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与相互关系概述课件1.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与相互关系概述课件1.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创新 主要内容 相互关系 概述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第三三讲:讲:企企业业创创新新的的v1 1、企业创新的内容、企业创新的内容v2 2、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和基础v3 3、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织保障、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织保障v4 4、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物质条件、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物质条件v5 5、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的关系、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的关系v6 6、我国企业当前最需要的是制度创新、我国企业当前最需要的是制度创新v7 7、企业创新的效应、企业创新的效应v(1 1)制度创新)制度创新v(2 2)技术创新)技术
2、创新v(3 3)管理创新)管理创新v(1 1)制度创新)制度创新v 所谓制度就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划和程所谓制度就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划和程序,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效用最大化的团体和个人序,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效用最大化的团体和个人行为。因此,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人类相互影行为。因此,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响的框架。v 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企业制度安排来代替原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企业制度安排来代替原来的企业制度,以适应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或新特点。来的企业制度,以适应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或新特点。v 制度创新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创新,它涉制度创新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创新,它涉及到为了
3、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而设计及到为了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而设计的一整套利益机制。的一整套利益机制。v(2 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引入,这种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引入,这种新方法可以是建立在一种新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新方法可以是建立在一种新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以获利为目的经营某种商品的新方法,还也可以是以获利为目的经营某种商品的新方法,还可以是工艺上的创新。可以是工艺上的创新。所谓新的生产方式,具体地是指企业中从投入所谓新的生产方式,具体地是指企业中从投入品到产出品的整个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品到产出品的整个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革命革命性
4、性”的变化或称为的变化或称为“突变突变”。v(3 3)管理创新)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它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人力、物力、它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人力、物力、技术)和各项职能(包括生产、市场等)在质和量技术)和各项职能(包括生产、市场等)在质和量上作出新的变化或组合,以创造处一种新的更有效上作出新的变化或组合,以创造处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的资源整合范式。管理创
5、新包括: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方法的创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引管理方法的创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入一种新的办法)入一种新的办法)管理工具的创新(比如电话、传真、个人电管理工具的创新(比如电话、传真、个人电脑等)脑等)管理模式的创新(如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如人力资源管理模式)v 在过去的一百年,西方的平均生产增长率在过去的一百年,西方的平均生产增长率一般为一般为3%3%左右左右略高于人口的增长率,这略高于人口的增长率,这种持续的增长使产出和社会财富成倍增加。种持续的增长使产出和社会财富成倍增加。v 为什么西方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保为什么西方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保持了持久而
6、稳固的联系?持了持久而稳固的联系?v 西方的历史表明,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前西方的历史表明,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为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创新试验提供一个提是为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创新试验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合适的环境。v 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但这些创新活动的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但这些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以企业家为核心的全体员工。主体,是以企业家为核心的全体员工。v 制度创新应该先行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应该先行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创新的主体提供一种将个人利益和企业目为创新的主体提供一种将个人利益和企业目标相结合的制度
7、安排,使企业的各个利益相标相结合的制度安排,使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如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者如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等能在这种安排下得到相应的利益,普通员工等能在这种安排下得到相应的利益,从而拥有追求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从而拥有追求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v 管理创新是一种创造新的资源整合范式管理创新是一种创造新的资源整合范式的动态性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形成有的动态性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形成有效、科学的管理,它同技术一起构成现代企效、科学的管理,它同技术一起构成现代企业中不可缺少的投入组合。业中不可缺少的投入组合。v(1)通过管理创新可以使企业内部
