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教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教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常见 心理 问题 对策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题及其应对1 引言:中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时原则o整体原则整体原则:多方法、多人力、心理成分多层面整合;o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将学生看成“发展”中个体;教育走在心理发展前;三早。o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特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其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成长力量;o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以“活动”媒介,注重学生自己体验、反思和行为练习,做到“做”中学。o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2 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不平衡性:(一)不平衡性:不协调的身心之旅不协调的身心之旅(二)动荡性:(二)动荡性:在矛盾中
2、寻找自我在矛盾中寻找自我(三)社会性(三)社会性p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他们在考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他们在考虑理想、志愿和抉择时具有较强的虑理想、志愿和抉择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严肃性。现实性和严肃性。3 4 (一)心理问题的类别1.发展性心理问题2.适应性心理问题3.障碍性心理问题二、关于心理问题二、关于心理问题5 o特点特点n针对的是心理健康、针对的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个体,身心发展正常的个体,但在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心理素质尚待完善;待完善;n强调认识自我,开发强调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
3、能;自我潜能;o具体表现具体表现n自负或缺乏自信自负或缺乏自信n志向愿望过高或偏志向愿望过高或偏低低n目标缺失目标缺失1.1.发发展展性性心心理理问问题题6 2.2.适应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o适应是个体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在现适应是个体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地生存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地生存状态的过程。状态的过程。o适应性心理问题则是适应性心理问题则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协调一致所带来的心理困扰。所带来的心理困扰。7 o特点特点n“在适应方面发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生困难的正常人;n重视个体自身理重视个体自身理性,强
4、调发掘、性,强调发掘、利用其潜在积极利用其潜在积极因素,自己解决因素,自己解决问题。问题。o表现表现n学习适应学习适应n人际适应人际适应n生活适应生活适应n生理适应生理适应8 3.3.障碍性心理问题障碍性心理问题o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研究的范畴。等研究的范畴。n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恐怖性障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恐怖性障碍、强迫性障碍碍、强迫性障碍9 2、我们的任务发展性心理问发展性心理问题题适应性心理问适应性心理问题题障碍性心理问题障碍性心理问题10 3、需要了解的内容n厌学与考试焦虑厌学与考试焦虑n逆反逆反n青春期异性交往青春期异性交往
5、n自卑心理自卑心理n情绪调控情绪调控11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一)学习心理问题(一)学习心理问题(二)人际交往问题(二)人际交往问题(三)自我意识问题(三)自我意识问题(四)情绪调控问题(四)情绪调控问题12 (一)学习心理问题之一(一)学习心理问题之一青少年课程表青少年课程表星期一走向深渊星期一走向深渊星期二路漫漫星期二路漫漫星期三夜茫茫星期三夜茫茫星期四黎明前的黑暗星期四黎明前的黑暗星期五归心似箭星期五归心似箭星期六胜利大逃亡星期六胜利大逃亡星期日快乐单身汉星期日快乐单身汉内在原因:学习内在原因:学习动机缺乏动机缺乏典型问题:典型问题:13 一
6、个问题中国学生,中国学生,真正喜欢学习的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学习的有多少人?14 o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缺乏兴趣46%;o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33%;o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 21%;15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o中小学生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中小学生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厌学厌学”“”“不会学不会学”“”“不能学不能学”等学习问题,其中等学习问题,其中厌学问题的发生厌学问题的发生频率占首位频率占首位,学习动机缺乏发生率为,学习动机缺乏发生率为11.86%11.86%。从。从初中预备班到初三年级发生率是初中预备班到初三
7、年级发生率是5.86%5.86%、12.56%12.56%、15.16%15.16%、18.39%18.39%;从高一到高三发生率依次为:;从高一到高三发生率依次为:10.18%10.18%、4.77%4.77%和和41.11%41.11%。高三厌学成为一个严重。高三厌学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的问题。16 1.厌学o厌学是学生主观上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厌学是学生主观上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的情绪和冷漠态度,且表现出产生厌倦的情绪和冷漠态度,且表现出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模式。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模式。n认识存在偏差;认识存在偏差;n情感上消极地对待;情感上消极地对待;n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8、(逃学行为)。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逃学行为)。17 怎么才能判断孩子厌学呢?怎么才能判断孩子厌学呢?o对学校各科学习失去兴趣对学校各科学习失去兴趣,不愿继续学习,而不,不愿继续学习,而不仅是一门学科有厌学情绪;仅是一门学科有厌学情绪;o学习活动表现较差学习活动表现较差,在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和复,在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和复习考试等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习考试等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o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基本学习毅力和自制力;,缺乏基本学习毅力和自制力;o各科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但自己各科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但自己不是很在乎不是很在乎。18 2.表现o尽力逃避学习尽力逃避学习:孩子
