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举措(示范文本).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举措(示范文本).docx》由用户(gjxwyhcr)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促进 中医药 传承 创新 发展 工作 举措 示范 文本
- 资源描述:
-
1、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举措,促进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举措。一、夯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基础(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建成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各县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三级公立医院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推进市中医医院创建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提高中医药特色诊疗水平。推进县
2、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鼓励连锁经营。到2022年,全部县级中医医院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至少1所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分别负责(“分别负责”是指各单位按职责分别牵头,下同),市委编办、市财政局配合。(二)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按照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要求,配备必要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订单定向、招募招聘、属地委培、退休返聘等方式充实基层力量。积极争取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和全科医生中医特设
3、岗位计划。在县级中医医院设立派驻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中医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录全日制大专学历中医专业毕业生,鼓励乡村医生参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全日制本科且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人员到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工作,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进行面试考察直接录用。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分别负责。(三)创新中医药服务机制。积极参与长三角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内各大医院、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全力推进长三角区域高品质中医医疗资源战略合作和共建共享。围绕以较低费用取得
4、较大健康收益目标,在政策机制协同、服务模式创新、健康产业发展、道地中药材生态种植等方面先行先试,争创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推动糖尿病、高血压等中医药健康管理联盟建设,提高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加强中医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鼓励牵头医院“技术+管理”双下沉。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鼓励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数据资源局负责。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
5、位,下同。二、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四)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加强针灸、推拿、骨伤、肛肠、妇科、儿科、皮肤科、心病、脑病、肺病、脾胃病、膝痹病、肿瘤、康复等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推动中医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骨伤、肿瘤、儿童哮喘等重点病种诊疗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向基层推广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到2022年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鼓励在芜高校和三级医院聚焦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和风湿类疾病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加快XX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6、(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医保局、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五)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和治未病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皖南康复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创建省级区域中医康复中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健全中医药康复服务网络。推进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规范设立治未病服务项目,到2022年,力争所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均能提供治未病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残联分别负责,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医保局配合。(六)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鼓励公立中医医院以品牌、技术和人才等资源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多种所有制性质的医养结
7、合型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康复、医养结合、老年护理和特需医疗服务等中医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向中西医结合医院或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转型发展。规范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类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企业。支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建设。提高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扩大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在基层的应用推广,引导企业研发适老型中医药诊疗设备和健康管理产品。促进中医药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养老、旅游、食品等融合发展,支持药食两用产品、新食品原料、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
8、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数据资源局负责。三、大力推进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七)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支持建设道地皖药原种保护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库。优化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局,支持丫山丹皮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建立中药材种植网络化环境监测系统,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鼓励中医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中药材生产基地,鼓励争创“十大皖药”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深入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分别负责,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市发展改革
9、委、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科技局、市商务局配合。(八)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提升中药饮片生产质量。实施激励政策,促进中药材、中药饮片优质优价。支持中药生产企业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推进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构建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大力推进中医医院传统工艺制剂备案,积极申报特色制剂品种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中药材质量信息化追溯体系,支持建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提升中药产品质量。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省药监局第七分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分别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
10、配合。(九)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监管,强化中成药质量监管及合理应用。推进中医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中医药企业药品安全信用档案。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按照国家规定实施联合惩戒。依法查处涉中医药违法犯罪。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落实中药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中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到2025年,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责任单位:省药监局第七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十)促进中药产业质量提升。加强规划引领,支持中药骨干企业进行技术
11、改造,引导中小型中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和产权制度改革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支持市中医院创建XX省区域医疗机构制剂中心。支持数字化智能化中医器械和中药制药设备研发和生产,支持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研究。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中药流通及其服务体系。建立中药材产地准出管理、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和流通管理。支持企业建立线上线下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品牌连锁店。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省药监局第七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十一)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坚持以社会需
12、求为导向,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开设中医药类专业。支持XX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医药卫生学校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层次,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加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深化医教协同,培养一批坚定中医信念、精通中医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带徒授业,并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着力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鼓励西医学习中医,临床类别执业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可在执业范围中加注中西医结合专业。允许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参加临床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鼓励县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立特设岗位,用于引进临床急需的骨干人才。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