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职业病防治知识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971317
  • 上传时间:2022-10-31
  • 格式:PPT
  • 页数:30
  • 大小:133.5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职业病防治知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职业病 防治 知识 课件
    资源描述:

    1、职业病防治知识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振动、射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射线、射线、射线等。生物因素如附着在皮肤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1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

    2、(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合理、不健全等。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人员生理状况不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加班加点等。个别器官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1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3)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如厂房低矮、狭窄,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的工段安排在一起等。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照明、防尘防毒、防噪声和防振动设备,或效果不好。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装备不全。在实际的生产场所中,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

    3、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作业人员产生作用,此时危害更大。2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1)环境因素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这些都可以对人产生伤害。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也称为工业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作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物可对人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

    4、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2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2)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莉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3)其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人和管理带来影响。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少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也是十分重要的。3国家法定职业病种类职业性危

    5、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但从法律意义上讲,职业病是有一定范围的,它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所规定的特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的诊断、确诊、报告等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卫生部2002年第108号文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为10大类115种。具体分类如下:(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4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具有如下五个特点

    6、:职业病具有如下五个特点:(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危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予消除或减少发病。(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的霉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一般接 触浓度或强度与病因有直接关系。(3)在接触同样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诊断,进行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康复较易。(5)不少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只能对症治疗,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中发病,而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除上述特点外,职业病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同一生产环境从事同一种工作的人中,个体发生职业性损伤的机会和程度也有极大差别,这

    7、主要取决于个体特征。5职业病的三级预防原则职业卫生工作的首要职责和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中的不良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职业卫生工作应遵循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原则:(1)一级预防。即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如改变工艺,改进生产过程,确定容许接触量或接触水平,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标准,对人群中的易感者定出就业禁忌证等。(2)二级预防。在一级预防达不到要求,职业危害因素已经开始损伤劳动者的健康时,应及时发现,采取补救措施,主要工作为早期检测损害与及时处理,防止其进一步发展。(3)三级预防。即对已得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脱离接触进行治疗,防止恶化和并发症,促进健康。6

    8、职业中毒及其预防(1)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生产性毒物主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进人人体。呼吸道由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组成,气体(如氯、氨、一氧化碳、甲烷等)、蒸汽(如苯蒸汽等)和气溶胶(如农药雾滴、电焊烟尘等)形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进人人体。呼吸道是毒物进人人体最常见最重要的途径。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包括毛发、指(趾)甲等。毒物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经皮肤吸收,引起局部的损害或全身性中毒症状。消化道也是造成生产性毒物中毒的一种途径,在有生产性毒物的环境中用食,或餐具放在有生产性读物的地方,或工作后未洗手直接接触食物或进餐等,毒物通过消化道产生中毒。6职业中毒及其预防(2)

    9、职业中毒的类型)职业中毒的类型职业病按其发病的快慢一般分为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申毒两种类型。急性职业中毒指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较高浓度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而迅速发生的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等特点。急性职业中毒以化学物质中毒最为常见,主要是违反操作规程或意外事故所引起。慢性职业中毒是作业人员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受到一定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经过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缓慢发病。相对于急性职业中毒而言,慢性职业中毒具有潜伏期长、病变进展缓慢、早期临床症状较轻等特点。6职业中毒及其预防(3)常见的职业中毒)常见的职业中毒铅作业及铅中毒铅冶炼对人体产生的

    10、危害最大,熔铅、铸铅及修理蓄电池都可接触铅。由于铅化合物多具有特殊颜色,因而常用于油漆工业。在砂磨、刮铲、焊接、熔割时可产生铅烟、铅尘。此外,陶瓷、玻璃、塑料等工业生产中也会接触铅烟、铅尘。铅中毒可引起肝、脑、肾等器官发生病变。因接触的剂量不同,可出现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症状。6职业中毒及其预防(3)常见的职业中毒)常见的职业中毒苯作业及苯中毒生产中接触苯的作业主要有:喷漆、印刷、制鞋、橡胶加工、香料等。苯及其化合物是以粉尘、蒸汽的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特别是夏季,皮肤出汗、充血,更能促进毒物的吸收。急性苯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一些中毒者还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及肝肾损害

    11、。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6职业中毒及其预防(3)常见的职业中毒)常见的职业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的主要致病原因是机体缺氧,急性缺氧可引起头痛、情绪改变,严重的可导致脑细胞坏死及脑水肿。常见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有:a)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在煤、油料燃烧不充分时以及煤气制造、金属冶炼等作业场所。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重度中毒者表现为无意识、昏迷,甚至呼吸衰竭,伴有脑水肿、严重心肌损害。b)硫化氢中毒多发生在石油开来和炼制、化纤及造纸生产中,在清理粪池、下水道、垃圾时,也可发生硫化氧中毒。轻度中毒症状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

