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语文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实用 论述 文本 阅读 训练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1 / 10 高考语文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学案高考语文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学案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1、细读以下六个文本,完成相关题目。 2、分析不同题型的解题路径,积累解题心得。 文本一文本一 (20192019 浙江真题浙江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79 9 题。题。(1010 分分) 材料一: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 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 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 针
2、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 绣是苗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 8 根或 12 根同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 花,多用于“男性之衣”(“乌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 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 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 态。 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 或贴上图案。 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 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 再缀到衣物
3、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材料二: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 木动物, 学习纺线耕田, 了解节日习俗, 解读神话、 宇宙天体等, 无所不可。 乍一看这本 “书” , 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 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 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 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 间与读图时代几乎
4、同步, 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 神秘的 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 一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 年 2 月 23 日) 材料三:材料三: 目前, 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 传播途 径单一。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 含三种: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 靠静态形式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 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 无法仅仅依靠 静态形式记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
5、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传 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 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 纯用文字记录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 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反 复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 / 10 7.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 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
6、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 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 绣对象时,苗绣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 乏思想深度,苗族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 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B.苗绣在 20 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 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7、。 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 物馆等媒介,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 承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4 分) (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_。 (2)针法和绣法:_。(2 分) (3)承载的文化:_。(2 分) 【答案】【答案】 7、D 8、B 9、(2)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 (3)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7、A 选项篡改文意,“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
