入,强化了政企不分和地方保护和地方保护 多种承包形式,人为因素大,造成地区苦乐不均多种承包形式,人为因素大,造成地区苦乐不均n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q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
16、,调动两个积极性极性q合理调节地区间的财力分配合理调节地区间的财力分配q坚持统一政策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统一政策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q坚持整体设计和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和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4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内容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内容1n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相应的支出范围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相应的支出范围和责任和责任q中央财政主要承担: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中央机国家安全、外交、中央机关运转、调整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关运转、调整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以及中央直管的事业发展支出宏观调控以及中央直管的事
17、业发展支出q地方财政主要承担: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以及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4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内容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内容1n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设两套税务机构与地方的收入,分设两套税务机构 中央固定收入中央固定收入:关税、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消费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央企和金融企业所得税值税、央企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路、银行、保险等部、铁路、银行、保险等部门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
18、税等门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中央地方共享收入: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增值税(中增值税(中75%地地25%)、资源税)、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他归地方)、证券交易税(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他归地方)、证券交易税(中地各(中地各50%,目前中,目前中97%地地3%)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及上交利润、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及上交利润、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农牧业税、车船使用
19、税、耕地占用税等车船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4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内容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内容3n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q税收返还税收返还:94年确定的中央对地方的资金分配形式年确定的中央对地方的资金分配形式q体制补助(或上解):体制补助(或上解):以原体制的数额为基数,不规以原体制的数额为基数,不规定补助的用途定补助的用途q专项补助:专项补助:有条件的专项拨款,包括委托事务专款、共有条件的专项拨款,包括委托事务专款、共同事务专款、资助性专款、特定目的专款同事务专款、资助性专款、特定目的专款q过渡期转移支付过渡期转移支付:2002年后并
20、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后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q结算补助:结算补助:q其他补助:其他补助:没有固定的具体形式和目标,一般针对个别没有固定的具体形式和目标,一般针对个别地区、个别项目或临时时间的临时性特殊补助地区、个别项目或临时时间的临时性特殊补助 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转移转移支付支付制度制度体制补助体制补助定额补助定额补助(原价制补助原价制补助)企事业单位划转补助企事业单位划转补助税收返还税收返还两税返还两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出口退税基数返还出口退税基数返还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基本建设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支出补助支农支出补助社会保障补助社会保障补助转移支付转移支付
21、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乡机构改革转移支付县乡机构改革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制改革转移支付农村税制改革转移支付天然林保护转移支付天然林保护转移支付退耕还林转移支付退耕还林转移支付年终结算财力补助年终结算财力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4分税制财政体制简要评价分税制财政体制简要评价n取得的成就取得的成就:q确立了中央与省之间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中确立了中央与省之间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中央和地方财权的制度安排央和地方财权的制度安排q初步改革了财权财力过散的局面初步改革了财权财力过散的局面n存在
22、的问题存在的问题:财权事权划分缺乏制度保证:财权事权划分缺乏制度保证q财力分配的纵向不公平造成基层政府财政困难,财权层财力分配的纵向不公平造成基层政府财政困难,财权层层集中,事权层层下放层集中,事权层层下放q财力分配的横向分配不公导致区域间财力不均衡,地区财力分配的横向分配不公导致区域间财力不均衡,地区间公共品供给不平等间公共品供给不平等q大量的预算外资金造成部门之间的苦乐不均大量的预算外资金造成部门之间的苦乐不均q转移支付不完善、不规范,均等化转移支付比重偏小,转移支付不完善、不规范,均等化转移支付比重偏小,专项转移支付比重偏专项转移支付比重偏大大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51994以来的税制
23、改革以来的税制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所得税收入分享:02起除原属中央收入的之外,其起除原属中央收入的之外,其他企业所得税和个得税,中央保证各地区他企业所得税和个得税,中央保证各地区01年实际年实际所得税收入基数,实施增量分成,分成比例所得税收入基数,实施增量分成,分成比例02年为年为5:5,03以后为以后为6:4;中央因此增加的收入主要对中;中央因此增加的收入主要对中西部进行转移支付,各地根据本地实际使用,首先西部进行转移支付,各地根据本地实际使用,首先保证机构运转的基本需要;老企业征管机构不变,保证机构运转的基本需要;老企业征管机构不变,新企业由国税局征收新企业由国税局征收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
24、体制5省对市县财政体制省对市县财政体制n分税加共享分税加共享:按现行税种划分各级固定收入的:按现行税种划分各级固定收入的同时,设立省与市县共享税种,京、津、吉等同时,设立省与市县共享税种,京、津、吉等14个地区个地区n分税加增量提成分税加增量提成:按税种划分各级固定收入,按税种划分各级固定收入,并对市县上划中央并对市县上划中央“两税两税”收入增量返还部分,收入增量返还部分,省级适当集中,沪、冀、皖省级适当集中,沪、冀、皖3个地区个地区n分税加共享和增量提成分税加共享和增量提成:在分税前提下,既在分税前提下,既设立共享税,又适当集中适当集中设立共享税,又适当集中适当集中“两税两税”返回返回增量,
25、辽、赣、粤、闽等增量,辽、赣、粤、闽等12个地区个地区n分税加增长分成分税加增长分成:明确划分各级固定收入,对:明确划分各级固定收入,对市县超基数增长部分,按比例分成,江、浙市县超基数增长部分,按比例分成,江、浙2地地(一)均衡预算论(一)均衡预算论n定义:定义:无赤字,坚持公共预算收支平衡,其理论基无赤字,坚持公共预算收支平衡,其理论基础是新古典的市场竞争原则。以此为前提设础是新古典的市场竞争原则。以此为前提设立的各项财政制度本身就是经济内部的自动立的各项财政制度本身就是经济内部的自动稳定器,如税收。稳定器,如税收。n实践形式:实践形式:年度均衡预算年度均衡预算 周期均衡预算周期均衡预算税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