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颈椎病针刀疗法正式完整版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978832
  • 上传时间:2022-10-31
  • 格式:PPT
  • 页数:196
  • 大小:4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颈椎病针刀疗法正式完整版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颈椎病 疗法 正式 完整版 课件
    资源描述:

    1、颈椎病针刀疗法【概述】颈椎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疑难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疗法及手术治疗。保守方法多、疗程长、复发率高;开放性手术风险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多。针刀医学通过30多年的临床诊疗实践,治愈了大量的颈椎病患者,提出了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是颈部的动态平衡和力平衡失调,其病理机制是颈部弓弦力学系统受力异常,引起颈部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导致颈部神经、血管受压引发临床表现。通过针刀整体松解,配合针刀术后手法,解除神经血管的卡压,即可治愈本病。【局部解剖】一、枕骨 枕骨位于脑颅的后下部,呈勺状,前下方有卵圆形的枕骨大孔,此孔为颅腔与椎管的通路,后

    2、面中部有一隆起,称为枕外隆凸。其两侧有2对弓状线。上一对称为上项线,下一对称为下项线。二、颈椎骨 颈椎共有7个,除第1、2、7颈椎因结构有所差异,属于特殊颈椎外,余下4节称为普通颈椎。骨连结的形式骨连结的形式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人体骨连结的构造和功能各有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形式 直接连结两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结。中间无腔隙,活动范围很小或不活动。如各椎弓间的韧带连结;胸骨和第一肋骨的软骨连结,以及骶椎间的骨性连结等都属直接连结。间接连结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较大,这种连结称关节 三、颈部的静态弓弦力学单元(一)颈椎关节 1寰枕关节 寰

    3、枕关节系由寰椎的上关节凹与枕骨髁构成,关节囊环形附着于关节周围骨面。借寰枕前、后膜加强关节的稳定性。2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包括2个关节。分别为寰枢外侧关节和寰枢正中关节。钩椎关节 在颈2颈6椎体上面的侧方有嵴样隆起,称为钩突,与上位椎体下面侧方相应斜坡的钝面形成钩椎关节。该关节属于滑膜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包绕。颈椎关节突分为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左右各一,呈短柱状,与椎体轴呈45夹角 由纤维软骨组成,并环形连结于上下两个椎体之间,自第2颈椎下方至第1胸椎上方,共6个。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2部组成,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连接椎体外,还因富有弹性,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柱与颅脑的震荡,并参与颈椎的活动及增加运

    4、动幅度。正常情况下,两块板(椎体)的压力平衡,髓核位于纤维环的中央偏后,当两块板的应力异常,髓核就会朝压力低的一端移动,导致椎间盘突出。故引起颈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是颈部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所致。1项韧带 项韧带为矢状位、三角形的板状韧带,它的基底部向上,附着于枕外粗隆和枕外嵴,尖部向下,同寰椎后结节及颈2颈6棘突的尖部相连,后缘游离而肥厚,有斜方肌附着,两侧有头夹肌、颈夹肌等多块肌肉附着,在其起点的深面是棘间韧带。其功能主要是维持头颈部的直立体位,控制颈部过度前屈和头的左右旋转。2黄韧带 又称弓间韧带,连于相邻两椎弓板之间,由黄色弹性纤维构成,参与围成椎管的后外侧壁。3棘间韧带 是连于相邻棘突

    5、之间的韧带,较薄,前方与黄韧带融合,有限制脊柱过屈的作用。5关节囊韧带 是指环形附着于相邻椎体上下关节突关节囊外面的韧带。韧带对关节突关节囊起保护作用。6前纵韧带 位于椎体和椎间盘前方,上自枕骨基底部,向下经寰椎前弓及各椎体的前面,下至第1、2骶椎。此韧带宽而坚韧,与椎体边缘和椎间盘连结紧密,有防止椎间盘向前突出和限制脊柱过度后伸的作用。7后纵韧带 位于椎体和椎间盘后方,在枢椎部接覆膜,下至骶骨,窄细而坚韧,尤以腰段者为窄,与椎体边缘和椎间盘连结紧密,而与椎体连结疏松。有防止椎间盘向后突出和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由于此韧带窄细,椎间盘的后外侧部相对较为薄弱,是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有时后纵韧

    6、带可骨化肥厚,会向后压迫脊髓。四、颈部的动态弓弦力学单元 1长节段弓弦力学单元 指肌肉的起止点超过了两个脊椎节段。脊柱矢状位位置 和功能 胸椎弯曲 保护胸腔内的 重要器官 脊柱冠状面的 正常位置和功能患椎左右倾斜其下方椎间隙左右不对称()项韧带分布区或附着处有压痛点。故引起颈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是颈部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所致。随着病情发展,引起相应椎体的力平衡失调,钩椎关节在矢状位、水平面、冠状面发生单一或者复合位移及骨质增生,压迫臂丛神经,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此时,颈椎X片检查会出现一个或者多个颈椎的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或者错位。如图颈45钩椎关节移位,针刀松解颈34,颈45,颈56关节

