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980139
  • 上传时间:2022-10-31
  • 格式:PPT
  • 页数:69
  • 大小:15.6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传染病 传染 过程 流行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人兽共患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影响流行的因素流行规律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传染病流行环节传染病发展阶段传染病相关概念人畜共患传染病概述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坼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两人横截路。1918年全球流感大流行时医院情年全球流感大流行时医院情景景人类致病病原体1709种其中人兽共患的病原体832种已证实的人兽共患传染病200多种我国已发现的有100余种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传染病(EID)和再现传染病(R-EID)约有60多种其中半数以上是人兽共患传染病上世纪爆发的七大瘟疫上世纪爆发的七大瘟疫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中世纪

    2、欧洲的黑死病,使欧洲使欧洲约半数人口命丧黄泉。约半数人口命丧黄泉。1900年旧金山重现年旧金山重现1918年年 西班牙流感,西班牙流感,5000万人丧失万人丧失性命性命1924年在日本暴发年在日本暴发“日本脑炎日本脑炎”1976年美国爆发军团病年美国爆发军团病1986年英国发现疯牛年英国发现疯牛病病非洲,疟疾非洲,疟疾 每每3030秒秒杀死一名儿童。杀死一名儿童。霍乱被认为霍乱被认为“曾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曾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仅仅1961年那次爆发就有年那次爆发就有350万人患病万人患病人畜共患传染病概述人兽共患传染病: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WHO,1959。病

    3、原体是微生物或寄生虫。同一种病原在自然条件下能使人和某种脊椎动物感染或发病,并可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或单向传染。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间接传播。人兽共患传染病分类病原体分类接触性传染病毒病虫媒性传染病毒病朊病毒细菌病革兰氏阳性细菌病 革兰氏阴性细菌病放线菌病螺旋体病寄生虫病毒病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人源性人兽共患病人源性人兽共患病互源性人兽共患病互源性人兽共患病真性人兽共患病真性人兽共患病宿主性质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Anthropozoonoses):指自然状态下主要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但也

    4、能传播给人类,如狂犬病、鼠疫、布氏杆菌病。人源性人兽共患病人源性人兽共患病(Zooanthroponoses):指一般情况下主要为人类疾病,但也能传播给动物,如人型结核病(人传给猫和猴)和阿米巴病(人传给狗)。互源性人兽共患病互源性人兽共患病(Amphixenoses):指自然状态下就在人之间、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如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及葡萄球菌病等。真性人兽共患病真性人兽共患病(Euzoonoses):指必须以人和某种动物分别作为其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多见于寄生虫病。如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均必须以人为终末宿主,人还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直接人兽共患病循环性人兽共患病

    5、媒介性人兽共患病腐生性人兽共患病生活史直接人畜共患病:直接人畜共患病:是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传染病,无生活史上的发育过程,如狂犬病、炭疽病、结核病等。载体载体循环性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为完成其生活 史需要两种以上的脊椎动物宿主参与。如猪、牛带绦虫病及其囊尾蚴等。该类多为寄生虫媒介性人畜共患病:在病原体的生活史中需要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共同参与。病原体在无脊椎动物体内繁殖或完成某 一发育阶段,才能传播到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如华支睾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淡水螺淡水鱼,终宿主为人、猫、狗、猪、鼠等。腐物传播性共患病:病原体需要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和一种非生物性的滋生地或储存处如土壤、污水、饲料、食品

    6、和植物等。病原体在非动物体上繁殖或进行一定阶段的发育,才能传染于脊椎动物。如破伤风、气性坏疽、肝片吸虫病和钩虫病等。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危害人兽共患传染病种类多、分布广鼠疫、麻风病、莱姆病、艾滋病、轮状病毒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鼠疫:第一次大流行1亿人死亡;第二次流行2500万人;第三次流行,仅印度就死亡1200万人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疯牛病、口蹄疫、流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兽医传染病学: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的方法的一门学科。涉及内容: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一般通用措施;传染病的分布范围、病原简介、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

    7、防制等。掌握兽医传染病学的基础:生物化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因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我国动物传染病防制主要成就存在问题 随着马属动物数量减少,猪、家禽成为畜牧业者关注的重点,我国目前是世界养猪第一大国,禽蛋产量也居世界前列。猪的疫病是困扰养猪业的头号问题,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同时造成肉品质低下,影响出口。猪瘟仍是严重威胁养猪业的三大疾病之一(猪瘟、圆环、蓝耳)养禽业上新城疫病毒出现不同基因型、禽流感出现使养禽业受到重创。小动物疾病中犬瘟热和细小病毒是犬类疾病中多发病和高致死性疾病。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动物环境病原动物传染病防制研究方向传染病相关概念外源性和内源性

