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文化经典阅读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文化经典阅读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20 高考 语文 复习 专题 十四 文化 经典 阅读 课件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文化经典阅读课件真题研练核心突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落实比方法更重要落实比方法更重要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解考点考情磨高考真题探命题特点解考点考情考点要求 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简释:“传统文化经典”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作用并在现在仍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典籍,上至论语,下至曾国藩家书,涉及经史子集,浩繁庞大,但主要指“子”部分,即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书籍,尤以论语为首为要。加个括号特别说明了这一点。“理解”“评价”点明了考查的重点:一是理解经典,二是评价经典。无论是理解还是评价,都重在经典的思想文化内涵。考点简释考情表览年份经典经
2、典内涵题型及分值2013论语学而论语宪问君子之风填空题简答题(5分)经典常识、经典思想理解2014论语季氏论语公冶长交友填空题简答题(5分)经典思想概括和评价2015孟子集注(朱熹)君子人格填空题简答题(5分)经典名句背诵、重要概念理解2016墨子节用节用和为政填空题简答题(5分)经典重要概念理解和思想概括2017论语公冶长论语述而教育填空题简答题(6分)经典常识理解和句子内涵分析2018论语述而论语泰伯君子之风简答题简答题(6分)重要词语理解、思想主旨概括1.考查范围:除2015、2016两年考其他经典外,全都考查论语。2.考查材料:可以是单则,也可以是两则;可以是同一经典内不同章节的两则,
3、也可以是不同经典的两则。意在引导学习经典要善于内引外联,学会比较、迁移。3.考查题型:总体来看,基本上一为填空题,12分;一为简答题,34分,前易后难。4.考查能力:以理解、概括为主,兼及识记、分析、评价。5.主要考点:经典文化常识、名句的识记;经典思想内涵的提取和理解。数据密解磨高考真题1.(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注才之美:美好的才华。使:假使。(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后四思该题考了什么?该题是怎么考的?标准答案是如
4、何组织的?我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周代文化”,1分,“推崇”或“向往”类似词语,1分)答题提示:本题借助孔子“梦见周公”表达了他对周公所代表的“周礼”的推崇和向往。应该说,只要考生有基本的论语知识基础,一般都能写出关键词(或类似词语)“周礼”“推崇和向往”等。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道题审题和解答难度都不大。考生需关注“字、词、句的味道”。孔子说“甚矣吾衰也”,这句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已经衰老得很厉害了(无论是形体上还是精神上)”,这是孔子面对生命的短暂和渺小,以及现实的残酷和黑暗,发出的悲鸣。“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个时候“
5、周公”何尝不是孔子的一种精神慰藉。但现实是“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悲凉。是孔子梦不到周公,还是周公不来孔子的梦中,这不得而知,但无论是哪一点,都代表了孔子暮年的痛苦;仁政未曾实现,礼义没有推行,更绝望的是高处不胜寒,知音无处寻。(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答后四思该题考了什么?该题是怎么考的?标准答案是如何组织的?我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概括主旨,2分;分析,2分)答题提示:通过对题干的把
6、握和对材料二的提炼和分析,本题可以拆分成以下两个基本问题:“主旨”是什么?就是孔子对“德行与才华”的观点,即“孔子注重德行修养,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主旨”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即对材料二进行相应的分析,只要表述得当,即符合要求。本题材料选自课外,第一关就是翻译,但结合注释,难度不大。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大致意思是“假如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美好才华,但如果他骄傲、小气,那么他其余的表现也就不值得一看了”。过了翻译关,接下来需要注意提炼和概括。“周公之才之美”,可提炼出“外在表现的才华”等,“骄且吝”可概括出“内在的不良德行”,进而提炼看出孔子推崇正面的“德行
7、、内在品质”的结论。一般来说,考生如果要答到“德、才”之间的关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有“显性、隐性关键词”的意识,也并非无法实现。从本题来看,“之才之美”,显性的关键词是“才(美)”,稍作提炼,就是“才华及外在表现”,“骄且吝”,是人性格上的缺陷,很明显这里是孔子提出的反面教材,只要作一个正面的转化,也不难得出“内在的品质”这个隐性关键词。参考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论语述而)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假使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论语泰伯)2.(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谓子贡曰:“
8、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_,子贡属于_。(2分)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德行言语(1空1分)答题提示:“德行”,指品德行为高尚。“言语”,能言善辩,指善于辞令和外交应对。“政事”,指长于政事、政务。“文学”,古代文献,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第二个语段,孔子夸赞颜渊能像自己一样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明孔子觉得弟子颜回在德行上最能传其衣钵。据此可推测颜渊
9、属于德行。第一个语段,从子贡的回答来看,他口才很好。子贡知道孔子欣赏颜回,于是直接回答不如,而且用自己来突出颜回的优点,从侧面又突出孔子对颜回教育得法,这个回答深得孔子的心意。据此可推测子贡属于言语。(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答后四思该题考了什么?该题是怎么考的?标准答案是如何组织的?我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
10、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每点2分,其中技巧1分,分析1分)答题提示:首先要逐句理解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教育技巧。第一个语段中,孔子把自己放低到跟弟子子贡一样的水平,表示自己也不如颜回。第二个语段中,“惟我与尔有是夫”一句,孔子将弟子颜回提高到自己的高度。孔子这样将自己同学生并列,体现了他平等待人的风度。第一个语段中,孔子虽然直言子贡不如颜回,但说自己也不如颜回,意在安慰勉励子贡。第二个语段中,孔子说颜回同自己一样,也具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修养,无疑是对颜回品德的高度赞扬,在夸赞之中更有激励。参考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哪一个强
11、些?”子贡回答说:“我怎敢跟颜回比?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断出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断出两件事。”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论语公冶长)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就把我的这些主张实行起来;不用我,我就隐退。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论语述而)3.(2016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注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德:通“得”。(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
12、是。(不超过6个字)(1分)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去无用之费(超出字数不得分)答题提示:本题从理解词义的角度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在理解整个语段的基础上,结合“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等语句可以判断出。(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答后四思该题考了什么?该题是怎么考的?标准答案是如何组织的?我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合理地节约用度。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1点1分,3点4分)答题提示: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和概括。首先要逐句理解大意,然后划分层次。首句是总领句,后面两句是具体体现。借助文段中的关键词句,如
