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两首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docx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393511
  • 上传时间:2020-03-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8.2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两首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诗经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优秀 教案 内含 课时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1 诗经两首教案第1 课时 教材册别及单元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 题 12诗经两首 课时 第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的诵读。 2.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 3.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所抒发的感情。 4.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 5.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 二、教材分析 关雎 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与 蒹 葭两首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 采用了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情感却丰富

    2、,丰富到 “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 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 诗经 中的名篇, 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 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三、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八 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再者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年的初中生活

    3、,已有了 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 于创新,敢于展现自我,有朦胧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2 一、导语设计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 敦厚”。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4、。“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 作为题目。 二、文学常识二、文学常识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 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 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以歌功颂 德为主;。“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内容以颂扬为主。 三、三、正音正音 雎鸠 j ji 荇菜 xng 窈窕 yo tio 寤寐 w mi 好逑 ho qi 芼 mo 四、听读四、听读 注意:节奏、语气、 感情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

    5、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五、五、译读译读 识记重点词语识记重点词语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流:捞取 寤寐:日日夜夜。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友:亲近 芼:挑选。 乐之:使她快乐 译文译文 3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

    6、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六、六、思读:读懂诗意,读出画面。思读:读懂诗意,读出画面。 (一)(一)读出故事:读出故事: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二)读出情感(二)读出情感 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首章(前 4 句):小伙子的爱情和愿望。 爱慕 次章(中 8 句):小伙子的寤寐不忘。 思恋 尾章(后 8 句):设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幻想 (三)读出画面(三)读出画面 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

    7、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 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 (1)例: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雎 鸠和鸣图。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 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 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生自读,想像画面) (2)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师点评。 (雎鸠和鸣图、少女采荇图、长夜难眠图、 尽情狂欢图) 我在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 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一幅:少女采

    8、荇图。清清的小河边,一位身穿粉红色衣裙的少 女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际。她双袖挽起, 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笑容粲然,像三月桃花一样美丽。 (一幅清新怡人的图画呈现在眼前) 我在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一幅:长夜难眠图。夜已深沉,明月 4 高悬,万籁俱寂,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 眠。采荇少女的美好身影使他魂牵梦萦,意醉神迷。 (生动的语言描摹了君子寤寐思服的画面。) 我在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诗时看到一幅:琴瑟和谐图。红对联, 红窗花,红蜡烛,红衣,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

    9、(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好生让人羡慕。) 总结: 雎鸠和鸣、君子好球、寤寐思服、君子淑女琴瑟和谐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同桌互读,看能否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七、品读,鉴赏手法,读出美感。七、品读,鉴赏手法,读出美感。 景美、人美、情美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词语、句子以及诗歌特有的表 现方式中体悟到的,所以,应该还有一美“文美” 探讨文中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补充介绍: 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即直陈其事,直接抒写。 比:即比喻。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一)赋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个

    10、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 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 现代汉语里叫记叙。 (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和它后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什么关系? 明确:比兴 在这首诗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说雎鸠鸟成双成对在河边鸣叫,就用来比喻君 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这一层关系。另外一层关系,那就是“兴”,为了引出下文, “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现在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诗句有什么特点?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5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明确: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重复歌咏。这样反复咏唱, 增强了

    11、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流 ”、”采 ”、”芼 ”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采荇菜的少女的性格特点:勤劳能干,心灵 手巧; 八、总结八、总结 (一)起兴手法的运用 (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这首诗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九、作业:九、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关雎 2.完成关雎测试题 七、教学反思 1、导诵读的环节做得还不够深入。 2、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品读诗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不够深入,故而学生体会 有失肤浅,譬如,关于“语言”,关于“人物”,可赏析的美点还可以更深刻一些。 6 诗

    12、经两首教案第2 课时 教材册别及单元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 题 12诗经两首 课时 第2课时 一、课标要求 1.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的诵读。 2.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 3.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所抒发的感情。 4.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 5.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 二、教材分析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名篇。诗歌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描绘了主人公对伊人的倾 慕之情和苦苦追寻的过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执著之意,感情淳朴、真挚。文字很简单,但却有 种美丽至极, 百读不厌之感。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营造了一种充满水乡泽国

    13、情调的渺远空灵、 柔婉缠绵的境界。 主人公形象也耐人寻味。他(她)伫立凝望、反复追寻,犹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写尽了情致。富有音韵的四字一句,回章叠句,形成一唱三叹,也渲染了一种渺远虚惘的气氛。教学本文, 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 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 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诗在关雎的学习之后,学生对诗经的有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领悟能 力和欣赏能力,但爱情诗的定位可能会束缚孩子的

    14、思维,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抒 情主人公的形象准确、鲜明而可感。 四、教学目标 1.疏通诗句,理解蒹葭的主要内容。 2.学习起兴、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3.感知“伊人”的形象,解读诗歌的主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起兴、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难点: 感知“伊人”的形象,解读诗歌的主题。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一、导语设计 古人云:“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同学们,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出自诗经的第一首诗关雎,对诗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我们一起

