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2022-202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6课《水滴的“旅行”》课件+教案.zip
16.水滴的“旅行”16.水滴的“旅行”【课标落实】【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级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1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14.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前三课认识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界水的变化循环的系统认知,是本单元的一个总结概括。用“水滴的旅行”这个形象话题做标题,紧紧围绕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这个核心展开,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实景图片,通过交流“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水循环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根据示意图说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这是在前面实物场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概括,通过一些关键词汇和箭头帮助学生建立水循环的概念。学生的分析、概括、推断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第三个活动是拓展活动,通过制作水循环的模型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体现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不断地相互转化。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水循环无论是对于生命来说,还是对于地球本身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得水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造成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水循环也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天气现象,能够对一些气象要素进行简单测量,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这些都是学习水循环的基础。但学生的知识相对零碎,没有将一些天气现象的变化置于地球水圈的大情境中,缺少对水循环系统的认知。本课就是帮助学生将地球上的水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宏观的认识,形成水在陆地、海洋、大气循环的科学大概念。本课用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做主题,涉及水圈与大气圈这两个主要概念。该主题能够很好地将两个主要概念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大概念。本课是此单元的最后一课,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单元的总结课。学生前面对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及水的三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学生每天都接触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科学问题同样兴味盎然。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的活动,获得对水循环的科学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根据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2知道当水的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随着吸热或放热,能够由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内因。3通过回顾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科学探究:1运用分析、归纳、概括,尝试用箭头和简单文字建立水循环的模型。2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3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案。利用简便的水循环组装模型,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微缩呈现,直观形象。科学态度:1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学习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和认真观察分析问题。初步建立水循环的动态平衡意识,意识到地球上的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2在科学探究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水循环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意义重大。2 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水循环服务生活的。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模型。【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水循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水循环模型。【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看,是什么?(出示小水滴图片)是小水滴,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那小水滴会旅行吗?来看一看小水滴的旅行日记,我们将和“小水滴”到一个时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是哪里呢?2教师有感情朗读小水滴的旅行日记,学生思考:小水滴到了哪些地方?3学生汇报:海洋、空气、云层、变成小水滴、雪、露、霜。4师:那它又是怎样旅行的呢?又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呢?5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将跟随小水滴一起来一次快乐的旅行吧!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利用“小水滴、旅行”等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二、探究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二、探究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1分析一下图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说说这幅图上哪里有水?出示:河流、云朵、雾、海洋、冰川、土壤 六张图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说一说图中的景物哪里有水?猜一猜并说出理由。2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河流:有大量的淡水;云朵:云层中含有大量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当小水滴越积越多,掉落下来就会形成降水;(除了肉眼能够看到的以外,空气中还有很多我们无法看到的无色无味的水蒸气。)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接近地面的就是雾;海洋:水域面积大,有大量的咸水;冰川:一般在高原地区的高山上比较常见,是有水遇冷结冰形成的;土壤:土壤中含有水分(雨水补给或地下水),植物才能在土壤中生存。3 师:看来,水在自然界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身影,那天空中的水蒸气又是来自哪里呢?天空中的水来自哪里呢?