    7、突韧带(图1-27)。深层: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随着病情发展,引起相应椎体的力平衡失调,钩椎关节在矢状位、水平面、冠状面发生单一或者复合位移及骨质增生,压迫臂丛神经,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此时,颈椎X片检查会出现一个或者多个颈椎的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或者错位。感觉与运动障碍两者往往同时出现,但由于感觉神经纤维的敏感性较高,因而更早地表现出症状。止于锁骨的外侧端以及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失调是软组织力平衡失调的结果3脊髓型颈椎病的表现可有面部、舌体、四肢或半身麻木,有的伴有针刺感、蚁行感。此外有灰交通支连于第5、6颈神经。颈夹肌 起于36胸椎棘突止于23颈椎横突后

    8、结节正好位于肩胛提肌附着点的前方骶棘肌髂肋肌最长肌棘肌腰髂肋肌胸最长肌胸棘肌胸髂肋肌颈最长肌颈棘肌颈髂肋肌头最长肌头棘肌颈髂肋肌:起于6肋角,胸髂肋肌止点的内侧,止于46颈椎横突后结节颈最长肌:位于胸最长肌的内侧,以扁腱起于上45胸椎横突,止于26颈椎横突后结节头最长肌:位于颈最长肌和头半棘肌之间,起于上45位胸椎横突及下34位颈椎的关节突,于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深面止于乳突后缘。颈棘肌:起于项韧带下份第7颈椎棘突,止于枢椎棘突。头棘肌:常与头半棘肌融合。颈半棘肌:起于止56位胸椎横突,止于25颈椎棘突。头半棘肌:位于夹肌深面,颈最长肌和头最长肌的内侧,起于上位67胸椎和第7颈椎棘突,向上汇成阔

    9、肌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2短节段弓弦力学单元 指肌肉起止点在两个脊椎节段之间。椎枕肌头后大直肌 以一尖的腱起于枢椎棘突,止于下项线外侧和枕骨 功能仰头,同时面转向该肌同侧头后小直肌 以腱起于寰椎后结节,止于下项线内侧及下项线与枕骨大孔之间的枕骨,且与硬膜之间有结缔组织相连。功能:仰头头下斜肌 起于枢椎棘突的外侧和邻近的椎板上部,止于寰椎横突下外侧面 功能:面转向同侧,头上斜肌 以腱起于寰椎横突的上面,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功能:头向后及同侧屈在上下项线之间 脊柱后侧长节段弓弦系统中,浅层从中间向两侧的排列:的弓弦结合部-,项韧带,斜方肌,头半棘,头夹肌,头最长肌,胸锁乳突肌,深层:头后小直肌

    10、,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 由于深浅面的弦的走行方向不一致,构成 了一个立体网络状的力学解剖结构.(二)颈侧面动态弓弦力学单元斜方肌 起于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上部的肌束斜向外下方,中部的平行向外,下部的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的外侧端以及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肩胛提肌 以腱起于寰椎枢椎横突及3、4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肩胛骨内侧缘的上角 功能:控制肩胛骨的位置和运动,其主要功能是当其收缩时,将肩胛骨向内上方提高;当其伸展时,形成肩胛骨纳降原位。(三)颈前面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四)颈部筋膜 颈部筋膜由浅入深分为颈浅筋膜、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和椎前筋膜四层,后三层合称颈深筋膜。颈深筋膜包绕颈、项部

    11、诸肌、器官、血管和神经,形成筋膜鞘及筋膜间隙,颈深筋膜向上与枕骨的上项线,乳突及下颌骨底处的骨膜相融合。臂丛神经枕下三角 枕下三角 枕下三角的上内界为头后大直肌,上外界为头上斜肌,下外界为头下斜肌。三角内侧份由头半棘肌深面的一层致密的脂肪组织覆盖;外侧份位于头最长肌,有时还有头夹肌深面,两者均遮盖头上斜肌。三角的底由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构成。推动脉和第1颈神经的后支位于寰惟后弓上面的沟内。原来一直认为第颈神经为运动神经,不含有感觉纤维。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第颈神经在寰椎后弓上方发出第颈神经后支,分布到头后直肌,头上下斜肌,该神经后支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第2颈神经从椎板间隙中出来,其后支分出内侧

    12、支、外侧支、上交通支、下交通支和头下斜肌支。内侧支与来自第3颈神经的纤维共同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是传导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神经。外侧支分布到头最长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在横突的结节间沟第2颈神经后支的上交通支与第颈神经后支连接,其下交通支与向下进入第2、3颈椎关节突关节与第3颈神经后支相连接。第、2、3颈神经后支借交通支相连接形成神经环(或称为颈上神经丛,或Cruveihier后颈神经丛)。第3颈神经出椎间孔在椎动脉后方发出第3颈神经后支,其内侧支分布到多裂肌,外侧支分布到头最长肌、头来肌和头半棘肌。颈部交感神经 颈部的交感神经节通常有4对,由这些神经出来的分支,除上述灰交通