9、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肚子疼”、“头痛头痛”等;等;o对学习活动厌倦对学习活动厌倦: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有: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看不进去”;不愿大人;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表现烦躁,或转移话题;表现烦躁,或转移话题;o学习容易分心学习容易分心o学习焦虑过低学习焦虑过低:考试之前一点不紧张,考不好也无:考试之前一点不紧张,考不好也无所谓;所谓;o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
10、方法。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19 3.原因(1)家庭方面)家庭方面n父母对知识的消极态度,如知识无用论等;父母对知识的消极态度,如知识无用论等;n不良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不良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于严厉,动辄惩罚,孩子将学习和痛苦体验建过于严厉,动辄惩罚,孩子将学习和痛苦体验建立联系;过于保护和溺爱;对孩子学习漠不关心;立联系;过于保护和溺爱;对孩子学习漠不关心;n破碎的家庭结构或留守儿童。破碎的家庭结构或留守儿童。20 (2 2)学校方面)学校方面n教师教师p对落后学生的忽视或歧视;对落后学生的忽视或歧视;p教学内容不丰富,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不丰富,照
11、本宣科;p教法不活,满堂灌,填鸭式;教法不活,满堂灌,填鸭式;p课业负担重:内容太难,作业太多;课业负担重:内容太难,作业太多;n应试教育:学校评价体系单一;应试教育:学校评价体系单一;21 (3 3)自身方面)自身方面n屡败的学习经验屡败的学习经验:看不到希望,努力看不:看不到希望,努力看不到进步;到进步;n不良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欠佳、过分不良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欠佳、过分敏感和内向;被老师忽视或讽刺以致破罐敏感和内向;被老师忽视或讽刺以致破罐破摔等;破摔等;n期望过高: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期望过高:压力过大,精神紧张。n情感需要缺失:得不到尊重,环境适应或情感需要缺失:得不到尊重,环
12、境适应或人际关系等导致的心理困扰。人际关系等导致的心理困扰。22 (4 4)社会方面)社会方面n过于追求物质享乐,忽视内在精神的过于追求物质享乐,忽视内在精神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n学校周围不良环境,转移了学生对学学校周围不良环境,转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习的兴趣。23 4.对策对策(1 1)教育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育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n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价值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价值p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等;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等;p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学习快乐以及知识识解决实际问
13、题,从中体验学习快乐以及知识的价值。的价值。n提高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和具体性提高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和具体性;n注重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24 (2 2)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n培养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特长结合起来。培养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特长结合起来。n展开多项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展开多项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能和爱好的机会。能和爱好的机会。25 (3 3)指导学生设置学习)指导学生设置学习目标目标o尽可能让学生制定目标。尽可能让学生制定目标。因为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因为学生自己制定目标有助于
14、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有助于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o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设置目标,那么要引导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设置目标,那么要引导共同制共同制定目标定目标,可以给出若干个目标让学生选择。可以给出若干个目标让学生选择。o使学生使学生确信目标可以确信目标可以实现实现。为此,告诉学生其他为此,告诉学生其他人已达到此目标,并确保学生拥有达到该目标的人已达到此目标,并确保学生拥有达到该目标的资源,让学生知道别人相信他能成功。资源,让学生知道别人相信他能成功。o一定要给学生一定要给学生进步进步反馈反馈,最好是教会学生通过自,最好是教会学生通过自我监控自己我监控自己了解了解进步进步情况。情况。26 (4 4)注意
15、反馈和评价技巧)注意反馈和评价技巧p反馈要反馈要及时及时;p 反馈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反馈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反应正确的反应,这比知道什么是错误更重要这比知道什么是错误更重要p 应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定的学习目应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定的学习目标还有多远;标还有多远;p 善于发现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学习态善于发现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学习态度和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度和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27 (5 5)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p香克香克(D(DSchunk,1984)Schunk,1984)的研究表明,的研究表明,在归因训练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在归因训练过程中
