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组合01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解析版)-2020年新高考山东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docx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398383
  • 上传时间:2020-03-2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35.7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组合01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解析版)-2020年新高考山东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组合01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解析版-2020年新高考山东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 组合 01 现代文 阅读 现代诗歌 文言文 解析 2020 高考 山东 语文 题型 训练
    资源描述:

    1、 1 组合组合 0101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现代诗歌现代诗歌+ +文言文文言文 板块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板块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1 1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材料一:材料一: 非典中最艰苦的一场遭遇战就发生在北京市人民医院。从四月五号开始,陆续有 222 人感染,包括 93 名医护人员,有将近一半的科室被污染。门诊大楼北侧的急诊科是当时疫情最重的地方。我不明白这家医 院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感染,但我知道应该跟上次拍转运的那二十九个盖白布的病人有关系,我得知道这是 为什么。没人要我做这

    2、个节目,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能不能播。但我不管那么多,心里就剩了一个 念头,我必须知道。 急诊科主任朱继红带我去看了留观室改成的 SARS 病房。我只看到几间普通的病房,迟疑地问他: “你 们的清洁区、污染区呢?”他指了指地上: “只能在这儿画一根线。 ”我不能相信,问了一句: “那你们怎么 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朱继红沉默了一会儿,慢慢举起手,在胸口指了一下: “在这儿。 ” 我问: “你们靠什么防护?” 他面无表情,说: “我们靠精神防护。 ” 一直到四月二十二日我们来拍摄时,病人才开始转运到有隔离条件的医院。当时病人连输液的地方都 没有了,只能在空地上输。他带着我去看,所有的椅子还在

    3、,输液瓶挂在树杈上,或者开车过来,挂在车 的后视镜上,椅子不够了还有小板凳。一个卫生系统的官员在这里感染,回家传给了妻子儿子,想尽办法 只能找到一个医院床位,夫妇俩让儿子住了进去。两口子发烧得浑身透湿,站不住,只能颤抖着坐在小板 凳上输液。再后来连板凳都坐不住了。孩子痊愈的时候,父母已经去世。这是二三年,春夏之交。 九年之后,人们还会说我“是进非典病房的记者” ,我常觉羞惭。当从头到脚盖着白布的病人从我身边 推过的时候,还有媒体的信息是“市民可以不用戴口罩上街” 。我只不过隐约感到怪异,仅此而已。我没有 接到指令,这不是我节目的任务,我觉得转过头很快就会忘记然后我就忘掉了。 我做的节目播出后,

    4、有同行说: “你们在制造恐慌。 ”当时我身边坐着时任财经杂志主编的胡舒立, 她说: “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 (摘编自新闻记者柴静传记集看见 ) 材料二:材料二: 非典报道经历了从瞒报到高度透明化的历程,这表明新闻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从“如何 包”转到了“如何报” ,从内容控制转到了方向调控。在传统机制下,一些新闻主管部门认为消极信息容易 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和社会动荡, 因而媒体在信息流通中实行严格的把关制度, 侧重于 “包” 不重 “报” 。 中国传媒对于危机报道的典型做法是在保守的方针下,采取低调而务实的报道模式。应该说这一传统是在 建国之初就形成的。当时中国面临国内外的

    5、险恶局势和政治、经济的双重危机,需要以正面宣传为主,稳 定社会秩序,因而实行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封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其前提是资讯手段的不发达,信息渠 道的单一。 这一做法延续到今天则并不合适:一方面当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公众的信息需求扩大,对知情权的 要求日趋强烈;另一方面通讯技术不断发展,使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传播学认为,流言的流传程 度=事件的重要性 x 证据的暖昧性。如果媒体继续采取沉默的态度,既达不到封锁信息的目的,又缺乏权威 的消息。社会舆论主体缺位,必然纵容了流言的传播而破坏社会稳定。从管理学上看,传统新闻管理侧重 2 微观的内容管理,而非方向性引导,而由于内容管理的庞杂

    6、,必然导致信息传送的滞后,造成舆论主导真 空,流言乘虚而入,反而容易引起恐慌。此次“非典”事件前期的抢购风波验证了这一点。 (摘编自俞熙娜、沈爱国学术论文 “非典”事件对新闻改革的影响 ) 材料三:材料三: “非典”时的政府扣押信息、 “媒体集体失语”等观点,与事实不符,是站不住脚的。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 23 条规定,在暴发严重疫情时,媒体在对外通报前须征得卫生部的同意。我 们需要强调,记者应当依法报道。由此可见,所谓非典期间“媒体失语”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第一个环 节的卫生部门出现了“故障” 。 事实也的确如此。 “神仙打仗,凡人遭殃。 ”这句俚语,可以非常形象地形容 2003 年 3 月