8、的祖先,”错误,由原文“苗绣, 苗族的刺绣。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 与湘绣、 汉绣同流而异源。 ” 可知, 是 “同流而异源” , 所以是不同的祖先。 B 选项篡改文意,“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错误,由原文“黔东 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可知,不可能“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 裤脚和鞋面”。 C 选项张冠李戴,“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错 误,由原文“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可知, “龙、大象、狮子等”是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而不是“日常服饰的图案”。 8、B 选项曲解文意
9、,“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 的审美趣味。”错误,由原文“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 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可知,苗绣并没有“改变了自身的审美 特质”,只是“不谋而合”。 3 / 10 文本二文本二 (20202020 浙江模拟浙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79 9 题。(题。(1010 分)分) 材料一:材料一: 苏绣起源于何时?由于文献与实物资料的限制, 现在尚难断言。 刺绣是在织物上进行再 加工的手工艺品。 工艺美术界一般认为刺绣的出现略迟于纺织, 是随着缝纫而产生、 发展的。
10、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吴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织物与骨针等实物来看, 早在上古时期吴地就可 能有刺绣了。关于苏绣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刘向说苑正谏中关于吴人迎送外交使节 排场的记述:“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拭舟以逆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 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晋平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 557 年至公元前 532 年,可见早在 2500 年前,吴地“断发文身”的习俗就已被披锦饰绣的衣服所代替。吴越春秋夫差传中也 有记载:“吴王临欲伏剑,顾谓左右曰,吾生既惭,死亦愧矣。死必连繴组以罩吾目, 恐其不蔽,愿复重罗绣三幅,以为掩明。”这也可说明吴地早期刺绣是以绣衣、绣帕等重实 用的绣品为
11、主的。从上古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吴地苏绣的初创时期。 (摘编自孙佩兰吴地苏绣) 材料二材料二: : 苏绣讲求“顺”,强调丝理对表达物体凹凸转折、阴阳向背的重要作用。任何事物都有 丝理,若对此缺乏正确认知,很难使绣品获得应有的艺术效果。但关于这一问题,前人没有 文字记录,全靠今人在实践中摸索。一个偶然的机会,苏绣艺术大师李娥媖发现一朵在墙角 含苞待放的深红色月季花,她由花叶上放射形的纤维组织,特别是合抱形花瓣的姿态,联想 到刺绣的丝理,顿生灵感,后在艺术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丝理规律,即刺绣丝理必须与植物纤 维组织及动物毛丝生长方向一致,并随它们姿态的不同和变化灵活运用。如绣花卉,宜用散 套针。 该
12、针法线条组织灵活,丝理转折自如,可使镶色、接色和顺,适宜表现花卉娇艳多姿、 五彩缤纷的特点。又如绣猫,宜用施针,因为施针的线条是稀铺后分批逐层施密的,线条略 有交叉,适合表现小猫遍身柔和松软的茸毛。乱针则以似乱非乱的线交叉搀合绣面,使作品 生动逼真。按丝理规律刺绣,可使花儿迎风争艳,金鱼游姿优美,鸟儿枝头跳跃,小猫呼之 欲出,其艺术效果远胜图画。这项创造性发现,成为苏绣技艺的一大特色。 (摘编自李明苏绣) 材料三:材料三: 如今,苏绣大师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模仿任何一种绘画效果,苏绣似乎发展到了尽头,再 也变不出新花样了。 姚惠芬开始思索: 苏绣区别于绘画的媒介特性是什么?毫无疑问是针法, 针法构
13、成了苏绣的艺术语言。但眼下,一些传统针法尤其是衣饰上使用的实用针法,正被人 们渐渐淡忘。 于是, 姚惠芬决心回到更早的传统里, 去寻找新的可能性。 她从刚开始的别扭、 不习惯到最后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进入到了自由、自觉的创作状态,能自主地决定每个局部 采取何种针法。姚惠芬的骷髅幻戏图系列刺绣作品,亮点不在于用刺绣去模仿绘画,而 在于借绘画去展现针法:每一块城砖,每一个局部,都由不同的、矛盾的针法构成。如果说 过去的重点是“绣什么”,现在则变成了“怎么绣”。针法上的自觉使苏绣变得纯粹了,摆 脱了形似而变得抽象了, 类似于格林伯格所说的现代主义绘画对写实绘画、 叙事绘画的超越, 充满了对媒介特性的自