    8、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顿挫型感染和一过性感染、温和性感染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感染的类型按病原分类按动物种类按受侵害器官或组织分类按病程长短分类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类国内:123分类(动物),甲乙丙(人类);国际兽医局:AB分类按疾病来源分类:地方病、外来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他:法定传染病、新生传染病、重新出现传染病、虫媒性传染病、烈性传染病传染病的分类按传染病危害分类一类疫病: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措施:隔离、封锁、扑杀、销毁

    9、。二类疫病: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该类疾病危害性、爆发强度、传播能力以及控制和扑灭的难度比一类疫病小,但不排除采取与一类疫病相似的强制措施。三类疫病: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其多呈慢性发展状态,法律规定应采取检疫净化的方法,并通过预防、改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等措施控制。国际A类:超越国界、具有快速传播能力、能引起严重的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该病的流行应经常或及时向OIE报告。国际B类:在国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明显的影响,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很大影响的传染病或寄生虫

    10、病,每年定期向OIE报告一次以上。按疾病的来源分类外来病:国内尚未证实存在或已经消灭而在国外存在或流行,从别国输入的疫病。地方病:由于自然条件限值,某病尽在一些地区中长期存在或流行,而在其他地区基本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的现象。自然疫源性疾病:一种疾病和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和流行,并只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人和家畜,这种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他分类法法定传染病:指由国内或国际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一旦发现或怀疑发生 时必须立即报告给相应级别兽医当局的疾病。新生传染病:是指新确定的和先前未知的、可引起局部或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重新出现传染病:是指那些过去熟知,已经控制或消灭的

    11、传染病又重新回复到具有流行程度传播状态的疾病。虫媒性传染病:是指其病原体主要依靠吸血昆虫在动物间传播的传染病。烈性传染病:发病急、病程短、病性恶劣、致死性高、危害大、难控制的传染病。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出现为止称为。前驱期:从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到传染病的特征症状刚一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明显期:前驱期之后一直到传染病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充分表现出来这段时间称为。转归期: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或康复或死亡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一般症状主要症状、特征症状、示病症状了解潜伏期的意义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而潜

    12、伏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波持续较久。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有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根据潜伏期,确定动物引种隔离时间。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根据潜伏期可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源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传染源患病动物病原携带者传染源:是指某种病原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传染病发展四个阶段所处的动物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排出病原体的多少,持续时间的长短宿主终宿主:病原在其体内完成有性繁殖过程的宿主,称为终宿主。宿中间宿主:只在体

    13、内完成无性繁殖过程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主储存宿主:能够在自然界中长期维持致病微生物存在的动物,称为疾病的储存宿主。(通常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动物能满足储存宿主的条件,称为主要储存宿主)概次要宿主:能够感染病原微生物,也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疾病的传播,但不能维持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持续存在的动物,称为次要宿主。念偶然宿主:偶然感染病原微生物,也可能引起疾病甚至死亡,但不能实现疾病的传播,这类动物称为偶然宿主。增强宿主:和储存宿主在同一环境生活,能感染疾病对疾病感度敏感,可以引起疾病的迅速传播与猛烈流行,并将疾病传播到人或其他动物,但无法持久。这类动物称为增强宿主。成为主要储存宿主的条件传播途径:病原

    14、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与方式了解传播途径的意义掌握病原体传播方式及各传播途径所表现出来的流行特征,将有助于对现实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和判断,有助于合理消毒,控制污染和防止疾病传播,保护易感动物免受到感染,从而更好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这是防制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之一。传播方式: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传播途径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表现的形式成为传播方式。传播方式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水平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饲料和水土壤生物媒介传播方式传播途径相关概念胎盘传播:受感染的怀孕动物经胎盘血流传播病原体感染胎儿

    15、,称为。经卵传播:由携带病原体的卵细胞发育而使胚胎受感染,称为。经产道传播:胎儿经病原体污染的产道而发生感染,称为。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被感染动物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而引起的传播方式,称为直接接触传播的特点:流行特点是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形成明显的连锁状。这种方式使疾病的传播受到限制,一般不易造成广泛的流行。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感染的方式称为。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生物媒介(病媒生物):能将病原体从人或动物传播给其他人和动物的生物,多指吸血昆虫。飞沫传播:经飞散于空气中带有病原体的微细泡沫而进行的