    7、和 4 月中上旬 中国社会的特殊状态。在医学界,北京的洪涛院士最先认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为衣原体” ,而以钟南山为 代表的南方专家却坚持认为是冠状病毒。双方对 SARS 病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从科学研究角度看,这是 非常正常的。 然而, 从当时 SARS 迅速蔓延的紧迫形势看, 人民群众急切地想要知道非典的病原信息。 对此, 当时的媒体都没有报道。不是媒体不能报道,也不是什么力量控制媒体不准报道,而是所有人,包括媒体 和卫生部,都必须等待专家们的最终判断。由此可见,由于 SARS 复杂病因引发的医学争论,才是造成所谓 当时“媒体集体失语”的真正原因。 2003 年 4 月 16 日,世界卫生

    8、组织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 SARS 的病原体。洪涛院士随即也改 变了原有的观点。至此,争论结束。4 月 20 日,国家卫生部门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非典”疫情。 接着,新闻媒体也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急切盼望信息的广大受众。 (摘编自尹韵公研讨会主题发言稿 对非典时期新闻传播的再反思 ) 1 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B C D 1. C 【解析】A 选项,采访朱继红的节目是在九年前播放的;B 选项,第一个框图内应为消极消息;D 选项,群 决定 回访 涌入 病患 九年之后采访朱继 红的节目得以播出 4 月 5 日人民医院 发生严重院内感染 4月2

    9、2日拍摄到29 名病人的转院 形势 需要 建国 之初 正面宣传为主 滋生流言 破坏稳定 封锁消极消息 必然 导致 疫情发生时 报道权受限 法律 规定 征得卫生部同意 暴发性大流行疫情 间接 造成 直接 加重 群众对疫情产生 强烈的信息渴望 媒体集体失语 病原迟迟 没有定论 3 众对疫情产生的强烈信息渴望与“媒体集体失语”之间没有关系。C 选项,原文有“我们需要强调,记者应 当依法报道”一句,因而说“必然导致受到限制”是正确的。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记者柴静对“媒体失语”的反思与材料三的立场有根本上的差异,柴静更强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中新闻记者面向社

    10、会民众的主体责任。 B 柴静调查发现,人民医院严重的院内感染很可能与该院防疫设施不完善有关。而该期节目的顺利 播出,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非典后新闻传播的改变。 C 材料三认为政府和媒体在 “集体失语与缺位” 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是由 SARS 复杂病因所引起的医学界异乎寻常的争执与矛盾。 D 世卫组织佐证了钟南山的观点,有力推动了政府的部署安排。但材料三为政府和媒体所作的申辩, 其实并没有全面解答柴静在采访中暗示的所有问题。 2. C 【解析】 C 选项中的 “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错, 在世卫组织明确病原之后, 政府与媒体迅速行动起来, 化被动为主动; “异乎寻常”与原文中“

    11、从科学研究角度看,这是非常正常的”不符。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促进安定团结。 ” B “在那没有报纸的政府和没有政府的报纸之间,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 C “由于公共危机涉及到公众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公众会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公 众危机的信息。 ” D “通过制度化可以赋予媒体相应的自由并规定其合法活动的范围,改善政府不确定、难持续、不 对称的社会控制。 ” 3. D 【解析】明确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政府新闻管理部门应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形势,调整管理方式,从

    12、内容控制向方向调控转变” 。材料二并不反对政府对新闻媒体的调控,也不单纯只强调新闻自由的重要性, 排除选项 B;也不单单强调政府对新闻媒体内容管控的社会责任,排除选项 A;材料二主要针对的主体是政 府,而选项 C 讨论的是公众在公共危机中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与材料二中强调的政府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 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无关,所以排除选项 C。 4. 比较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在论证特点上的异同。 (4 分) 4.(4 分) 相同点:都运用了引证法,并都从事实中寻找论据;都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 不同点:亮明观点之后,材料二先立后驳,材料三先驳后立; 材料二偏重理论性,而材料三更通俗化。 评分参考:评分参考:

    13、 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2 分,答出三点即可给 4 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 5 面对近期依旧严峻的新型冠状肺炎防治形势,在新闻传播方面,我们可以从非典事件中得到哪些经验 教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5.(6 分) 及时发布疫情预警信息;提升记者面向社会的责任担当;新闻主管部门应占据社会舆论主导地 位,加强方向调控;记者应依法报道。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满三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板块二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板块二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14、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紫蓝的林子 ”“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诗歌从一开始就色彩丰富鲜明,把读者带入辽阔而美的 景色中。 B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诗句的层次 和画面的层次极为和谐,一层一层展开的,自然而贴切。 5 C“田野是多么新鲜”,灯光在夜里不失

