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小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3926850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134
  • 大小:192.2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小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小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中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温习 中国古代文学 历史事件 人物传记 小说 文言文 对比 对照 比较 阅读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小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 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朝晖夕阴_(2)前人之述备矣_(3)日出而林霏开

    2、_(4)佳木秀而繁阴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3【乙】文中“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 (填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4【甲】【乙】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5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3、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去国怀乡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颓然乎其间者 (4)太守谓谁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太守之乐其乐也C古仁人之心山林之乐D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微斯人,吾谁与归

    4、?(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9“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_。“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_,“退”指_。10请结合甲、乙选文的内容和背景分析两文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古诗文阅读,老师选择三篇均与“雪”有关的作品,请完成下面小题。【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湖心亭看雪)【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蝠以寄僧赏。(选自小窗幽记)注释絮起风中:化用“才女谢道韫咏絮”之典故:未若柳絮因风起。”子瞻之壁:即苏轼,字子瞻,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6、卷起千堆雪”之词句。原宪之羹:原宪,孔子的弟子,虽然贫穷但不追求名利,安贫乐道。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醪:浊酒,汁渣混合的酒。11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1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义。湖中人鸟声俱绝是金陵人,客此万壑铺银徘徊凝览13选

    7、出以下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惟长堤一痕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B画冒雪出云之势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铭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14请用斜线(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欣 然 一 饱 随 作 雪 景 一 幅 以 寄 僧 赏。1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16三篇均写到雪,都用借景抒情的写法。三篇借雪景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用简洁语言概括。17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8、,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

    9、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午、未、申: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未:下午一点到三点。申:下午三点到五点。夕春:夕阳。(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中的“负者”指背着东西的人,此句表示游人的欢乐。B“伛偻提携”中的“伛偻”是弯腰曲背的意思,这里指老人。C“颓然乎其间者”中的“颓然”是颓废的意思;这里指太守看着众人之乐,想起自己,不觉伤感起来。D“山岗设色”中的“设色”是染上颜色的意思,这里指山峦的景色美丽。(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阅读甲文,怎样

    10、理解“太守醉”中“醉”的意思?(4)两文都是写“乐”。乙文写作者以花态柳情、山容水意为乐,甲文作者则以 _,表达了作者 _的情趣。“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研学小组收集了有关孤山的古诗文资料,请你阅读这些资料,跟着莲莲到孤山一探究竟吧。(甲)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乙)水经注曰: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四面岩峦,一无所丽,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皦焉冲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山麓多梅,为林和靖放鹤之地。林逋隐居孤山,宋

    11、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常畜双鹤,豢之樊中。逋每泛小艇,游湖中诸寺,有客来,童子开樊放鹤,纵入云霄,盘旋良久,逋必棹艇遄归,盖以鹤起为客至之验也。临终留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节选自张岱西湖梦寻孤山)(丙)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节选自宋史林逋传)【注释】狎(xi):玩赏,亲近,檀(tn)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里泛指乐器。同“皎”,明亮。林和靖,林逋,字君复

    12、,北宋诗人,下文的林处士是其别称。遄(chun):迅速。晦迹:隐居。18参照表中方法提示,解释加点的字词。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两湖反景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推断。(1)_常畜双鹤字音推断法:畜,是一个多音字,作名词时,读ch;作动词时,读x。(2)_既就稿查阅字典法:从事;就职、赴任;完成。(3)_19“孤山”位于杭州闹市,其名常令游客疑惑不解。读了张岱的孤山后,请你为游客解说“孤山”得名的缘由。20根据语境,请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作批注,并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和语气。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21山园小梅的颔联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丙文“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

    13、奇句”的看法赏析颔联的妙处。22陶渊明采菊,“悠然见南山”;周敦颐爱莲,“同予者何人”;林处士咏梅,“与姓氏具香”。根据你对陶渊明、周敦颐的了解,结合诗文内容,探究古代文人钟情于梅莲菊等植物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

    14、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3解释文中

    15、加点词语的意思。(1)醉翁之意不在酒( )(2)野芳发而幽香( )(3)树林阴翳( )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乐,吾

    16、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学者皆为才且良;禽鱼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节选自曾巩元丰类稿,有删改)2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或醉且劳矣(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2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27欧阳修将两个亭子分别命名为“醉翁亭”和“醒心亭”,一“醉”一“醒”中蕴含着怎样的深意?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的发现。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甲】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17、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乙】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

    18、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2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成吉思汗( )浩浩汤汤( )2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云归而岩穴暝/潭西南而望B前人之述备矣/山间之四时也C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或异二者之

    19、为/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3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翻译: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_,_。(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啊!_,_?31【甲】【乙】两文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各自怎样的抱负?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

    20、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释】羌酋:羌族部落首领。3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是进亦忧(2)微斯人(3)既葬3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或异二者之为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吾谁与归 女有归(大道之行也)C以母在时方贫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

    21、记)D皆能道其名字 虽有至道(虽有嘉肴)34(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B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C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D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36(甲)(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_(用甲文语句回答);(乙)文体现了范仲淹至孝、_、_、_的品质。3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22、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西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哥帖子

    23、,至十九日,石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人鸟声俱绝:雾松沆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即棹小舟入湖:(2)翻译下列句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3)【甲】文写的是雪后的西湖,主要用了 _的手法;乙文写的是春天的西湖,主要运用了 _的修辞手法。(4)【甲】【乙】两文均属写景游记,但所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24、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孟子曰:“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丈夫;成年男子。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命;教导夫子:丈夫。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正位:正确的位置

