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五章-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905492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PPT
  • 页数:57
  • 大小:509.0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五章-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五 历代 主要 教育家 教育 思想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五章第五章 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第一节、第一节、董仲舒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第二节、第二节、王充王充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第三节、第三节、颜之推颜之推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第四节、第四节、韩愈韩愈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第五节、第五节、胡瑗胡瑗的的“苏湖教法苏湖教法”和和王安石王安石的教育改革的教育改革 第二节、第二节、朱熹朱熹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第二节、第二节、王守仁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第二节、第二节、王夫之王夫之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第二节、第二节、颜元颜元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董仲舒董仲舒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儒学家,西汉时期

    2、著名的唯心主义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哲学家家和和今文经学今文经学大师。大师。汉景帝汉景帝时任时任博博士士,讲授,讲授公羊春秋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三纲五常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大一统统”、“天人感应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

    3、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春秋繁露一书。一书。第一节、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第一节、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汉代教育家,被誉为汉代教育家,被誉为“汉代孔子汉代孔子”,代表作:代表作:春秋繁露春秋繁露 1、举贤良对策举贤良对策中三大文教政策思想中三大文教政策思想(1)兴办学校以广教化、育贤才兴办学校以广教化、育贤才基于董仲舒的建议,汉代在中央设置太学,标志着封建官基于董仲舒的建议,汉代在中央设置太学,标志着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学制度的确立。(2)行选举以拔擢贤才行选举以拔擢贤才董仲舒的建议为汉代察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董仲舒的建议为汉代察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

    4、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 这一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实行思想专制,达到以儒学统一这一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实行思想专制,达到以儒学统一思想的目的,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思想的目的,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2、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1)教育对人性的作用)教育对人性的作用 董仲舒董仲舒调和孟荀的调和孟荀的“性善性善”论和论和“性恶性恶”论论,认,认为人性兼含善恶的要素。而善的要素必须通过人为的为人性兼含善恶的要素。而善的要素必须通过人为的教育,才能使它进而为善。肯定了后天教育的作用。教育,才能使它进而为善。肯定了后天教育的作用。明确提出了明确提出了“性三品性三品”说,说,把人性划分为三品

    5、,把人性划分为三品,即即“圣人之性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中民之性”、“斗筲斗筲sho之性之性”。具有具有“中民之性中民之性”的人是主要的教育对象。的人是主要的教育对象。(2)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董仲舒基于他的董仲舒基于他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提出,提出“王从天命以王从天命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罚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治国方针,认为德教能的治国方针,认为德教能够化民成俗,从而有效地预防犯罪。够化民成俗,从而有效地预防犯罪。董仲舒重视教化的社会作用,认为德教能够化民成董仲舒重视教化的社会作用,认为德教能够化民成俗,而有效地预防犯罪。俗,而有效地预防犯罪。论人性和教育在人发

    6、展中的作用 人性:“生之自然之资性也”“性者,质也”-“仁气”、“贪气”人性三等级 圣人之性圣人之性(毋须教育)(毋须教育)中民之性中民之性(教育起决定性作用,教育的(教育起决定性作用,教育的 主要对象)主要对象)斗筲斗筲sho之性之性(刑罚制约)(刑罚制约)3、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1)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的内容“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2)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即宽于待人和严于责己:即宽于待人和严于责己。“必仁且智必仁且智”:即强调德育与智育相结合

    7、。:即强调德育与智育相结合。“明道明道”、“重志重志”:董仲舒提出: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明其道不计其功”。【译文译文】仁爱的人,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仁爱的人,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宣明大道而不,宣明大道而不计较功利计较功利 “强勉行道强勉行道”、“进善诛恶进善诛恶”董仲舒的董仲舒的“明道明道”并不限于只在认识道德,而是要并不限于只在认识道德,而是要“强勉行道强勉行道”的,的,这种这种“明道明道”与与“行道行道”相联系的思想是可贵的,是一条正确的道德相联系的思想是可贵的,是一条正确的道德原则。原则。董仲舒在主张董仲舒在主张“明道明道”、“行道行道