    15、为一个辉煌着,才使人看到田野那么美丽的景色。 D“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突出灯光是一种微弱的力量,来表达对黎明的博大壮美的赞美。 6C 【解析】尽管灯光在夜里也不失为一个辉煌者,但在灯光照耀下,不可能使人看到田野上那样美丽的 景色。只有黎明到来的时候,才能使人看到。更深一层的意思是,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有着博 大胸怀的力量。而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衰弱的力量无论如何挡不住强大力量的脚步。所以选 C 项。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使用象征手法,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衰弱的力量无论如何 挡不住强大力量的脚步。 B

    16、 诗中前一个 “看” 字, 是引起读者注意, 而后一个 “看” 字, 则是一种斩钉截铁的感叹, 这两个 “看” 字,虽在不同的位置,难免重复之嫌。 C这首诗的内容主要写诗人在田野漫步的情景,无论是从构思上,还是从词句的选择上,以及深切的 含意上,都可以说是上乘之作。 D 本诗的情感真挚浓烈, 读了这首诗, 不由不使读者感到, 诗人对于黎明对于光, 是怎样地崇敬, 怎样地充满了赤子之情 7B 【解析】这两个“看”字,同是一个字,但在不同的位置,则有了不同的作用和份量。可见,诗人在 用这两个“看”字时,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写诗最忌重复,但这两个“看”字“重复”得好! 8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

    17、其妙处。(4 分) 8开头两句都是静态描写:林子、山坡、草原。 “草原上流着烟”一句运用动态描写,这样 使画面具有美感有具有动感,富有活力。 9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你对黎明还有那些感受,请写几句现代诗歌来表达,使 用比喻的修辞(6 分) 9 “新鲜的乳液似的的烟”把烟的清新流动感、质感以及烟的美妙描绘出来了,而且可以看见可以捉摸。 比喻可谓精妙 示例:如果黎明是一杯甜甜的奶酪 希望 就是上面点缀的红樱桃 板块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板块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0-1414 题。题。 昔仲

    18、景立伤寒论 ,盖为伤寒设也。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 诵连篇累犊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求其所谓伤寒者,百无一二。予即按 诸书,咸以为春、夏、秋 所发,皆属温病,而伤寒必在冬时。则历年较之,温疫四时皆有,而真伤寒,每在严寒。虽有头疼、身痛、 6 恶寒、无汗、发热之症,每用发散之剂,一汗即解。间有不药亦自愈者,并未常因失汗,以致发黄、谵语、 狂乱等症。此皆感冒肤浅之病,非真伤寒也。伤寒、感冒均系风寒,竟感冒俱多,伤寒希有,感受有霄壤 之隔。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 用心可谓仁矣。然伤寒与温疫皆急病也

    19、,以病之少者,尚谆谆以告世,况温疫多于伤寒百倍,安忍置之勿 论? 或谓温疫一证,仲景原别有方论,历年既久,兵火湮没,即伤寒论称散亡之余,王叔和补方造论, 辑成全书。则温疫之论,未必不由散亡也明矣。崇祯辛巳 ,疫气流行,感者甚多,于五六月益甚,或阖门 传染。其于始发之时,每见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有不殆者。或病家误听七日当自愈,不尔,十四日必 瘳,因而失治。或遇医家见解不到,以急病用缓药,虽不即受其害,究迁延而致死,比比皆是。感邪之轻 者,有获侥幸;感邪之重者,而加以失治,枉死不可胜计。嗟乎!守古法则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 斯投剂不效,病者日笃。病愈急,投医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

    20、医,乃死于古册之遗忘也。千载 以来,何生民之不幸如此?余虽孤陋,静心穷理,格 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抵之处,与夫传变之体, 并平日所用历应验方法,详述于下,以俟高明者正之。 (节选自吴有性温疫论张以增 评点本,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犊/俱系伤寒/迨夫临 症所见/悉见温疫 B 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犊/俱系伤寒/迨夫临 症所见/悉见温疫 C 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犊/俱

    21、系伤寒/迨夫 临症/所见悉见温疫 D 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犊/俱系伤寒/迨夫临 症/所见悉见温疫 10. B 11. 一名考生在居家隔离期间,翻阅古籍,了解中医文化,对文中加点词语做了如下笔记,其中有误的一 项是(3 分) A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医学经典,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 B 按,小篆字形,形声兼会意字,本意为用手向下压。成语“按图索骥”和鸿门宴“项王 按剑而跽”中的“按”字与文中意思相同。 C 崇祯辛巳,是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其中,“辛巳”是干支纪年。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 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作为序号。 D 格

    22、,文中为“推究”之意,古文中可表达相似意思的字词还有“稽、原”等。 11. B 【解析】“项王按剑而跽”中的“按”字是“抚摸、抓住”的意思;“按图索骥”的“按”字是“依 照、依据”之意;而文中的“按”是“查验”的意思,与前两者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仲景所著伤寒论主要是针对伤寒之病,后世从医者却往往将伤寒与其他病症相互混淆,容易 导致患者病情的延误。 7 B 吴又可从临床症状、病情的急缓、病例的多寡等方面比较了感冒、伤寒、温疫三种疾病的异同, 凸显了研究温病的紧迫性。 C 崇祯辛巳年间,瘟疫流行,感染者众多。到了五六月份,疫病越来越严重

