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大关于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资料考点整理汇编(电大备考).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电大关于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资料考点整理汇编(电大备考).doc》由用户(haiwei)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大备考 2022 电大 关于 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 资料 考点 整理 汇编 备考
- 资源描述:
-
1、2022年电大关于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资料考点整理汇编行政诉讼法1、 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发言根据行政相对人的请求,依照法定程序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特点:(1)行政诉讼是解决一定范围内的行政争议的活动;(2)行政诉讼的原被告是恒定(3)其核心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4)行政行为是法院运用国家审判权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2、 行政诉讼原则的基本内容:一般原则:(1)法官对行政案件独立审判的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3)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4)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6)辩论
2、原则;(7)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特殊原则:(1)法院有权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2)行政诉讼的对象是具体行政机关;(3)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涉及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3、行政诉讼不予以受理的事项:(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终局裁决的行为;(5)依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6)行政机关的调解行为和仲裁行为;(7)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8)驳回当事人提出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9)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4、级别管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
3、件:(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案件;(2)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3)国际贸易行政案件和反侵销、反补贴行政案件;(3)本辖区重大复杂的案件; 5、地域管辖的五种情形:(1)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3)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4)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
4、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5)经过复议的行政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决定的,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或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6、当事人、参加人和参与人的关系: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发生行政争议,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和行政机关。诉讼参加人除指诉讼当事人外,还包括第三人、诉讼代理人。诉讼参与人是所有在整个行政诉讼过程或某个诉讼阶段参与诉讼活动的人,不仅包括诉讼参加人,还包括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和翻译人员。7、行政诉讼原告的含义和资格概念: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向法
5、院起诉,引起行政诉讼程序发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原告资格:(1)原告必须是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原告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人;(3)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人。原告资格的转移:(1)有权起诉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起诉;(2)有权起诉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组织可以起诉;8、行政诉讼被告的法定类型(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6、(3)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4)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5)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6)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7)派出机关及派出机构作为被告,得到法律授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时成为被告。(8)内设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被告,内设机构得到法律法规的授权时成为被告,没有得到授权时,以其所属的行政机关为被告。(9)经上级机关批准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以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件署名的机关为被告。9、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指与被
7、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申请参加或由法院通知其参加到行政诉讼中来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特征:(1)第三人是原告、被告以外的人;(2)第三人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3)第三人参加的是已经开始、尚未结束的诉讼;(4)参加诉讼的方式包括申请参加诉讼和由法院通知参加诉讼;10、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和举证责任:证据:指一切用来证明行政诉讼案件事实情况的材料。现场笔录: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管理过程中,对有关行为现场情况所作的书面记录。(1)被告的举证责任: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2)原告的举证责任:A、原告向法院起诉时应提供符合起
8、诉条件的证据材料; B、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C、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D、其他应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举证规则:(1)被告举证的范围: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根据和规范性文件(全面证明合法性)(2)被告举证的期限: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证据。(3)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4)原告和第三人的举证期限:在开庭审理前或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 优势证据规则:P36511、起诉的条件:(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
9、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12、撤回起诉的类型:(1)申请撤诉:自动申请撤诉;因具体行政行为的改变而申请撤诉(2)视为申请撤诉: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原告在法定期限内未缴纳诉讼费用的;13、二审与再审的区别:二审:指上级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法院未生效的行政判决、裁定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程序。再审:指法院发现生效的裁判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或根据检察院的抗诉,依法对案件再行审理的程序。区别:(1)审理对象不同;(2)提起的机关和人员不同;(3)提起的理由不同;(4)提起的期限不同;(5)审理的法院不
10、同; 14、行政诉讼参照适用规章的地位 “参照”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可以参考、依照规章的有关规定,但参照不能作为依据予以适用,而只能作为参照有选择地适用。15、一审判决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1)维持原判: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2)驳回诉讼请求:1.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成立的;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3.被诉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废止;4.其他应当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3)确认判决:1.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2.被诉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可撤销;3.被诉行政行为不成立或不具有法律效力;4.被诉行政行为违法,5.但撤销会损害
11、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4)撤销判决:主要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超越职权的;滥用职权的。(5)变更判决: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6)履行判决: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16、二审判决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1)维持原判: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2)依法改判:1.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2.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3.原审理由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17行政诉讼裁定的种类和适用条件(1)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裁定(2)管辖异议的裁定(3)终结诉讼的裁定(4)中止诉讼的裁
12、定(5)移送或指定管辖的裁定(6)诉讼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或驳回停止执行的申请的裁定(7)财产保全的裁定(8)先予执行的裁定(9)准许或不准许撤诉的裁定(10)补正裁判文件中的笔误的裁定(11)中止或终结执行的裁定(12)提审、指令再审或发回重审的裁定18、行政诉讼决定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法院为例保证行政诉讼的顺利进行,对诉讼过程中发生的某些特殊事项所作的决定 特点:(1)行政诉讼决定所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2)行政诉讼决定是为了保证案件的正常审理和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3)行政诉讼决定不是对案件的审判,不能以上诉程序提起上诉,当事人只能申请复议;19、行政诉讼判决、裁
13、定和决定的区别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查明和认定的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对案件中民事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权威性的判定。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时候,对所发生的程序上应解决的事项,所做的审判职务上的判定。决定是指在诉讼进行中,为了保证人民法院能够公正地审理民事案件,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正确处理人民法院内部的工作关系,对诉讼中发生的某些特定事项,作出职务上的判断。 裁定、决定与判决的区别:(1)适用的事项不同。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 决定用于某些特定事项。(2)作出的依据不同。裁定和决定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
14、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但是判决根据的法律是实体法,例如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判决只能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3)采用的形式不同。裁定和决定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但是判决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裁定中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可以上诉;其他的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判决全部都可以上诉。(4)期限不同。裁定上诉的期限是裁定作出后10日内上诉;判决是在作出后的15日内上诉。20、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的关系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行政补偿是指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
15、中因合法行为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补救措施。联系: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都是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过程中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采取补救措施,而且在危险责任领域,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区别:(1)发生的前提不同;行政赔偿针对的损害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而行政补偿针对的是合法行为;(2)性质不同;行政赔偿是国家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而行政补救是对因公共利益而受损的行政性对人提供补救.(3)补救的范围不同;行政赔偿的范围小于行政补偿的范围。(4)发生的时间不同;行政赔偿发生在损害产生之后,行政补救既可以在损害产生之前,
16、可以在损害产生之后。(5)依据不同;行政补偿的法律依据是有关的单行的部门法律法规,而行政赔偿的法律依据是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简述行政法的特征答: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2简述公务员的权力:答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具有以下权利: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
17、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4)参加培训; (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 (7)申请辞职; (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3.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4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5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
18、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6行政相对方: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和组织。7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8.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活动。9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10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11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
19、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12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和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得主动的管理行为。13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14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15行政救济: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而请求
20、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为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制度。16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17行政赔偿:又称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18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有公共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
21、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行政诉讼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19行政职权:是指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依法定位到具体行政主体身上的国家行政权,是各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20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行政行为通常具有个别效力。 行政法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
2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1)宪法;(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行政法规:国务院;(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7)国际条
23、约与协定;(8)法律解释;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主要特征:(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