生: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的蒸腾变成水蒸气,随着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学生若说不完整,教师加以引导补充。)生: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学生若说不完整,教师加以引导补充。)4师:降落到地面雨和雪到哪里去了呢?生: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5看来同学们都能够联系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和生活中现象,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学生使用活动手册,用箭头表示水的走向。小组合作讨论,绘制完成后,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并说明绘制的原因。6教师提问: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揭示水循环的概念。生:同桌之间相互先说一说,后举手回答。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大气中的水不断得到补充。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间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从而形成降水。自然界的水日夜不停、循环往复地运动着,形态不断变化,空间位置不断变化,总体保证了大海晒不干,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以大问题统领,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展开,例如,地上的水是怎么跑到天上去的?天上的水又是怎么降下来的?降下来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将这些问题完整地串在一起,便形成了水循环的初步概念。三、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三、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也了解到了小水滴总是在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旅行”着,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它的“旅行”吧!回顾雨和雪的形成,利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绘制草图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表示出来。可以将学生建立的模型在黑板上张贴出来也可以投屏到电子白板上,观察比较分析,比一比谁画得最准确。2出示教材图片,解释红色箭头与蓝色箭头表示的含义。利用教材上的水循环图完整地说一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注意用一些科学的概念,如蒸发、凝结、降水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汇报小组成果:红色箭头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种水体、陆地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一个向上的过程。蓝色箭头表示降水,以及水从高山流向平原最后注入海洋的过程,还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是一个向下的过程。红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太阳,蓝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地球引力。(可以尝试解释太阳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地球引力对水循环有什么影响。)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 流 到 海 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3师:刚才这个图展示了水循环的过程,那我们能不能根据前期所学的知识思考一下:水为什么了能够循环?(引导:水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蒸气的,水蒸气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的?)4学生思考、汇报。生:水变成水蒸气,是在受热的情况下;水蒸气变成水,是在遇冷的情况下。在自然界中,水总是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当外界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总是从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内因。5探究延伸:水循环对于地球或人类有什么意义?师:水在自然界中总是在不断循环的,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有水循环世界将是怎样的?水循环对于地球和人类来说有什么意义呢?生:(探讨、交流)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使海洋水资源得到更新,把大气水和海洋水联系在一起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实现了地球系统水、能量和地球生物化学物质的迁移和转换,构成了全球性的连续有序的动态大系统。水循环联系着海陆两大系统,塑造着地表形态,制约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协调,不断提供再生的淡水资源。因此,水循环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意义重大。师总结:水循环与地球和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说明生物的生存和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应该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污染破坏水资源。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在描述水循环的过程中,把握水循环的主体过程,更能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引导学生用科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联系生活。四、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四、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1师:播放一段介绍水循环的视频,进一步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2为了使我们更清晰的观察到水循环的过程,跟随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模拟大自然中水循环的实验,我们用到的实验材料有:水循环模型、小草、水、冰块、营养土和蛭石。提问:水循环模型里的小草、水池分别代表什么?猜猜这个模型里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描述在这个模型内水循环是如何进行的。学生讨论、汇报。3生:小草表示的地表上的植物,水池表示的是整个地表。格子内放入营养土和蛭石,可撒入草种。注水是为了形成充足的水蒸气。这里有双层罩,中层罩上放冰块,外层罩盖在模型最上面。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小水滴,形成“降水”。(各地各校根据材料装备情况开展此环节的拓展活动,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根据现有的材料开发出能够表示水循环的装置模型。)设计意图:科学课是让学生睁大眼睛看大自然的教育,但自然界的现象很复杂、很难进行直接观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使用播放视频和模拟实验的方式更能清楚的了解水循环的过程。五、总结延伸五、总结延伸1以“水滴的旅行”为题创作水循环的小诗或童话,写在活动手册上,在班级交流,读一读、比一比,教师给予评价。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学生活动,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创作小诗活跃课堂氛围,也起到了起到与课题呼应的效果。让学生谈收获,进行课堂总结,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进行回顾和整理.