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题一第2讲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部分专题一第2讲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部分 专题 地壳 物质 循环 地表 形态 变化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考点二考点二专专题题一一导练感悟高考导练感悟高考热点透析高考热点透析高考考点一考点一冲刺直击高考冲刺直击高考 第第2 2讲讲考点三考点三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 1 1(2019(2019山东高考山东高考)下图为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返回返回A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
2、侵入 解析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甲地层发生褶皱后,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甲地层发生褶皱后,背斜处受到侵蚀,地势变得较平坦;然后其上覆盖了厚厚的背斜处受到侵蚀,地势变得较平坦;然后其上覆盖了厚厚的沉积层,说明发生了沉积作用,最后,岩浆侵入已有的褶皱沉积层,说明发生了沉积作用,最后,岩浆侵入已有的褶皱和沉积层,说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和沉积层,说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答案答案 D D返回返回 2 2(2019(2019江苏高考江苏高考)下图是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岩层距离地
3、面的垂直距离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1)(2)(2)题。题。返回返回(1)(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 AB BC C D D(2)(2)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 A褶曲隆起褶曲隆起 B B褶曲凹陷褶曲凹陷C C断裂下降断裂下降 D D断裂上升断裂上升返回返回 解析解析 第第(1)(1)题,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可知,岩层向上拱题,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可知,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而题目所绘岩层的埋藏深度为岩层距离地面的起的是背斜。而题目所绘岩层的埋藏深度为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将地形剖面某点对应
4、的岩层埋藏深度转绘到剖面垂直距离,将地形剖面某点对应的岩层埋藏深度转绘到剖面图中,根据同一岩层弯曲的变化可以判断出图中,根据同一岩层弯曲的变化可以判断出两地的岩层两地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谷。第向上拱起,为背斜谷。第(2)(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沉积岩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沉积岩层在层在处发生明显位移,表明该地发生了断层。而从其埋藏处发生明显位移,表明该地发生了断层。而从其埋藏深度可以明显看出深度可以明显看出处该沉积岩比左侧海拔低很多,可以判处该沉积岩比左侧海拔低很多,可以判断出现了地壳下沉运动,由此可以推断该地出现了断裂下降断出现了地壳下沉运动,由此可以推断该地出现了断裂下降运动。运动。
5、答案答案(1)D(1)D(2)C(2)C返回返回 3 3(2019(2019四川高考四川高考)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回答(1)(1)(2)(2)题。题。返回返回(1)(1)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 A断裂上升断裂上升 B B褶皱弯曲褶皱弯曲C C冰川堆积冰川堆积 D D风力侵蚀风力侵蚀(2)(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
6、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返回返回 解析解析 第第(1)(1)题,结合题干材料中的题,结合题干材料中的“山顶海拔山顶海拔3 0993 099米米”及景观图中山地为块状山地、山体有明显的断崖可知,形及景观图中山地为块状山地、山体有明显的断崖可知,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断裂上升。第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断裂上升。第(2)(2)题,山顶属于题,山顶属于山地针叶林带,桃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可排
7、除山地针叶林带,桃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可排除A A选项;由选项;由于其山顶的海拔高,气温低,尤其在冬季山顶有积雪,因此于其山顶的海拔高,气温低,尤其在冬季山顶有积雪,因此B B选项正确;梯田多分布于低山丘陵缓坡地区,选项正确;梯田多分布于低山丘陵缓坡地区,C C选项错误;选项错误;“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描述的是亚热带或温带描述的是亚热带或温带地势较为平坦或丘陵地区的景观,地势较为平坦或丘陵地区的景观,D D选项错误。选项错误。答案答案(1)A(1)A(2)B(2)B返回返回4 4(2019(2019大纲全国卷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读图,完成(1)(1
8、)(2)(2)题。题。返回返回(1)(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 A地表地表B B地壳上部地壳上部C C地壳下部地壳下部D D地幔地幔(2)(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化为()A A喷出岩喷出岩 B B侵入岩侵入岩C C沉积岩沉积岩 D D变质岩变质岩返回返回 解析解析 第第(1)(1)题,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题,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
9、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第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第(2)(2)题,在岩石圈题,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各种岩石经过风化、侵蚀、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各种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喷出岩和侵入岩都属于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喷出岩和侵入岩都属于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经过高温、高压变质而成,因此在地下深处,经过高温、高压变质而成,因此A A、B B、D
10、 D选项选项都是错误的。都是错误的。答案答案(1)D(1)D(2)C(2)C返回返回 5 5(2019(2019上海高考节选上海高考节选)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据此完成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据此完成(1)(1)(2)(2)题。题。返回返回 (1)(1)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A A100 cm/s 100 cm/s B B200 cm/s200 cm/s C C300 cm/s 300 cm/s D D400 cm/s400 cm/s (2)(2)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
11、,该物质就会发生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A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石块、砾石、粗砂、黏土返回返回 解析解析 第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搬运物质的直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搬运物质的直径越小,搬运所需的流速越低,直径径越小,搬运所需的流速越低
