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天津卷散文阅读五年真题汇编(1).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北京卷天津卷散文阅读五年真题汇编(1).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天津 散文 阅读 五年真题 汇编
- 资源描述:
-
1、 1 北京卷天津卷散文阅读五年真题汇编 2019 年北京卷 北京的“大”与“深” 以外地人前后居京近二十年,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的大。每次出差回来,无论出北京站奔 长安街,还是乘车过机场路,都会顿觉呼吸顺畅。顺畅本应是空间印象,却由复杂的文化感 受作了底子。日本鹤见祐辅有一篇北京的魅力,其中说,若是旅行者于看过雄浑的都市和 皇城之后,去凝视那生息于此的几百万北京人的生活与感情,会由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发 现日本人所难以企及的大和深在。 外国观光客如何感觉北京姑置不论,来自人口稠密的江南城镇而又略具历史知识的本国旅 游者,他们所感到的北京的大,多少应当由元明清三代帝都的那种皇城气象而来。初进北京,你
2、 会觉得马路广场无不大,甚至感到过于空阔,大而无当,大得近于浪费。由天安门下穿过故宫, 则像是走过了极长的一段历史。于是你又由大中感到了深。 久住北京,已习惯于其阔大,所感的大,也渐渐地偏于内在。似乎是汪曾祺吧,于香 港街头见老人提鸟笼,竟有点神思恍惚,因这种情景像是只宜在北京见到。无论世事有怎样的变 幻,护城河边,元大都的土城一带,大小公园里,以至闹市区马路边人行道上,都会有老人提着 鸟笼悠悠然而过,并无寂寞之色,倒是常有自得其乐的安详宁静。老派北京人即以这安详宁静的 神情风度,与北京的大和谐。 大,即能包容。也因大,无所损益,也就不在细小处计较。北京的大,北京人的大气,多 少应缘于此的吧。
3、跻身学界,对于北京城中学界这一角的大,更有会心。北京学界的大,也不只 因了能作大题目大文章发大议论,凭借中心的优势而着眼处大,人才荟萃而气象阔大,更因 其富于包容,较之别处更能接纳后进。哲学家任继愈写北大的大,引蔡元培语大学者,囊括大 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说北大的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北大的大, 也因北京的大。当年蔡元培先生的治校原则,或许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种文化精神。 至于其深,天然的是一种内在境界,非具备相应的知识并有体会时的细心,即不能领 略。天下的帝都,大致都在形胜之地。龚自珍写京畿一带的形势,说畿辅千山互长雄,太行一 臂怒趋东;还说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见惯了
4、大山巨岭,会以为如北京西山 者不便名山,但这一带山却给京城气象平添了森严。居住城中,瓦舍明窗,但见西山有时 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于薄幕时分,华灯初上,独立苍茫,遥望远山,是不能不 有世事沧桑之感的。即使你无意于作悠远之想,走在马路上,时见飞檐雕梁的楼宇、红漆金钉的 大门,也会不期然地想到古城所拥有的历史纵深。 直到此时,你还未走进胡同,看那些个精致的四合院和拥塞不堪的大小杂院。胡同人家是 北京文化的保存者。四合院是一种人生境界,有形呈现的人生境界,生动地展示着北京市民的安 分、平和,彼此间的有限依存和有节制的呼应。老舍四世同堂中的英国人表述其对中国式家 2 庭关系层次的印象:在这奇
5、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的时代,同时又不激烈的拒绝 别人的时代,,他们把不同的时代糅到了一块,像用许多味药揉成的一个药丸似的。他们都顺从着 历史,同时又似乎抗拒着历史。他们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宽容,彼此体谅,他们都往前走又 像都往后退。这种关系结构,推而广之即至街坊、邻里。四世同堂是胡同里老辈人的理想, 包含其中的和合也被用以构造胡同秩序。厚积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 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不但故宫、天安门,而且那些幸运地保存下来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 实物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史文化。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 是不便言深的。 就这样,你漫步
6、于北京街头,在胡同深处谛听了市声,因融和的人情、亲切的人语而有如 归之感。或许你有时会为古城景观的破坏而慨叹不已,但仍能发现古城犹在的活力。 北京是与时俱进的。这古城毕竟不是一个大古董,专为了供外人的鉴赏。即使胡同人家又 何尝一味宁静燕赵毕竟是慷慨悲歌之地! 旧时的文人偏爱这古城的黄昏,以为北京最宜这样的一种情调。士大夫气十足的现代文人 还偏爱北京的冬天,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认为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 感受得最彻底,这自然多半因了士大夫的有闲。今天的人们,或许更乐于享用生气勃勃激 情涌动的北京之春。他们也会醉心于金秋十月:北方天地之高旷,空气的净爽,于声浏亮【1】的 鸽哨中尤令人
7、感得真切。北京是总让人有所期待的,,她也总不负期待,因而你不妨一来再来。写 到这里,发现自己早已是一副东道主的吻。我有时的确将北京视同乡土了。 静夜中,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呼吸,我一再地想到明天,破晓后的那个日子:那个日 子将给人们带来些什么? (取材于赵园的同名散文) 注释:【1】浏亮:明朗清晰。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较之别处更能接纳后进 后进:资历较浅的后辈 B. 大致都在形胜之地 形胜:外形优美 C. 燕赵毕竟是慷慨悲歌之地 慷慨悲歌:激昂悲壮,有英雄气概 D. 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 幽闲:清静闲适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 文中称北京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专供外人鉴赏的“大古董”,说明作者对北京这座古城 的情感态度,不止于怀旧。 B. 结尾写道“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呼吸”,作者把北京视为生命体,“重浊有力”显 示了北京城的历史感与生命力。 C. 多有引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引用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是 为了说明北京之“大”。 3 D. 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是为了与读者建立一种对话关系,便于带领读者感受历 史现场,进入生活情境。 19. 北京的“大”在文中有不同层面的表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空间印象入手,谈北京城市格局的“阔大”。 B. 作者从京畿一带的地理形势,谈京城气象的“
9、森严”。 C. 北京的“大”养成了老派北京人“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 D. 北京的“大”体现在学术气度的广大与文化精神的包容。 20. 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 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21. 作者久居北京,对北京文化既有亲切的感性体验,又有学者自觉的理性思考。作者从提笼架 鸟的老人、窗外的西山、浏亮的鸽哨声等生活细节感知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试借助这种由表及 里的感知方式,来谈谈你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如城镇、社区、学校家庭等)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 2019 年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10、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 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漫长。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 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 53 度到北纬 47 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 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 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 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
11、,更 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 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 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 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 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 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
12、,靴子艰难 4 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 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 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 上,然后它们站起来,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 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 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 跑,从此
13、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腰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 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苍穹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 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 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 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 脂肪仍然豆腐般多
14、汁,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 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 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的 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 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 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 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15、。 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 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 规矩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是洁白细致的;萨丽娃姐姐轻轻托出一只 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 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 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 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
16、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打 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 5 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些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 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 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是的,萨 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 2016 年 4 月
17、 1 日文汇报,有删改)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连, 是全文的线索。 B. 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对 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 C. 萨丽娃姐姐是草原新一代牧民的代表,她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草 原的花期提前到二月。 D. 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给 草原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希望。 E.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
18、文章 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17.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8. 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 19.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018 年北京卷 水缸里的文学 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 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 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 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
19、吞没了褐色 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 处的一个河蚌。 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 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 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 6 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 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
20、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 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 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 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 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 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 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 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 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很显然,凝视水
21、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 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 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 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 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 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 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我同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
22、多少适合少年 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 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 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 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 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 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 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
23、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 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 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 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 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 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 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 迹。 7 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
24、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 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 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 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 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 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取材于苏儿的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C.爬出来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