    23、,有的紧闭门户的人家, 依旧被传染上了瘟疫。 D 吴又可为人谦逊务实。他潜心梳理了数年来的行医经验,研究了疫气从哪里产生,又是如何传染 到人的身上,立言救世。 12. C 【解析】“合门传染”是“全家都被传染上瘟疫”的意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伤寒、感冒均系风寒,竟感冒俱多,伤寒希有,感受有霄壤之隔。 (2) 守古法则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斯投剂不效,病者日笃。 13. (8 分) (1) (4 分)伤寒、感冒都是风寒病,终究得感冒的人很多,得伤寒的人少有,病症有很大差别。 评分参考: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 2 分, “竟” “霄壤之隔”每处

    24、1 分 (2) (4 分)遵守古法就会不契合现在的病情,丢下现在的病情而另外搜寻古籍,这样用药不奏效,病 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 评分参考: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 2 分, “别” “笃”每处 1 分 14. 吴又可为什么认为温疫患者“乃死于古册之遗忘”,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 分) 14. (3 分) 因为据吴又可所知,张仲景的伤寒论尚有一部分书稿因战火而散佚。他推测,有关“温疫”的解 决之道,可能早就存在于这部分散佚的书稿当中。 评分参考:评分参考: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译文参考: 温疫论原序(节选) 吴又可 过去张仲景创作伤寒论 ,大概是为了伤寒

    25、病而设立的。以后谈论的人很多,都用伤寒作为说辞,这 本书对于温疫的病症论述得很简略。因此医生,记录的东西,背诵的内容,又多又长,都是伤寒。等面对 患者,看到的病症,都表现为温疫,探求其中所说的伤寒患者,一百个里面也没有一两个。我就查验各本 古籍,都认为春季、夏季、秋季发病的,都属于温病,而伤寒一定发生在冬天。然而依次列出年份比对病 例,温疫患者四季都有,而真正的伤寒患者,总是病发在深冬严寒之际。虽然有头疼、浑身酸痛、畏寒、 无汗、发烧等症状,每次使用驱除邪气的药剂,流一下汗也就痊愈了。偶尔有不服药也能自己康复的患者, 并没有因为经常失汗,导致出现黄疸、胡言乱语、神志不清等症状。这都是感冒这样的

    26、小病,不是真正的 伤寒病。伤寒、感冒都是风寒病,终究得感冒的人很多,得伤寒的人少有,病症有很大差别。现在鹿和马 分得很清楚了,更能看出伤寒是世人很少得的一种病。张仲景认为伤害是一种急症,乱世当中失去医治的 机会,大多导致损伤生命,于是写下论著来挽救天下苍生,用意可以称得上仁德。然而伤寒与温疫都是急 症,因为少见的疾病,尚且恳切地告诫世人,何况温疫患者比伤害患者多出百倍,怎会忍心搁置病症不去 8 论述?有的人说瘟疫这一疾病,张仲景原本另外有论著,经历的年代已经很久了,论著埋没在战火之中, 也就是伤寒论这本书中声称的那样,散佚丢失后的遗稿,经过王叔和补充药方完成论述,编辑成完整 版本。那么温疫的论

    27、述未必不会从散佚的那部分书稿中得以明晰。崇祯辛巳年间,瘟疫盛行,感染的人很 多,到了五六月份更加严重,有的全家被传染。疫情在刚刚发生的时候,每次看到当时的医生错误地用伤 寒之法来医治患者,没有不危及生命的。有的病人家属错误地听信了医生“七天之内将会自己痊愈。不这 样,十四日内一定痊愈”的话,因而失去医治的机会。有的人遇到医生见识浅薄,用缓药来救急症,即使 不立刻受到药物的损害,终究延误病情而导致死亡,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感染邪气较轻的人有的侥幸得 救;感染邪气比较重的人,又加上得不到有效医治,白白死去的人数也数不完。啊呀!遵守古法就会不契 合现在的病情,丢下现在的病情而另外搜寻古籍,这样用药不奏效,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病症越急 切,投奔医生越混乱。不是死于病痛,是死于医生之手;不是死于医生之手,是死于对古籍的散佚遗失。 一千年以来,为什么百姓这样不幸?我虽然鄙陋,沉静心性,穷尽病理,推究患者感染的邪气、邪气进入 的途径、邪气在体内到达的地方和它传染的规律,归纳平时多次使用的有效方法,详细地叙述在下面,来 等待有学识的人指正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组合01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解析版)-2020年新高考山东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9838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