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血液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实验诊断血液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诊断 血液 检查 骨髓 细胞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实验诊断血液检查骨实验诊断血液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髓细胞学检查第一节第一节血液血液一般检一般检查查 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参考值参考值】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女:女:110110150g/L150g/L;男:男:120120160g/L160g/L;新生儿:新生儿:170170200g/L200g/L。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 女:(女:(3.53.55.05.0)10101212/L/L;男:(男:(4.04.05.55.5)10101212/L/L 新生儿:(新生儿:(6.06.07.07.0)10101212/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1.红细胞和血红蛋
2、白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贫血:贫血:贫血分为四级。贫血分为四级。(1 1)生理性:妊娠中后期;)生理性:妊娠中后期;6 6个月至个月至2 2岁婴幼儿;老年人。岁婴幼儿;老年人。(2 2)病理性:)病理性: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染、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破坏过多: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葡萄糖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葡萄糖-6-6-磷酸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等;脱氢酶缺乏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等;失血:如各种失血性贫血。失血:如各种失血性贫血。2.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成年男性红细胞成年男性红细胞6.06.010101212/L/L,血红蛋白,血红蛋白170g/L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成年女性红细胞5.55.510101212/L,/L,血红蛋白血红蛋白160g/L160g/L。()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大量出汗、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崩症等。大量出汗、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糖尿病酮
4、症酸中毒、尿崩症等。()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绝对性红细胞增多 继发性: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病理性增多见于阻塞性肺继发性: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病理性增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亦见于某些肿瘤如肝细胞癌、卵巢癌,肾癌、肾胚胎瘤等。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亦见于某些肿瘤如肝细胞癌、卵巢癌,肾癌、肾胚胎瘤等。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红细胞的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二、红细胞的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正常红细胞直径正常红细胞直径6 69m9m。1.1.红细胞大小改变
5、红细胞大小改变 小红细胞小红细胞:见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大红细胞大红细胞: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巨红细胞巨红细胞/超巨红细胞超巨红细胞: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大小不均:见于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较严重者,尤以巨幼细胞贫血显著。见于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较严重者,尤以巨幼细胞贫血显著。电镜下电镜下小红细胞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大红细胞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2
6、.红细胞形态改变红细胞形态改变球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靶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病,也见于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病,也见于缺铁性贫血。口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DICDIC及乙醇中毒。及乙醇中毒。镰形细胞镰形细胞:血红蛋白血红蛋白S S病。病。泪滴形细胞泪滴形细胞:骨髓纤维化的特点。骨髓纤维化的特点。红细胞形态不整(裂细胞)红细胞形态不整(裂细胞):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如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如DICDIC、血栓性血
7、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高血压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高血压等,严重烧伤。严重烧伤。3.3.红细胞内的异常结构红细胞内的异常结构 碱性点彩红细胞碱性点彩红细胞:表示红细胞再生加速且紊乱,见于增生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铅等重金属中毒表示红细胞再生加速且紊乱,见于增生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铅等重金属中毒时也增多。时也增多。有核红细胞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及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亦可见于急、慢性白血病,骨髓最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及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亦可见于急、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其他部位癌肿转移到骨髓。纤维化及其他部位癌肿转移到骨髓。卡波卡波(Cabot)(Cabot)环环
8、 染色质小体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Howell-Jolly小体小体),见于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等。,见于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等。三、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三、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参考值】1.1.白细胞总数成人:(白细胞总数成人:(4 41010)10109 9/L/L 儿童:(儿童:(5 51212)10109 9/L/L;新生儿:(新生儿:(15152020)10109 9/L/L。2.2.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0.010.010.050.05;中性分叶核中性分叶核0.500.500.700.70;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0.0050.00
9、50.050.05;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0 00.010.01;淋巴细胞淋巴细胞0.200.200.400.40;单核细胞单核细胞0.030.030.080.08。【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neutrophil,N)()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 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感染: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如流脑、肺炎、阑尾炎等;某些病毒感染,如乙型脑炎、狂犬病等;感染: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如流脑、肺炎、阑尾炎等;某些病毒感染,如乙型脑炎、狂犬病等;某些寄生虫感染,如急性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等。某些寄生虫感染,如急性血吸虫病、肺
10、吸虫病等。严重组织损伤: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组织损伤: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大出血、溶血: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急性溶血。急性大出血、溶血: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急性溶血。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眠药、有机磷中毒等。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眠药、有机磷中毒等。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肿瘤(胃癌、肝癌)。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肿瘤(胃癌、肝癌)。其他:如器官移植术后出现排异现象、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风、严重缺氧及应用某些其他:如器官移植术后出现排异现象、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风、严重缺氧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等。药物如皮质激素等。异常增生性
11、中性粒细胞增多异常增生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时,剧烈运动、劳动后,饱餐、沐浴后及寒冷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时,剧烈运动、劳动后,饱餐、沐浴后及寒冷等。等。(2 2)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也见于伤寒、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水
12、痘、风疹等。也见于伤寒、恙虫病、疟疾等。恙虫病、疟疾等。某些血液病:如再障、粒细胞缺乏症、骨髓纤维化、白血病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某些血液病:如再障、粒细胞缺乏症、骨髓纤维化、白血病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马利兰、利福平、氨硫脲、甲巯咪唑、卡比马唑、解热镇痛药、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马利兰、利福平、氨硫脲、甲巯咪唑、卡比马唑、解热镇痛药、抗糖尿病药、磺胺药、放射线。抗糖尿病药、磺胺药、放射线。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脾功能亢进: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3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