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的意识,又是梳理和了解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6水滴的“旅行”水汽输送天空天空陆地海洋蒸发凝结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新苏教版 科学 五年级 上册16.16.16.16.水滴的旅行水滴的旅行水滴的旅行水滴的旅行03水滴的旅行经历分享我是一滴旅行的水,有时候藏在云里,有时候飘在空中,有时候又躲在土里,有时候在海洋里畅游,我可以绕着整个地球旅行,想去哪里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就去哪里。03有什么疑问?想法?水滴是如何实现旅行的?水滴的旅行03水滴的旅行地图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目的地路线03分析水滴的旅行目的地寻找水滴的寻找水滴的旅行目的地旅行目的地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地下水地下水03分析水滴的旅行路线怎么实现旅行?怎么实现旅行?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地下水地下水提示天空中水来自哪里空中的水蒸气去哪了陆地上的水到哪里去了03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地下水地下水任务1.天空中水来自哪里2.空中的水蒸气去哪了3.陆地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利用简洁文字和箭头将水滴旅行路线标注出来注意:红色箭头表示向上的过程:蒸发 蓝色箭头表示向下的过程:降水时间1.5min03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地下水地下水修正用科学语言科学语言和符号和符号表示水循环过程利用简洁文字和箭头将水滴旅行路线标注出来注意:红色箭头表示向上的过程:蒸发.蓝色箭头表示向下的过程:降水.时间:2min小组讨论03自主学习活动时间3min 阅读阅读学习资料卡学习资料卡 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 03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地下水地下水修正利用简洁文字和箭头将水滴旅行路线标注出来注意:红色箭头表示向上的过程:蒸发、植物蒸腾 蓝色箭头表示向下的过程:降水、下渗及陆地水流向海洋的过程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再次修正1min标注清楚过程03水循环示意图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地下水地下水降水降水下渗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吸收03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日夜不停、循环往复地运动着,形态不断变化,空间位置不断变化。03设计方案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1)需要的实验器材?(模拟什么)(2)实验步骤(3)猜测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示:可用文字文字、图画图画等记录方式5min03设计方案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5min03表达交流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5min泥土泥土小草小草水水石头石头组装水循环装置组装水循环装置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怎么解决蒸发,形成降水这些过程怎么解决蒸发,形成降水这些过程课后与其他小组讨论,吸取意见,完善方案课后与其他小组讨论,吸取意见,完善方案03拓展任务1.思考:水循环对于地球或人类有什么意义?2.以“水滴的“旅行”为题创作水循环的小诗或童话,下节课在班级交流。感谢聆听感谢聆听感谢聆听感谢聆听
收藏
编号:389987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4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10-23
4
文币
- 资源描述:
-
16.水滴的“旅行”16.水滴的“旅行”【课标落实】【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级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1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14.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前三课认识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界水的变化循环的系统认知,是本单元的一个总结概括。用“水滴的旅行”这个形象话题做标题,紧紧围绕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这个核心展开,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实景图片,通过交流“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水循环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根据示意图说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这是在前面实物场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概括,通过一些关键词汇和箭头帮助学生建立水循环的概念。学生的分析、概括、推断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第三个活动是拓展活动,通过制作水循环的模型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体现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不断地相互转化。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水循环无论是对于生命来说,还是对于地球本身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得水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造成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水循环也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天气现象,能够对一些气象要素进行简单测量,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这些都是学习水循环的基础。但学生的知识相对零碎,没有将一些天气现象的变化置于地球水圈的大情境中,缺少对水循环系统的认知。本课就是帮助学生将地球上的水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宏观的认识,形成水在陆地、海洋、大气循环的科学大概念。本课用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做主题,涉及水圈与大气圈这两个主要概念。该主题能够很好地将两个主要概念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大概念。本课是此单元的最后一课,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单元的总结课。学生前面对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及水的三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学生每天都接触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科学问题同样兴味盎然。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的活动,获得对水循环的科学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根据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2知道当水的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随着吸热或放热,能够由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内因。