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语文苏武传PPT教学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yingzi
  • 文档编号:395916
  • 上传时间:2020-03-25
  • 格式:PPTX
  • 页数:36
  • 大小:3.0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苏武传PPT教学课件.pptx》由用户(yingzi)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苏武传 PPT 教学 课件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苏 武 传 作 者 : 班 固 1了解班固及汉书,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句常识。 2分析文章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提高翻译 能力。 3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能屈、贫 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 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 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 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史记后 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 国

    2、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 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 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 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写成的。 汉书介绍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 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 记西汉一代230年间的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 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明显的例子。历来 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练,事甚该 密”(史通六家),

    3、则是其特色的概括。 背景介绍 公元前三世纪末期,中国出现了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秦,北方 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匈奴,南北对峙,战争不断。由 于秦末农民起义,汉族统治者无暇顾及民族战争。汉初以来,匈奴领 袖冒顿单于以其“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东败东胡,北服丁灵,西逐 大月氏,使“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不断南侵。汉高祖刘邦率部 亲征,却在公元前202年被围于平城,不得已只能忍辱和亲。经四朝六 十多年,尤其是“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之后,汉武帝凭借雄厚的国 力,屡对匈奴用兵。 理解全文 苏武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 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

    4、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父:指苏武的父亲苏建,有功封平陵侯,做过代郡太守。 兄弟:指苏武和他的兄苏嘉,弟苏贤。郎:官名,汉代专指职位较低皇帝侍从。汉制年俸二千石以上,可保举 其子弟为郎。 稍迁:逐渐提升。栘(y)中厩(ji):汉宫中有栘园,园中有马厩(马棚),故称。监:此指管马厩的官, 掌鞍马、鹰犬等。 通使:派遣使者往来。 郭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亲统大军十八万到北地,派郭吉到匈奴,晓谕单于归顺,单于大怒,扣留 了郭吉。路充国: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派遣使者至汉,病故。汉派路充国送丧到匈奴,单于以为是被汉 杀死,扣留了路充国。事见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辈:批。

    5、相当:相抵。 理解全文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 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天汉,汉武帝年号。 且(j)鞮(d)侯:单于嗣位前的封号。单(chn)于:匈奴首领的称号。 中郎将:皇帝的侍卫长。节:使臣所持信物,以竹为杆,柄长八尺,栓上旄牛尾,共三层,故又称“旄节”。 假吏: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斥候:军中担任警卫的侦察人员。 理解全文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

    6、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 ,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 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 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缑王:匈奴的一个亲王。长水: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北。虞常:长水人,后投降匈奴。 昆(hn)邪(y)王:匈奴一个部落的王,其地在河西(今甘肃省西北部)。昆邪王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降汉。 浞(zhu)野侯:汉将赵破奴的封号。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率二万骑击匈奴,兵败而降,全军沦没。 卫律:本为长水胡人,但长于汉,被协律都尉

    7、李延年荐为汉使出使匈奴。回汉后,正值延年因罪全家被捕,卫律怕受牵连, 又逃奔匈奴,被封为丁零王。 阏(yn)氏(zh):匈奴王后封号。 理解全文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 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 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 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 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 坎,置煴火,覆武其

    8、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 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左伊秩訾(z):匈奴的王号,有“左”“右”之分。 受辞:受审讯。 舆:轿子。此用作动词,犹“抬”。 理解全文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 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 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 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9、。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相坐:连带治罪。古代法律规定,凡犯谋反等大罪者,其亲属也要跟着治罪,叫做连坐,或相坐。 弥山:满山。 膏:肥美滋润,此用作动词。 理解全文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 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10、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女(r):即“汝”,下同。 斗两主: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相斗。斗,用为使动词。 南越:国名,今广东、广西南部一带。屠:平定。史记南越列传载,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王相吕嘉杀其 国王及汉使者,叛汉。武帝发兵讨伐,活捉吕嘉,因将其地改为珠崖、南海等九郡。 宛王:指大宛国王毋寡。北阙:宫殿的北门。史记大宛列传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宛王毋寡派人杀前来 求良马的汉使。武帝即命李广利讨伐大宛,大宛诸贵族乃杀毋寡而降汉。 “朝鲜”二句:史记朝鲜列传载,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派遣涉何出使朝鲜,涉何暗害了伴送他的朝鲜人,谎报 为杀了朝鲜武将,因而被