13、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轻度核左移轻度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杆状核粒细胞增多(0.060.06););中度核左移中度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0.100.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甚至中幼粒细胞时;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甚至中幼粒细胞时;重度核左移重度核左
14、移或或类白血病反应类白血病反应:杆状核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0.250.25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早幼粒、原粒)。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早幼粒、原粒)。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 3叶者为主,若叶者为主,若5 5叶者超过叶者超过3 3;或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或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 45 5叶或更多(以至叶或更多(以至1515叶)则称为核右移叶)则称为核右移(nuclear right shift)(nuclear right shift)。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核右移
15、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阿糖胞苷、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阿糖胞苷、6-6-巯基嘌呤)之后。巯基嘌呤)之后。在炎症恢复期出现一过性核右移是正常现象;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在炎症恢复期出现一过性核右移是正常现象;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4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空泡变性尤以败血症最常见。轻症时出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
16、、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空泡变性尤以败血症最常见。轻症时出现一些中毒性颗粒,随着细胞受损程度的加重,中毒性颗粒更加粗大且数量增多,常伴有空泡形成及核现一些中毒性颗粒,随着细胞受损程度的加重,中毒性颗粒更加粗大且数量增多,常伴有空泡形成及核变性。因此,中毒性粒细胞出现的程度与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程度一样,均可反应病情的程度及与预后变性。因此,中毒性粒细胞出现的程度与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程度一样,均可反应病情的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的关系。2 2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eosinophil,E)(1 1)嗜酸粒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
17、反应、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如荨麻疹、血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剥脱性皮炎、湿疹等。管神经性水肿、剥脱性皮炎、湿疹等。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蛔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等。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蛔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等。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等。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等。其他:某些恶性肿瘤、传染病恢复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等。其他:某些恶性肿瘤、传染病恢复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
18、合征等。(2 2)嗜酸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休克、库欣综合征等。)嗜酸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休克、库欣综合征等。3 3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basophil,B)(basophil,B)嗜碱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等。嗜碱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等。4 4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L)(lymphocyte,L)(1 1)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 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性疾病
19、: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等。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氏杆菌病。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等。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氏杆菌病。某些血液病:如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某些血液病:如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时,淋巴细胞比例相对性增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时,淋巴细胞比例相对性增高。(2 2)淋巴细胞减少: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淋巴细胞减少: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
20、缺陷性疾病等。(3 3)异形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主要是由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少数为异形淋巴细胞主要是由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少数为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肾综合征出血热可高达异形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肾综合征出血热可高达0.100.10以上,此外,病毒性肝炎、风疹、某些细菌性感染、立克次体疾病或过敏性疾病也可轻度增多。以上,此
21、外,病毒性肝炎、风疹、某些细菌性感染、立克次体疾病或过敏性疾病也可轻度增多。5 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Mmonocyte,M)单核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增多见于: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生理性:生理性:2 2周内婴儿可达周内婴儿可达0.150.15或更多;儿童平均为或更多;儿童平均为0.090.09。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血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
22、度。血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原理原理: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促使红细胞聚集,致血沉加快。纤维蛋白原是最有力地促红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促使红细胞聚集,致血沉加快。纤维蛋白原是最有力地促红细胞聚集的物质,其次为细胞聚集的物质,其次为球蛋白(尤其是巨球蛋白),再次为球蛋白(尤其是巨球蛋白),再次为、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等。白蛋白则相反,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等。白蛋白则相反,具有抑制红细胞聚集的作用。红细胞数量越多,血沉越慢;贫血则血沉加速。具有抑制红细胞聚集的作用。红细胞数量越多,血沉越慢;贫血则血沉加速。参考值成年男性参考值成年男性 0 015mm/h15mm/
23、h;成年女性成年女性 0 020mm/h20mm/h。第二节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第二节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1.生理性增快生理性增快 妇女月经期、妊娠妇女月经期、妊娠3 3个月以上直到分娩后个月以上直到分娩后3 3周内、周内、6060岁以上的高龄者。岁以上的高龄者。2.2.病理性增快病理性增快 各种炎症:如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和结核病活动期。各种炎症:如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和结核病活动期。损伤及坏死:如较大的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损伤及坏死:如较大的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常增快,良性肿瘤多正常。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常增快,良性肿瘤多正常。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感
24、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等。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等。贫血。贫血。一、网织红细胞计数一、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在活体染色时,可被煌焦油液染成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在活体染色时,可被煌焦油液染成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为网织红细胞。成网状结构,故称为网织红细胞。【参考值参考值】成
25、人成人 0.0050.0050.0150.015(0.50.51.51.5),),绝对值(绝对值(24248484)10109 9/L/L;新生儿新生儿 0.020.020.060.06(2 26 6)。)。第三节血液的其他检查第三节血液的其他检查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1.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状态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状态 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多;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多;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有时可在正常范围或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有时可在正常范围或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