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传染病防治中医疗机构的责任与义务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959983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PPT
  • 页数:38
  • 大小:13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传染病防治中医疗机构的责任与义务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传染病 防治 医疗机构 责任 义务 课件
    资源描述:

    1、传染病防治中医疗机构的责任与义务传染病防治中医疗机构的责任与义务1 一、主要掌握的法律、法规、规章一、主要掌握的法律、法规、规章 1、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年12月月1日日 2、消毒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年7月月1日日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及突发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分别为分别为2003年年5月月9日和日和2003年年11月月7日日 4、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年6月月16日日 5、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0年年12月月6日日2 6、医院消

    2、毒卫生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7、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年6月月1日日 8、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2004年年11月月12日日 9、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2003年年4月月1日日3 1010、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处理预案20002000年年1212月月2828日日 1111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暂行)急预案(暂行)20012001年年6 6月月1919日日 12.12.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

    3、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2003年年1010月月1515日日 13.13.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20042004年年6 6月月1 1日日4 二、二、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一)总则:(一)总则: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时间:实施时间:2004年年12月月1日;日;共九章八十条。共九章八十条。1.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时间:实施时间:20042004年年1212月月1 1日;日;共九章八十条。共九章八十条。2.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3737种,其中甲类种,其中甲类2 2种、乙类种、乙类2525种、种、丙类丙类1010种;种;对

    4、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对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性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5 3.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第五条)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第五条)4.卫生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各卫生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传染病防治及管理监督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传染病防治及管理监督工作。(第六条)工作。(第六条)5.对医疗机构人员培训要求:对医疗机构人员培训要求: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第十条第十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定期对其工作对其工作人

    5、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培训。6(二)预防:二)预防: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必须严格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执行国务院国务院卫生卫生行政行政部部门规定的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

    6、护、消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理工作。7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监管制度,防实验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监管制度,防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使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使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引起经血液传染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引起经血液传染病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第二十七条: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第二十七条: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

    7、物、场所和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物、场所和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8(三)(三)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报告:(1 1)法定法定报告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报告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类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是类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是传染病疫情的法定报告人。(第三十条)传染病疫情的法定报告人。(第三十条)(2 2)义务义务报告人:报告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均应报告(第三十一条)。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均应报告(第三十一条)。9(3)报告时限:报告时限:(信息

    8、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A甲类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典型肺肺炎、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小时内、农村应于应于6小时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报告。B对其它乙类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

    9、内、农村应小时内、农村应于于12小时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报告。C对对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和和其他其他传染病,应当在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10(四)疫情控制措施:(第三十九条)(四)疫情控制措施:(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采取下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

    10、单独隔(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11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治疗的,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

    11、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12(五)医疗救治:(第五十一条)(五)医疗救治:(第五十一条)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应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

    12、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13 第五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第五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对传染病

    13、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当将患者及其病历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14(六)、监督管理:(六)、监督管理: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第五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第五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传染病疫情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传染病疫情发生现场调查取证,查阅或者

    14、复制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发生现场调查取证,查阅或者复制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品。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配合,不得拒绝、阻挠。,不得拒绝、阻挠。(七)、法律责任(七)、法律责任第六十九条: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第六十九条: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批评,给予警告;15 造成传染病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法给予给予降级

    15、、撤职、开除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的执业证书;有关责任人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1)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染病预防工作;(2)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16(3 3)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规定对传染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

    16、护、现场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求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求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4 4)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理的;或者无害化处理的;17(5)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使用的;(6)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资)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资料的;料的;(7)故意泄露

    17、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信息、资料的。1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是指突然突然发生,造成或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疫情、群体性不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毒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可预见性差、来势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可预见性差、来势凶猛、病情急、病因复杂、死亡率高、波及面广

    18、等。猛、病情急、病因复杂、死亡率高、波及面广等。1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及时限:(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及时限:(突发事件条例第十九、二十条)发事件条例第十九、二十条)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事件的;发现时,应当发现时,应当在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或疾病控制机构;门报告或疾病控

    19、制机构;20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不得隐瞒、缓报、谎报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或者授意他人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隐瞒、缓报、谎报报。组织管理:属地化管理原则组织管理:属地化管理原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和其他信息报告与管理)病疫情进行监测和其他信息报告与管理)突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八条八条。21 监督管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监督管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在

    20、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的突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突发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三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十四条。22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监测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监测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应当应当服从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作,集中力量开展相关的科学相互配合、协作,集中力量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工作。第三十五条:参

    21、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第三十五条: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人员。应当按照预案的规定应当按照预案的规定,采取卫生,采取卫生防护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进行工作。23 第三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第三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对就诊病人病人必须必须接诊治疗接诊治疗,并并书写书写详细、完整的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病历记录;对需要;对需要转送转送的病人,应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转送至接诊的

    22、或者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指定的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和污染。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对传染病病人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依法报告所在地疾控机构。告所在地疾控机构。24 第四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第四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

    23、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25 第十条(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条(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承担突发事件的具体职责:医疗机构承担突发事件的具体职责:1.建立建立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包括报告卡、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2.执行首诊制执行首诊制、严格门诊日志和报告制度。、严格门诊日志和报告制度。3.建立专门部门、人员、配备设备建立专门部门、人员、配备设备保证网络直报。保证网络直报。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应按规定时限,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应按规定时限

    24、,以最快以最快方式报告,并同时报出报告卡方式报告,并同时报出报告卡。4.对医生和实习生对医生和实习生培训报卡工作培训报卡工作。5.配合配合疾控开展疾控开展流调和标本采样流调和标本采样。26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第五十条: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第五十条: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改正、通报批评、给予、给予警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对主要负责人负责人、负有责任的、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降级或者撤职的纪