    13、支(颈部没有白交通支)之外,还有和脑神经的吻合支及其他分支。颈交感干:位于颈血管鞘后方,颈椎横突的前方。一般每侧有34个交感节,分别称颈上、中、下神经节 颈上神经节是交感干上最大的神经节,由第14干神经节合并而成。颈外动脉神经,由节下端发出,分成包绕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的神经丛。心上神经,循颈动脉鞘下穿到胸腔,左侧的经主动脉弓的左面入心浅丛,右侧的到气管下端前面,连于心深丛,分布于心肌。咽支,有数支,内进到咽壁,和迷走及咽神经的咽支合成咽丛。此外有灰质交通支连于第l4颈神经,输送节后神经纤维到各颈神经,随它到所有分布地区的皮肤汗腺及竖毛肌。亦有交通支与舌咽、迷走神经的神经节及舌下神经相连结。颈中神

    14、经节存缺不定,平常位于第6颈椎的高度,甲状腺下动脉的附近甲状腺支到甲状腺。心中神经:左侧的循左颈总动脉入胸腔,在气管的前面入心深丛;右侧的经锁骨下动脉的前面或后面入胸腔,循气管前面到达心深丛。此外有灰交通支连于第5、6颈神经。中间节亦称椎节(椎动脉神经节),颈下神经节,较恒定在第7颈椎横突与第1肋骨颈之间、椎动脉后侧。其上由节间支连于颈中神经节,下和第l胸神经节非常接近,有时两者合而为一,称星状神经节。心下神经,经锁骨下动脉后侧,与迷走神经的返神经所发出的心支合并下降,加入心深丛到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在该动脉上成丛,随该动脉到上肢,并随椎动脉成椎动脉神经丛。此外还有灰交通支连于下位2个颈神经。椎

    15、动脉颈椎病病因病理动态平衡定义:动态平衡是物质系统在不断运动变化情况下的宏观平衡。中医对平衡的论点 中医横向平衡:对任何疾病所考虑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体内在平衡的状态。而中医对疾病的治疗 也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恢复人体固有的动态平衡 优点:宏观调控 缺点:以整体代替局部 缺乏纵向深入 西医对平衡的论点 西医纵向平衡 将人体进行纵向分类,从整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生物学基因。优点:微观调控缺点:局部代替整体 缺乏横向联系中医西针刀医学医针刀医学关于颈椎病病理框架的新理论网眼理论 从点线面认识颈椎病 点:颈部软组织的损伤劳损点弓弦结合部,弦的行径路线上的应力集中点 线:不同损伤点,不同层次,不

    16、同组织之间的联系弦的行径路线 面:由点,线构成颈椎病的病理构架以弓弦力学系统为解剖基础的结构 它是一个立体网络状的力学解剖构架颈椎病的发病机理颈椎力平衡失调,引起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体垂直位、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发生单一或者复合移位,引起椎间孔变形项韧带损伤导致棘间韧带,前、中斜角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多裂肌,回旋肌等急慢性颈部软组织损伤出现上肢麻木,疼痛,颈部功能障碍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损伤软组织之间出现粘连、疤痕、挛缩、堵塞、前、中斜角肌间隙变窄,导致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压迫臂丛神经颈椎X片有异常表现颈椎X片无异常表现网眼理论强调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自我代偿作用 人体的自我调节

    17、能力在颈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由于颈部的软组织损伤部位不同,每个个体对刺激、损伤的反应程度不同,对刺激、损伤的代偿能力不同,对损伤的自我修复程度不同,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形式也大相径庭,病情的轻重程度也不一致。也就是说,没有临床表现,不等于没有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表现,如粘连、疤痕、挛缩和堵塞,只是这种损伤在人体的代偿范围以内,还没有引起颈部的动态平衡失调和力平衡失调,故没有临床表现,这时不需要治疗;只有当损伤超过了自我代偿的范围,造成了平衡失调,才需要外力干预,才需要治疗。换言之,外因(粘连、疤痕、挛缩,骨质增生等)是颈椎病的基础,内因(人体的自我调节)才是是否引发颈椎病临床表现的决定因素,外因必

    18、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颈椎病的分类分型西医分型颈型 椎动脉型 神经根型 交感神经型 脊髓型 混合型 这一分型不能很好解释这些挤压和牵拉是怎样引起的?方式又是怎样的?为什么出现挤压的部位与临床表现脱节?为什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成正比关系?颈椎病分类分型针刀医学分型 1、寰枕筋膜挛缩型7、钩椎关节前方移位型 2、寰椎前移型8、钩椎关节后方移位型 3、寰椎侧方移位型9、钩椎关节侧方移位型 4、寰椎仰旋移位型10钩椎关节仰旋移位型 5、寰椎俯旋移位型11、钩椎关节俯旋移型 6、钩椎关节旋转型12、颈椎侧弯型颈椎病分类分型针刀医学新分型 动态平衡失调型 力平衡失调型动态平衡失调型颈椎病(弦异常)由于