    11、封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王右渠枭杀涉何。于是武帝发兵讨伐。朝鲜相杀王右渠降汉。 乃幽武,置大窖中:又做“乃幽武置大窖中” 2 旃(zhn):通“毡”,毛毡。 北海:当时在匈奴北境,即今贝加尔湖。 羝(d):公羊。乳:用作动词,生育,指生小羊。公羊不可能生小羊,故此句是说苏武永远没有归汉的希望。 理解全文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 ,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伎,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 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去:通“弆”(j),收藏。 於(w)靬(jin)王:且鞮

    12、单于之弟,为匈奴的一个亲王。弋射:射猎。 武能网纺缴:此句“网”前应有“结”字。缴,系在箭上的丝绳。 檠(jn/qng):矫正弓箭的工具。此作动词,犹“矫正”。 服匿:盛酒酪的容器,类似今天的坛子。穹庐:圆顶大篷帐,犹今之蒙古包。 丁令:即丁灵,匈奴北边的一个部族。 理解全文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 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 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

    13、驸马河中 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 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 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 ,勿复有云!” 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广之孙,武帝时曾为侍中。天汉二年(前99年)出征匈奴,兵败投降,后病死匈奴。侍中: 官名,皇帝的侍从。 长君:指苏武的长兄苏嘉。奉车:官名,即“奉车都尉”,皇帝出巡时,负责车马的侍从官。 雍:

    14、汉代县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棫(y)阳宫:秦时所建宫殿,在雍东北。 辇(nin):皇帝的坐车。除:宫殿的台阶。 劾(h):弹劾,汉时称判罪为劾。大不敬:不敬皇帝的罪名,为一种不可赦免的重罪。 孺卿:苏武弟苏贤的字。河东:郡名,在今山西夏县北。后土:地神。 宦骑:骑马的宦官。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 太夫人:指苏武的母亲。 阳陵:汉时有阳陵县,在今陕西咸阳市东。 女弟:妹妹。 保宫:本名“居室”,太初元年更名“保宫”,囚禁犯罪大臣及其眷属之处。 春秋高:年老。春秋:指年龄。 理解全文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 虽蒙斧钺汤

    15、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 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陵恶自 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向号哭, 欧血,旦夕临数月。 位:指被封的爵位。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苏武父子曾被任为右将军、中郎将等。 通侯:汉爵位名,本名彻侯,因避武帝讳改。苏武父苏建曾封为平陵侯。 斧钺(yu):古时用以杀犯人的斧子。钺,大斧。汤:沸水

    16、。镬(hu):大锅。汤镬:指把人投入开水锅煮死。此泛指酷 刑。 区(u)脱:接近汉地的一个匈奴部落名。云中:郡名,在今山西省北部和内蒙自治区南部一带地区。生口:活口,即俘虏。 上崩:指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死。 理解全文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 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 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 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

    17、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 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 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昭帝:武帝少子刘弗陵。昭帝即位次年改元始元。始元六年(前81年),与匈奴达成和议。 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汉朝皇帝游玩射猎的园林。 竹帛:古代以竹片或帛绸记事,此代指史籍。 丹:硃砂。青:青艧(hu)。都是绘画所用的颜色。此指绘画。 驽怯:无能和胆怯。 贳(sh)

    18、:赦免。 曹柯之盟:史记刺客列传载,春秋时,曹沬鲁将,与齐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割地求和,但仍用曹沬为将。后齐桓 公与鲁庄公会盟于柯邑(时为齐邑,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曹沬持匕首胁迫齐桓公,齐桓公只得归还鲁地。李陵引此以 自比,表示要立功赎罪。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3自然段,写匈奴缑王谋反失败,殃及汉使。 第4自然段,写苏武被单于审问,以死明志。 第5自然段,单于派卫律劝降,苏武宁死不屈。 第6自然段:写威胁、贫贱不能动摇苏武对汉的忠心。 第7自然段:写李陵劝降,苏武大义凛然,决不动摇。 第8自然段:写面对苏武的一片忠心,李陵惭愧万分。 第二部

    19、分(38)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19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9自然段:写昭帝即位,知苏武健在。 第10自然段:写苏武不辱使命终于出使归来。 第三部分(910)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整体感知 (1)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 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 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

    20、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 整体感知 (1)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 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 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 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 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21、。 整体感知 (2)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对于他们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又有什么不同?为 什么? 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 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 如此”来利诱。而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 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 整体感知 (2)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对于他们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又有什么不同?为