    8、”中,要求中,要求“兴善去恶兴善去恶”和和“还善诛还善诛恶恶”。这可以说是在。这可以说是在德育原则德育原则上破立兼行的正确见解,是符合德育规上破立兼行的正确见解,是符合德育规律的。律的。三纲五常学说三纲五常学说 关于关于“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的伦理思想,“三纲三纲”指指君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五常”指指仁、义、仁、义、礼、智、信礼、智、信。“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三纲五三纲五常常”经董仲舒的论证变得神圣而不可侵犯,成为经董仲舒的论证变得神圣而不可侵犯,成为不变的政治伦常原则。不变的政治伦常原则。信信智智礼礼义义仁仁三纲五常三纲五

    9、常君为臣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夫为妻纲4、关于教学的思想、关于教学的思想 (1)知识来源)知识来源“内视反听内视反听”:认为人的知识是经过:认为人的知识是经过“内视反听内视反听”的内省过程得来的。的内省过程得来的。董仲舒认为天在创造人类时,也赋予人以封建道德。所以“天道”寓于人心之中,天道和人心相通,认识了人的本心,也就认识了“天道”。人通过内心反省,就可以体会“天意”。人的知识就是经过“内视反听”的内省过程得来的,进而达到“明善心以反道”的境界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诗书礼乐诗书礼乐 (3)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强勉学问强勉学问”;专一虚静;专一虚静;湛思审微

    10、,博贯多连湛思审微,博贯多连。董仲舒要求学习必须进行思考与研讨。关于思维方法,他主张“得一端而多连之,见一空而博贯之”的“连贯”或“一以贯之”的方法,表达了逻辑推理的思想,有可批判吸取之处。王充(王充(27约约97),字仲任,),字仲任,会稽会稽上虞上虞人(今属人(今属绍兴绍兴),他的),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论论衡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是

    11、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写作了写作了论衡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其中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其中订鬼订鬼已是中学课文。订正当已是中学课文。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第二节、王充的教育思想第二节、王充的教育思想 汉代教育家,代表作:汉代教育家,代表作:论衡论衡1 1、对迷信烦琐的经学教育的批判、对迷信烦琐的经学教育的批判 (1)反对)反对“信师是古信师是古”,主张,主张“极问极问”王充认为:王充认为:“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

    12、以为圣贤所言皆无非,专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圣贤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问难精讲习,不知问难”。这是一种盲目迷信的恶习,为了。这是一种盲目迷信的恶习,为了“证定是证定是非非”,他主张,他主张“问难问难”。他说:。他说:“苟有不晓解之问,迢(追)难孔苟有不晓解之问,迢(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道于理?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道于理?”他大他大胆写了胆写了问孔问孔、刺孟刺孟等文章,并具体指出孔丘之徒不能等文章,并具体指出孔丘之徒不能“极极问问”和孟何某些思想的模糊与混乱和孟何某些思想的模糊与混乱(2 2)反对)反对“记诵章句记诵章句”,主张,主

    13、张贵通贵通 2 2、关于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关于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1)重视教育作用)重视教育作用(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王充把人才划分成四个层次:鸿儒王充把人才划分成四个层次:鸿儒、文人、文人、通人、通人、儒、儒生生。鸿儒是理想的培养目标。鸿儒是理想的培养目标。鸿儒鸿儒-“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文人文人”-既掌握古今知识,又能从事政治工作,敢于向皇帝上书言事;既掌握古今知识,又能从事政治工作,敢于向皇帝上书言事;“通人

    14、通人”-能博通古今,虽缺乏实际从政的经验与能力,能博通古今,虽缺乏实际从政的经验与能力,“而以教授为人而以教授为人师者师者”;“儒生儒生”-只能说一经,犹如鹦鹉学舌背诵经书的章句之生,这种人只比只能说一经,犹如鹦鹉学舌背诵经书的章句之生,这种人只比俗人强一点,对社会没有多大的用处。俗人强一点,对社会没有多大的用处。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3 3、知识论和教学思想、知识论和教学思想 (1)知物由学,反对生知)知物由学,反对生知 王充认为首先依靠耳目去接触客观事物以获得知识,在这王充认为首先依靠耳目去接触客观事物以获得知识

