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考点专题汇编:古诗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语文必考点专题汇编:古诗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考点 专题 汇编 古诗 理解 默写 答案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暗示女主人公随岁月流逝 而容颜老去的形象。 (2)柳永雨霖铃中直接描写别离之人的动作、神态的句子是 “ , ”。 (3)李煜虞美人中用比喻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是 “ ? ”。 【答案】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关雎中表现男子向心上人求爱而不得的复杂心境的诗句是 “ , ”。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借景烘托琵 琶之声动人心弦。
2、(3)李商隐的锦瑟中,化用典故,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破灭的名句是 “ , ”。 【答案】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表现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原因的一句是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 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答案】 (1)哀民生之多艰 (2)江山如
3、画,一时多少豪杰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 ”两句,抨击了违背规则、苟合取容、 投机取巧的社会风气,表明自己宁肯牺牲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志。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一联,采用拟人化描 写,表达对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由衷的喜爱,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 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答案】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
4、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 “ , 。” (2)短歌行中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句子: “ , 。 , 。” (3)短歌行中出自诗经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 “ , 。” (4)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的句子: “ , 。” (5)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的句子: “ , 。” 【答案】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5、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 ”两句,借前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 (2)在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 是: , 。 (3)韩愈在师说开篇就提出教师职能的句子是:师者, 。 【答案】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 ”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 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答案】 (1)积善成德,而
6、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一词中“ ”一句,以江水为喻,将“愁”写得真切、深刻。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印证了这句话。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观点相同。 (3)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 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十二则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是: , 。 【答案】 (1)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 补
7、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是写给李蟠的,文末“ ”说明李蟠的儒学素养,而 “ ”点出了给李蟠写文章的原因。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神奇效 果,“ ”一句也从侧面描写了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神奇效果。 (3)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答案】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余嘉其能行古道 (2)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0.(1)三峡中描写高猿长啸的句子,突出猿声凄异的特点的句子是 , 。 (2)三峡 中秋日有霜的早晨,三峡景色清寒肃杀: ,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皎洁
8、的明月映照在江中,四周船儿悄无声息之景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 句是“ , ”。 【答案】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白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出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精神的两句是: “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 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答案】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
9、)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一句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 “ ”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 两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屈原离骚中“ , ”两句写出作者坚持心中 的美好追求,表达了即使死也不后悔的坚定信念。 【答案】 (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中的“ ? ”两句写出了自然
10、的轮 回与人生的短暂,也表达了李煜的痛苦与绝望等复杂感情。 (2)师说中,韩愈运用古今对比,在肯定古代圣人从师而问这一正确做法的同时,指出现在一般人的错误 态度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 夸饰山峰之高,用 衬 托绝壁之险。 【答案】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面对群小诬陷、风气败坏的环境,在发出忧愁苦闷、走投无路的慨叹后,仍坚定地表 示“ , ”!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描写了烟雾 散去、皓月朗照下湖面波光粼粼、明月倒
11、映水中的景色。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感叹长江的无 穷、生命的短暂,引出了下文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描写。 【答案】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2)离骚中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品行的句子是: , 。 (3)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 是: , 。 (4)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 子: , 。 (5)离骚中表明自己
12、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 , 。 (6)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 是: , 。 (7)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 是: , 。 (8)离骚中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德当做常态的句子 是: , 。 (9)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 是: , 。 (10)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 是: , 。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众女嫉
13、余之蛾眉兮,谣諑谓余以善淫。 (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8)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9)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0)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 , 。 (2)逍遥游中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 是: , 。 (3)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 此在作者看来也 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4)逍遥游中作者
14、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 的句子是: , 。 (5)逍遥游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 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 是: , 。 (6)逍遥游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 是: , 。 (7)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 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8)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 行和休息的样子来
15、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9)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 是 : , 。 (10)逍遥游中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他们分别能“效”“比”“合” “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 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句子分别 是: , , , 。 【答案】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
16、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7)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9)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 是: , 。 (2)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她的态度是: ,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 是: , 。 (
17、4)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 是: , 。 (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 。 (6)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邀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 是: , 。 (7)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 。 (8)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 (9)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的 ,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10)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 中的 , 。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答案】 (1)浔
18、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6)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7)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8)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9)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0)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