13、“非外取地也”“去其无用之费”“民德不劳”等,即可概括出。4.(2015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_”一句的注释。(2分)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浩然之气(有错别字不得分)答题提示:本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14、的能力。材料选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内容都是对孟子的注释。题目又明确问“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一句的注释”,其实即便没有这样的语境,考生对“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应该也是十分熟悉的。难度不大。(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答后四思该题考了什么?该题是怎么考的?标准答案是如何组织的?我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1点1分,2点3分)答题提示: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归纳和概括要建立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概括准确、全面,需要结合上下文,还需要结合孟子的话
15、来理解。参考译文懂得如何辩言,只不过是尽心知性罢了。对于天下的言语,没有不探究其原理的,并且认识是非得失的原因啊。浩然充沛,盛大流行的样子。气,也就是充满身体的东西。本来是浩然充沛的,只不过失去了培养所以才会空虚,只有孟子善于培养并且能够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大概是他懂得辩言,就能够明晓道义,并且对天下的事情没有疑惑;培养气,就能配合道义,对于天下事没有什么畏惧,这就是他担当大任而不动摇的原因吧。探命题特点1.所节选的经典片段特点:语言凝练,思维性强;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理据充分;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对当代人们安身立命仍有指导意义。2.要考查的经典思想内涵特点:文化经典中有现实意义的思想观点,如为
16、政观、交友观、教育观和个人修养等。3.两种题型特点:填空题,要填的多是经典中的常识、名句,或是核心思想的概括,答案要求高度精准,字数相当简洁,不得写错别字。简答题,多是针对材料中包含的思想观点而出,涉及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甚或句读,要求能从语言文字中准确提取,概括出思想内核,并能分析、评价。核心突破落实比方法更重要理解必备知识准确把握经典的思想内涵掌握关键能力文化经典思想内涵的理解方法练就学科素养文化经典阅读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一、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一)教材论语选读的复习方法1.对每个章节,复习要抓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次,文化是重点“文字”层次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目的
17、在于读懂文章,积累知识;“文章”层次指对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目的在于学习章法,培养能力;“文化”层次指对文化传统的评价和理解,目的在于传承文化,提升思想。准确把握经典的思想内涵理解必备知识2.要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尤其要认真阅读每课后的“相关链接”,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弄懂弄透弄熟。对“仁、义、礼、智、信”五大关键词在孔子学说中的关系以及各自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结合教材说清楚。3.重视每篇课文后所附的“相关链接”“相关链接”都是古今大家对孔子或论语相关思想的解说,挖掘深广,解析精辟,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18、,是理解孔子或论语思想的好帮手。(二)论语十大思想内涵梳理1.为政以德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数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也叫“德治”或“礼治”。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重教化,轻刑罚;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为政需正己;举贤才。应特别注意孔子的“均无贫”思想。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教材助解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
19、,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孔子:_韩非子:_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2)请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答案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宜相互补充。参考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
20、归依。”(论语)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人们的自我完善,要的是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靠人们的自我完善,国内找不出十个;要是形成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人都得遵守的措施,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不应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韩非子)2.克己复礼孔子所说的“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孔子“克己复礼”思想包括三项内容。(1)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
21、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2)礼与仁的关系: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3)孝与仁的关系:在“仁”的诸多道德要求中,“孝”与“悌”被看作是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也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孝”即孝敬父母,“悌”即尊敬兄长。“孝悌”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教材助解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2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1)孔子为什么认为季氏用八佾舞是件不能容忍的事?答案不合周礼的规定。按照周礼,天子才能有八佾,季氏是大夫,只能有四佾,用八佾是对天子的僭越,僭越就是犯上。不合仁的要求。犯上就会作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天下就会乱套,这是最大的不仁,所以孔子不能容忍。(2)以上章句中孔子强调了“礼”“乐”“仁”三者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答案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
23、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道德。这里,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参考译文孔子评论季氏说:“他用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呢?”(论语八佾)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就是仁。一旦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他仁德了。实践仁德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论语颜渊)孔子说:“礼呀礼呀,难道仅仅是指玉帛之类的礼物说的吗?乐呀乐呀,难道仅仅是指钟鼓之类的乐器说的吗?”(论语阳货)3.知其不可而为之(1)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
24、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2)儒道之辩入世与出世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怃然”(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义。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教材助解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
25、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材料二:子张问曰:“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注崔子:齐君的臣子崔杼。陈文子:与崔杼同朝为官,两者地位相当。乘: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叫一乘。陈文子有马十乘,在当时应算极其富有。违:避开,离开。(1)材料一体现的是儒家的_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或“恪守周礼”,或“维护周礼”)(2)面对弑君事件,孔子与陈文子的做法有何不同?你更赞成哪种做法?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