    15、,在这一基础上还要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以判断知识的真伪,一基础上还要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以判断知识的真伪,而而检查知识真伪的标准则是检查知识真伪的标准则是“有效有效”、“有证有证”。(2)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距师和问难:主张破除对教师的迷信,敢于问难求解。距师和问难:主张破除对教师的迷信,敢于问难求解。他主张破除对教师、对古人的迷信,敢于问难求解。即使他主张破除对教师、对古人的迷信,敢于问难求解。即使对孔子、孟子之言也不可盲从。对孔子、孟子之言也不可盲从。这种提倡独立思考,反对盲从和迷信的教育主张,在一定这种提倡独立思考,反对盲从和迷信的教育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思想解放

    16、的作用。这是王充教育思想中最有价程度上起着思想解放的作用。这是王充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值的部分。专心一志专心一志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勤学不舍勤学不舍”颜之推(颜之推(531-531-约约590590以后)是我国魏晋以后)是我国魏晋升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升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原籍原籍琅邪琅邪临临沂(今山东省沂(今山东省临临沂沂市市),世居),世居建康建康(今南京市),生于(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官僚家庭,世传周官周官、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他早传家业,他早传家业,12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虚谈非其所好,还习非其所好,还习礼礼、

    17、传传”,生活上,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不修边幅。”他他博览群博览群书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19岁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20年,年,官至官至黄门侍郎黄门侍郎。公元。公元577577年,北齐为北周所年,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581年年 ,隋代,隋代北周,他又于北周,他又于隋文帝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依他自叙,不久以疾终。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备苶苦而蓼辛”,叹息,

    18、叹息“三为亡国之人三为亡国之人”。正由于颜之推正由于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藩流离藩越越,闻见已多,闻见已多”入隋以后,便本着入隋以后,便本着“务先王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之道,绍家业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哲学,写成生经历、哲学,写成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一书训诫一书训诫子孙。子孙。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作。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与儒学为核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与儒

    19、学为核心心。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种独特的朴实风格。颜氏家训一书共颜氏家训一书共7 7卷卷、20 20 篇篇,计四万计四万余字余字,内容包涵宏富。颜之推在其家训内容包涵宏富。颜之推在其家训中全面阐发了他关于教育中全面阐发了他关于教育,特别是家庭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思想教育的思想,对于一般的治学方法、处对于一般的治学方法、处世之道亦有深入论及。其关于早期教育世之道亦有深入论及。其关于早期教育的阐述的阐述 主要反映在家训中的序致、主要反映在家训中的序致、教子、慕贤、勉学等篇章教子、慕贤、勉学等篇章中。中。第三节、第三节、颜之推颜之推的教育思想的教育

    20、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家,代表作: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家,代表作:颜氏家颜氏家训训,后人以为家教规范,流传极广。,后人以为家教规范,流传极广。1、关于家庭教育关于家庭教育(1)实施早期教育)实施早期教育(2)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反对溺爱、)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反对溺爱、偏爱偏爱(3)父母应以身作则,注意环境习染对子)父母应以身作则,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女的影响 2、关于士大夫教育、关于士大夫教育(1)揭露士大夫教育的腐朽空泛)揭露士大夫教育的腐朽空泛(2)培养)培养“德艺周厚德艺周厚”的专门人才的专门人才 国家政事需要六种人才:国家政事需要六种人才:【1】朝廷之臣朝廷之臣 【4】藩屏之臣

    21、藩屏之臣 【2】文史之臣文史之臣 【5】使命之臣使命之臣 【3】军旅之臣军旅之臣 【6】兴造之臣兴造之臣3、论学习、论学习(1)学习目的在于修身利行)学习目的在于修身利行(2)早教与晚学)早教与晚学(3)虚心与勤勉)虚心与勤勉(4)眼学和切磋)眼学和切磋:“眼学眼学”,即亲眼直接观察获得知识,即亲眼直接观察获得知识。韩 愈 字退之,河南河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世阳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又称韩吏部。谥号谥号“文文”,又,又称韩文公。称韩文公。2525岁进士及第,后任监察御史。贞元岁进士及第,后任监察御史。贞元1919年京畿大年京畿大旱