    19、颈部的慢性软组织损伤在代偿过程中压迫了神经、血管引起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项韧带挛缩型 椎枕肌损伤型 软组织力平衡失调的机理 运动是人体得以生存的基础 颈部软组织的运动轨迹弓弦理论 软组织的力平衡失调是关健 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失调是软组织力平衡失调的结果 力的三要素作用点 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动态平衡失调型颈椎病 动态平衡是指人体在生理条件下所能完成的各种生理功能,反之则为动态平衡失调。动态平衡失调:在颈椎病的病理机制中,首先是从椎周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点开始的,其病理过程都是在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后,人体通过无菌性炎症的形式进行自我修复,自我代偿,最终引起病变软组织本身、病变软组织与邻近软组织之间、相关软组

    20、织与之所附着的颈椎骨质之间形成广泛的粘连、疤痕、挛缩和堵塞这四大病理机制,如果在人体调节范围以内,没有引起动态平衡失调,就不会出现临床表现,反之,四大病理因素直接刺激、卡压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就会引发神经、血管爱压的临床表现;针刀医学对颈椎病的分型 动态平衡失调型 项韧带挛缩型 椎枕肌损伤型力平衡失调型颈椎病(弓弦均异常)软组织损伤后,引起颈椎骨关节错位而引发的临床表现,这种类型包括各种骨关节的错位 寰枢关节移位型 钩椎关节移位型 颈部软组织损伤后所形成的粘连,疤痕、挛缩,可直接压迫臂丛神经,出现臂丛压迫的临床表现,此时影像学无异常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引起相应椎体的力平衡失调,钩椎关节在矢状

    21、位、水平面、冠状面发生单一或者复合位移及骨质增生,压迫臂丛神经,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此时,颈椎X片检查会出现一个或者多个颈椎的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或者错位。寰枢关节错位型钩椎关节错位型 通过这种分型,从宏观上体现了针刀医学基础理论在颈椎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又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了颈椎病的具体病变部位,明确了神经、血管、脊髓被卡压的具体病灶部位,找到临床上看似复杂、严重的混合型颈椎病发病的源头和机制,找到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不呈正比的原因所在,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动态平衡失调型(一)项韧带挛缩型1症状早期可有头颈、肩背部疼痛、有的疼痛剧烈,头颈部往往不敢转动或歪向一测,转动时往往和躯干一同

    22、转动不敢触碰颈肩部,严重的不能抬头,影响睡眠,触压时疼痛加剧,偏头痛、后枕部疼痛、胸痛和上肢无力,颈项部肌肉可有肿胀和痉挛,有明显的压痛,合并前斜角肌痉挛者,则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咳嗽和打喷嚏时加重。急性期过后常常感到颈肩部和上背部酸痛。体征颈部触诊检查项韧带肿胀、压痛,棘突及棘旁压痛,颈部肌肉痉挛,往往在斜方肌、菱形肌、冈上肌、冈下肌、肩胛提肌或大、小圆肌部位有压痛点,当副神经受累还可出现胸锁乳突肌痉挛和压痛。【诊断要点】()颈项部疼痛不适。()长期低头工作或高枕睡眠,或有颈部过度前屈、过度扭转的外伤史。()项韧带分布区或附着处有压痛点。()过度前屈或后伸会引起颈项部疼痛加剧。()合并

    23、前斜角肌及副神经损伤时,可出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二)椎枕肌损伤型(二)椎枕肌损伤型【临床表现】1眩晕最为常见,多伴有复视、眼震、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发作时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常在头部活动,如头向上仰、突然转头或反复左右转头时发生眩晕或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晕肠或昏迷。有的病人只能向一侧转头,向对侧转就易导致发作,再转向对侧则又使症状减轻,总之,头颈部活动和姿势改变诱发或加重眩晕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点。钩椎关节 在颈2颈6椎体上面的侧方有嵴样隆起,称为钩突,与上位椎体下面侧方相应斜坡的钝面形成钩椎关节。该关节属于滑膜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包绕。2头痛一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侧

    24、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疼痛呈持续性,往往在晨起、头部活动、乘车颠簸时出现或加重。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甚至数日。疼痛多位于枕部、枕顶部或颞部,呈跳痛(搏动性痛)、灼痛或胀痛,可向耳后、面部、牙部、枕顶部放射。发作时可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心慌、憋气以及血压改变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二是由于枕下三角内有枕大神经通过,当椎枕肌损伤后,可引起该神经的卡压,造成偏头痛的临床表现,病人一侧头痛,呈阵发性发作,久治不愈。3眼部症状如视力减退、一过性黑朦、暂时性视野缺损、复视、幻视以及失明等,4猝倒这种发作与头部突然活动或姿势改变有关,有的在眩晕剧烈或颈部活动时发生,表现为突然四肢麻木、

    25、软弱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清楚。5感觉障碍可有面部、舌体、四肢或半身麻木,有的伴有针刺感、蚁行感。由于椎动脉在颅内有多条分支,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2)脑血流图检查发现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X片无明显异常。力平衡失调型力平衡失调型(一)寰枢关节移位型(一)寰枢关节移位型【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参见椎枕肌损伤型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对疾病进行诊断,对寰枢关节移位型颈椎病要求摄颈椎张口位X片,通过寰枢外侧关节和寰枢正中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以及椎枕肌损伤引起寰枕关节移位的机制重新分析X片表现,找到病变所在部位。钩椎关节 在

