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试题资料汇编附答案备考可编辑.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试题资料汇编附答案备考可编辑.doc》由用户(haiwei)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整理 电大 考试 行政法 行政诉讼 试题 资料汇编 答案 备考 编辑
- 资源描述:
-
1、2022年新整理电大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试题资料汇编附答案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名词解释1、一般许可:指行政主体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人直接发放许可证,无特殊限制的许可。2、一般行政监督:又称一般职能的行政监督,指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3、一般地域管辖:又称普通地域管辖,是指按照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确定的管辖。A 1、案件的移送: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把自己审理的案件或者案件材料全部或者部分送交有关部门处理的措施。B 1、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各部、委、行、署和直属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2
2、、变更判决:即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时,人民法院作出的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3、被授权组织: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某些行政职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性自治组织。4、被委托组织: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的委托代为行使该行政机关某项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5、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6、必要共同诉讼人:是指必要的共同诉讼中的当事人。7、不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只需行为人口头意思表示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C 1、撤销判决:即人民法院
3、经过审查作出的否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2、裁定管辖:指人民法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以裁定的方式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法院。3、创制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填补法律法规的空白或者变通法律规定的个别规定以实现行政职能而进行的立法。P804、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也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措施、发布行政命令、通知、通告、决议、决定的行为等。D 1、代执行: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2、对等原则:又称“相互原则”,是指国家之间在对待对方公民、组织的诉讼地位和
4、诉讼权利进行相互对待。3、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4、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管辖权限对案件进行初次审理的程序。5、当事人陈述:即本案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6、独立的许可:指许可证已经规定了所有许可内容,不需其他文件补充说明的许可。7、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行政判决或者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8、地方行政机关:指活动范围及于国家一定地域范围的行政机关。9、单方行政行为:是指由行政机关单方面决定,无须取得相对方同意的一种
5、行政行为。F 1、罚款:指行政主体强制违法者承担一定金钱给付义务,要求违法者在一定期限内交纳一定数量货币的处罚。2、法定代理人:是根据法律规定行使诉讼代理权,代理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公民参加诉讼,具有相当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地位,行使被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和承担被代理人的诉讼义务,以维护精神病人或未成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代理人。3、附文件的许可:指由于特殊条件的限制,需要附文件加以说明的许可。4、非排他性许可:指可以为具备法定条件的任何个人或组织所申请并获得的许可。5、附义务的许可:指被许可人获得许可的同时,亦承担一定期限内从事该活动的义务,否则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许可。6、非诉行政案件执行
6、: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使具体行政行为得以实现制度。G 1、国务院: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中央人民政府。2、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3、共同管辖: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行政案件都有管辖权。4、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5、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7、、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6、共同诉讼人:是指共同诉讼案件的当事人。7、管辖权转移:指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移动。8、管辖权异议:指当事人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该院对于案件没有管辖权的主张。J 1、级别管辖:指上下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2、集团诉讼:是指由人数众多的原告推选诉讼代表人参加的且法院的判决及于全体利益关系人的行政诉讼。3、鉴定结论:即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鉴定人利用的仪器、设备,就与案件有关的专门问题所作的技术性结论。4、举证责
8、任:是法律假定的一种后果,特指承担责任的当事人必须对自己的主张举出主要的事实根据,以证明其确实存在,否则将承担败诉后果。5、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6、间接强制执行:是指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7、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K 1、勘验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对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或者
9、物品进行勘察、检验、测量、绘图、拍照等所作的记录。M 1、没收财物:指行政主体依法将违法行为人的部分或全部违法所得、非法财物包括违禁品或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收归国有的处罚方式。P 1、派出机关: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代表该级人民政府组织与管理该区域内所有行政事务的行政机关。2、排他性许可:指某个人或组织获得该项许可后,其他任何人或组织均不能再获得该项许可。3、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4、普通共同诉讼人:是指普通共同诉讼中的当事人。Q 1、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
10、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2、缺席判决:即合议庭审理时,在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经过审理作出的判决。3、确认判决:即人民法院通过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确认相应行为合法或者违法,4、权利性许可:指申请人取得行政许可后,并不承担作为义务,可自由放弃被许可的权利,并且并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许可。S 1、受理:是指原告起诉后,经受诉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为。2、书证: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3、上诉:
11、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未生效的行政裁判,在法定期限内声明不服,提出上诉状请求上一一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第二次审理并撤销或者改变第一审裁判的上诉行为。4、诉讼终结:即在诉讼过程中,因出现使诉讼不能继续进行且不能恢复或者诉讼继续进行已经没有实际意义的情况。5、诉讼中止:即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人民法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进行。6、司法建议:是指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时,对于与案件有关的但不属于人民法院审判权所能解决的问题向有关方面提出的建议。7、视听资料:即以录音、录像、扫描等技术手段,将声音、图像及数据等转化为各种记录载体上的物理信号,证明案件事
12、实的证据。8、授权立法:是指依据特定法律、法规授权或依据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国家行政机关通过专门决议的授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行为。9、审计监督:是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审核和稽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审议报告,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的活动。10、诉讼代理人:是指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11、诉讼行为能力:又称“诉讼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的资格。12、诉讼权利能力:又称“当事人能力”,是指能够享有行政诉讼权利和
13、承担行政诉讼义务的资格。13、审理程序延阻:是指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使诉讼过程中断或者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14、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15、双方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互相协商,经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后才采取的行政行为。16、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T 1、同等原则:又称“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享有与我国同等的诉讼权利和负有同等的诉讼义务。2、特殊许可:指除符合一般许可的条件外,对申请人还规定有
14、特别限制的许可。 12、合法性原则:指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3、特殊地域管辖:又称特别管辖,是指根据具体行政行为的特殊性或者标的物所在地来确定管辖的人民法院。W 1、物证:即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2、维持判决:即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的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X 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3、行政机构:是指构成各行政机关的内部各
15、单位。4、行政关系:就是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5、行为许可:指允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许可。6、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7、行政组织:指一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的综合,是行政机关体系的总称。8、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9、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10、行政争议: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行政职权而与另一方发生的争议。11、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12、行政违法:指行政主体及其执
16、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13、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14、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15、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16、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17、行政拘留:也称治安拘留,是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在短期内剥夺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18、行政责任:指行政主
17、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19、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20、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即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的法律监督。21、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或行政监察机关基于职权对犯有违法失职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采取的一种行政惩戒措施。22、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
18、总称。23、行政追偿:就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24、行政合同: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25、行政许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26、行政赔偿:即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
19、,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27、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28、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法最主要的主体。29、行政监察: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政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效力的
20、专门活动。30、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31、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32、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
21、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33、行政收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从国家所享受到的各种物质利益条件。34、行政优先权: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享有的种种职务上和行为上的优先条件。35、行政向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36、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37、行政复议机构: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内设置的专门负责复议工作的机构。38、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
22、材料和事实。39、行政诉讼决定:是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的裁决。40、行政复议决定:是指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案件进行审理后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评价。41、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42、行政诉讼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决。43、行政诉讼管辖:指上下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44、行政立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45、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46、行政诉讼
23、原告:是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利害关系人。47、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应当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48、行政诉讼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出的实体裁判。49、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50、行政执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社会组织执行或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使法律、法规或规章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活动。51、行政强制执行: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