    22、什么? 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 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 如此”来利诱。而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 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 这是因为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他是个可耻的叛徒,国家民族 的敌人,所以不用客气。此外,卫律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唯利是图,所以遭 到苏武的唾弃。 整体感知 (2)

    23、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对于他们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又有什么不同?为 什么? 李陵在劝降时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 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闻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女 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 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而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 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 整体感知 (2)卫律和

    24、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对于他们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又有什么不同?为 什么? 李陵在劝降时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 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闻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女 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 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而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 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 这是因为李陵虽然也已投降,但

    25、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此外,李陵 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而且在看到苏武 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霑衿”,可见尚存羞恶之心。 整体感知 (3)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几件事最能反映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 烈的爱国精神? 苏武传是汉书中极富文学性的一篇,也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苏 武这一坚定的爱国者的形象。他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而不改其节操,表现出“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质。 整体感知 (3)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几件事最能反映苏武崇高的民族

    26、气节和强 烈的爱国精神? 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和匈奴修好之愿,又不为匈 奴的威吓所屈,奋力抗争。 他对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而相逼等手段,一一从容处之。在受审讯时,他自刎对之, 义不受辱。匈奴欲以冻饿置其于死地,他千方百计自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对李陵的劝降,苏 武只是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 苏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失汉朝使节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感 人至深。 苏武宁死不降,杖节牧羊最能反映其民族气节、爱国精神。 整体感知 (1)了解李陵,并作简要评价。 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少时为侍中(皇帝的

    27、侍从官)、建章监(督工修缮柏梁 台)。善骑射,礼贤下士,深得士卒之心。武帝以为有祖父风,拜为骑都尉。受命后,选英勇善战的步兵五千人 驻酒泉、张掖,加紧训练,以防胡人的侵扰。天汉二年(公元前99),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 带骑兵三万出酒泉伐匈奴。武帝想派李陵负责后勤工作。陵主动请求以自己的五千人独当一面,以少击众,武 帝批准了他的请求。 这次兵分三路,李广利是主力,李陵和另外一军是偏师。李陵根据既定计划,率其部卒至边塞(在今内蒙额济纳 旗)以北千余里,行军三十日到达浚稽山南的龙勒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和单于三万人相遇,连战十余日, 所杀伤敌人的数目已超过自己兵力的总数。匈奴连死

    28、伤的人也来不及搬走。单于惊恐万状,准备溃逃。李陵也 因孤军深入,给养发生很大困难。这时,他部下军候有个叫管敢的,被校尉所辱,一怒投奔匈奴,把这里的虚 实一一告诉了单于,怂恿他们再战必胜。单于就征调左、右贤王(匈奴最高官位),出动全部人马和能拿弓的百 姓来围困李陵于山谷中。 单于占据山头,李军仰攻困难很大,士卒死伤如积。但是李陵劳军问伤,振臂一呼,负伤的士卒又爬起来作战。 有的血流满面,也张起弓弦,冒着利刃,跟匈奴死拼。且战且退到靼汗山,转战一日。夜半领壮士十余人突围, 为单于察觉,率数千骑尾追不舍。李陵矢尽援绝,仰天长叹,终于投降了单于。 整体感知 汉武帝为人喜怒无常,刚愎自用,任人惟亲。前此

    29、数日,当李陵进军到龙勒水上时测绘了经过的山川地形,派 人上报朝廷,武帝大悦,对来人封官许愿,王公大臣都向武帝奉酒祝贺。现在听到李陵投降的消息,食不甘味, 闷闷不乐,大臣忧惧,不知如何是好。本来武帝想借此次出师来提拔李广利的,但李广利并未能立功。太史令 司马迁替李陵辩护了几句,武帝反认为他是替李陵做说客,有意中伤和贬低李广利。这更引起武帝的愤恨,处 司马迁以腐刑。于是满朝文武,噤若寒蝉。时间一长,武帝方察觉到李陵是无援致败,乃遣使慰问逃回来的李 陵部下。 次年,武帝又得到李陵助单于备兵防汉的诬告,就不分青红皂白,诛杀了李陵的老母、弟和妻子。单于即以女 妻之,断绝了李陵返汉的愿望。后来中郎将苏武因

