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结构 抗震 设计 基本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v同济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工工 程程 结结 构构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工程结构 抗震设计基本知识抗震设计基本知识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学习目的 1 2 3熟悉常用术语。如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地震源、基本烈度、设防烈度。理解抗震设计三水准二阶段的设计方法了解多层砌体房屋,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一般规定。4掌握多层砌体房屋和框架结构的抗震措施的构造要求。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一
2、、地震的初步知识一、地震的初步知识 二、地震的破坏现象二、地震的破坏现象 三、三、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四、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四、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五、场地和地基基础五、场地和地基基础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一、地震的初步知识 地震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种自然灾害,目前,科学技术还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并且,地震还是一个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也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所以,地震往往给人类社会找成不同程度的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抗御地震灾害,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艰巨斗争,长期时间证明了地震并不可怕,
3、完全可以运用科学技术,来减轻和防止地震灾害。为了更有效的和地震这种灾害进行斗争,在学习建筑本身动力特性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之前,必须先扼要地了解关于地震的初步知识。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一)几个常用地震术语(一)几个常用地震术语 我们将这种由于地质构造作用引起的地面震动叫做构造地震,简称地震。在地层构造运动中,由于发生比较剧烈的破坏性变动,并从这里释放大量的能量,从而引起地震的这个区域叫做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就是震中,震中与震源之间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建筑物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建筑物与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距,震
4、中附近震动最剧烈,一般也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做极震区。在地面,把震级相同的地区用线连起来,这条线叫等震线。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二)地震波(二)地震波 在地球内部由于构造运动,当在某一部位所积累的能量达到一定极限时就在这个部位产生构造上的急剧变化。由于断裂处的地壳或地幔的物质具有相当的刚性,所以发生断裂或错动时,就以弹性波的形式释放能量,这种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有二种表现形式:体波和面波,体波包含p波和s波。P波通常又称为纵波或压缩波,它的传播方向与本身的振动方向一致。S波又称为横波或剪切波,它的传播方向垂直
5、于振动方向。P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动,S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动,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动又水平摇动,一般是在S波和面波都达到时振动最为剧烈。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三)震级(三)震级 地震的大小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有密切关系。里可特(Richter)于1935年提出的震级M常被用于表示地震的大小,震级的原始定义是:在离震中100km处由伍德-安德生(Wood-Anderson)式标准地震仪所记录到的最大水平位移(单振幅,单位为微米,即10-3mm)的常数对数值,震级M可用下式表示:M=logA 式中A即是上
6、述标准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处记录到的最大振幅。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四四)、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地震烈度区划图、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地震烈度区划图1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及房屋建筑等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2 基本烈度和地震烈度区划图基本烈度和地震烈度区划图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国家地震局于1990年颁布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图给出了全国各地的基本烈度的分布,供全国建筑规划和中小型工程设计应用。3.小震
7、与大震小震与大震小震烈度,我们称为第一水准烈度;基本烈度即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所规定的烈度称为第二水准烈度;罕遇烈度,即大震烈度作为第三水准烈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二、二、地震的破坏现象地震的破坏现象 地震造成的破坏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地震造成的破坏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地表破坏(一)地表破坏 (二)建筑结构破坏(二)建筑结构破坏 (三)地震次生灾害(三)地震次生灾害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三、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三、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8、(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抗震设防标准(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抗震规范将建筑分为四类: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遭遇地震破坏时可能发生严重 次生灾害的建筑(如产生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大爆炸等);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建筑,如城市生命线工程建筑和地震时救灾需要的建筑(如供水、供电、交通、消防、医疗、通讯等系统的核心建筑等)。丙类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如大量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丁类建筑属于抗震次要建筑。如一般的仓库、人员较少的辅助建筑等。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
