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历史高考大一轮复习通史人教版课件: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2.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984451
  • 上传时间:2022-11-01
  • 格式:PPTX
  • 页数:58
  • 大小:1.0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高考大一轮复习通史人教版课件: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2.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历史 高考 一轮 复习 通史 人教版 课件 阶段 中华文明 起源 奠基 先秦 课时
    资源描述:

    1、课时课时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1.思想:思想:(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历史地位。的背景及历史地位。(2)儒、道、法、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主张。墨等诸子百家的主张。(3)孔子孔子*。2.科技文化:科技文化:(1)商代甲骨文。商代甲骨文。(2)诗经。诗经。(3)楚辞。楚辞。注:带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思想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思想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局面的出现 主干梳理主干梳理 私人讲学私人讲学思想解放思想解放2.先秦诸子思想先秦诸子思想学学派派人人物物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影响影响

    2、儒儒家家孔孔子子(1)政治:政治:思想核心是思想核心是“_”“_”;强强调统治者调统治者“_”“_”;“克己复克己复礼礼”。(2)教育:教育:“_”“_”“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儒家学派的创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至圣”孟孟子子(1)政治:政治:“仁政仁政”;提出提出“_”“_”的民本思想。的民本思想。(2)伦理:主张伦理:主张“_”“_”儒家学派的代表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系更加完整,战国时期成为诸子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宗荀荀子子(1)政治:政治:“_”“_”和和“王道王道”,以德,以德服

    3、人;服人;“君舟民水君舟民水”。(2)伦理:提出伦理:提出“人之人之性性_”仁仁以德治民以德治民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性本善性本善仁义仁义恶恶道道家家老子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提出提出“_”“_”的政治主张;的政治主张;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开创道家学派开创道家学派庄子庄子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道家思想得到发展道家思想得到发展法法家家韩非韩非子子主张君主主张君主要要_;提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战国末期法家学派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迎合的集大成者

    4、,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国家的发展趋势道道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以法治国以法治国3.选修部分: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部分: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选修4)周礼周礼立国立身立国立身德和礼德和礼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3)影响影响传统政治传统政治六经六经考点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考点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科技(1)夏朝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殷历”。(2)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3)战国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_”“_”。

    5、(4)战国战国: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司南司南2.汉字汉字(1)起源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起源。(2)成熟成熟:商朝:商朝的的_已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3.绘画绘画(1)分类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甲骨文甲骨文诗歌诗歌西周至春秋中期西周至春秋中期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楚国楚

    6、国离骚离骚细微拓展细微拓展 孟子孟子“仁政仁政”思想与孔子思想与孔子“仁仁”思想的区别思想的区别(1)孔子的孔子的“仁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的精神即“爱人爱人”。(2)孟子从孔子的孟子从孔子的“仁仁”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仁政”。巧学妙思巧学妙思 巧学妙记巧学妙记 数字法记忆数字法记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易错辨析易错辨析 儒家儒家“仁爱仁爱”与墨家与墨家“兼爱兼爱”的不同的不同(1)从范围看:前者的范围狭窄

    7、,主张从范围看:前者的范围狭窄,主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讲为仁,讲究阶级性;后者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究阶级性;后者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2)从代表的阶级利益看:前者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后者代表从代表的阶级利益看:前者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后者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小生产者利益。思维升华思维升华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漫画解史漫画解史 孔子创办私学孔子创办私学注:注:孔子首次私人讲学,主张孔子首次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官学,打破贵族官学垄断局面。垄断局面。图解历史图解历史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图证历史图证历史 从甲骨文至

    8、篆文的演变从甲骨文至篆文的演变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史上的崇高地位。1.史论概念史论概念周孔之道周孔之

    9、道周周公,名旦,姬姓,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公,名旦,姬姓,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被后世尊为家、教育家、儒学先驱,被后世尊为“元圣元圣”。相传他。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以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以周公事业的继任者自居,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公事业的继任者自居,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周礼礼”,主张,主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故有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故有“自汉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周(公

    10、公)孔之道孔之道”的说法的说法。2.史论概念史论概念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孔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子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仁仁”,强调,强调“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引,引申到政治领域就是申到政治领域就是“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则是则是“仁政仁政”,进而提出,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正是由于二者核心思想的继承性和一致性,的民本思想,正是由于二者核心思想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南宋大儒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时将大学中庸南宋大儒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称为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称为四书章句集注,随着程朱

    11、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举考试的依据,“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也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代名也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代名词。词。3.史学论点史学论点荀子发展了儒学荀子发展了儒学战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不仅继承了儒家传统,荀子,不仅继承了儒家传统,更融合了其它学派的哲学传统,建立起自己的儒学思想更融合了其它学派的哲学传统,建立起自己的儒学思想体系。体系。(1)自然观: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自然观: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人性论:提出人性论:提出“性恶论性恶

    12、论”,主张人性本主张人性本“恶恶”,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3)政治思想: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政治思想: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4)认识论:承认识论: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主题一以仁孝、民本为核心的儒家治国理念主题一以仁孝、民本为核心的儒家治国理念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史料研读史料研读史料一史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论