    30、事出使匈奴,单于百计胁降,也命李陵多方劝说。苏武正义 凛然,不为所动。李陵感叹说:“哎!我与卫律的罪上通于天了!”其后,汉朝与匈奴和好,苏武被放回国, 李陵置酒款待苏武,又起舞作歌,真情感人,声泪俱下。 李陵是孤军深入,打了败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做了其祖的不肖子孙和 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以后又千方百计劝降苏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 整体感知 (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和映衬手法的? 在苏武传中,班固善于以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在言与行的 比照烘托中,见出人物的正邪之别。这种对照、映衬分别见于敌我两个营垒,出现于不同 场合。 整体感知 其

    31、一,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当苏武完成了送留汉匈奴使、厚赂单于的任务,正欲归汉之时, 适遇缑王与虞常谋反匈奴的突发事件,副使张胜与虞常有旧,卷入其中。因谋泄事发,虞常被捕,张胜知难于 隐瞒,只得告之苏武。苏武料此事必牵连自己,有负于国,欲自杀而被张胜、常惠所止。在单于使卫律召苏武 “受辞”之时,苏武深责自己屈节辱命,引刀自刺,未死而得救。苏武伤愈之后,紧接着就是“会论虞常”和 再度被逼降。虞常被斩,张胜心惊,当卫律“举剑欲击”之时,“胜请降”。反观苏武,在卫律“复举剑拟之” 的生死关头,却是“不动”。 作为副使,张胜背着苏武行事,置两国关系于不顾,欲贪功而陷入虞常谋反之事,累及苏武,

    32、在匈奴的威逼之 下,贪生请降。而苏武在得知真情后,首先想到的是“见犯乃死,重负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立下竭 忠尽节之志,自杀未果,更不为敌方剑刃相加所动。通过与张胜的对照,更可见苏武以死全节、镇静无畏的风 度和品质。 (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和映衬手法的? 整体感知 其二,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卫律由李延年推荐,出使匈奴,还汉之时,延年因罪全家被捕, 卫律逃奔匈奴,被封为丁灵王。此次虞常与缑王合谋反叛之事,因涉及张胜,引出“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一 幕。在剑斩虞常、张胜请降之后,卫律先是以言相逼:“副有罪,当相坐。”苏武据理反驳,卫律理屈词穷, 举剑威胁,苏武“不动”。威逼不成

    33、,卫律转以利诱来劝降,降之则是“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拒降则是“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但苏武仍是“不应”。卫律见恬不知耻的现身说法不能奏效,又转为 威胁:“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对这种无耻之极的言行,苏武终 于无法按捺而痛斥卫律。他先是指斥卫律“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的叛变之举,继而痛责卫律“反欲斗两主, 观祸败”“欲令两国相攻”的阴谋诡计。卫律的骄横无耻,苏武的坚定镇静、深明大义,使忠奸之别如同冰炭 不能相容。 (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和映衬手法的? 整体感知 其三,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李陵不同于卫律,他长于骑射,谦让下士,汉

    34、武帝以其有其祖李 广之风。陵以五千卒深入匈奴,杀败单于所将三万骑兵,单于又召八万骑兵攻李陵军。正当汉军且战且退之时, 叛徒降匈奴并道出汉军窘况,致使李陵矢尽粮绝,不得已而降。李陵与苏武在汉时俱为侍中,相处素厚。他原 来愧见苏武,受单于之使,以“置酒设乐”之举与武相见,道明“说足下”之意和单于“虚心欲相待”的诚心。 他先晓之以“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之理。再动之以情,陈述了苏武出使以来所未知的家庭变故:兄 弟屈死、母亲亡故、妻子改嫁、子女走失。 继而将心比心,陈述自己初降时的心情,最后又指出汉武帝年事已高、喜怒无常,大臣安危难卜的朝中实况。 所说的这些,情理俱在,且陈述委婉,虽心如铁石亦不

    35、能不为所动。但是,苏武却置家人遭遇和个人恩怨于不 顾,他所说的“臣事君,犹子事父也”,虽不无愚忠色彩,但为汉朝甘赴汤镬、不避斧钺、“杀身自效”、坚 贞不屈之决心,却闪烁着夺目的思想光芒。在连饮数日之后,苏武仍陈其“必欲降武”则“效死于前”之志, 终使李陵赞叹与自责并作,与之泣别。苏武虽无过人之才,却能在处变遇难之时,不负使命,大义凛然,这种 历久而不变的节操,将民族利益置于个人恩怨之上的高贵品德,较之一时的血气之勇更为难能可贵。在李陵 “喟然叹”“泣下霑衿”的衬托下,更见苏武胸襟之广、信念之坚。 (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和映衬手法的? 整体感知 在具体描述事情的过程中,以具体展现环境与行动、详

