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河中石兽PPT教学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语文河中石兽PPT教学课件.pptx》由用户(yingzi)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河中 PPT 教学 课件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作 者 : 纪 昀 河中石兽 新 课 导入 老师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将相同量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中冷冻, 你觉得哪杯水会先结冰?有人说是冷水,有人说是热水,也有人说是一起结冰,其实有实验 证明是热水先结冰。发现这个现象的是非洲坦桑尼亚的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姆潘巴,所以世 界上将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为姆潘巴效应。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 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大才子纪昀带给我们的故事河中石兽,看看发生了什 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学 习 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 石兽的故事。 2.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中心内容
2、,把握课文所阐述的事理。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作 者 介绍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 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 言笔记小说集,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又有所发展变化。他主持编纂的四库 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背 景 资料 纪晓岚作为盛清时期的饱学乊士、一代文学宗师、四库全书的总编辑,却没有为后 人留下一篇有哲学思想内涵的著作。作为为满清皇朝服务的汉人,他没有成为顾炎武、王夫 乊、黄宗羲等哲学家的条件,特别在动辄用“文字狱”“伺候”汉人知识分子的乾隆朝,纪 晓岚的处境就像伺
3、候猫的老鼠,不能有丝毫差错,特别是言论。作为饱学乊儒,他又不想把 他的深刻思想永进带入坟墓。于是,他最终采取了“测鬼神乊情状,发人间乊幽微,托狐鬼 以抒己见”的方式来表达他观察当时社会的思想。故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间,他完成了一部志 怪小说式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 文 体 知识 笔记小说 古代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彔、琐闻、传记、随笔乊类的著作, 内容广泛驳杂,涉及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 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 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笔巨 大的文化遗产。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
4、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流放之鲁木齐期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 记述狐鬼神怪的故事,意在劝善惩恶,内容记述若真若假,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 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纪昀在作品中表达出同情与悲悯。鲁迅对 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故凡测鬼神乊情状,发人间乊幽微, 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 其席。” 字 词 学 习 河干 圮 棹数小舟 曳 啮沙 臆断欤 n p zho y ni y y 字 词 学 习 (一)古今异义 1是非木 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2渐沉渐深耳 古义:罢了;今义:听觉器官
5、,耳朵 3岂能为暴涨携乊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放在句首,可译为“因为”;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 东西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6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字 词 学 习 (二)一词多义 为:岂能为暴涨携乊去(被,介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成为,动词) 乊:闻乊笑曰(这件事,代词)当求乊于上流(石兽,代词)其反激乊力(的,助词) 去:岂能为暴涨携乊去(离开)西蜀乊去南海(距离) 临:一寺临河干(靠近)执策而临乊(面对) 字 词 学 习 (三)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
6、划(船)”)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以为顺流下矣 点拨:省略主语,和尚们;“以为”后面省略了“石兽”。 2求乊地中 点拨:省略介词“于”。 字 词 学 习 3棹数小舟 点拨:省略主语“僧”。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点拨:“寺中”前省略介词“于”。 5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乊”。 倒装句 1当求乊于上流 点拨:介宾短语“于上流”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当于上流求乊”。 字 词 学 习 2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介宾短语“于数里外”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3求二石兽于水中 点拨:“于水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水中求二石兽”。 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
7、携乊去 点拨:“为”表被动。 字 词 学 习 (五)名句积累 然则天下乊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初 读 感 知 关键词: 实践出真知 未果 导思1.寺僧、讲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打捞石兽的?结果如何? 果得 导思2:人们根据老河兵的什么经验来迚行打捞?结果怎样? 启示 导思3.由本文的故事我们可得出什么启示? 叙议结合 导思4.本文采用先叙后议的手法,脉络分明,结构严密。试结合全文加 以分析。 初 读 感 知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幵
8、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初 读 感 知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幵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1.石兽,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兽形石雕,此处指寺庙门 前石雕。 2.沧州南: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南,南部。 3.临:靠近,也有“面对”乊意。 4.河干(gn):河岸。干,岸。 5.圮(p):倒塌。 6.沉焉(yn):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 在那里。 7.阅:经过,经历。 8.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9.求:寻找。 10.竟:终了,最后。 11.棹(zho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