    22、,上书御史台论天旱人饥状,请免百姓徭役赋税,被德旱,上书御史台论天旱人饥状,请免百姓徭役赋税,被德宗贬为阳山令。宗贬为阳山令。元和初,为国子博士。元和初,为国子博士。元和十二年(元和十二年(817817),从裴度平淮西吴元济之乱,为),从裴度平淮西吴元济之乱,为刑部侍郎。刑部侍郎。后二年,因谏宪宗迎佛骨,谪潮州刺史。后二年,因谏宪宗迎佛骨,谪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后,召回京师任国子监祭酒。穆宗即位后,召回京师任国子监祭酒。长庆四年长庆四年 (824824)卒,时年)卒,时年5757岁。岁。第四节、第四节、韩愈韩愈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唐代教育家,代表作:唐代教育家,代表作:师说师说、进学解进学解一、

    23、一、“性性三品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说与教育作用 韩愈继承和发展孟、荀、扬雄等儒家传统人性论观点,韩愈继承和发展孟、荀、扬雄等儒家传统人性论观点,提出人性分为三个等级,他说:提出人性分为三个等级,他说:“性之品有三性之品有三”,“上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矣”。仁、义、礼、智、信乃是人生来所具有的五种善性,仁、义、礼、智、信乃是人生来所具有的五种善性,上品上品的人的人只要是五种善性中有其主要的一种,则其他四种也相只要是五种善性中有其主要的一种,则其他四种也相应的同时具备。应的同时具备。中品人中品人在五种善性中,某一种或

    24、偏多或偏在五种善性中,某一种或偏多或偏少,而其他四种也杂而不纯。至于少,而其他四种也杂而不纯。至于下品人下品人在五种善性中,在五种善性中,某一种偶而得到一点善的因素,则其他四种都背逆善性了。某一种偶而得到一点善的因素,则其他四种都背逆善性了。韩愈认为在性之外还有情,情是接于物而生的,情也分上、中、下韩愈认为在性之外还有情,情是接于物而生的,情也分上、中、下三品,区别为三品,区别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上品的人动得其中,中品的人过与不及,而要求得其中,下品的人则上品的人动得其中,中品的人过与不及,而要求得其中,下品的人则直情而行罢了。这正是他认为要对劳动人

    25、民进行刑罚统治的依据。直情而行罢了。这正是他认为要对劳动人民进行刑罚统治的依据。二、“明先王之教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的教育宗旨 韩愈所谓的韩愈所谓的“先王之教先王之教”,其内容概括言之,既是,其内容概括言之,既是“仁义道德仁义道德”四个字。如扩而言之,它包括儒家的经典,四个字。如扩而言之,它包括儒家的经典,儒家宣扬的封建道德,封建社会的政治措施等等。儒家宣扬的封建道德,封建社会的政治措施等等。用今天的话说,即包括德育、智育、政治教育。他认为,用今天的话说,即包括德育、智育、政治教育。他认为,把这些内容学好了,便可以运用无穷。把这些内容学好了,便可以运用无穷。总之他认为诵习古圣之书,遵守先王之

    26、法,明乎人伦,本总之他认为诵习古圣之书,遵守先王之法,明乎人伦,本乎人性,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乎人性,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三、三、师说师说论师(关于教师的思想)论师(关于教师的思想)(1)阐明了)阐明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之学者必有师”(2)明确)明确教师的任务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解惑(3)提出)提出择师的标准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4)论述了)论述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攻包含有包含有“相互为师相互为师”、“能者为师能者为师”和和“教教学相长学相长”的思想的思想 四、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一)勤

    27、勉善思勤勉善思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于因循苟且。(二)“钩玄提要钩玄提要”,博约相辅而行,博约相辅而行 在治学方法上韩愈提出“论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即读不同性质的书,要采取不同方法。胡瑗(胡瑗(9931059)字翼之。)字翼之。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想家和教育家。因世居陕西路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中舍、光禄

    28、寺丞、天章阁侍讲等。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等。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于家。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先生,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重要重要人物。第五节、胡瑗的第五节、胡瑗的“苏湖教法苏湖教法”和王安石的教和王安石的教育改革育改革 1、胡瑗胡瑗的的“苏湖教法苏湖教法”(1)实行实行“分斋教学分斋教学”,设有设有经义斋经义斋和和治事斋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和爱,根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好分斋而教。经义斋的学生主要学习儒家六经等经典,以培养未来的封建统治经义斋的学生主要学习儒家六经等经典,以培养未来的封建统治人才为目的。人才为目的。在在治事斋治