    12、即昏迷是甚至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c)二氧化碳中毒多发生于汽水、啤酒制造作业中,不通风的发酵池、地窖、粮仓等处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常为急性中毒,几秒钟内即迅速昏迷,若不能及时救出可致死亡。6职业中毒及其预防(4)职业中毒的预防职业中毒的预防职业中毒是一种人为的疾病,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可使接触毒物的作业人员避免中毒。首先,根除毒物或降低毒物浓度,如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浓度的措施很重要,如采取密闭生产和局部通风排毒的方法,减少接触毒物的机会;合理布局工序,将有害物质发生源布置在下风侧。其次,做好个体防护,这是重

    13、要的辅助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呼吸防护器、皮肤防护用品等。毒物进人人体的门户,除呼吸道、皮肤外,还有口腔。因此,作业人员不要在作业现场内吃东西、吸烟,班后洗澡,不要将工作服穿回家。7粉尘的危害及预防(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之广。矿山开采、爆破,冶金工业中金属或矿石的切削、研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原料破碎、清砂,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等。这些工艺操作中主要产生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等)和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玻

    14、璃纤维等)。在皮毛、纺织、化学等工业的原料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骨粉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等)和人工有机性粉尘(如炸药、人造纤维等)。在生产环境中。单一粉尘存在的情况较少,大多数情况下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7粉尘的危害及预防(2)粉尘引起的职业病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人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或其他肺部疾患。我国按病因将尘肺病分为12种,并作为法定尘肺列人职业病名单目录,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

    15、尘肺。中毒吸入铅、锰、砷等粉尘,可导致全身性中毒。呼吸系统肿瘤石棉、放射性矿物、镍、铬等粉尘均可导致肺部肿瘤。局部刺激性疾病如金属磨料可引起角膜损伤、浑浊,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7粉尘的危害及预防(3)预防尘肺病的措施 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采用湿式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作业中接触粉尘的人员,在作业现场防尘、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符合作业场所卫生标准的条件下,一定要佩带防尘护具。防尘效果较好的有防尘安全帽、送风口罩等,适用于粉尘

    16、浓度高的环境;在粉尘浓度较低的环境中,佩戴防尘口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8高温作业危害及预防(1)高温作业的类型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高温强辐射作业。这类作业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人在此环境下劳动时会大量出汗,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于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是气温、湿度均高,而辐射强度不大,人在此环境下作业,即使温度不很高,但由于蒸发散热极为困难,虽大量出汗也不能发挥有效散热作用,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

    17、而发中暑。夏季露天作业。如建筑、搬运等作业的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夏季露天作业时还受地表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班组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8高温作业危害及预防(2)高温对健康的影响高温可使作业人员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如下: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心律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

    18、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消化道贫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减低,淀粉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导致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8高温作业危害及预防(2)高温对健康的影响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是中暑,按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为使企业在职业病登记和报告中易于识别,在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中将中暑分为如下三种。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乌、心悸、恶心

    19、、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尚能坚持工作。轻症中暑。具有前述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工作。重症中暑。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作,或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或发生热痉挛。8高温作业危害及预防(3)防暑降温措施改善作业环境。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改善高温作业环境,使作业场所的气象条件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在高温班组内合理布置热源,避免作业人员周围受到热源作用。尽可能把各种加热设备置于班组之外。温度很高的产品应尽快运出班组,如果热源不能移动,应采取隔热措施。通风是防暑降温的重要措施,应加强自然通风,便班组

    20、内高温从高窗或气孔排出。班组屋顶可安装风帽,墙角可开窗加强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将余热全部排出时,应采用机械通风。加强个体防护。高温作业人员应穿耐热、坚固、导热系数小、透气功能好的浅色工作服,根据防护需要,穿戴手套、鞋套、护腿、眼镜、面罩、工作帽等。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和保健措施。制定合埋的劳动和休息制度,调整作息时间,采取多班次工作办法;合理布置工间休息地点;加强宣传教育,使职工自觉遵守高温作业安全卫生规程;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的气象条件;实行医务监督,对高温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清凉饮料。9生产性噪声危害及预防 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声音,其频