16、,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不够,把到自己的努力不够,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因素为努力因素;另一方面也应;另一方面也应对学生努力对学生努力的结果给予反馈的结果给予反馈,告诉他们努力获得了,告诉他们努力获得了相应的结果,使他们不断感到自己的努相应的结果,使他们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力是有效的。28 (一)学习心理问题之二(一)学习心理问题之二29 区分三个概念焦虑焦虑考试考试焦虑焦虑焦虑焦虑症症30 考试焦虑o考试焦虑是在考试情境激发下而产生的的考试焦虑是在考试情境激发下而产生的的一种心理焦虑状态,表现为考生对考试的一种心理焦虑状态,表现为考生对考试的担心、紧张或烦恼为特点
17、的情绪状态。担心、紧张或烦恼为特点的情绪状态。31 1.原因(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n自我期望过高;自我期望过高;n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n学习方法不合理;学习方法不合理;n人格原因: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缺乏意人格原因: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缺乏意志力,归因方式;志力,归因方式;n认知偏差: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及自认知偏差: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及自身能力评价不当。身能力评价不当。n其他个人原因:性别其他个人原因:性别32 (2 2)客观因素)客观因素n父母的压力:高期望,补偿心理等;父母的压力:高期望,补偿心理等;n学校:老师的压力(偏爱学习好的学生、学校:
18、老师的压力(偏爱学习好的学生、忽视差学生)、同学之间的竞争等;忽视差学生)、同学之间的竞争等;n社会就业重学历,考试制度社会就业重学历,考试制度“一考定终一考定终身身”。33 34 考试焦虑对学习的影响途径考试焦虑对学习的影响途径o认知成分:认知成分:如担心考试考不好、担心被同学如担心考试考不好、担心被同学看不起,它以担心为基本特征,是焦虑的核看不起,它以担心为基本特征,是焦虑的核心部分。心部分。o 生理成分生理成分:如考试前呼吸、心跳加快,出:如考试前呼吸、心跳加快,出汗,晕倒,它是与自主神经系统相结合的。汗,晕倒,它是与自主神经系统相结合的。o行为成分行为成分:如考试时草草答题,考试前突然
19、:如考试时草草答题,考试前突然生病。生病。35 (1)认知调整考试焦虑评估考试焦虑评估n弄清事实弄清事实n分析事实分析事实p重新解释重新解释p再次评估再次评估n做做出应对行为出应对行为36 理性情绪理性情绪ABC“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阿尔伯特阿尔伯特艾利斯艾利斯37 38 秀才解梦的故事秀才解梦的故事秀才的三个梦:秀才的三个梦:1、自己在墙上种白菜、自己在墙上种白菜 2、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3、他和心仪的女子背靠背躺在床、他和心仪的女子背靠背躺在床上上算命先生:算命先生:1、白费劲、白费劲 2、多此一举、多此一举 3、没戏、没戏店
20、老板:店老板:1、高中、高中 2、有备无患、有备无患 3、有戏、有戏39 晚上秀才晚上秀才做了三个梦做了三个梦理解为理解为凶兆凶兆B垂头丧气,垂头丧气,收拾包袱回家收拾包袱回家 C 理解为理解为吉兆吉兆意气风发,意气风发,考取探花考取探花A40 41 目标调整:适中42 各种活动都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存在一个最佳唤醒水平,佳唤醒水平,它随任务性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质的不同而变化。变化。叶克斯-多德森定律43 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我准备的这么充分,一定没问题!”44 深呼吸调控深呼吸调控n让学生站定,双肩下垂,闭上双让学生站定,双肩下垂,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
21、;n辅导教师给予指示语,辅导教师给予指示语,“一呼,一呼,一吸,一呼,一吸一吸,一呼,一吸”或或“深深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2)考前情绪调整)考前情绪调整45 运动消除法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不良情绪的天然良药是不良情绪的天然良药p学生以脑力活动为主,而学生以脑力活动为主,而适当的运动是消除大脑疲劳适当的运动是消除大脑疲劳的有效方法。的有效方法。p1周周3天,每天天,每天30分钟,例分钟,例如快走、游泳是好运动如快走、游泳是好运动。46 合理情绪宣泄n聊天法:倾诉聊天法:倾诉n诉诸文字诉诸文字n哭笑法哭笑法n书
22、面释放法书面释放法47 睡眠消除法睡眠消除法n事实证明,很多临考学生的“考试焦虑”是由于学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引起的。48 兴趣消除法兴趣消除法n人们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整个身心都会投入进去,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什么忧愁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49 食疗法食疗法n增加身体营养的方法p设法增加适量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时还要补充大脑所需的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50 o不同节奏的音乐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节不同节奏的音乐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节律发生良性的变化。律发生良性的变化。n圣洁、高贵的音乐:净化灵魂、境界开阔;圣洁、高贵的音乐:净化灵
23、魂、境界开阔;n速度较缓的音乐:给人以安全感、舒适感;速度较缓的音乐:给人以安全感、舒适感;n清澈、高雅、透明的古典音乐:可以增进人们清澈、高雅、透明的古典音乐:可以增进人们的记忆力、注意力。的记忆力、注意力。音乐放松法音乐放松法51 (3)行为调整o考前准备考前准备n认真复习认真复习n劳逸结合劳逸结合n物品准备物品准备o系统脱敏训练系统脱敏训练o考试技巧掌握考试技巧掌握n注意答题要求注意答题要求n仔细审题仔细审题n由易到难顺序由易到难顺序n时间分配得当时间分配得当n卷面保持干净卷面保持干净n认真核查认真核查52 (二)人际心理问题之一(二)人际心理问题之一53 1、什么是逆反心理o逆反心理,
24、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是指人们彼此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状态。54 2、表现55 超限逆反o学生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学生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如果过度,对个体是一种压力甚至是伤害。如果过度,对个体是一种压力甚至是伤害。个体就会采取措施逃避刺激。个体就会采取措施逃避刺激。o每天山珍海味令人倒胃口;父母整天的喋喋每天山珍海味令人倒胃口;父母整天的喋喋不休也会让子女不胜其烦。不休也会让子女不胜其烦。56 情境逆反o在在特定的机会、场
25、合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处于一种不同,学生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家长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家长不顾及不顾及孩子当时所处的情境孩子当时所处的情境,就会使孩子对家长,就会使孩子对家长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这就是情境逆反。来可以接受的东西,这就是情境逆反。57 信度逆反o教师家长的所作所为随时随地都受到孩子教师家长的所作所为随时随地都受到孩子的监督,倘若教师家长本人的行为举止与的监督,倘若教师家长本人的行为举止与他平时所作的宣传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孩他平时所作的宣传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孩子对家长教师的不信任态度,这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