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心理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疗心理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 心理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亦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心身疾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狭义的心身疾病仅指那些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心身反应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短暂的生理反应。心身障碍指长期的心理刺激引起躯体功能的持久变化,但并不具有器质性的改变。1二、心身疾病的主要特点 1.发病原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或者心理社会因素在 其发
2、病中是重要诱因。情绪通常起引发作用。2.心理社会因素的存在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相关性,病程的发展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成平行关系。3.多具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和体征,该躯体症状有 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具有已知的病理生理变化。4.通常涉及的是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或内分泌 系统支配的器官。5.在发生上和遗传、个性特征有一定的联系。6.有反复发作的倾向。7.不是神经症、精神病及心因性精神障碍。2三、心身疾病的发展历史三、心身疾病的发展历史1.背景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377460年)用体液学说解释疾病的发生,认为体液不平衡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他还认为
3、医生医治的不仅是病而且更重要的是病人,主张在治疗上必须注意人的性格特征、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最早的祖国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表明了我国古代医学家也是从心身相关的角度对疾病进行防治。“心身”(psychosomatisch或psychosomachosomatic medicine)术语是德国的精神病学家Heinroth J于1918年在一篇文章中最早使用的。“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是由Deutsch于1922年提出。“心身疾病”的提出应为Halliday和Alexander。20世纪2030年代弗洛尹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开始被引入心身疾病的研究之中。3
4、2.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1)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治疗手册(DSM)中,DSM-I(1952)设有“心身疾病”类;(2)DSM-(1968)更名为“心理生理性植物神经与内脏反应”定义为“由情绪因素引起的单一器官系统的躯体症状”;(3)DSM-(1980)开始用“影响身体状况的心理因素”分类。(4)DSM-又将与心身疾病有关的内容列入“影响医学情况的 心理因素”中,它是指对医学疾患起不良影响的心理或 行为因素。(5)WHO制订的ICD-10将传统的“心身疾病”分别纳入不同分类,归为“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F4),还 有一些内容分散在“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 征”(F5)及其
5、它分类中。(6)我国的精神疾病分类 4四、心身疾病的分类 世界各国均没有统一的心身疾病分类方法其实,心身疾病不是一组独立的疾病单元,它已经包含在有关躯体疾病或其它疾病分类体系之中。即使是同一种“心身疾病”,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其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程度也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现将常见的心身疾病罗列如下。1.内科心身疾病2.外科心身疾病 3.妇科心身疾病 4.小儿科心身疾病 5.眼科心身疾病 6.口腔科心身疾病 7.耳鼻喉科心身疾病 8.皮肤科心身疾病 9.其他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 5第二节 心身疾病发病的心理学说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这一理论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主要以潜意识中未解决 的心理冲突为心
6、身疾病发病的原因,代表人物有亚历山大(Alexander F)和邓巴(Dunbar F)。亚历山大强调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认为心身疾病的发病有三个要素:存在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邓巴认为心身疾病与人格类型有特异关系,提出了“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论。该理论认为,患有同一疾病的病人都具有类似的人格特征,而某些人格类型的人特别易患心身疾病。6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心理生理学理论主要是通过一些动物和人体实验,来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如何引起机体的生理生化变化。这个理论以坎农(Cannon WB)的躯体内稳态理论、塞里(Selye H)的应激学说以及巴甫洛夫
7、、贝柯夫与谢切诺夫的条件反射研究与“皮质-内脏相关学说”为基础。坎农提出强烈的情绪变化(如恐惧、愤怒)在使动物产生“搏斗或逃跑”(fight or flight)反应的同时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激素的分泌,从而唤醒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导致心血管等系统活动的改变。塞里指出各种伤害刺激会使人产生应激反应,并把应激反应过程引起机体产生的症状和体征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AS),认为这些生理变化是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和耗竭的表现。巴甫洛夫学派提出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躯体各器官都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当高级神经活动功能异常时,会向内脏发出病理性冲动,使内脏机能失调。7三、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理论的
8、基础是条件反射学说和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勒(Miller NE)等心理学家。米勒提出了“内脏学习”的理论,认为疾病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他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提出个体的一些生理变化(例如血压升高或降低、腺体分泌增多或减少、呼吸加快或减慢等)在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存在时成为习得性反应。“内脏学习理论”从新角度解释心身疾病的发病机理,并为心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生物反馈疗法和其它行为治疗方法就是在米勒的“内脏学习”理论基础上而提出的,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一、心理因素与心身疾病 心理因素主要通过情绪起作用。人体在威胁性情境
9、下产生的焦虑或愤怒反应,同时就伴随着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利尿激素的增加,因而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或舒张、血压升高,呼吸增速、胃肠活动减慢,新陈代谢率增高。如果消极情绪经常反复出现,它所引起的长期或过度的神经紧张,还会造成机体的病变。一般而言,引起人们产生丧失感、威胁感和不安全感等心理刺激最易致病。60年代以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研究,已肯定消极的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病程和转归起着不良的作用。9二、个体特异反应类型与心身疾病 1.生理反应定型 人们对紧张刺激具有稳定的反应模式称为生理反应定型。2.刺激-反应的特异性 刺激-反应的特异性理论指出,生理反应的特性决定于刺激的
10、 类型。3.联想特异性 (1)联想性特异学说认为,通过学习中介或偶然形成的条件 才会 (2)在某种情绪、思想或想法和某种生理反应间建立某种 联系。(3)联想性特异的概念就是特定的心理冲突可能与某一特定 的生理反应联系。10三、人格特征或行为类型与心身疾病 Dunbar认为,冠状动脉梗塞、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糖尿病等疾病与人格特征有关,并提出关于特征性人格论,从而开创了不同疾病的人格特征的研究,目前关于A型行为与心血管疾病,C型行为与癌症的发病学相关问题研究较多。1.A型行为 Friedman 和Rosenman(1959)提出“冠心病易患模式”,简称A型行为类型(Type Beha
11、vior Pattern,TABP)的人与冠心病发病有关。他们将“行为类型”定义为面临环境事件时所表现的特异性活动与情感的复合体。他们关于TABP与冠心病(CAD)病因有关的主要依据是CAD病人中TABP 者的人数为B型行为类型的2倍。2.C型行为 Baltrusch于1988年首先提出C型行为这个概念。C型行为的主要特征为压抑内蕴、怒而不发、抑郁焦虑、克制姑息等。Baltrusch报道有C型行为的人,其癌症发生率比非C型行为者高3倍以上。11四、人格特征或行为类型与心身疾病 70年代美国卫生当局的一份报告指出,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例如吸烟与冠心病和癌症的死亡率增高有关,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