12、,直径6.4 cm6.4 cm的鹅卵石相应的的鹅卵石相应的搬运流速约为搬运流速约为200 cm/s200 cm/s。第。第(2)(2)题,颗粒直径越大,需要的题,颗粒直径越大,需要的搬运流速越大;流速下降后,颗粒直径大的物质先沉积。搬运流速越大;流速下降后,颗粒直径大的物质先沉积。答案答案(1)B(1)B(2)D(2)D返回返回 6 6(2019(2019安徽高考节选安徽高考节选)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识,回答下列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
13、和谐统一。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返回返回 图中图中A A地、地、B B地的地貌分别为地的地貌分别为_、_,从内,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的有关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和学生调动知识阐述地理事象的能力。从图例及注记可知识和学生调动知识阐述地理事象的能力。从图例及注记可知,知,A A地为断块山,地为断块山,B B地为洪积地为洪积冲积平原;断块山是岩层受冲积平原;断块山是岩层受内力作用发生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内力作用发生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
14、;B B在相对较低区在相对较低区域,岩块下降,并受流水冲积作用形成洪积域,岩块下降,并受流水冲积作用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注冲积平原。注意阐述其详细过程。意阐述其详细过程。返回返回 答案答案 断块山洪积断块山洪积冲积平原内力作用形成断层,冲积平原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 A侧岩体相对上升,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形成断块山;B 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各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各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冲积平原。返回返回
15、 1 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侧重于地壳物质循环、地质构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侧重于地壳物质循环、地质构造、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主干知识;从命题形式造、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主干知识;从命题形式看,多为选择题;从命题角度看,多以地貌景观图、地质剖看,多为选择题;从命题角度看,多以地貌景观图、地质剖面图为背景,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面图为背景,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2 2从命题趋势上看,以景观图或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切从命题趋势上看,以景观图或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切入,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规律及应用;以热点区域地形特征入,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规律及应用;以热点区域地形特征与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
16、相结合的形式,考查地质构造与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相结合的形式,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结合重大工程建设或能源与地貌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结合重大工程建设或能源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意义。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意义。返回返回返回返回地壳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理解核心要点理解核心要点 1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内部物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质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返回返回返回返回 2 2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 地壳物质循
17、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在判断时都应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在判断时都应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1)(1)岩浆是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源于岩浆,也,地壳物质循环源于岩浆,也是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是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物质的基础。判断岩石圈物质的基础。(2)(2)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作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作用,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应为变质岩。用,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应为变质岩。返回返回 (3
18、)(3)组成岩石圈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组成岩石圈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在箭头太多、太复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在箭头太多、太复杂的模式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杂的模式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4)(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判断出沉积岩。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判断出沉积岩。返回返回1 1(2019(2019信阳模拟信阳模拟)左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左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
19、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1 200余米,相对高度余米,相对高度128128米,是由风化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右图为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右图为“地壳物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1)(2)(2)题。题。应用创新演练应用创新演练返回返回(1)(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A A甲甲B B乙乙C C丙丙 D D丁丁(2)(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岩浆侵入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火山喷发火山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