    26、颈2颈6椎体上面的侧方有嵴样隆起,称为钩突,与上位椎体下面侧方相应斜坡的钝面形成钩椎关节。该关节属于滑膜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包绕。(二)钩椎关节移位型(二)钩椎关节移位型【临床表现】1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见椎枕肌挛缩型)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以颈部症状并伴有臂丛神经根压迫现象为主。表现为颈项肩臂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病患上肢沉重无力,颈项神经窜痛,伴有针刺样或过电样麻痛,握力下降或持物落地。同时可伴有臂丛神经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如果以前根受压为主,则肌力改变较明显;以后根为主者,则感觉障碍症状较重。感觉与运动障碍两者往往同时出现,但由于感觉神经纤维的敏感性较高,因而更早地

    27、表现出症状。3脊髓型颈椎病的表现脊髓型颈椎病多以下肢症状为主,上肢症状轻微,虽然可有上肢沉重无力、动作不灵等,但多无神经根性疼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脊髓单侧受压 主要表现为一侧的脊髓前角、椎体束与脊髓丘脑束损害症状,即典型的或非典型的Brown-Sequard综合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呈不全性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肌力减弱,浅反射减弱、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反射;对侧肢体无运动障碍,但浅感觉减退。颈部和患侧肩部疼痛。(2)脊髓双侧受压 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和行走不稳、步态笨拙、发抖、无力,如“踩棉花感”,头重脚轻。症状可逐渐加剧而转为持续性,表现为上运动

    28、神经元或神经束损害的不全痉挛性瘫痪。膀胱、直肠括约肌症状也较常见,多表现为尿急、尿频、排尿无力、淋漓不尽和大便无力,个别病人有性功能障碍。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表现(1)五官症状 交交感神经受刺激的眼部症状:眼球胀痛、怕光、流泪、眼睑无力、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等。交感神经麻痹的眼部症状:眼睑下垂、眼目干涩、瞳孔缩小。鼻咽不适、耳鸣、听力减退或耳聋等。(2)头面部症状 枕颈后部疼痛胀麻,头痛或偏头痛,头沉头晕,面部发热、充血、麻木等。(3)心血管症状 心慌心跳,心前区疼痛,心率紊乱,阵发性心动速,心情烦躁,血压异常,(4)神经营养及汗腺功能障碍 多汗或少汗,毛发过多或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发绀、变薄、

    29、干燥等。(5)血管运动障碍症状 血管扩张症状,如指端发红、烧灼感、疼痛及肿胀等。血管痉挛症状,如肢体发凉、发绀、发麻、疼痛、水肿及皮温降低等。(6)其他症状失眠,梦多,记忆力减退,恶心,嗳气,胃脘不适、疼痛,溏便或便秘,尿频,尿急,遗尿,淋漓不尽等情志症状。【诊断要点】(1)各种类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可以是单一的某一型的表现,也可以是几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同时出现,即所谓的复合型(混合型)。(2)影像学检查 根据软组织损伤部位不同,损伤程度不同,以及人体的代偿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值得重视的是针刀医学通过对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对过去西医影像学中忽略的部分以及一些影像学中细微的变化进行了

    30、重新认识,特别是对X片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和研究。比如,两侧横突不等长,钩椎关节不对称,棘突顶点不在正中线上,椎间隙增宽等等都是过去不被重视,或者说没有把这些细小的变化作为病理机制去分析和研究。其实,通过针刀医学的研究发生,这些细小变化都是人体代偿的一部分,当超过人体自身代偿范围,就成为引起颈椎病的致病因素了。横突不等长,棘突顶点不在正中线是因为钩椎关节旋转,椎间隙变宽是椎体仰旋移位。所以X片的表现对针刀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颈椎病颈椎病x线诊断方法线诊断方法传统影象学诊断颈椎病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颈椎病的X片表现缺乏充分的认识不能解释影象表现与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机理过分依靠影像学资料,

    31、忽略了临床表现的重要性,甚至误导治疗方向x线检查 投照位置:颈椎正侧位片如有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需照环枢椎开位如有神经根压迫症状,要照左右斜位片如疑有关节失稳需照过伸过屈位片投照要求:位置要标准,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要高。侧位片焦片距为1.5m观片原则 从大到小,找到病灶,从小到大环枢椎的x线表现环枢椎错位的x线表现A两侧寰椎侧块大小一致B齿状突位于正中线两侧C两侧寰枢间隙对称D两侧寰椎横突等长E两侧寰齿间隙长宽F枢椎棘突中点位于正中线上寰椎偏斜移位 侧位片:寰椎双线影,“O”形影寰枕间隙变窄37颈椎x线片分析方法 旋转移位正位片:患椎棘突中部偏离棘突正中线患椎棘突中部到锥体边缘线的距离左右不等患