8、的权力机构、)通过管理创新可以使企业内部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及生产者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及生产者之间明确的相互激励和制衡关系,形成科学的领导之间明确的相互激励和制衡关系,形成科学的领导机制和决策程序,从而确立技术创新的决策与激励机制和决策程序,从而确立技术创新的决策与激励机制。机制。v(2)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 市场成功市场成功 创新扩散的完整过程,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受技创新扩散的完整过程,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受技术创新主体能力、行为方式等因素影响,通过管理术创新主体能力、行为方式等因素影响,通过管理创新可以降低这种不
9、确定性,有助于技术创新的成创新可以降低这种不确定性,有助于技术创新的成功。功。v(1)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物质条件。)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物质条件。通过技术创新过程使管理技术得以创新,直接促通过技术创新过程使管理技术得以创新,直接促进管理办法、手段的创新。比如价值工程、网络技进管理办法、手段的创新。比如价值工程、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术、信息技术的运用。v(2)技术创新还是推动进一步的制度创新的物质)技术创新还是推动进一步的制度创新的物质条件。条件。v每当技术创新发展到一定的台阶,它就会要求制度每当技术创新发展到一定的台阶,它就会要求制度做出一定的响应,推动新一轮创新的形成。做出一定的响应
10、,推动新一轮创新的形成。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v制度创新是激励机制,使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制度创新是激励机制,使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础。v技术创新技术保障机制,是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技术创新技术保障机制,是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物质条件。物质条件。v管理创新是能力保障机制,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是能力保障机制,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织保证。的组织保证。v三者构成相互支撑的三角关系,形成稳定的金字塔三者构成相互支撑的三角关系,形成稳定的金字塔结构,不可或缺。结构,不可或缺。v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前提条件,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和
11、技术创新的基础、前提条件,是金字塔之底。是金字塔之底。“制度重于技术制度重于技术”。v市场经济下,是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经济下,是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企业。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企业。v我国国有企业距离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定的差我国国有企业距离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定的差距。距。v民营企业经过近民营企业经过近30年发展,也到了关键时期。年发展,也到了关键时期。v我国企业当前最迫切的是进行制度创新我国企业当前最迫切的是进行制度创新v(1)企业创新的扩散效应)企业创新的扩散效应 率先创新者的短期超额利润,驱动众多的模仿率先创新者的短期超额利润,驱动众多的模仿者进入创新产业,引起
12、企业创新的扩散。者进入创新产业,引起企业创新的扩散。(2)企业创新的群聚效应)企业创新的群聚效应 大规模的企业创新发生在市场竞争压力很大的大规模的企业创新发生在市场竞争压力很大的经济萧条期,使产业经济萧条期,使产业“突变突变”的大面积发生和的大面积发生和“突突变变”结果迅速扩散的结果。结果迅速扩散的结果。v(3)企业创新的加速效应)企业创新的加速效应 人类科学知识人类科学知识19世纪每世纪每50年增加一年增加一倍,倍,20世纪中叶每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一倍,年增加一倍,70年年代每代每5年增加一倍,现在已经使每年增加一倍,现在已经使每2年增年增加一倍。加一倍。(4)企业创新的迭代效应)企业创新
13、的迭代效应 任何一种创新都难以永久地保持竞任何一种创新都难以永久地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的创新。(创新无止境)争优势,必须不断的创新。(创新无止境)v问题:以英特尔公司为例,通过相关资料,问题:以英特尔公司为例,通过相关资料,指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英特指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英特尔公司发展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三种创尔公司发展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三种创新之间的关系在英特尔公司成功过程中的体新之间的关系在英特尔公司成功过程中的体现。现。v1 1、企业制度的概念和内容、企业制度的概念和内容v2 2、企业制度的历史演变、企业制度的历史演变v3 3、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v
14、 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和程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和程序,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效用最大化的团体序,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效用最大化的团体和个人行为。和个人行为。v 企业制度是企业这一特定范围内的各种企业制度是企业这一特定范围内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的集合,它旨在约束企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的集合,它旨在约束企业及其成员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业及其成员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v(1)企业制度的概念)企业制度的概念v(2)企业制度的内容)企业制度的内容v(1)企业制度的概念)企业制度的概念v 广义的企业制度包括从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到企广义的企业制度包括从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
