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复习课件(各章总结提升).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复习课件(各章总结提升).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湘教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 复习 课件 各章 总结 提升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的地球的运动运动第二章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P17第三章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 P33第四章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陆地水与洋流 P42第五章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P49专题专题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1.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1)确定经度图甲 图乙 专题图甲为太阳光照侧视图,该图中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50E,该经线此时的地方时为12时,因此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50E。图乙为太阳光照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该图中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20E,该经线此时的地方时为12时,因此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0E。(2)确定纬
2、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位置可以根据晨昏线的位置来判定,如上面两幅太阳光照图所示,晨昏线若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确定图甲中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5N,150E),图乙中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5N,120E)。技巧归纳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纬度为,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专题2.确定地方时(1)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专题3.确定季节和日期 专题(1)根据晨昏线判断
3、节气如图1所示,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可判断这一日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如图2所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可判断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如图3所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可判断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专题(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季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为夏半年,在南半球则北半球为冬半年。(3)根据0时所在经线和国际日界线确定日期NoImage如右图所示,C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该经线为135W,因此图中180与13
4、5W两条经线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从135W向西到180为“昨天”,从135W向东到180为“今天”。专题4.确定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1)确定昼长和夜长晨昏线将地球上纬线分为昼弧与夜弧两部分,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了昼长与夜长,弧度15为1小时。某一地点昼弧所跨经度数乘以4分钟(或昼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就得到昼长;某一地点夜弧所跨经度数乘以4分钟(或夜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就得到夜长。如上图所示,B点所在纬线的夜弧为302=60,B点的夜长为6015/时=4时,B点的昼长则为24时-4时=20时。专题(2)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晨线与某地纬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地的日出时间,昏线与某地纬
5、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地的日落时间。春、秋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个地方均为6时日出、18时日落;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如上图中D点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已知昼长时间求日出、日落时间公式为:12-昼长2=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专题如已知上图中B点的昼长为20时,则B点的日出时间为:12-昼长2=12-202=2时B点的日落时间为:12+昼长2=12+202=22时上图中C点正好位于晨线上,此时地方时为8时,即为日出时间。因为上午、下午等长,所以C点的日落时间为16时。专题如已知上图中B点的昼长为20时,则B点的日出时间为:12-昼长2=12-20
6、2=2时B点的日落时间为:12+昼长2=12+202=22时上图中C点正好位于晨线上,此时地方时为8时,即为日出时间。因为上午、下午等长,所以C点的日落时间为16时。专题例题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点正好处于(填“晨线”或“昏线”)上。(2)这一天,点的昼长为时,其日出时间为。(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最小值的范围是。(4)此日后,遵义市的昼长将变(填“长”或“短”),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填“大”或“小”)。(5)图中,点的地方时是;此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是。(6)点处于五带中的带;由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偏(填“东”或
7、“西”)。专题思路导引(1)读图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白天过渡为黑夜,因此点正好处于昏线上。(2)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点正好处于昏线上,正值日落,所以点的日落时间为14时。根据昼长=(日落时间-12)2可知,点昼长为4时,根据昼长=(12-日出时间)2可知,该地的日出时间为10:00。(3)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专题(4)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
8、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距遵义越来越近,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5)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所以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22:00;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当地的纬度之差),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的纬度为40N,所以该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5)=26.5。(6)点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因此由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偏东。专题答案:(1)冬至昏线(2)410:00(3)南回归线及其以
9、南地区北半球各纬度(4)长大(5)22:0026.5(6)北温东第二章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形态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专题一专题二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有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年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
10、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以下图为例,图中A、B、C、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专题一专题二(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以下图为例,图中A、B、C、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专题一专题二(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专题一专题二(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
11、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专题一专题二(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年代。专题一专题二例1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专题一专题二思路导引(1)由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
12、M反映的地质含义和N不同的是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岩层没有(填“有”或“没有”)经过挤压作用。地质构造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但无法判断沉积物的变化。专题一专题二(2)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没有(填“有”或“没有”)持续地接受沉积。位于下方的岩层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岩层形成的时代早于甲岩层。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岩层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