3通过回顾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科学探究:1运用分析、归纳、概括,尝试用箭头和简单文字建立水循环的模型。2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3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案。利用简便的水循环组装模型,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微缩呈现,直观形象。科学态度:1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学习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和认真观察分析问题。初步建立水循环的动态平衡意识,意识到地球上的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2在科学探究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水循环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意义重大。2 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水循环服务生活的。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模型。【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水循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水循环模型。【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看,是什么?(出示小水滴图片)是小水滴,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那小水滴会旅行吗?来看一看小水滴的旅行日记,我们将和“小水滴”到一个时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是哪里呢?2教师有感情朗读小水滴的旅行日记,学生思考:小水滴到了哪些地方?3学生汇报:海洋、空气、云层、变成小水滴、雪、露、霜。4师:那它又是怎样旅行的呢?又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呢?5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将跟随小水滴一起来一次快乐的旅行吧!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利用“小水滴、旅行”等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二、探究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二、探究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1分析一下图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说说这幅图上哪里有水?出示:河流、云朵、雾、海洋、冰川、土壤 六张图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说一说图中的景物哪里有水?猜一猜并说出理由。2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河流:有大量的淡水;云朵:云层中含有大量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当小水滴越积越多,掉落下来就会形成降水;(除了肉眼能够看到的以外,空气中还有很多我们无法看到的无色无味的水蒸气。)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接近地面的就是雾;海洋:水域面积大,有大量的咸水;冰川:一般在高原地区的高山上比较常见,是有水遇冷结冰形成的;土壤:土壤中含有水分(雨水补给或地下水),植物才能在土壤中生存。3 师:看来,水在自然界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身影,那天空中的水蒸气又是来自哪里呢?天空中的水来自哪里呢?生: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的蒸腾变成水蒸气,随着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学生若说不完整,教师加以引导补充。)生: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学生若说不完整,教师加以引导补充。)4师:降落到地面雨和雪到哪里去了呢?生: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5看来同学们都能够联系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和生活中现象,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学生使用活动手册,用箭头表示水的走向。小组合作讨论,绘制完成后,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并说明绘制的原因。6教师提问: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揭示水循环的概念。生:同桌之间相互先说一说,后举手回答。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大气中的水不断得到补充。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间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从而形成降水。自然界的水日夜不停、循环往复地运动着,形态不断变化,空间位置不断变化,总体保证了大海晒不干,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以大问题统领,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展开,例如,地上的水是怎么跑到天上去的?天上的水又是怎么降下来的?降下来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将这些问题完整地串在一起,便形成了水循环的初步概念。三、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三、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也了解到了小水滴总是在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旅行”着,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它的“旅行”吧!回顾雨和雪的形成,利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绘制草图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表示出来。可以将学生建立的模型在黑板上张贴出来也可以投屏到电子白板上,观察比较分析,比一比谁画得最准确。2出示教材图片,解释红色箭头与蓝色箭头表示的含义。利用教材上的水循环图完整地说一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注意用一些科学的概念,如蒸发、凝结、降水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汇报小组成果:红色箭头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种水体、陆地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一个向上的过程。蓝色箭头表示降水,以及水从高山流向平原最后注入海洋的过程,还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是一个向下的过程。红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太阳,蓝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地球引力。(可以尝试解释太阳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地球引力对水循环有什么影响。)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 流 到 海 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3师:刚才这个图展示了水循环的过程,那我们能不能根据前期所学的知识思考一下:水为什么了能够循环?(引导:水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蒸气的,水蒸气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的?)4学生思考、汇报。