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共50张).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919098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PPT
  • 页数:50
  • 大小:21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共50张).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课件 第三 单元 我们 中华文化 50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第6课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纲展示考纲展示体系构建体系构建1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2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3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考点扫描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纲展示思维导图基础梳理基础梳理题眼突破题眼突破核心考点核心考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特别提示】

    2、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文字与文明关系角度)。而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博大精深(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体现。(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色。【特别提示】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侧重的角度不同,源远流长是从文化发展历程上谈中

    3、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是从文化的内涵上谈中华文化的特点。u题眼突破 1.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是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

    4、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6)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2.区分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的联系: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从内部看

    5、,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联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一个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中华民族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区别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中华文化联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联系: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u真题演练 命题角度1 汉字与中华文化 1.(2

    6、014浙江)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A.B.C.D.【解析】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表明文字载体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也说明知识的传播方式的变化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故符合题意。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这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但看不出波浪式前进,故排除。材料不涉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性质的问题,故排除。【答案】B命题角度2 中华文化的特征2.(2014山东)

    7、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根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特点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

    8、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读材料,弄清美丽中国演出的形式有哪些,然后运用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及中华文化的特点等知识组织答案。【答案】(1)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u方法技巧 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大特征的原因,也可以作为中华文化的第三个特征用以答题。核心考点核心考点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2)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

    9、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4.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10、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u题眼突破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真题演练 命题角度1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3.(2014天津)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

    11、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印度佛教与中华固有文化融合,逐渐演变为中国化佛教,后又与儒学结合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也说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

    12、所用,应选。文化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消失,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错误。【答案】C命题角度2 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4.(2014广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设问的知识指向是“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所以要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可运用尊重文化的

    13、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促进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等知识进行分析;从中华文化的角度看,可运用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等知识进行分析。【答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巧学增分巧学增分能力提升能力提升u易错提醒 易错点1 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 【提醒】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训练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

    14、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A、B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易错点2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提醒】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是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训练2】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

    15、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B.C.D.【解析】各地域间文化的差异源于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并非仅仅取决于自然条件,说法错误;错在“日趋同一”。【答案】C易错点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提醒】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训练3】在处

    16、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A.B.C.D.【解析】对待外来文化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辩证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在和睦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故正确,错误,应选A项。【答案】Au热点探究 热点一 中华文化自信不断提升 材料 从2001年的上海APEC到2014年的北京APEC,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文化自信的提升也得到充分展现。美食文化、服饰文化、表演艺术、历史文物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成为AP

    17、EC会议的亮色,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思考】(1)中华文化的自信为何会不断提升?(2)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提示】(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热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材料 中国在向世界传播自己文化的同时,以更加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包容并接纳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中,中国在传播自己文化的同时,更注重接纳并帮助他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8、。【思考】(1)材料说明了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2)中华文化具有的这种特点,有何重要意义?【提示】(1)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u命题猜想 近年来,各地电视台纷纷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得社会的赞扬。据此回答1-2题。1.这些节目把中华文化元素与现代电视节目形态有机结合,对传承展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有益探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得益于 ()汉字的发明与延续 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 社会发展的连续性A.B.C.D.解析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对中华文化的

    19、传承。中华民族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辉煌,是文化源远流长的基础。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传承文化的作用,故选B项。答案 B2.近年来,由一些电视台推出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汉字英雄”“成语桥”“灯谜大会”等电视节目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也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掀起场学汉字、用成语、猜灯谜的热潮。有关专家指出,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为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改革往往催生文化变革汉语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汉语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传播,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文化实践活动A.B.C.D.解析 材料的行为

    20、主体是电视台,面向的群体是中小学生,并没强调教育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汉字不同于汉语,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错误;分别从内容和手段角度对材料作出了正确解读。答案 B 以“承”为主题的第三届乌镇戏剧节于2015年10月15日-24日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据此回答3-4题。3.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这些各具特色的戏曲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包含着永不过时的教育价值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具有悠久

    21、的历史,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B.C.D.解析 否认了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否认了文化发展也应与时俱进;正确分析了各种戏曲的产生、历史、交流。答案 B4.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B.C.D.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特征,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升华;与题意无关;“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

    22、一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入选;“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符合题意。答案 D5.有人说,奥运赛场上,对手就是成就一名运动员梦想的另一只手。是的,你和我,其实是不可分离的“辩证法”,有我就有你,你我相互依存、相互成就!这也正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和谐相处、相互交流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A.B.C.D.解析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正确;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的是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不符合题意。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共50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91909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