    25、律处分;造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后果,他危害后果,构成犯罪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的,依法追究刑事刑事责任:责任:27(一)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二)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三)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四)拒绝接诊病人的;(五)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28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年年11月月12日实施。日实施。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

    26、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微生物分为四类: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人类或者动物严重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29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

    27、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在通常情况下情况下不会引起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

    28、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职责。30 第三十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的生第三十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物安全管理。制定制度、监督检查落实等。制定制度、监督检查落实等。第三十二条: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三十二条: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第一责任人。第三十四条:实验室或者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当第三十四条:实验室或者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合格后才能上岗。31 第四十七条: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第四十七条:

    29、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的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病的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病人的,应当在人、疑似病病人的,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第五十条:配合相关行政部门检查。第五十条:配合相关行政部门检查。法律责任:责令停止有关活动、警告、撤法律责任:责令停止有关活动、警告、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32 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传染病疫情: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暂行)第四条急预案(暂行)第四条1在县(市、区)范围内发生人间鼠疫疫情;

    30、在县(市、区)范围内发生人间鼠疫疫情;2在县(市、区)范围内发生在县(市、区)范围内发生2例以上霍乱;例以上霍乱;3经实验室证实的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或输入野毒经实验室证实的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或输入野毒株脊髓灰质炎病例时。株脊髓灰质炎病例时。4以县(市、区)为单位在以县(市、区)为单位在5日内发生肝炎日内发生肝炎50例;伤寒、例;伤寒、副伤寒副伤寒10例;疾病例;疾病100例;出血热例;出血热5例;钩端螺旋体例;钩端螺旋体20例;例;乙型脑炎乙型脑炎20例;登革热例;登革热20例;炭疽例;炭疽10例;麻诊例;麻诊10例;白例;白喉喉5例;流脑例;流脑10例。例。33 5学校、工地等特殊群体在

    31、学校、工地等特殊群体在2周内发生伤寒、肝炎周内发生伤寒、肝炎20例;例;其他乙类传染病其他乙类传染病50例以上。例以上。6其它法定传染病在一个县(市)有三分之一以上乡其它法定传染病在一个县(市)有三分之一以上乡(镇)发生流行时,或疫情跨地(市)暴发流行或造成(镇)发生流行时,或疫情跨地(市)暴发流行或造成2人死亡病例。人死亡病例。7在县(市、区)范围内出现新的传染病流行(在县(市、区)范围内出现新的传染病流行(O157:H7出血型大肠杆菌肠炎、新的肝炎病毒、莱姆病、埃出血型大肠杆菌肠炎、新的肝炎病毒、莱姆病、埃博拉出血热、风牛病等)博拉出血热、风牛病等)特大传染病疫情:特大传染病疫情:一旦发生

    32、如下之一为特大疫情。一旦发生如下之一为特大疫情。1在地、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腺鼠疫情流行,在两个在地、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腺鼠疫情流行,在两个鼠疫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出现病例鼠疫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出现病例50例以上时,或继发腺例以上时,或继发腺鼠疫流行;鼠疫流行;34 2霍乱发生跨市(县)大范围流行,并造成霍乱发生跨市(县)大范围流行,并造成5人以上死人以上死亡;亡;3实验室证实有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并造成实验室证实有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并造成跨(市)流行时;跨(市)流行时;4各种乙类传染病跨地、市大范围流行,并造成各种乙类传染病跨地、市大范围流行,并造成10人人以上死亡病例发生;以上死亡病

    33、例发生;5学校、工地、旅游景点发生霍乱暴发性流行,造成学校、工地、旅游景点发生霍乱暴发性流行,造成5人死亡;发生其它传染病暴发性流行,造成人死亡;发生其它传染病暴发性流行,造成10以上死亡。以上死亡。6一次发生同源性食物传播传染病一次发生同源性食物传播传染病100例以上,并造成例以上,并造成5人以上死亡。人以上死亡。7新发现传染病(如新发现传染病(如O157:H7或原因不明疾病)发生或原因不明疾病)发生流行,并造成流行,并造成10人以上死亡。人以上死亡。35消毒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规定:消毒药械必须取得当地规定:消毒药械必须取得当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生产企业卫生许可生

    34、产企业卫生许可证证,格式:,格式: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卫消证字卫消证字(发证年份)第(发证年份)第XXXX号如桂卫消证字(号如桂卫消证字(2005)第)第0018号号。产品获得卫生部批件格式为:卫消字。产品获得卫生部批件格式为:卫消字(年份)第(年份)第XXXX号如卫消字(号如卫消字(2005)第)第0008号。号。卫生用品取消备案,还要省级生产企业卫生许可卫生用品取消备案,还要省级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证36 一次医疗用品的监督管理一次医疗用品的监督管理 加强索证管理:取消加强索证管理:取消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发放发放,由食由食品药品监督局管理;品药品监督局管理;取消对下

    35、列消毒产品的卫生许可:取消对下列消毒产品的卫生许可:(2005.5.30)2005.5.30)(一)紫外线杀菌灯(一)紫外线杀菌灯(二)食具消毒柜(二)食具消毒柜(三)压力蒸汽灭菌器(三)压力蒸汽灭菌器(四)(四)7575单方乙醇消毒液单方乙醇消毒液 上述产品生产企业要在上述产品生产企业要在取得生产企业卫生许取得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基础上,可证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生产,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生产,并在并在产品上市后产品上市后2个月内向生产企业所在地卫生个月内向生产企业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行政部门备案。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相关法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和规、标准和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加强对上述产品,加强对上述产品的监督管理。的监督管理。3738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传染病防治中医疗机构的责任与义务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95998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