    29、事斋中分中分“治民治民”、“讲武讲武”、“堰水堰水”(水利建设水利建设)和历法和历法算术算术等科,主要培养各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科,主要培养各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内容上看来,这一改革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而且在世界教育从内容上看来,这一改革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一个创造,史上都是一个创造,开了文理教学分科设置和建立主副科制度的先开了文理教学分科设置和建立主副科制度的先河,河,对后世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后世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2)培养目标:培养)培养目标:培养明体达用明体达用,有实际才干,有实际才干的人才的人才(3)教学方法:循循善诱,能联系

    30、实际,还)教学方法:循循善诱,能联系实际,还提倡提倡实地考察实地考察,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年12月月18日日1086年年5月月21日),字介甫,号半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临川人(今临川区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治家、思想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之一。北宋宋丞相丞相、新党领袖。、新党领袖。欧阳修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翰

    31、林风月三千首,吏部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王临川集、临川临川集拾遗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桂枝香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泊船瓜洲中的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还。”二、二、王安石王安石的教育改革的教育改革(一)(一)王安石教育改革指导思想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存在财力日困、风俗败坏的种种弊病,归根是人才问题。改革必先

    32、要从教育入手,培养有用的治国安民的人才,并且形成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以带动整个国家法度的变革。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了“教养取任”的系统的人才理论。“所谓陶冶而成之者1.教之之道 所谓“教之之道”,是人才的培养问题。王安石批评当时的学校,有名无实,空疏无用。王安石指出学校所教不过是应付科举考试的“课试文章”,不足使人成才,反而会毁才。王安石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从中央到地方普遍设立学校,并严格淘选学官。第二,教学内容以“实用”为准则,凡是对国家有实际用处的知识,“则无不在于学”;反之,凡是对国家没有实际用处的内容,则一律“不教也”。第三,以造就有实际才能的治国人才为培养目标。王安石的

    33、这些主张是指导他从事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在“熙宁兴学”中得到了实现。2.养之之道“养之之道”所谓的“养之之道”,即是人才的管理问题。王安石提出三条具体措施。第一,“饶之以财”,就是各级官吏应该有较高的俸禄,“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第二,“约之以礼”,就是明确规定各级官吏有关衣、食、住、行、用,以及婚丧、祭养的标准,以此来约束他们的行为,防止发生放荡、奢侈之事。第三,“裁之以法”就是在上面两条的基础上,若有官吏仍违反法规,则依法严惩。对于不帅教者,则“摒弃远方终身不齿”;对于不循礼者,则处以“流杀之法”。3.取之之道“取之之道”所谓“取之之道”,即是人才选拔问题。王安石提出三点主张。

    34、第一,选拔人才应该自下而上推荐。“必于乡党,必于庠序,使众人推其所谓贤能,出之以告于上而察之”。第二,对于推荐上来确是贤能者,则应根据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授予相应的官职。第三,考察人才不能偏听偏信,而应察其言,观其行,试之以事。“欲审知其德,问以行;欲审知其才,问以言。得其言行,则试之以事。”在王安石看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考察,是最重要的。因此,他说:“所谓察之者,试之以事是也。”4.任之之道“任之以道”所谓“任之以道”,即是人才的使用问题。王安石的思想主要有两点。其一,“任其所宜”。由于各人的专长不一,德行之高下,才能之大小不同,因此,使用人才时应该做到用其所长,任其所宜。“知农者以为后

    35、稷,知工者以为共工。其厚德而才高者以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其二,“久其任”,即任职要相对稳定。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使“上狃习而知其事,下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可以至于成,不肖者则其罪可以至于著”(二)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太学生相应分为三部分,初入太学者,“验所隶州公据”,经考试合格入外舍肆业,为外舍生,初不限员,后定额700人,元丰二年增至2000人。外舍每月考试一次,每年举行一次公试(升舍考试),成绩获得第一、二等者,再参酌平时行艺,升入内舍肆业,为内舍生。内舍初定学额200人,元丰二年增为3