    32、椎左右倾斜其下方椎间隙左右不对称侧位片:可见锥体后缘“双边”征和上关节突“双突征”颈椎俯旋移位前倾移位:正位片:椎间隙变窄侧位片:病椎棘突棘突间隙加大,椎间隙变窄颈椎仰旋移位仰旋移位:与上相反,颈椎屈度增大。斜位片椎间孔变小六x线片分析方法患椎前后移位侧位片:1)颈椎后缘曲线中断 2)椎体向后移位2-4毫米 3)常伴有患椎后仰移位斜位片:椎间孔变形,其横径变小六x线片分析方法患椎侧方移位正位片:1)患椎棘突中部偏离棘突正中线 2)患椎棘突中部到锥体边缘线的距离左右相等 3)椎体边缘线两侧不对称,一侧微凸,另一侧微凹,钩突关节不对称侧位片:无“双边”和“双突”现象,以此可与左右旋转移位鉴别。没有

    33、双边影椎体整体向一侧移动项韧带骨化位置原因?位置针刀治疗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的目的 恢复颈部的动态平衡和力平衡恢复颈部的动态平衡和力平衡:针刀在针刀闭合性手术过程中不切除任何人体组织,而是发挥手术刀的切割作用和针灸的刺激作用,剥离粘连,切开疤痕、松解挛缩、疏通堵塞,矫正错位,从而恢复颈部的生物平衡。针刀的治疗原则 针刀为主针刀为主 手法为辅手法为辅 康复理疗康复理疗 配合药物配合药物针刀治疗原理 应用针刀手法调节人体弓弦力学系统的应力平衡针刀治疗“T”形针刀松解术 设计思路 椎周软组织的四大病理机制是颈椎病发病的四大基础支柱,故针刀的治疗原则也是针对软组织病理变化而制定的,通过点点线线面面针刀综

    34、合治疗破坏颈椎病的病理构架T型针刀松解术型针刀松解术。动态平衡失调型和力平衡失调型只是在“T”型针刀松解的点不同 如将颈椎病的病理构架比喻为一幢楼房,首先应用针刀破坏整个楼房的钢筋水泥的支撑点(点)(点)即针刀松解病变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挛缩和堵塞集中部位;并切断它们的彼此的连结线(线)(线)即对不同层次、不同组织间的粘连、疤痕进行闭合切割松解;再应用手法,推倒尚未完全倒塌的楼群(面)(面)即用手法松解病理构架中各软组织间的残余粘连、疤痕,同时矫正骨关节微小错位;然后应用药物理疗,清理楼房倒塌后的垃圾即通过药物理疗,预防感染,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吸收,最后对有骨关节错位的病人,使用

    35、固定器械,固定错位的颈椎,防止再移位。动态平衡失调型颈椎病的治疗动态平衡失调型颈椎病的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 大“T”形针刀松解术1 体位俯卧低头位2 体表定位(1)横线为5个点,中点为枕外粗隆,在上项线上向两侧旁开2.5cm为两个点,再向外旁开2.5cm为两个点。这5点为项韧带的止点,胸锁乳突肌的后侧止点,斜方肌的起点,头最长肌的止点,头半棘肌的止点。(2)竖线为5个点,分别为颈3-7棘突顶点。这7个点为项韧带起点,头夹肌起点,斜方肌的起点,颈夹肌的起点。3 麻醉 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4 针刀操作(图1-9,图1-10)(1)横线第1支针刀松解松解项韧带止点,斜方肌起点

    36、,头半棘肌起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术者拇指贴在上项线枕外粗隆的头皮上,从拇指的背侧进针刀,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度,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然后提针刀于皮下组织,向左右呈45角分别达上项线下0.5cm,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以松解斜方肌起点和头半棘肌止点。(2)横线两侧第2支针刀进针点,从第一支针刀进针点分别向左右旁开2.5cm为两个点,为两侧的二支针刀进针点,松解项韧带部分止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术者拇指贴在上项线进针刀点上,从拇指的背侧进针刀,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

    37、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3)横线两侧第3支针刀进针点,从第二支针刀进针点分别向左右再旁开2.5cm为两个点,为两侧的二支针刀进针点,松解头夹肌止点,胸锁乳突肌止点,头最长肌止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术者拇指贴在上项线进针刀点上,从拇指的背侧进针刀,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再向下刺入达下项线,调转刀口线90,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4)竖线第15支针刀分别松解37椎项韧带起点,头夹肌起点,斜方肌的起点,颈夹肌的起点以及棘间韧带: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向头侧倾斜45,与棘突呈60角,针刀直达棘突项点骨面,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