    13、语为政为政史料二史料二“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仁者无敌。王王请勿疑!请勿疑!”。孟子孟子史料三史料三“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荀子荀子王霸王霸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为政以德

    14、为政以德”体现了儒家孔子的体现了儒家孔子的“德德政政”治国理念。治国理念。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据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据“施仁政于民施仁政于民”“”“仁者无敌仁者无敌”可知可知孟子的主张是孟子的主张是“仁政仁政”,让农民得到土地,无夺农时,轻徭薄,让农民得到土地,无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德政思想。赋,减轻刑罚,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德政思想。3.史料三为原始文献资料,反映了人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史料三为原始文献资料,反映了人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姓,兴天下的观点,典型的体现了民本思想。姓,兴天下的观点,典型的体现了民本思想。答案答案(1)儒家的儒家的“仁仁”“”“仁

    15、政仁政”“”“民本民本”思想,对于缓和阶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但其为政以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但其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是无法真正实现的。德的治国理念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是无法真正实现的。(2)儒家的儒家的“礼礼”等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等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的思想工具

    16、。综合三则史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孔子等儒家治国理念综合三则史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孔子等儒家治国理念的积极性与保守性。的积极性与保守性。史论归纳史论归纳先秦时期儒家代表思想的比较先秦时期儒家代表思想的比较项目项目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同同仁的思想仁的思想爱人爱人仁政仁政仁义仁义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民贵君轻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君舟民水异异人性论人性论性相近性相近性本善性本善性本恶性本恶目的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新兴地主阶级统治主题二风格迥异的治国理念主题二风格迥异的治国理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

    17、的诸子百家史料研读史料研读史料一史料一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老子史料二史料二“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墨子史料三史料三“时移事易,变法宜矣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废先王之教”,而实行,而实行变革,变革,“以法为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方来效”;“万

    18、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以其威势也”。韩非子韩非子史料四史料四韩非与其他法家人物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韩非与其他法家人物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

    19、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体现了道家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治国的治国主张。主张。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反映了墨家主张兼爱,提出尚贤、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反映了墨家主张兼爱,提出尚贤、尚同的治国理念。尚同的治国理念。3.史料三为原始文献史料,表明韩非主张史料三为原始文献史料,表明韩非主张“法治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制中央集权的

    20、思想。4.史料四为后人的历史评论,反映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史料四为后人的历史评论,反映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考虑人民意愿的特点。考虑人民意愿的特点。1.根据史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评述史料反映根据史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评述史料反映的三种治国主张?的三种治国主张?答案答案(1)道家的治国主张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道家的治国主张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

    21、(2)墨家主墨家主张张“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但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转益、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但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转型时期是无法适应当时社会变革要求的。型时期是无法适应当时社会变革要求的。(3)法家的治国主张,法家的治国主张,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2.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根

    22、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势的影响。答案答案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有利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有利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集权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史论归纳史论归纳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在治国上,儒家主张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仁政”“”“德治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性本善”,而荀子主张,而荀子主张“性本恶性本恶”。(3

    2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制天命”,人定胜天;,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而庄子主张“顺其自然顺其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主张“逍遥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儒;儒家主张尊卑有序。家主张尊卑有序。主题三承前启后的社会大变革主题三承前启后的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史料研读史料研读史料一

    24、史料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之与民为已悉矣。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史料二史料二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是

    25、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有为的,亦不得不引用游士。选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有为的,亦不得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吕思勉中国通史吕思勉中国通史史料三史料三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出“朕即国家朕即国家”,而国家,而国家(统治者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家长”对对“子民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理论

    26、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之中。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反映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政治、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反映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经济等社会背景。2.史料二为后世的史学专著,从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角度说明贵史料二为

    27、后世的史学专著,从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角度说明贵族政治的衰败。族政治的衰败。3.史料三为后人的史学评论,主要从思想角度阐述了古代史料三为后人的史学评论,主要从思想角度阐述了古代“国国家观家观”观念的形成。观念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的时代背景。答案答案(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形成。(2)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诸侯国统

    28、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集权。(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发展发展为为“学在民间学在民间”。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三中古代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三中古代“国家观国家观”形成的原因。形成的原因。答答案案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制度。史论归纳史论归纳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儒家的“仁政仁政”“”“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等思想: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具有和谐意识,对

    29、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道家的“无为无为”思想: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

    30、建设具有借鉴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墨家的“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思想: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考法考法1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影响【考题【考题1】(2015课标全国课标全国,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三代”之美,甚

    31、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真题研析真题研析解析解析据题干可知,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据题干可知,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三代”之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迁移古代儒学思想教化、贤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迁移古代儒学思想教化、贤明的主张,反映了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明的主张,反映了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表明了儒家理想化的

    32、政治诉求,故选道德治国,表明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选C项。项。答案答案C【素养解读】【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和“历史解释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特点。具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特点。具体解读如下:体解读如下:考查素养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点拨说明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三代之美之美”的认识和评价的本质目的的认识和评价的本质目的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