    15、来回顾一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叫诗三百,风、 雅、颂三个部分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我们今天要学习诗经两首中的第二首蒹 葭。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1、疏通诗句,理解蒹葭的主要内容。 2 2、学习诗经起兴、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意境美、含蓄美。(学习重 点) 7 3 3、感知“伊人”的形象,解读诗歌的主题。 (学习难点) 二、二、作品介绍作品介绍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秦风就是秦地的民歌。“秦风” 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生于水边。 三、三、正

    16、音正音释义释义 萋萋:q 茂盛的样子 溯洄:s hu 逆流而上 湄: mi 岸边,水草相接的地方 跻: j (路)高 涘: s 水中的小块陆地 道阻且右 向右迂曲 四、四、一唱三叹一唱三叹读蒹葭读蒹葭 (一)听读:感受诗的音韵美。(一)听读:感受诗的音韵美。 听老师配乐朗读诗歌,同学们要结合上一课时学习到的关于诗经的艺术特点,体会 蒹葭的音韵美,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

    17、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交流点拨】音韵美表现在: 四言句式 重章叠句 押韵 叠词 1、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2、重章叠句: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具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从听觉上强化了音乐 的旋律感。 3、押韵:第一章押“ng”韵,韵脚有苍、霜、长、方、央。第二章押“i”韵,韵脚 有萋、晞、跻、坻。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 4、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 (二)再读:(二)再读:请学生结合注解,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品的内容。请学生结合注解,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

    18、品的内容。 给出译文,大家参考。给出译文,大家参考。 译文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8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五、五、联想想象绘蒹葭联想想象绘蒹葭 苏轼曾经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今天我们学的蒹葭是否有这样的苏轼曾经评价王维的诗“诗中

    19、有画,画中有诗”,那今天我们学的蒹葭是否有这样的 特点呢特点呢? ? 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写景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景物特点: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画面。 写景作用:起兴手法,每章开头均已秋景起兴,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气氛, 烘托了主人公忧郁感伤的情怀。 六、六、字里行间品蒹葭字里行间品蒹葭 本首诗是怎样表现男主人公情感的本首诗是怎样表现男主人公情感的? ? 明确: 1.从伊人所在地

    20、点的变化中表现男子的情感。 例如:“一方”、“中央”、“湄”、“坻”、“涘”、“沚” 表现出主人公对伊人追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意伤感之情。 2.从道路的悠长曲折变化中表现男子的情感。 例如:“长”、“跻”、“右” 表现主人公对伊人的追求不畏险阻,执着追求的真挚情感。 七、七、多维视角悟蒹葭多维视角悟蒹葭 所所 谓谓 “伊伊 人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其实,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其实, 古往今来人们对伊人的含义就有多种解读。古往今来人们对伊人的含义就有多种解读。 爱情说:认为“伊人”是意中人。 政治

    21、说:认为“伊人”是贤能之人。 理想说:认为“伊人”象征着理想。 无论“伊人”是何人,指的是什么,诗歌中的主人公都是经历了许多波折,一直苦苦追寻着“伊 人”,这其实体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意义,美好的事物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不管最后主人公是否 寻得“伊人”,这追寻过程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意义。 在追寻的路上,我们热烈地期盼和追寻着美好,也许这种追寻不能实现,但路上的风景,我们 的希望足以温暖我们无悔的青春。 八、写作特色八、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 蒹葭出自诗经中的秦风,在秦国这个好战的地方,竟有这样玲珑剔透、缠绵悱恻的诗作,蒹葭出自诗经中的秦风,在秦国这个好战的地方,竟有这样玲

    22、珑剔透、缠绵悱恻的诗作, 这就告诉我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寻存在于任何角落,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这就告诉我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寻存在于任何角落,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九、迁移拓展九、迁移拓展 从主题内容、结构形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比较关雎和蒹葭的异同。从主题内容、结构形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比较关雎和蒹葭的异同。 相同: 9 1.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 2.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 3.使用双声叠韵,富于音韵美。 4.都采用了重章叠句、起兴手法。 异同: 关雎重在“叙事”,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十

    23、、十、 作业:作业: 1.背诵并默写蒹葭 2.推荐阅读: 诗经子衿 、诗经木瓜、 诗经桃夭 九、 教学反思 1.这是一首美丽的诗,这是一首纯净飘渺的诗,所以我的教学用语也尽量地诗意化。整堂课, 孩子们都在诗意地徜徉,去看蒹葭苍苍,去感同身受主人公心境所经历的热爱、欢喜、渴望、失望、 希望、惆怅,去描绘心中的伊人。 2.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有遗憾所以动人,有遗憾才追求不止。“教,然后知困”,本节课在初 读这一环节节奏太快,应给更多的学生说自己的初读体验。预设性太强,在处理“突发”问题上犹 显稚嫩,不够灵活巧妙。 3.真正美的诗歌,就是每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能和作品产生极大的共鸣。但是我们又有 遗憾,无论欣赏谁的朗读,谁的解读,我们都会感到我们无法完全把心中感受到的那份美,那种特 有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同样,诗经的教学也是如此,无论怎样的设计,都觉得仍是一种遗 憾,似乎还是无法把那一种美,最真切的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我想,我会带着遗憾继续研究诗 经,研究诗歌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两首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93511.html
    副主任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