    38、m,然后退针刀于棘突项点的上缘,将针刀体逐渐向脚侧倾斜与颈椎棘突走行方向一致,调转刀口线90,沿棘突上缘向内切2刀,范围不超过0.5cm,以切开棘间韧带。手法治疗 针刀术后,嘱患者俯卧位,一助手牵拉肩部,术者正对头项,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左手前臂尺侧压在病人枕骨,随颈部的活动施按揉法。用力不能过大,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最后,提拿两侧肩部,并搓患者肩至前臂反复几次。动态平衡失调型颈椎病的治疗动态平衡失调型颈椎病的治疗椎枕肌损伤型颈椎病椎枕肌损伤型颈椎病 小“T”形针刀松解术 1 体位 俯卧低头位。2 体表定位(图1-11)。(1)横线为5个点,中点为枕外粗隆,在上项线上向两侧旁开2.5cm

    39、为两个点,再向外旁开2.5cm为两个点。这5点为项韧带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及头上斜肌的的止点。(2)竖线为2个点,分别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及头下斜肌的起点。3 麻醉 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4 针刀操作(图1-12,图1-13)(1)横线第1支针刀松解松解项韧带止点,斜方肌起点,头半棘肌起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术者拇指贴在上项线枕外粗隆的头皮上,从拇指的背侧进针刀,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然后提针刀于皮下组织,向左右呈45分别达上项线下0.5cm,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以松解斜方肌起点和头半棘肌

    40、止点。(2)横线两侧第2支针刀进针点,从第1支针刀进针点分别向左右旁开2.5cm为两个点,为两侧的二支针刀进针点,松解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以及头上斜肌的止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与人体矢状轴呈45角,并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术者拇指贴在上项线进针刀点上,从拇指的背侧进针刀,针刀到达上下项线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3)横线两侧第3支针刀进针点,从第二支针刀进针点分别向左右再旁开2.5cm为两个点,为两侧的二支针刀进针点,松解头夹肌止点,胸锁乳突肌止点,头最长肌止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术者拇指贴在上项线进针刀点上,

    41、从拇指的背侧进针刀,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再向下刺入达下项线,调转刀口线90,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4)竖线第1支针刀寰椎后结节针刀,松解头后小直肌起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向头侧倾斜45,与寰椎后结节呈60角,针刀直达寰椎后结节,在骨面上提插23刀。(5)竖线第2支针刀枢椎棘突针刀,松解头后大直肌起点,头下斜肌起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向头侧倾斜45,与枢椎棘突呈60角,针刀直达枢椎棘突项点骨面,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以松解头后大直肌的起点,然后稍退针刀,再从枢椎棘突两侧刺入,深度不超过0.5cm,提插2刀,以松解头上斜肌的止点。再退针刀于棘突项点的

    42、上缘,将针刀体逐渐向脚侧倾斜与颈椎棘突走行方向一致,调转刀口线90,沿棘突上缘向内切2刀,切开棘间韧带,范围不超过0.5cm。注意事项针刀进针时,刀体向头侧倾斜45,与枢椎棘突呈60角,针刀直达枢椎棘突项点骨面,对棘突顶点的病变进行松解,要进入棘间,松解棘间韧带,必须退针刀于棘突项点的上缘,将针刀体逐渐向脚侧倾斜与颈椎棘突走行方向一致,才能进入棘突间,切棘间韧带的范围限制在0.5cm以内,不会切入椎管。如超过此范围,针刀的危险性明显加大。手法治疗 针刀术后,嘱患者俯卧位,一助手牵拉肩部,术者正对头项,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左手前臂尺侧压在病人枕骨,随颈部的活动施按揉法。用力不能过大,以免

    43、造成新的损伤。最后,提拿两侧肩部,并搓患者肩至前臂反复几次。力平衡失调型颈椎病的治疗力平衡失调型颈椎病的治疗寰枢关节移位型寰枢关节移位型 1 小“T”形针刀松解术(参见椎枕肌损伤型针刀治疗)。2 寰椎横突点的针刀松解(1)体位 坐位颈椎牵引下手术。(2)体表定位。以乳突为参照点,在乳突下方后摸到的骨突部即为寰椎横突。3 麻醉 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寰椎横突点的针刀松解 针刀松解头上斜肌起点和头下斜肌止点:先摸到乳突,在乳突的后下方摸到的骨突部就是寰椎横突,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先向头侧倾斜45,与椎寰椎横突呈60角,针刀从正侧面乳突下进针,针刀经过皮肤,皮下组织,头最长肌,胸锁乳突肌后部

    44、直达寰椎横突尖骨面,然后,针刀体逐渐向脚侧倾斜与寰椎横突平行,在骨面上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0.1cm。注意事项 此部位的针刀操作,针刀进针时,刀体先向头侧倾斜45,到达骨面,这样作,针刀不会进入椎管和横突孔,但此时针刀刀法无法进行,所以,在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将针刀体逐渐向脚侧倾斜与寰椎横突平行,就可以进行针刀的铲剥了。横突尖到横突孔的距离在于0.2mm以上,所以,范围不超过0.1cm也不会进入横突孔。手法治疗 针刀术后,嘱患者俯卧位,一助手牵拉肩部,术者正对头项,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左手前臂尺侧压在病人枕骨,随颈部的活动施按揉法。用力不能过大,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最后,提拿两侧肩部,并搓

