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pptx》由用户(JCJ10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寡人之于国也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寡人 课件 PPT 下载 _人教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孟子 目标导航目标导航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2.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向背的积极思想。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向背的积极思想。 3.体味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艺术。体味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艺术。 4.体会孟子仁政思想的时代意义体会孟子仁政思想的时代意义,并能作出恰当的评论。并能作出恰当的评论。 文本助读文本助读 1.1.连线作者连线作者 孟子孟子( (约前约前372372前前289),289),名轲名轲, ,字子舆字子舆, ,战国邹战国邹 ( (今山今山
2、 东邹城东南东邹城东南) )人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 子主张行仁政子主张行仁政, ,强调强调“民贵君轻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重视民心的向背; ;主主 张张“制民之产制民之产”,”,在人性问题上在人性问题上, , 提出提出“性善论性善论”。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是孟子及其弟 子编撰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子编撰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共共7 7篇篇, ,内容包括孟子的内容包括孟子的 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孟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孟 子比喻准确形象子
3、比喻准确形象, ,语言犀利酣畅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感情洋溢饱满, ,说理说理 深刻透彻深刻透彻,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2.2.探寻背景探寻背景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 ,各国诸侯争城夺地各国诸侯争城夺地, ,角逐武力角逐武力, , 权势与暴力被推崇权势与暴力被推崇, ,霸道被视为天道霸道被视为天道, ,倚强凌弱被视作倚强凌弱被视作 合理。合理。 孟子是在梁惠王三十五年孟子是在梁惠王三十五年( (前前335)335)应邀来到魏国的。应邀来到魏国的。 孟子到来时孟子到来时, ,梁惠王曾对他说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寡人不佞, ,兵三折于外
4、兵三折于外, , 太子虏太子虏, ,上将死上将死, ,国以空虚国以空虚, ,以羞先君宗庙社稷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寡人甚寡人甚 丑之丑之, ,叟不远千里叟不远千里, ,辱幸至弊邑之廷辱幸至弊邑之廷, ,将何以利吾将何以利吾 国国?”(?”(史记史记魏世家魏世家) )从中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从中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 子来魏的目的。子来魏的目的。 基础导练基础导练 1.识字注音识字注音 米粟 (s) 弃甲曳 兵(y) 不可胜 食(shn) 数罟 (c ) 洿 池(w) 鱼鳖 (bi) 养生丧 死(sng) 衣 帛(y ) 鸡豚 狗彘 (tn zh ) 庠 序(xin) 孝悌 (t ) 饿莩 (pi
5、o) 2.2.通假字通假字 (1)(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失其时无失其时 “无无”通通“毋毋”,”,不要不要。 (2)(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颁”通通“斑斑”,”,颜色杂而不纯颜色杂而不纯。 (3)(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涂”通通“途途”,”,道路道路。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1)之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填然鼓之(助词,无实义) 五亩之宅(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2)加 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动词,施加)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动词,放上) 而山
6、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动词,加大)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动词,虚报) (3)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名词,武器)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名词,军队,士兵)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名词,军事) (4)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与“曲”相对,不弯曲) 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 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副词,一直) 四体康且直(身体硬朗) (5)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6)胜 谷不可胜食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 (7)
7、数 数罟不入洿池(密,与疏相对) 数口之家(几) 范增数目项王(副词,屡次)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量) 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计算) (8)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指打开粮仓,赈济 百姓)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 (生、出,引申为“发出”的意思)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打开) 4.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1)寡人 之于国也 古义: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今义:形影孤单的人。 (2)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3)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
8、。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4)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义:这样却。今义:转折连词。 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填然鼓 之 鼓,名词作动词,敲鼓 (2)是使民养生 丧死 无憾也 生,死,动词作名词。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3)树 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4)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衣,名词作动词,穿 (5)谨 庠序之教 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6)然而不王 者 王(wn),名词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7)王无罪 岁 罪,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6.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是亦走也 判断句判断句 (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
9、后置 (3)申之以孝悌之义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5)未之有也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6)非我也非我也,兵也兵也 判断句判断句 预习导读预习导读 1.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 提示:提示:以以“民不加多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论述。首先为线索展开论述。首先, ,以梁惠以梁惠 王认为自己已王认为自己已“尽心尽心”,”,却却“民不加多民不加多”来提出疑问。来提出疑问。 其次其次, ,孟子以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与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与
10、 邻国国君并无本质区别邻国国君并无本质区别, ,从而揭示从而揭示“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原因。的原因。 最后最后, ,孟子提出了使民加多的各种措施。孟子提出了使民加多的各种措施。 2.2.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哪些行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哪些行“王道王道”的措施的措施? ?实质是实质是 什么什么? ?施行后会取得怎样的效果施行后会取得怎样的效果? ? 提示:提示:王道之始王道之始: :恤民养民。具体措施是恤民养民。具体措施是“不违农不违农 时时”;“”;“数罟不入洿池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斧斤以时入山林”。实质。实质 是发展生产是发展生产, ,兴旺副业兴旺副业, ,促进物资生产促进物资生
11、产, ,打好生活基础。打好生活基础。 效果是谷与鱼鳖效果是谷与鱼鳖“不可胜食不可胜食”,”,材木材木“不可胜用不可胜用”,”,使使 民民“养生丧死无憾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成王道之成: :保民教民。具体措施是保民教民。具体措施是“五亩之宅五亩之宅, ,树之以树之以 桑桑”;“”;“鸡豚狗彘之畜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无失其时”;“”;“百亩之田百亩之田, ,勿夺勿夺 其时其时”;“”;“谨庠序之教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之以孝悌之义”。实质是发。实质是发 展经济展经济, ,搞好生活搞好生活, ,保障民生保障民生; ;注重教育注重教育, ,促进精神文明促进精神文明 建设建设, ,加强
12、社会稳定。效果是加强社会稳定。效果是“五十者可以衣五十者可以衣 帛帛”,“”,“七十者可以食肉七十者可以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数口之家可以无 饥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七十者衣帛食肉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黎 民不饥不寒民不饥不寒”。 句段剖析句段剖析 1.1.察邻国之政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 寡人之民不加多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何也? ? 剖析剖析 这是梁惠王见到孟子后提出的首个问题这是梁惠王见到孟子后提出的首个问题, ,问题的问题的 关键点是关键点是“增加人口增加人口”。古代人口少
13、。古代人口少, ,为了增加劳力和为了增加劳力和 扩充兵员扩充兵员, ,各诸侯国都希望人口增多。谁拥有了大量的各诸侯国都希望人口增多。谁拥有了大量的 人口人口, ,谁就拥有了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了大量的土地耕种者, ,谁就拥有了大量谁就拥有了大量 兵员兵员, ,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梁惠王希望更多的人民归附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梁惠王希望更多的人民归附 自己自己, ,他将自己的做法与邻国君主比较他将自己的做法与邻国君主比较, ,认为自己国家认为自己国家 比邻国的政治好多了比邻国的政治好多了, ,可是依然可是依然“民不加多民不加多”。因此。因此, , 梁惠王见到孟子便直接把话题放在人口上面。由此可梁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