生:水变成水蒸气,是在受热的情况下;水蒸气变成水,是在遇冷的情况下。在自然界中,水总是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当外界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总是从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内因。5探究延伸:水循环对于地球或人类有什么意义?师:水在自然界中总是在不断循环的,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有水循环世界将是怎样的?水循环对于地球和人类来说有什么意义呢?生:(探讨、交流)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使海洋水资源得到更新,把大气水和海洋水联系在一起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实现了地球系统水、能量和地球生物化学物质的迁移和转换,构成了全球性的连续有序的动态大系统。水循环联系着海陆两大系统,塑造着地表形态,制约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协调,不断提供再生的淡水资源。因此,水循环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意义重大。师总结:水循环与地球和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说明生物的生存和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应该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污染破坏水资源。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在描述水循环的过程中,把握水循环的主体过程,更能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引导学生用科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联系生活。四、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四、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1师:播放一段介绍水循环的视频,进一步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2为了使我们更清晰的观察到水循环的过程,跟随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模拟大自然中水循环的实验,我们用到的实验材料有:水循环模型、小草、水、冰块、营养土和蛭石。提问:水循环模型里的小草、水池分别代表什么?猜猜这个模型里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描述在这个模型内水循环是如何进行的。学生讨论、汇报。3生:小草表示的地表上的植物,水池表示的是整个地表。格子内放入营养土和蛭石,可撒入草种。注水是为了形成充足的水蒸气。这里有双层罩,中层罩上放冰块,外层罩盖在模型最上面。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小水滴,形成“降水”。(各地各校根据材料装备情况开展此环节的拓展活动,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根据现有的材料开发出能够表示水循环的装置模型。)设计意图:科学课是让学生睁大眼睛看大自然的教育,但自然界的现象很复杂、很难进行直接观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使用播放视频和模拟实验的方式更能清楚的了解水循环的过程。五、总结延伸五、总结延伸1以“水滴的旅行”为题创作水循环的小诗或童话,写在活动手册上,在班级交流,读一读、比一比,教师给予评价。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学生活动,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创作小诗活跃课堂氛围,也起到了起到与课题呼应的效果。让学生谈收获,进行课堂总结,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进行回顾和整理.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的意识,又是梳理和了解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6水滴的“旅行”水汽输送天空天空陆地海洋蒸发凝结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新苏教版 科学 五年级 上册16.16.16.16.水滴的旅行水滴的旅行水滴的旅行水滴的旅行03水滴的旅行经历分享我是一滴旅行的水,有时候藏在云里,有时候飘在空中,有时候又躲在土里,有时候在海洋里畅游,我可以绕着整个地球旅行,想去哪里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就去哪里。03有什么疑问?想法?水滴是如何实现旅行的?水滴的旅行03水滴的旅行地图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目的地路线03分析水滴的旅行目的地寻找水滴的寻找水滴的旅行目的地旅行目的地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地下水地下水03分析水滴的旅行路线怎么实现旅行?怎么实现旅行?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地下水地下水提示天空中水来自哪里空中的水蒸气去哪了陆地上的水到哪里去了03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地下水地下水任务1.天空中水来自哪里2.空中的水蒸气去哪了3.陆地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利用简洁文字和箭头将水滴旅行路线标注出来注意:红色箭头表示向上的过程:蒸发 蓝色箭头表示向下的过程:降水时间1.5min03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地下水地下水修正用科学语言科学语言和符号和符号表示水循环过程利用简洁文字和箭头将水滴旅行路线标注出来注意:红色箭头表示向上的过程:蒸发.蓝色箭头表示向下的过程:降水.时间:2min小组讨论03自主学习活动时间3min 阅读阅读学习资料卡学习资料卡 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 03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地下水地下水修正利用简洁文字和箭头将水滴旅行路线标注出来注意:红色箭头表示向上的过程:蒸发、植物蒸腾 蓝色箭头表示向下的过程:降水、下渗及陆地水流向海洋的过程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再次修正1min标注清楚过程03水循环示意图云朵云朵云朵云朵植物植物海洋海洋湖泊湖泊陆地陆地地下水地下水降水降水下渗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吸收03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日夜不停、循环往复地运动着,形态不断变化,空间位置不断变化。03设计方案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1)需要的实验器材?(模拟什么)(2)实验步骤(3)猜测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示:可用文字文字、图画图画等记录方式5min03设计方案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5min03表达交流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5min泥土泥土小草小草水水石头石头组装水循环装置组装水循环装置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怎么解决蒸发,形成降水这些过程怎么解决蒸发,形成降水这些过程课后与其他小组讨论,吸取意见,完善方案课后与其他小组讨论,吸取意见,完善方案03拓展任务1.思考:水循环对于地球或人类有什么意义?2.以“水滴的“旅行”为题创作水循环的小诗或童话,下节课在班级交流。感谢聆听感谢聆听感谢聆听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苏教版2022-202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6课《水滴的“旅行”》课件+教案.zip》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水滴的“旅行”
新苏教版
年级
科学
上册
16
水滴
旅行
课件
教案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