    36、00人,每两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为优、平两等者,再参酌平时行艺,升入上舍肆业,为上舍生。上舍学额为100人,亦每两年举行一次考试,考试方式与科举考试“省试法”相同,太学学官不能参与,而由朝廷另委考官主持 2.整顿地方学校 王安石执政后,即奏请恢复和整顿地方学校,宋神宗接受了王安石的建议,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先在京东、京西、陕西、河东、河北五路设置学官,接着又在三月,“诏诸路置学官,“使之教导”,即专司地方学校的恢复、整顿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又命诸州皆设学校,每州学给学田“四十顷以赡士”,并设立小学教授。为了保证教师质量,熙宁八年(1075年),又下诏各州学官先赴学士院考试,“取优

    37、通者选差”。3.颁定颁定三经新义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作为统一教材为了统一思想,改变“谈经者人人殊”的局面,熙宁六年三月,宋神宗下诏设置经义局,训释儒家三部经书:诗经、尚书和周礼,命王安石主持。熙宁八年六月书成,“随颁于学官,号曰三经新义”。自此,在“熙宁兴学”期间,三经新义不仅成为士子必须学习的官定统一教材,而且也是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和标准答案。4.设置专门学校设置专门学校-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 5.改革科举考试。改革科举考试。王安石还主持了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根据他的建议,熙宁四年二月,正式下令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考试罢诗赋、帖经、墨义,试以经义、论、策。王安石对教育所

    38、作的一系列改革,使北宋的教育出现了转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朱熹朱熹-1130年年9月月15日日1200年年4月月23日)日)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徽州府府婺源县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的理

    39、学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世称朱子朱子,是是孔子孔子、孟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大师。第六节第六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朱子(1130-1200年)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世称朱子,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儒学大师。旷世大儒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集学者、官员、教育家,文学家于一身。五次入仕,出任地方官吏。从政仅14年,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时间达40年之久。在为官期间,锐意办学,未曾间断教育。著名的教育活动 1.南康知军时,修复白鹿洞书院,并在其中讲学

    40、,制订一整套学规。2.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收门徒,传播理学。3.为潭州知州时,倡导州学、县学,主持修复岳麓书院。观书有感二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一一、关于关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作用作用 的主张的主张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使“人心”服从“道心”。这个过程也就是“明人伦”。抨击了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切中了时弊,针对当时学校忽视伦理道德教育,争名逐利的现实,以及为了改变“风俗日敝,人材日衰”的状况,重新申述和强调“明人伦”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二、

    41、二、关子教育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内容的安排关子教育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内容的安排(1)朱熹把教育分成)朱熹把教育分成“小学小学”和和“大学大学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划分教育阶段的根据是年龄和智力划分教育阶段的根据是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发展水平。(2)小学阶段小学阶段:8岁至岁至15岁,是打基础的阶岁,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学内容是段,教学内容是“学其事学其事”。朱熹专门编著朱熹专门编著小学小学作为这个阶段的教材。作为这个阶段的教材。(3)大学阶段大学阶段:15岁以后。教学内容是在岁以后。教学内容是在小学小学“学其事学其事”的基础上,以的基础上,以“明其理明其理”。朱。朱熹精心规划了教学内容和学习步骤:先读四书

    42、,熹精心规划了教学内容和学习步骤:先读四书,再读五经。再读五经。三、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三、教学的原则和方法(1)居敬穷理:这是其教育原则的总纲。)居敬穷理:这是其教育原则的总纲。解释:自己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解释:自己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的道理。(2)学思力行)学思力行(3)因材施教)因材施教(4)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四、四、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用力、居敬持志。评价:评价:(1)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

    43、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读书经验,很有见地,在封建教育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读书经验,很有见地,在封建教育实践中影响很大。实践中影响很大。(2)需要注意的是,朱熹的读书法不曾注意到书本知识和)需要注意的是,朱熹的读书法不曾注意到书本知识和实际调查的配合,更谈不到实验或实践。实际调查的配合,更谈不到实验或实践。王守仁 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9),汉族,),汉族,浙江浙江余姚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王阳明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思想家家、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和和军事家军事家。陆王心