    16、传播称为。尘埃传播:带有病原体的尘埃在空气中飘荡被易感动物吸入而造成的感染,称为。空气传播空气传播特征:病例连续发生,患者(畜禽)多为传染源周围的易感动物。易感动物集中时可形成暴发,病的发生常与畜舍条件及拥挤有关。土壤性病原微生物:土壤性病原微生物:随患病动物排泄物、分泌物或其尸体一起落入土壤而能在其中生存很久的病原微生物称为。土壤病原微生物对环境抗病能力强,一旦发病,形成很难清除的疫源地。生物媒介生物媒介机械传播:媒介携带病原,机械传播:媒介携带病原,病原是否在媒介体表等部病原是否在媒介体表等部位增殖并不重要。位增殖并不重要。生物传播:病原进入媒介体内并生物传播:病原进入媒介体内并增殖是必要

    17、条件,病原在媒介体增殖是必要条件,病原在媒介体内没有主动的排出途径,也没有内没有主动的排出途径,也没有主动进入下一宿主的能力。主动进入下一宿主的能力。主要生物媒介的条件要具有合适的吸血习性传染病的主要储存宿主的寄生物种属特性:生理性、营养性、解剖结构主要生物媒介:能够保障疾病长期存在的媒介生物,称为这种疾病的。次要生物媒介:能够感染疾病,但在疾病的传播中不起主要作用的媒介,称为。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的区别传播途径是病原体进入机体必须通过的场所、路场所、路径径,它包括了传传播媒介播媒介,是具体的、客观的、特指的和物化的;传播方式是病原体通过各种传播路径进入动物机体时所表现的形形式式,它是抽象化的、

    18、人主观归纳的、泛指的和非物化的。易感性:动物对某种病原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特性叫易感性。影响易感性因素遗传性等内因饲养管理等外因特异性免疫动物易感性易感动物抵抗力疫病流行的程度 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一种疾病的疫源地并不依靠人类及人类活动而存在,这样的疫源地成为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一种疾病的疫源地并不依靠人类及人类活动而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人和家畜。地疫点与疫区源疫疫源地结构微小疫源地:疫源地的最基本结构,包含着组成疫源地的所有成分,能独立存在,也能造成人类的感染。基础疫源地:能保持疾病长期存在的最小疫源地单位,称为基础疫源地。疫源地内必

    19、须有足够数量的宿主,能使疾病形成不间断流行;疾病流行时疫源地内必须保持足够数量个体能够存活,使种群繁殖能赶上因疾病死亡的消耗;疫源地内宿主的数量能够得到疫源地周围地区不断的补充,使感染媒介在饿死之前能有外来的个体填充因疾病死去个体留下的空间。相对独立疫源地:只一片由高山、大河、荒漠等构成的自然屏障环绕的疫源地。这样的屏障将疫源地相互隔离,在一般情况下,疾病的流行不可能越出这种疫源地的范围之外。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进入一个新的自然环境,可能遇到新的宿主和新的媒介。在多数情况下,微生物不能适应自然而死亡,疾病在陌生的环境中无法延续,但也有偶然的机会,遇到适宜的宿主和媒介,疾病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

    20、来,形成新的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有明显的区域性有明显的季节性受人类的经济活动影响病毒性:森林脑炎、伪狂犬、狂犬病、双波脑炎、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非洲猪瘟等自衣原体:鹦鹉热然立克次氏体:流行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Q热、纽扣热、北亚热、羌虫病等疫细菌性:鼠疫、炭疽、土拉杆菌病、假结核病、李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类丹毒等源螺旋体病:亚洲蜱传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等性原虫病疾蠕虫病病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流行表现形式散发性地方流行流行性大流行季节性和周期性季节性对病原对媒介动物周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社会因素政治、经济饲养管理人兽共患传染病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改变人与宠物的接触增多全球化的人流、物流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速度全球化的人流、物流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速度贫穷导致卫生状况极度恶劣贫穷导致卫生状况极度恶劣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生物恐怖威胁依然存在生物恐怖威胁依然存在传染病是地球生态的一部分人类的疾病从哪里来?人类的疾病从哪里来?人口数量激增打破了生态平衡人口数量激增打破了生态平衡人口骤减的形式人口骤减的形式药物的滥用远离还是亲近自然?地球的生态平衡机制注定了传染病不会消失!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病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上升微生物进化、变异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98013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