14、我批判。由此,苏绣在向古老传统的创造性回归中,完成了华丽的蜕 变。 (摘编自陈岸瑛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7.下列对材料中“苏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依据说苑吴越春秋等文献,我们可以推断出,苏绣起源于 2500 年前的吴地,并 以绣衣、绣帕等重实用的绣品为主。 4 / 10 B.苏绣独树一帜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丝理规律的发现和运用, 而丝理规律的要核在于刺绣丝理 与物体丝理的高度一致,即讲求“顺”。 C.苏绣源远流长,有着吴人生活的鲜明烙印,强调丝理对表达物体凹凸转折、阴阳向背的作 用,这使所绣之物接近图画的效果。 D.苏绣的出路不在于“绣什么”,而在于“怎么绣”,
15、即加强针法上的自觉性,努力回归到 过去使用实用针法的古老传统中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因为刺绣是在织物上进行再加工, 所以刺绣的出现不大可能早于纺织的出现, 这个推断符 合事物发展的基本顺序,是非常合理的。 B.李娥媖在前辈大师的指点下, 由一朵含苞待放的深红色月季花, 悟得花叶上的纤维组织与 刺绣丝理的关联,总结出了一个丝理规律。 C.按丝理规律刺绣,如要绣一朵牡丹,最好用散套针,因为该针法线条组织灵活,丝理转折 自如,可使镶色、接色和顺,有利于表现牡丹的娇艳多姿。 D.针法是苏绣区别于绘画的艺术语言, 因此让针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本体
16、化, 可使苏绣突 破只求形似的艺术藩篱,从而获得独立的艺术地位。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苏绣的技艺亮点和蜕变路径。(4 分) (1)技艺亮点: _。(2 分) (2)蜕变路径: _ 。(2 分) 【答案】【答案】 7.【答案 B】解析:A 项“苏绣起源于 2500 年前的吴地”错误,见原文“苏绣起源于何时? 由于文献与实物资料的限制,现在尚难断言”“关于苏绣的最早记载”;C 项“这使所绣之 物接近图画的效果”错误,见原文“其艺术效果远胜图画”;D 项“努力回归到过去使用实 用针法的古老传统中去”错误,见原文“能自主地决定每个局部采取何种针法”“苏绣在向 古老传统的创造性回归中”。 8.【答案
17、B】解析:B 项“李娥媖在前辈大师的指点下”错误,见原文“前人没有文字记录, 全靠今人在实践中摸索”。 9.(1)按丝理规律刺绣 (2)冲破形似,凸显针法 文本三文本三 (20202020 浙江模拟浙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79 9 题。(题。(1010 分)分) 材料一:材料一: 和田玉,也称“软玉”“透闪石玉”“昆仑玉”等。“昆仑玉”是在“玉”前加上产地, “和田玉” 也是如此。 古代和田玉主要产地在新疆和田昆仑山一带, 于是又有 “昆山玉” “于 阗玉”等叫法。秦李斯所谓“昆山之玉”,即以产地昆仑山命名的。“于阗玉”的名称也常 见于文献中,如齐书载“永明元
18、年,有司奏贵妃淑妃并加金章紫绶,佩于阗玉”。于阗 国建于公元前 2 世纪,清康熙时改“于阗”为“和阗”,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阗专员公署。 1959 年汉字简化中,“和阗”改为“和田”,“于阗玉”便为“和田玉”。但“和田玉” 这一名称由谁首先提出?何时开始流行?目前尚难确定。早期所称的“和田玉”指新疆和田 地区产的玉,但在新颁布的珠宝玉石名称中,矿物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的软玉统称为和田 玉。这样,青海软玉、俄罗斯软玉、韩国软玉等因矿物组成、产状构造基本相同,也被称为 和田玉。 (摘编自陈更新浅谈和田玉的定义与分类) 5 / 10 材料二:材料二: 和田玉的开发利用水平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青铜
19、器的发明与使用,使社 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商代琢玉成为专门的手工业部门。西周时, 中国玉器结束了原始社会的彩石玉器时代,开启了以和田玉为主的玉器发展时代。东周时, 铁器广泛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大发展,和田玉的开发利用又向前推进一步。考古发现的 “白玉蟠夔佩”“青玉镂雕蟠龙涡纹合璧”,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秦汉时期是中国以和 田玉为主流的玉器发展黄金时期。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穷四方珍材,搜天下 巧工,这使玉器雕刻工艺得以长足发展。汉代和田玉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皇帝 所用的螭虎纽六玉玺,均为和田白玉制成。1968 年河北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出土的
20、两件 金缕玉衣,也均为和田玉,这两件玉衣代表了汉代葬玉的最高工艺水平。和田玉大量流入中 原,丰富了汉代玉器类型,礼器、葬玉、装饰品成为当时玉文化的主流。魏晋时,中原动荡, 和田玉的开发利用趋于低潮。 (摘编自张运德中国和田玉的历史地位及生命力) 材料三:材料三: 和田玉按颜色可分为白玉、青玉、黄玉、墨玉四类,分别象征西方、东方、中央和北 方。玉的象征意义指玉的宗教化、政治化和道德化。古玉新诠上说:“抽绎玉之属性, 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 等级而政治化。”在宗教上,玉器被认为是沟通人与神灵联系的桥梁,古人在祭祀、朝会、 交聘等礼仪场合使用
21、的玉器,皆称为“礼玉”。古人用玉制作礼器,虽不能确定全部是和田 玉,但和田玉无疑是首选。在政治上,玉被视作权力的象征和身份的标记。 周礼载: “王 执镇珪,公执恒珪,侯执信珪,伯执躬珪,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可见玉作为人的身份标 记,不同官爵是不同的。在道德上,玉被视为道德的象征。管仲称:“夫玉之所以贵者,九 德出焉。”此九德为:仁、智、义、行、洁、勇、情、容、辞。以玉比德,这种玉的道德化, 促成了玉的世俗化,以玉为美、为荣、为贵的心理,逐步演变为中国百姓的世俗文化观念。 (摘编自栾秉璈中国宝石和玉石) 7.下列对材料中“和田玉”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和田玉有许多别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