    25、,孟子用来比喻“礼”。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由:遵循大道走。38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是亦不可以已乎_3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0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每句限停两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1 【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闸述了怎样的主张?有何异同?参考答案:1 日光 详尽 弥漫的云气 茂盛2(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2)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3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4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

    26、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意对即可)。5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意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晖,日光。(2)句意:前人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备,详尽。(3)句意:太阳出来而树

    27、林的雾气消散了。霏,弥漫的云气。(4)句意: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秀,茂盛。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夫,那。胜状,好景色。一,全。(2)晦,阴暗。之,的。者也句式表判断。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古文演化出的成语的理解。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分析。“水落而石出者”的意思是溪水水位下降,露出石头。这是冬天的景象。成语“水落石出” 指水退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如红楼梦第六十一回:“如今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连前儿太太屋里丢的也有了主儿。”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比较分析能力。首先要了解写景的作用,一般写景是为了抒

    28、情;然后要结合关键句子分别写出两篇选文中写景的作用。甲文,“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为下文写在阴晴两种环境中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览物之情”做铺垫;乙文,“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朝暮之景的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二者突出了其早晚和四季秀美多变的特点,由此作者作出小结“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5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要结合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回答。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但是随遇而安、励精图治,使

    29、当地人过上了富足、平安、祥和的生活,“太守之乐其乐”, 他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表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可见其思想的立足点是“民”;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在阴雨的环境中“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在晴朗的环境中“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他们的“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不同,可见他们是“以物喜,以己悲”,其思想的立足点是“己”。【点睛】参考译文:甲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

    30、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乙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6(1)离开。(2)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倒下的样子。(4)是。7A8(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

    31、,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9 联系上下文,理解到“二者”是指上文两种“以物喜,以已悲”的两种人。 “进”指“居庙堂之高” “退”指“处江湖之远”10甲文表现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现了欧阳修寄情出水,与民同乐的思想。【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意: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去:离开;(2)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先: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句意: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倒下的样子;(4)句意:太守是谁呢?谓:是。7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A.介词,因为/介词,以。B.代词,他们的。C.结构助词,的

    32、。D.连词,表承接,不译。故选A。8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重点词有: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调整为“与谁”。重点词有:述,记述。以,用。“述以文”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调整为“以文述”。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或异二者之为”大意是“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二者”指“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两种人,即“以既悲,以物喜”两种人。根据原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可知,“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10

    3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及主旨的能力。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岳阳楼记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但寄情山水,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点睛】参考译文:岳阳楼记唉!我

    34、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醉翁亭记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

    35、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庐陵欧阳修。11D12全,都客居山沟凝视13B14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15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16甲:英雄失路的悲慨乙:故国之思:丙:自然之乐。【解析】11本题考查诗文鉴赏。D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诗人因上书触怒唐宪宗而被贬千里之外的潮州,自己只身上路

    36、,前途渺茫,生死未卜,亲人不在身边,只能向侄孙交代后事,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的委屈、凄楚、愤慨、悲伤;“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分析有误;故选D。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俱:都、全;(2)句意: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3)句意:山中的山沟都铺上了一层银色。壑:山沟;(4)句意: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凝:凝视。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量词,一道/副词,全、都;B均为结构助词,均理解为“的”;C代词,这/动词,表判断;

    37、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故选B。1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为顺承关系;“以寄僧赏”是“随作雪景一幅”的目的;应在“随作雪景一幅”前后各断一处;故断为: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1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惟:只,仅仅;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而已:罢了;(2)皆:都;登

    38、眺:登高远眺;絮起风中:形容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16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甲】诗写雪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其意思是: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诗人因尽忠上书获罪,被贬潮州,作者借景抒情,表现英雄失路的悲慨。【乙】文“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特地选择大雪三日后的夜晚去湖心亭观雪;结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这处从雪后之景起笔,宁静、空

    39、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孤寂的意绪,写作者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茫茫天地中能如作者来观雪的人极少,表现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暗含故国之悲。【丙】文“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等语句,化用典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积雪比作堆砌的玉,等等),表现了雪景的美好,寓情于景,表现了对自然的喜爱,尽情享受自然的乐趣。【点睛】【甲】参考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我知你远

    40、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乙】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

    41、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丙】参考译文: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的山沟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飞散的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飘着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17(1)C(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

    42、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3)一层是指酒醉,另一层是指陶醉。为山水美景而陶醉,为看到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和乐开心而心情舒畅,这是与民同乐的陶醉。(4) 与民同乐为乐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C.“颓然乎其间者”中的“颓然”意思是醉醺醺的样子,并非是颓废的意思;这里指太守看着众人之乐,自己也很快乐。此项说法有误;故选C。(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的重点词有:知:知道;乐:快乐;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

    43、,快乐。(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作者的“醉”,结合“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可知是酒醉。结合上文的四季美景“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可知,也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据“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可知,作者的“醉”,还源自心中之“乐”,因自己施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实现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因“乐”而“醉”,沉醉乐中。(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甲文结合“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等内容可知,作者以“与民同乐”

    44、为乐。作者通过描写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故此题答案依次为:与民同乐为乐;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点睛】参考译文:【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

    45、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乙】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18 倒影 养 19梅花屿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小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926850.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