    44、学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通儒家儒家、佛家佛家、道家道家,而且能,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先儒”,奉祀奉祀孔庙孔庙东庑第东庑第58位。位。一、王守仁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曾被贬至曾被贬至贵州贵州龙场驿(今贵阳市龙场驿(今贵阳市修文县修文县境内),境内),驿馆破败不可居住,乃居于馆旁山洞,其洞因而驿馆破败不可居住,乃居于馆旁山洞,其洞因而得名得名阳明洞阳明洞,是贵阳名胜古迹之一。其学说世称,是贵阳名胜古迹之一。其学说世称“心学心学(继承陆九渊之(继承陆九渊之心学心学并加以完善)并加以完善)”。是我国古代有名

    45、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军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学术思想在事家,其学术思想在中国中国、日本日本、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以及以及东南亚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今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今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1814年)的年)的“阳明祠阳明祠”就是为了纪念就是为了纪念“王阳明王阳明”先生而修建的。先生而修建的。一、王守仁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他十岁就能作诗,表现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他十岁就能作诗,表现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的文化素养。

    46、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作为游戏。1517年,他平定江西,后又平定年,他平定江西,后又平定南昌南昌的的宁王宁王朱朱宸濠之乱宸濠之乱。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明世宗嘉靖六年),王守仁总督两广军务,击溃瑶族和僮族等年),王守仁总督两广军务,击溃瑶族和僮族等少数民族的地方武装。两广役后,阳明肺病加疾,少数民族的地方武装。两广役后,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归,于上疏乞归,于1529年元月年元月9日日(嘉靖七年十一月(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在归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二十九日),王守仁在归途中病逝

    47、于江西省南安舟中。舟中。一、哲学思想一、哲学思想“致良知致良知”认识论和道德修养方法认识论和道德修养方法“致良知致良知”。“致良知致良知”就是恢复、体认良知并发扬和推行就是恢复、体认良知并发扬和推行良知。良知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先天包括一良知。良知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先天包括一切道德原则的,只要存养本心,发明良知,一切道德原则的,只要存养本心,发明良知,一切伦理道德自然具备。切伦理道德自然具备。“良知良知”是知,是知,“致良知致良知”是行,要达到是行,要达到“致致良知良知”这一行为结果,就要做到这一行为结果,就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是说如果没有就是说如果没有“行行”,“知知”就不能完成

    48、。就不能完成。这也是为了反对朱熹这也是为了反对朱熹“知先行后知先行后”的学说。的学说。二、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明人伦所谓“人伦”就是“三纲五常之德”“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伦关系。所有这些封建道德观念,又都是存在于人心的。其所以不能表现出来,只是被物欲蒙蔽了而已。因此,要通过教育把蒙蔽了的人伦加以恢复和发扬光大。“古圣贤之学,明伦而已。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家齐国治而天下平矣。是故名伦之外无学矣。”1、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和方法(1)知行并进)知行并进 提出提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说说(2)自求自得)自求自得 强调学贵自得,独立思考,从而提出强调学贵自得,

    49、独立思考,从而提出天下学天下学术公有术公有的主张。的主张。(3)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 2、关于、关于儿童教育儿童教育的主张的主张(1)对当时儿童教育的状况,进行了抨击和批判。)对当时儿童教育的状况,进行了抨击和批判。(2)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要用培养、诱要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性情,导、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的教育方法。鼓舞儿童兴趣的教育方法。(3)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包括歌诗、习礼与读书歌诗、习礼与读书。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学者称其为船山先生。自幼“颖悟过人”,习读“五经”,广泛阅读古代哲学和史学书籍

    50、。14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青年时代他以“东林”、“复社”为楷模组织了“匡社”,曾举兵起义。阻止清兵南下。失败后,投身于桂王的南明政权任翰林院庶吉士。嗣后,辞职返家,坚持反清。33岁起流居湘西,与瑶民混居,以授徒讲学和从事著述为业。57岁,迁徙在湘西蒸左石船山,筑茅舍而居,名“湘西草堂”。在这里十七年如一日,热心教育生徒,奋笔疾书,写下了许多不朽著作。现存船山遗书共72种,258卷。与哲学、教育和政治有关的著作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黄书、噩梦等。第八节、第八节、王夫之王夫之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王夫之、颜元是王夫之、颜元是实学思潮的代表性人物实学思潮的代表性人物,从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五章-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90549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