    21、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使用各种风动机械的操作人员、纺织工、拖拉机手等都是在强烈噪声的环境中作业。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长时间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和噪声性耳聋;此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等病症,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引起血压持续升高,还可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蠕动减慢等变化。9生产性噪声危害及预防 从安全方面来看,在噪声的干扰下,人们会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对事故隐患的判断处理能力。在班组或矿井等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

    22、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或声音,容易发生伤亡事故。长期受外界振动的影响可引起振动病。按振动对人体作用方式不同,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强烈的全身振动,可使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胃肠不适等症状。全身振动引起的这些功能性改变,在脱离振动环境和休息后,多能自行恢复。局部振动病或称手臂振动病。是由于长期接触过量的局部振动,引起手部末梢循环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该病的典型表现是手指发自(白指症),并伴有麻、胀、痛的感觉,手心多汗。9生产性噪声危害及预防为防止噪声、振动对身体的危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设备,如以焊接代替铆接、锤击

    23、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机械设备应装在橡皮、软木上,避免与地板直接接触;工具的金属部件改用塑料或橡胶,以减弱因撞击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控制噪声、振动的传播如来用吸声、隔声、隔振、阻尼等手段。做好个人防护如果作业场所的噪声、振动暂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则加强个人防护是避免遭受危害的有效措施。如在高噪声环境中作业时,佩戴耳塞就是最便捷的防护方法,必要时应佩戴耳罩、帽盔;为防止振动病,作业场所要注意防寒保暖,振动性工具的手柄温度如能保持40,对预防振动性白指有较好的效果;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防振手套、减振座椅等。10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1)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是指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射

    24、频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接触射频辐射的作业有:金属的热处理、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等,无屏蔽的高频输出变压器是一个主要辐射源;食品、皮革、茶叶等用微波加热炉进行热处理,操作人员有可能接触微波辐射。生产过程中,通常为低强度慢性辐射,对神经系统、眼及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长期接触高强度微波的工人,可加速眼晶状体老化过程,引起视网膜病变;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造成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10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红外线辐射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界的红外线辐射源以太阳为最强,基建工地、搬运等露天作业,夏季红外线辐射强度很大;生产中接触红外线辐射源的作业有金属加热、熔融玻璃等,炼钢工、轧

    25、钢工、铸造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眼睛和皮肤。长期受炉火或加热红外线辐射,可引起白内障。白内障造成视力下降,一般两眼同时发生。职业性白内障己列入职业病名单,如玻璃工的白内障,多发生在工龄较长的工人中。皮肤受红外线长期照射,局部可出现色素沉着。激光对健康的影响激光也是电磁波,目前使用的各种激光属于非电离辐射。激光波广泛应用主要是它具有辐射能量集中的特点,生产中主要用于金属和塑料部件的切割、打孔、微焊等。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或出现固定黑影,甚至视觉丧失。激光还可对皮肤造

    26、成损伤,轻度损伤表现为红斑反应和色素沉着,照射剂量大时,可出现水疤,皮肤溃疡。10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2)电离辐射及其引起的职业病凡能直接或间接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等带电粒子能直接引起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不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随着核工业的发展,核原料的勘探、开采、冶炼,核燃料及反应堆的生产、使用,放射性核元素在工业、农业、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称为放射病,有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病两种。急性放射病是短期内一次或多次受到大剂量照射而引起的全身病变,多见于核能和放射装置应用中的意外事故

    27、或由于防护条件差所致职业性损伤。主要引起骨髓等造血系统损伤,也有发生肠麻痹、肠梗阻的情况;慢性放射病是长时期内受到超限值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损伤,多发生于防护条件不佳的外照射工作场所。一般出现头痛、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伴有消化系统障碍。除全身性放射病外,电离辐射还可造成局部的放射性皮炎和放射性白内障。10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3)电磁辐射的防护非电离辐射的防护由于电磁场辐射源所产生的场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所以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尽量远离辐射源;避免在辐射流的正前方作业,可有效防止微波辐射。为防止辐射线直接作用于人体,合理地使用防护用品是十分重要的。穿戴金属防护服可防止射频辐射,穿戴微波屏蔽服、红外线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等可防止微波、红外线辐射。激光和红外线防护的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除佩戴防护眼镜外,还要定期检查眼睛。对电离辐射的防护作业人员要熟悉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前应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如熟悉所用辐射性核元素的放射强度;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用具,清除放射性污染物;在离开作业场所时应洗手或沐浴。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穿戴工作服、防护镜、口罩、面盾等。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内严禁饮食、喝水、抽烟和存放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职业病防治知识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97131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