15、等各个方面。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v 狭义的企业制度为所有者之间、所有者和经营者狭义的企业制度为所有者之间、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系列规则的集合。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系列规则的集合。v 企业制度的形成有其现实的基础,其物质载体是企业制度的形成有其现实的基础,其物质载体是企业组织。企业组织。v 制度创新,就是改变原有的企业制度,制度创新,就是改变原有的企业制度,塑造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塑造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新的微观基础,建立起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新的微观基础,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6、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企业制度。v 制度创新,意味着对原有企业制度的否制度创新,意味着对原有企业制度的否定,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定,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v(2)企业制度的内容)企业制度的内容v产权制度产权制度v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v(1)古典企业制度)古典企业制度独资业主制独资业主制v(2)企业制度的发展)企业制度的发展合伙人制合伙人制v(3)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公司制股份公司制v(1)制度的稳定和变迁)制度的稳定和变迁v(2)制度变迁的主体与动力)制度变迁的主体与动力v(3)制度变迁的方式)制度变迁的方式v(4)制度变迁的周期)制度变迁的周期v(5)制度变迁效率的评价)制度
17、变迁效率的评价v 以产权制度变迁为核心的制度变迁理论以产权制度变迁为核心的制度变迁理论较多地引入了微观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较多地引入了微观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v 制度均衡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制度均衡有三个层面的含义:v(1)单项制度的供求均衡与非均衡)单项制度的供求均衡与非均衡v(2)制度的结构性均衡与非均衡)制度的结构性均衡与非均衡v(3)制度从利益和力量对比上体现出来的均)制度从利益和力量对比上体现出来的均衡与非均衡。衡与非均衡。(1)制制度度的的v制度稳定的条件:制度稳定的条件:v1、制度的供给正好等于制度的需求、制度的供给正好等于制度的需求v2、同一空间上并存的各种制度彼此协调、互、
18、同一空间上并存的各种制度彼此协调、互补,而且暂时不需要增加新制度。补,而且暂时不需要增加新制度。v3、在特定制度或制度结构下,人们的利益矛、在特定制度或制度结构下,人们的利益矛盾处于缓和状态,相互的力量对比处于势均盾处于缓和状态,相互的力量对比处于势均力敌状态。力敌状态。v制度变迁可能发生的形式有:制度变迁可能发生的形式有:v(1 1)原有的各种制度仍然保存,再产生出新制度来。)原有的各种制度仍然保存,再产生出新制度来。v(2 2)原来的制度演变成新的制度。)原来的制度演变成新的制度。v(3 3)原有制度结构中的某些制度因失去存在意义而消亡,)原有制度结构中的某些制度因失去存在意义而消亡,这种
19、情况也会使制度结构发生变迁。这种情况也会使制度结构发生变迁。v(4 4)原有制度结构中,制度的性质、种类不变,但各自的)原有制度结构中,制度的性质、种类不变,但各自的相对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制度结构发生变迁。相对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制度结构发生变迁。v 制度变迁的主体可以是国家(政府),制度变迁的主体可以是国家(政府),可以是一个阶段、阶层,也可以是一个团体、可以是一个阶段、阶层,也可以是一个团体、企业或别的组织,乃至个人。企业或别的组织,乃至个人。v 制度变迁总是由某些力量推动着前进的,制度变迁总是由某些力量推动着前进的,这些力量便是制度变迁的动力。这些力量便是制度变迁的动力。(3)制制
20、度度v1、渐进式变迁与突进式变迁、渐进式变迁与突进式变迁v2、主动式变迁与被动式变迁、主动式变迁与被动式变迁v3、单项变迁与整体变迁、单项变迁与整体变迁v4、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4)制制度度v制度变迁的一个周期就是一次制度变迁的全过程。制度变迁的一个周期就是一次制度变迁的全过程。v分为分为6个阶段:个阶段:v1、制度变迁的启动、制度变迁的启动v2、组织变迁集团、组织变迁集团v3、确定变迁目标、确定变迁目标v4、设计和选择变迁方案、设计和选择变迁方案v5、实施变迁、实施变迁v6、检验、完善新制度、检验、完善新制度(5)制制度度变变v微观效率评价微观效率评价收益评价收益
21、评价v宏观效率评价宏观效率评价总成本和总收益总成本和总收益第第五五讲讲v1 1、产权与所有权、产权与所有权v2 2、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v3 3、产权的性质、产权的性质v4 4、产权的权能和基本功能、产权的权能和基本功能v5 5、交易费用和产权安排的效率、交易费用和产权安排的效率1 1、产产权权v在英文中,所有权(在英文中,所有权(ownershipownership)是以单数形)是以单数形式出现的,而产权(式出现的,而产权(property rightsproperty rights)是以)是以复数形式出现。复数形式出现。v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完备的产权通产权不是一种
22、而是一组权利,完备的产权通常包括归属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常包括归属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v所有权通常指归属权,它决定其他三项产权,所有权通常指归属权,它决定其他三项产权,但不能取代或包含它们。但不能取代或包含它们。2 2、产产权权主主体体v(1 1)产权主体)产权主体 享有或拥有财产所有权、或具有享有所享有或拥有财产所有权、或具有享有所有权某一项权能以及享有与所有权有关的财有权某一项权能以及享有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的人(自然人、法人)、单位、组织产权利的人(自然人、法人)、单位、组织和国家,被称为产权主体。和国家,被称为产权主体。v(2 2)产权客体)产权客体 产权客体系指产权
23、权能所向的标的,是产产权客体系指产权权能所向的标的,是产权主体可以控制和支配或享用的具有文化、权主体可以控制和支配或享用的具有文化、科学和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以及各类无形资科学和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以及各类无形资产。产。一切能够供人类使用或实际已成为人类一切能够供人类使用或实际已成为人类享用的物质都可以成为产权客体。享用的物质都可以成为产权客体。3 3、产产权权v(1)排他性)排他性v(2)有限性)有限性v(3)可交易性)可交易性v(4)可分解性)可分解性v(5)行为性)行为性v(1)排他性)排他性 人与人之间对财产的权利实际上构成竞争,人与人之间对财产的权利实际上构成竞争,对特定财产的特定权利只
24、能有一个主体,是对特定财产的特定权利只能有一个主体,是甲的,就不是乙的。一个主体自然要阻止别甲的,就不是乙的。一个主体自然要阻止别的主体进入特定财产权利的领域,保护特定的主体进入特定财产权利的领域,保护特定的财产权利。这就是产权的排他性。的财产权利。这就是产权的排他性。v(2)有限性)有限性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任何产权与别的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任何产权与别的产权之间,必须有清晰的界限;产权之间,必须有清晰的界限;二是指任何产权必须有限度。二是指任何产权必须有限度。v(3)可交易性)可交易性 产权的交易是产权在不同的主体之间的转手和让渡。产权的交易是产权在不同的主体之间的转手和让渡。(
25、4)可分解性)可分解性 对特定财产的各项产权可以分属于不同主体的性质。对特定财产的各项产权可以分属于不同主体的性质。例如:土地的狭义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可以分例如:土地的狭义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可以分解开来,分属于不同的主体。解开来,分属于不同的主体。v(5)行为性)行为性 指产权主体在财产权利的界区内有权做指产权主体在财产权利的界区内有权做什么,有权阻止别人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等什么,有权阻止别人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等性质。性质。一般来说,每个主体的产权行为都有:一般来说,每个主体的产权行为都有:保护行为、排他行为、内部管理行为、处置保护行为、排他行为、内部管理行为、处置行为等。行为等。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