9、构(二)地震设防的一般目标(二)地震设防的一般目标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达到抗震的效果,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的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它是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确定的,一般情况下采用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的一般目标是:(1)当遭到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2)当遭受到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有一定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3)当遭受到高于预估的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至倒塌或发生危急人类生命的严重破坏。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
10、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四、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四、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一)建筑场地(一)建筑场地 (1)宜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如开阔平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的中硬场地土等地段;(2)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如软弱场地土、易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三丘、非岩质的陡坡、采空区、河岸和边坡边缘,场地土在平面分布上的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如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3)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建筑。对建筑抗震危险地段,一般是指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
11、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段以及基本烈度8度和8度以上的发震断裂带上,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地段。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二)地基和基础设计(二)地基和基础设计(1)同一结构单元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也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2)地基有软弱粘性土、可液化土、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宜加强基础的整体和刚性。(三)建筑的平面、立面布置(三)建筑的平面、立面布置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尽量避免楼盖错层。对体型复杂的建筑物应采取:(1)不设抗震逢,但应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抗震分
12、析,估计其局部应力和变形集中及扭转影响,判明其易损部位,采取加强措施或堤高变形能力的措施。(2)设置抗震缝,将建筑物分隔成规则的结构单元。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四)抗震结构体系(四)抗震结构体系(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宜有多道抗震设防,一般来说超静定次数越高对抗震越有利,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失效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的承载能力。(3)应具备必要的承载力,良好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4)宜综合考虑结构体系的实际刚度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而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
13、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宜采取措施改善其变形能力。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五)(五)结构构件结构构件 抗震结构构件应力求避免脆性破坏。对砌体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芯柱、配筋砌体或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组合柱。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应通过合理的截面选择及合理的配筋避免剪切先于弯曲破坏,避免混凝土的受压破坏先于钢筋的屈服,避免钢筋锚固失效先于构件破坏,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要尽量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防止脆性破坏。对钢结构杆件应防止压屈破坏(杆件失去稳定)或
14、局部失稳。加强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以保证构件的整体性。对抗震支撑系统应能保证地震时的结构稳定。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六)(六)非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 对非结构构件,如女儿墙、围护墙、雨蓬、门脸、封墙等,应注意其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对围护墙和隔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避免其不合理的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应避免吊顶在地震时塌落伤人。应避免贴镶或悬吊较重的装饰物,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
15、七)(七)材料、施工质量材料、施工质量抗震结构对材料.施工质量的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并应保证切实执行。对各类材料的强度等级应符合最低要求。但在施工中,对材料的替换以大代小,以强代弱时,也需慎重考虑。对钢筋接头及焊接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对构造柱、芯柱及框架的施工,对砌体房屋纵墙及横墙的交接等应保证施工质量。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五、场地和地基基础五、场地和地基基础 目前世界各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大部分采用反应谱理论,并重视场地条件的影响。经震害调查分析表明,这是局部地质条件对工程影响的结果,因此,研究场地条件对建筑