    36、尽记叙人物言论见长。例如:当缑王、虞常等准备反叛 匈奴之事败露时,张胜“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苏武料知此事必会牵连自己,有负于国,欲自杀而被止。在 被召“受辞”之时,苏武再申屈节辱命,无面目归汉之意,引刀自刺。文中详记“卫律惊”,召医抢救的过程, 以“惠等哭”“单于壮其节”烘托苏武。 (3)这是一篇叙事生动的文章,在叙事过程中有什么突出特点? 整体感知 尤其是“会论”虞常一幕,剑斩虞常、逼降张胜,终于引出欲令苏武屈节的高潮,文中详细记述了卫律以言相 逼、以剑威胁、以利相诱的过程,苏武铁骨铮铮,予以痛斥,其思想、形象跃然纸上。李陵劝降又全然不同于 卫律逼降,李陵起先“不敢求武”,后奉单于命,“为

    37、武置酒设乐”,详叙苏武的家庭变故,并推己及人地劝 说以激起苏武对汉武帝的怨愤,动摇苏武对汉朝的信念,苏武在表明心迹之后,以“愿勿复再言”却之。一次 未成,又“饮数日”,再劝,苏武以“效死于前”相答,其至诚终引出李陵的喟叹、自责、泣下沾襟。 (3)这是一篇叙事生动的文章,在叙事过程中有什么突出特点? 整体感知 为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其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中在记“行”之时又着力于环境描绘。苏武自刺后,被 置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息,充满悲壮色彩。被幽置大窖,断绝饮食,卧而啮雪,与旃毛并咽,困 苦中愈显苏武性格之坚强。牧羊北海,掘鼠为食,执节不放,节旄尽落,其历久而不变的节操更令人敬仰。

    38、 文中塑造人物形象,又得力于记述人物语言。苏武对张胜所说的“见犯乃死,重负国”,对常惠所说的“屈节 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都可见其为坚持民族气节,已立下必死之志。卫律谓之当连坐获罪时,苏武据 理反驳,剑锋相逼时,不为所动,卫律软硬兼施劝降的失败,正见苏武的过人胆略和斗争艺术。 (3)这是一篇叙事生动的文章,在叙事过程中有什么突出特点? 整体感知 与李陵对答,显然不同于卫律,李陵从苏武的家庭变故,己初降时的心情和武帝年高、法令无常、大臣安危难卜: 面劝降,苏武却以少应多,仅从忠君角度却之。初则“J复再言“,继则“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列|,愈见恭敬 则愈为冷峻。在苏武先后与卫律、李陵

    39、的中,个性化的语言分别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成武不能屈、贫贱 不能移、忠心耿耿、大义凛然,卫律I残、强横、无耻,李陵的良知未泯、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都给人留下深刻的 印象。 (3)这是一篇叙事生动的文章,在叙事过程中有什么突出特点? 课外拓展 【名句背景】 杨阜字义山,是天水人,曾经是凉州牧韦端的手下。曹操平定西北未完,因中部有变,匆匆撤退, 陇上诸郡又陷入危机之中。杨阜率领宗族子弟千余人协助刺史太守守城8个月,终因没有援兵而失 败。城破以后,杨阜利用葬妻为由,混出城来,逃到表兄历城守姜叙那里,拜见姜叙和他的母亲, 说:“我守城不能使城不破,长官被害又不能陪着死,还有什么脸面对世人?这不是

    40、我一个人的耻 辱,是我们地方的耻辱,大家为什么不能联手讨贼呢?”姜叙的母亲听了很激动,要求姜叙率兵投 入战斗。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原文展示】 叙母曰:“咄!韦使君遇难岂一州之耻,亦汝之负,岂独义山哉。汝无顾我事淹变,生人 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三国志魏志 课外拓展 【名句译释】 姜叙的母亲说:“唉!韦使君遇害难道只是一州的耻辱?也是你的羞愧,哪里只是义山一 个人呢。你不要顾虑我的生死,活人谁不死?为国家而死,是大忠大义!” 【名句评析】 姜叙的母亲识大体明大义,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保一方安宁放在第一位,说出来的 话,天地为之震动。姜叙、杨阜起事以后,敌人突然袭击历城,抓住姜母,姜母大骂敌人 而死,实践了“死国,忠义之大者”的诺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苏武传PPT教学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9591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