    33、夏、商、周三代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表表明儒学者的政治诉求明儒学者的政治诉求考法考法2从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古代文字的演变从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古代文字的演变【考题【考题2】(2017课标全国课标全国,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书同文”的推行的推行解析解析西周

    34、时期,官府垄断教育和学术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和学术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使用更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使用更频繁,但当时的文字繁琐,不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频繁,但当时的文字繁琐,不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A项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基本上以竹简和丝帛为正确;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基本上以竹简和丝帛为主,变化不大,主,变化不大,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书法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书法的变化无关,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项错误;秦朝建立后

    35、,实行“书同文书同文”,与材料,与材料时间不符,时间不符,D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A【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题从本题从“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和和“史料实证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的角度考查先秦时期文字演变的特点及成因。具体解读如下:先秦时期文字演变的特点及成因。具体解读如下:考查素考查素养养 点拨说明点拨说明 时空观时空观念念西周与战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空变换及文字西周与战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空变换及文字的书写不同,反映了字形的变化的书写不同,反映了字形的变化史料实史料实证证图画史料显示从象形文字到篆体字形的转变图画史料显示从象形文字到篆体字形的转变连线历史专家连线历史专家【命题素材】【命题

    36、素材】古代东西方人类思想文明的异同古代东西方人类思想文明的异同公元前公元前800至公元前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至前300年年间,是人类文明的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这段时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

    37、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相通的地方。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

    38、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化形态。德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解读观点】【解读观点】史料为评论性材料,主要阐述了史料为评论性材料,主要阐述了“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古古希腊和中国希腊和中国“终极关怀的觉醒终极关怀的觉醒”的不同表现:的不同表现:(1)古希腊:普罗塔哥拉提出古希腊: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主张主张“美

    39、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2)中国:孔子提出中国:孔子提出“仁仁”“”“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老子提出,老子提出“道道”“”“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孟子提出,孟子提出“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等。等。【命题预测】【命题预测】根据下表中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根据下表中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材料可知,这些思想家材料可知,这些思想家()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都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B.都强调个人的作都强调个人的作用用C.都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都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 D.都致力于社会稳都致力于社会稳定定国别国别 人物人物 观点或名言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古希

    40、腊普罗塔戈普罗塔戈拉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 中国中国孔子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孟子 养浩然之气;人性本养浩然之气;人性本善善 解析解析解答观察表中材料,从材料中这四位中西先哲的观点我解答观察表中材料,从材料中这四位中西先哲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在强调人的价值或者特点,都是对人类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在强调人的价值或者特点,都是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故选自身的研究,故选A项;孔子的项;孔子的“礼礼”并不强调个人的作用而是并不强调个人的作用而是主张主张“贵贱有序贵贱有序”,B项错误;古雅典的思想先哲代表的都是以项错误;古雅

    41、典的思想先哲代表的都是以为工商业奴隶主为首的公民的利益,故为工商业奴隶主为首的公民的利益,故C项错误;都致力于维护项错误;都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不符合普罗塔哥拉和孟子,故社会稳定不符合普罗塔哥拉和孟子,故D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A1.(2017海南单科,海南单科,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

    42、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考题组高考题组解析解析根据材料根据材料“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国治而后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平”可知,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可知,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治理好国家。进而治理好国家。A项强调项强调“身正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才能“不令而行不令而行”,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

    43、近,故,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项正确;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C项强调做善事要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从点滴做起;D项体现出忧君爱民思想,均与材料意思不符,故项体现出忧君爱民思想,均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C、D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A2.(2016海南单科,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浩然之气然之气”,倡导,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

    44、完善个人品德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解析据题干可知,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导致据题干可知,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导致“浩浩然之气然之气”的形成,的形成,“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选成为民族品德,故选A项。项。答案答案A3.(2015海南单科,海南单科,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强

    45、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重视道德与人伦解析解析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为政以德德”,在治国方面强调,在治国方面强调“仁仁”“”“礼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选秩序,故选B项。项。答案答案B模拟题组模拟题组1.(2018四川南充检测四川南充检测)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

    46、来化解社会、,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是()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依托传统关注人性 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提升民众道德水平解析解析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选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选C项;孔子的思想注重项;孔子的思想注重“仁仁”“”“礼礼”,并未突出人性,故,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调“解决

    47、冲突的方式解决冲突的方式”,故,故B项错误;注重伦理道德与提升民项错误;注重伦理道德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C2.(2018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模拟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模拟)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表明()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48、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解析解析据题干论语中据题干论语中“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的记载,反映儒家思想具有社会的记载,反映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项。答案答案B3.(2018广东肇庆检测广东肇庆检测)孟子认为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的观点

    49、。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由此可见,孟子主张孟子主张()A.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B.以民为本以民为本C.天命有常天命有常 D.天人感应天人感应解析解析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表明孟子极为重视子极为重视“民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选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选B项;主张项;主张“君权君权神授神授”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孟子,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孟子,故故A项错误;项错误;“天命有常天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C项错误

    50、;项错误;“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同样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故同样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故D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B4.(2018四川绵阳检测四川绵阳检测)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背反”式憧式憧憬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对“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历史高考大一轮复习通史人教版课件: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2.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98445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