16、震害的影响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一个重要课题。场地是指建筑物所在地,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场地土是指场地范围的地基土,场地土的自振周期称为卓越周期。由于场地土的性质和厚度不同,其卓越周期的长短也不同,一般在0.1秒至数秒内变化。震害调查表明,凡结构的自振周期与土的卓越周期相等或接近时,建筑物的震害都有加重的趋势,这是由于类似共振现象所致,因此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应使结构自振周期避开土的卓越周期。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 表122 场地土类型划分场地土类型土层剪切波速(m/s)坚硬场地土中硬场地土中软场地
17、土软弱场地土Vs50c250Vsm500140Vsm250Vsm5000 500Vse25014050 Vse140158080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一、震害及其分析 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三、砌体结构构造措施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一、震害及其分析一、震害及其分析 多层砌体房屋震害有二种情况,一是倒塌;二是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使多层砌体房屋震害有二种情况,一是倒塌;二是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使房屋发生损坏。倒塌应力求避免,
18、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房屋发生损坏。倒塌应力求避免,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房屋倒塌(一)房屋倒塌 1全部倒塌全部倒塌当结构的整体性好而底层墙体又不足以抵抗强震作用下的剪力时,则底层先塌,从而引起上层的倾斜;这时,倒塌后的楼板常逐层相迭。2上部倒塌上部倒塌 当房屋的上层自重大,刚度差或当上层砖砌体的强度过弱,整体性又差时,房屋有可能发生上部倒塌的情况。3局部倒塌局部倒塌 引起房屋局部倒塌的原因很多,大致有:房屋个别部分的整体性特差;纵墙与横墙间联系不好;平面或立面上有显著的局部突出;抗震缝处理不当等。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19、工程结构(二)墙体开裂(二)墙体开裂裂缝出现的部位及其型态1“X”型缝型缝凡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虽承受不了地震作用,但又尚未倒塌时,则常出现“X”形缝。如果各层的砌体抗主拉应力强度不变,则因地震作用下层大,而上层小的缘故,“X”形缝常下宽上窄。在横向,房屋两端的山墙最易出现“X”形缝,这是因为山墙的刚性大而其压应力又比一般的横墙小的缘故。另外,在纵向,窗间墙上也常出现。如果主震方向既不与横墙,也不与纵墙方向相一致而是成某一角度时,则常在房屋的角落,由于山墙和外纵墙上的斜裂缝相遇而发生房屋的局部倒塌。2水平裂缝水平裂缝这种裂缝大都在外纵墙的窗口上、下皮处发生。当房屋纵向承重、横墙间距大而房屋的
20、刚度又较弱时,则垂直于纵墙方向的地震力迫使纵墙在刚度小的方向发生横向弯曲,从而在窗口的上、下皮处产生水平裂缝。3竖向裂缝竖向裂缝这种裂缝大都在纵横墙交接处出现,交接处被拉脱或成马牙状。有时因房屋结构体系的变化、相邻部分的振幅不同而产生竖向裂缝。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多层砌体房屋的墙体是脆性的,纵横墙体的联结比较弱,因此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比较差。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做到“小震不坏,设防烈度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特别要注意合理的建筑结构布置。
21、(一)平、立面布置要规则(一)平、立面布置要规则 大量震害表明,房屋为简单的长方体的各部位受力比较均匀,薄弱环节比较少,震害程度要轻一些。因此,房屋的平面最好为矩形。L形,形等平面,由于扭转的影响和变形不协调。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复杂的立面造成的附加震害更为严重。比如突出的小建筑,在6度区房屋的主体结构无明显破坏的情况下,有不少发生了相当严重的破坏。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二)房屋总高度、层高及层数要限制,高度比要控制(二)房屋总高度、层高及层数要限制,高度比要控制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除依赖于横墙间距、砌体和
22、砂浆强度等级等因素外,还与房屋层数和高度有直接联系。大量震害表明,四、五层砖房在不同烈度区的震害比二、三层的震害严重得多,倒塌的百分比亦高得多,六层及六层以上砖房在地震时震害明显加重。对房屋总高度、层数进行双控制,是因为楼盖重量占到房屋总重量的3556,房屋总高度相同,多一层楼板就意味着增加半层楼的地震作用,相当于房屋增高了半层,所以,根据震害经验的总结和对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研究,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层数要给以一定的限值,对于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砌体房屋,总高度应降低3m,总层数减少一层,对各横墙间距虽满足最大间距但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总层数。各类砌
23、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限值见表124。砖房的层高不宜超过4m,砌块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3.6m。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表124 房屋的层数和高度限值注:1.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檐口或屋面板顶的高度。2.士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的总高度可比表中数据增加1m.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不要作整体弯曲的承载力验算,但多层砌体房屋整体弯曲破坏的震害是存在的。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所以对房屋高宽比也应有一定的限值,具体见表125。125 房屋最大高宽比烈度6789最大高宽比2.52.52.
24、01.5注:1.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度部不包括走廊宽度 2.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宜高宽比适当减小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三)抗震横墙间距要限制(三)抗震横墙间距要限制一般纵向长于横向的砌体房屋,其纵向的抗震能力优于横向,横向抗侧力构件主要依靠横墙。因此,横墙间距不能过大。同时,纵墙在平面处需要支撑,一定距离内的横墙就是纵墙的侧向支撑,因此间距也不能过远,不能超过表12-6的要求。表126 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注:1.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最大横墙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 2.表中木楼屋盖的规定,不适用于混凝土小砌块
25、砌体房屋。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四)局部尺寸要控制(四)局部尺寸要控制 房屋局部尺寸的影响,有时仅是造成局部破坏而不妨碍结构的整体安全,但有时某些特别的局部破坏,也能牵动全局,造成整栋结构的破坏或引起局部坍落。控制局部尺寸有三个目的:其一是使各墙体受力分布协调,避免强弱不匀时“各个击破”;其二是防止非承重构件失稳;其三是避免附属构件脱落伤人。因此规范对局部尺寸作了必要的限制,具体见表127。实际设计中,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往往不能满足要求,此时可采用加强的构造或增加横向配筋措施,以适当放宽限制。第十二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