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 族政策考试资料汇编附答案电大资料.doc

  • 上传人(卖家):haiwei
  • 文档编号:3913303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12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 族政策考试资料汇编附答案电大资料.doc》由用户(haiwei)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 族政策考试资料汇编附答案电大资料 2022 电大 民族 理论 政策 考试 资料汇编 答案 资料
    资源描述:

    1、2022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资料汇编附答案一、填空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

    2、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

    3、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5民族(融合)是民

    4、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生产)、(生活)、(文化)发生发展的。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

    5、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1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2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3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4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5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

    6、民族的繁荣发展。6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7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8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7、大分散、小聚居)。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居民)制度等。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1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2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

    8、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3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4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个原则。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4自治权不仅包

    9、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1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通过各民族干部的努力,才能同各民族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3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

    10、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定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和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的原则。5 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34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

    11、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式扶贫。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1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民族教育专门法)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办学形式)、内容

    12、、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3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4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等。5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条件)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因而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语言意识)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

    13、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的)规律、(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规律。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2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3民族风

    14、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4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无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5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阻碍)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6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7民族风俗习惯的(人为改革)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

    15、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1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2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3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4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信仰)问题与(政治)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5所谓宗教与

    16、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与(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二、单选题1(A)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的问题。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B经济发展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B族类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时期。C南朝3

    17、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D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D斯大林5.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D1987年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民族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B演进)的质与量的提高。3民族(D),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C自然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18、C民族群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D)的关系。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B性质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D和平与发展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C社会因素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A)、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A民族与阶级3现今世界上共有(C)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C3000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

    19、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D)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D经济利益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个国家接壤。C10多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A)以上民族共居。A两个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C)。C64%4我国大陆地区的(B)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B31个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B18个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B)的问题上。1(A)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A民族平等团结2民族平等团结

    20、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C)。C根本原则3我国有约3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B)。B1/3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C自治权的行使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C)个。C155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C)个。C44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B民主集中制1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2大力培养和

    21、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D)的中心环节。D长治久安3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3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4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

    22、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D)。D对口支援1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B精神文化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A),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A科技人员和教员3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D)。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4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A)上。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D)种。D15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A满、回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A

    23、)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A111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B)。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2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A)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A传承性3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C原则性和灵活性1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

    24、信徒(D)。D1亿多人2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C佛教和伊斯兰教3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C)。C资产阶级4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B)。B自治、自养、自传5 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C赵朴初居士三、多选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AC

    25、E)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BE)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ABCDE)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AC)等基本属性。A自然属性B人文属性C社会属性D文化属性E生物属性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A血统B生活C语言D

    26、宗教E风俗习惯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CDE)。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文化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ABCD)。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D社会主义民族E共产主义民族。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D)。A民族特征B历史依据C现实依据D民族意愿E就近认同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跳跃式发展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CD)。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发

    27、展包括(BCD)等。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ABCDE)等内部和外部条件。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5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ABCD)。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CE)。A. 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BCE)。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28、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BCE)。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ABD)。A普遍性B国际性D敏感性2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DE)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D民族的活动中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3即使

    29、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ABDE)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A地域B民族D经济E文化4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BCDE)。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D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BD)。B壮族D满族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BCD)。B格萨尔C江格尔D玛纳斯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ABCE)。A封建制度B封建农奴制度C奴隶制度E原始

    30、公社制度残余4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ACDE)。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ABCD)的平等。A地位B待遇C权利D利益2(BCDE)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民族团结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3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ABE)。A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B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E承

    31、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4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ABDE)。A和睦B友好D联合E协调5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ABCDE)。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E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ABCDE)。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BCDE)。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

    32、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ABCDE)。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4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ACE)。A民族干部C民族语言文字E民族形式5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ABC)。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1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

    33、的桥梁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2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EA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B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C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D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34、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E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可靠保证。3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ABDE)的方针、原则。A科学技术干部B理论干部D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E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队伍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ABCE)。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E民族问题

    35、的重要性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ABC)。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1民族教育(ABCD)。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BCDE)。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3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BCDE)。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

    36、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ABCE)。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E民族语言的交融性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BCDE)。B平等C尊重D使用E发展3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BCDE)。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4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A朝文三协B彝文四协C藏文五协E蒙

    37、文八协1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ABCE)。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2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ABCDE)。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D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E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3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E)。A民族性B群众性C传承性D变异性E敏感性4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BCDE)B自然原因C经济原因D历史文化原因E宗教原因1就人为

    38、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ABDE)。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2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ABCDE)。A群众性B民族性C国际性D长期性E复杂性3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ABCDE)。A东正教B佛教C天主教D伊斯兰教E基督教4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ACDE)。A维护法律尊严C维护人民利益D维护民族团结E维护国家统一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

    39、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错,民族改成民族观)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对)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

    40、的人类共同体。(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错,一部分改为某些,多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对)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错,这个概念是民族组合)4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

    41、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错,这个概念是民族融合)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对)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1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

    42、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错,封建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2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对)3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错,结尾加上文化事业)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对)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错,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与民族关系方面)1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对)2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

    43、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错,保障的是权利和利益)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错,把人民政府去掉)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错,还有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错,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

    44、要原则。(错,不是创造,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1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错,其中团结字样删除)2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3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对)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错,不是主要的,是必要的必须的)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

    45、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3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对)1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2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对)1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错,并不是永远存在,稳定性不排斥语言文字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而发展)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错,是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的时期)1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错,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2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错,是中性作用)3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对)4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对)1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对)2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错,宗教将长期存在下去)3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 族政策考试资料汇编附答案电大资料.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91330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