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知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职业病防治知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病 防治 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职业病防治知识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振动、射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射线、射线、射线等。生物因素如附着在皮肤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1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
2、(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合理、不健全等。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人员生理状况不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加班加点等。个别器官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1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3)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如厂房低矮、狭窄,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的工段安排在一起等。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照明、防尘防毒、防噪声和防振动设备,或效果不好。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装备不全。在实际的生产场所中,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
3、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作业人员产生作用,此时危害更大。2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1)环境因素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这些都可以对人产生伤害。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也称为工业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作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物可对人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
4、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2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2)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莉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3)其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人和管理带来影响。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少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也是十分重要的。3国家法定职业病种类职业性危
5、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但从法律意义上讲,职业病是有一定范围的,它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所规定的特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的诊断、确诊、报告等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卫生部2002年第108号文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为10大类115种。具体分类如下:(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4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具有如下五个特点
6、:职业病具有如下五个特点:(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危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予消除或减少发病。(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的霉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一般接 触浓度或强度与病因有直接关系。(3)在接触同样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诊断,进行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康复较易。(5)不少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只能对症治疗,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中发病,而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除上述特点外,职业病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同一生产环境从事同一种工作的人中,个体发生职业性损伤的机会和程度也有极大差别,这
7、主要取决于个体特征。5职业病的三级预防原则职业卫生工作的首要职责和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中的不良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职业卫生工作应遵循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原则:(1)一级预防。即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如改变工艺,改进生产过程,确定容许接触量或接触水平,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标准,对人群中的易感者定出就业禁忌证等。(2)二级预防。在一级预防达不到要求,职业危害因素已经开始损伤劳动者的健康时,应及时发现,采取补救措施,主要工作为早期检测损害与及时处理,防止其进一步发展。(3)三级预防。即对已得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脱离接触进行治疗,防止恶化和并发症,促进健康。6
8、职业中毒及其预防(1)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生产性毒物主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进人人体。呼吸道由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组成,气体(如氯、氨、一氧化碳、甲烷等)、蒸汽(如苯蒸汽等)和气溶胶(如农药雾滴、电焊烟尘等)形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进人人体。呼吸道是毒物进人人体最常见最重要的途径。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包括毛发、指(趾)甲等。毒物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经皮肤吸收,引起局部的损害或全身性中毒症状。消化道也是造成生产性毒物中毒的一种途径,在有生产性毒物的环境中用食,或餐具放在有生产性读物的地方,或工作后未洗手直接接触食物或进餐等,毒物通过消化道产生中毒。6职业中毒及其预防(2)
9、职业中毒的类型)职业中毒的类型职业病按其发病的快慢一般分为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申毒两种类型。急性职业中毒指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较高浓度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而迅速发生的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等特点。急性职业中毒以化学物质中毒最为常见,主要是违反操作规程或意外事故所引起。慢性职业中毒是作业人员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受到一定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经过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缓慢发病。相对于急性职业中毒而言,慢性职业中毒具有潜伏期长、病变进展缓慢、早期临床症状较轻等特点。6职业中毒及其预防(3)常见的职业中毒)常见的职业中毒铅作业及铅中毒铅冶炼对人体产生的
10、危害最大,熔铅、铸铅及修理蓄电池都可接触铅。由于铅化合物多具有特殊颜色,因而常用于油漆工业。在砂磨、刮铲、焊接、熔割时可产生铅烟、铅尘。此外,陶瓷、玻璃、塑料等工业生产中也会接触铅烟、铅尘。铅中毒可引起肝、脑、肾等器官发生病变。因接触的剂量不同,可出现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症状。6职业中毒及其预防(3)常见的职业中毒)常见的职业中毒苯作业及苯中毒生产中接触苯的作业主要有:喷漆、印刷、制鞋、橡胶加工、香料等。苯及其化合物是以粉尘、蒸汽的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特别是夏季,皮肤出汗、充血,更能促进毒物的吸收。急性苯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一些中毒者还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及肝肾损害
11、。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6职业中毒及其预防(3)常见的职业中毒)常见的职业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的主要致病原因是机体缺氧,急性缺氧可引起头痛、情绪改变,严重的可导致脑细胞坏死及脑水肿。常见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有:a)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在煤、油料燃烧不充分时以及煤气制造、金属冶炼等作业场所。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重度中毒者表现为无意识、昏迷,甚至呼吸衰竭,伴有脑水肿、严重心肌损害。b)硫化氢中毒多发生在石油开来和炼制、化纤及造纸生产中,在清理粪池、下水道、垃圾时,也可发生硫化氧中毒。轻度中毒症状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
12、即昏迷是甚至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c)二氧化碳中毒多发生于汽水、啤酒制造作业中,不通风的发酵池、地窖、粮仓等处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常为急性中毒,几秒钟内即迅速昏迷,若不能及时救出可致死亡。6职业中毒及其预防(4)职业中毒的预防职业中毒的预防职业中毒是一种人为的疾病,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可使接触毒物的作业人员避免中毒。首先,根除毒物或降低毒物浓度,如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浓度的措施很重要,如采取密闭生产和局部通风排毒的方法,减少接触毒物的机会;合理布局工序,将有害物质发生源布置在下风侧。其次,做好个体防护,这是重
13、要的辅助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呼吸防护器、皮肤防护用品等。毒物进人人体的门户,除呼吸道、皮肤外,还有口腔。因此,作业人员不要在作业现场内吃东西、吸烟,班后洗澡,不要将工作服穿回家。7粉尘的危害及预防(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之广。矿山开采、爆破,冶金工业中金属或矿石的切削、研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原料破碎、清砂,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等。这些工艺操作中主要产生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等)和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