    45、患者肩至前臂反复几次。摸到第七颈椎棘突顶点后,再向上找到病变颈椎棘突,从棘突顶点上缘向两侧旁开2.4 针刀操作(图1-9,图1-10)是指环形附着于相邻椎体上下关节突关节囊外面的韧带。该关节属于滑膜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包绕。5cm为两个点,再向外旁开2.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2部组成,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连接椎体外,还因富有弹性,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柱与颅脑的震荡,并参与颈椎的活动及增加运动幅度。分别为寰枢外侧关节和寰枢正中关节。(1)体位 坐位颈椎牵引下手术。(1)五官症状 交交感神经受刺激的眼部症状:眼球胀痛、怕光、流泪、眼睑无力、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等。定义:动态平衡是物质系统在不断运动变化情况

    46、下的宏观平衡。如有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需照环枢椎开位力平衡失调型颈椎病的治疗钩椎关节移位型颈椎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疑难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可有头颈、肩背部疼痛、有的疼痛剧烈,头颈部往往不敢转动或歪向一测,转动时往往和躯干一同转动不敢触碰颈肩部,严重的不能抬头,影响睡眠,触压时疼痛加剧,偏头痛、后枕部疼痛、胸痛和上肢无力,颈项部肌肉可有肿胀和痉挛,有明显的压痛,合并前斜角肌痉挛者,则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咳嗽和打喷嚏时加重。指肌肉的起止点超过了两个脊椎节段。5cm,然后退针刀于棘突项点的上缘,将针刀体逐渐向脚侧倾斜与颈椎棘突走行方向一致,调转刀口线90,沿棘突上缘向内切2刀

    47、,范围不超过0.3、寰椎侧方移位型9、钩椎关节侧方移位型间接连结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力平衡失调型颈椎病的治疗力平衡失调型颈椎病的治疗钩椎关节移位型钩椎关节移位型 1大“T”形针刀松解术。2钩椎关节移位的针刀松解(1)体位 俯卧低头位。(2)体表定位 根据临床表现及颈椎正侧位X片确定病变颈椎,在病变颈椎及上下颈椎关节突部及横突后结节实施针刀松解。如图颈45钩椎关节移位,针刀松解颈34,颈45,颈56关节突韧带(图1-27)。颈椎2-7椎关节突关节左右径平均为,棘突到关节突关节中心的距离(A)平均11mm,棘突到横突后结节的距离(B)平均为20-24mm(图1-28)。颈椎关节突韧带松解定位

    48、:测量颈椎正位X片棘突到关节突关节中心的距离,确定关节突关节韧带松解点。摸到第七颈椎棘突顶点后,再向上找到病变颈椎棘突,从棘突顶点向两侧旁开1.5cm,作为左右关节突韧带体表定位点。横突后结节软组织松解定位:测量颈椎正位X片棘突到横突后结节的距离,确定横突后结节松解点。摸到第七颈椎棘突顶点后,再向上找到病变颈椎棘突,从棘突顶点上缘向两侧旁开2.0cm,作为左右横突后结节软组织松解体表定位点。(3)麻醉 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钩椎关节移位的针刀松解(4)针刀操作 第一支针刀松解左侧上下关节突关节囊韧带:从关节突韧带体表定位点进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先向头侧倾斜45度,与颈椎棘突呈60

    49、度角,针刀直达关节突骨面,然后将针刀体逐渐向脚侧倾斜与颈椎棘突走行方向一致,在骨面上稍移位,寻找落空感时,即为关节囊韧带,提插刀法切两刀,范围不超过2mm(图1-29)。第二支针刀松解右侧上下关节突关节囊韧带:方法与左侧相同。第三支针刀松解左侧横突后结节:从横突后结节体表定位点进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经过皮肤、皮下组织,肌层达横突骨面,然后沿骨面向外横向铲剥有落空感时,即到横突后结节,反复横铲两次(图1-30)。第四支针刀松解右侧横突后结节:刀法与松解左侧横突后结节相同。注意事项 针刀松解定位要根据X片的测量结果精确定位,作中段颈椎关节突韧带和横突后结节松解时,病人应充分俯卧低头位,

    50、使颈椎曲度变直,有利于针刀操作。手法治疗 用两点一面颈椎复位手法。病人仰卧治疗床上,使头顶和床头边缘齐平,医生左手放于患者颈项部,右手托扶于下颌处,用左手捏拿颈项部肌肉3遍,接着托住患者枕部,一助手拉压住患者双肩,进行对抗牵引。约1分钟后,医生突然加大拉力,然后左手拇指推顶住患椎左侧横突(以钩椎关节向右侧旋转为例),食指勾住患椎棘突,右手托于患者下颅部,嘱患者慢慢将头向右侧转动,医生右手掌部按压于患者脸的左侧,待转到最大限度时,在一瞬间双手协同动作,同时用力,左手食指将棘突用力向左侧勾拉,拇指用力将横突向颈前左方推顶,医生右手弹压患者脸的左侧。这些动作都在同一时间横断面上完成。然后将头扶正,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颈椎病针刀疗法正式完整版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97883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