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三章)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三章)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人力资源 统计学 第三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概念与分类概念分类配置与利用概述意义劳动时间配置意义非劳动时间配置意义目标与任务非劳动时间、自由支配时间越多,社会进步程度越高、水产力水平越高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劳动时间利用程度分析 基本分析指标: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劳动时间利用率损益与利用潜力分析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分析4利用的损益分析(4)加班加点分析指标:加班加点强度、加班加点比重非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非劳动时间基本分类必须支付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劳动时间分配统计的目的4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略)劳动时间构成日历时间制度公休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出勤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
2、停工时间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全部实际劳动时间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一节 时间配置与利用概述一、时间配置的概念与分类 P47 1、时间配置:是指人们在一天(24小时)的时间里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料理家务和娱乐等活动所消耗的时间分配比例。2、时间的单位:秒、小时、日、周、月、季、年等,一天24小时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3、时间配置影响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社会生活习惯、传统风俗、道德信仰。4、基本分类P48 1)劳动时间:企业劳动者在单位从事生产与管理等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是衡量劳动量的尺度。一个日工:劳动者参与一个轮班的劳动时间;一个工时:劳动者参与一个小时的劳动时间,使用“工时”作为
3、劳动计量单位比“日工”精确。劳动时间包括停工被利用时间、工间操作时间,不包括上下班路途时间和午休时间。2)非劳动时间:是劳动时间之外的所有时间。一般及计量单位为“分钟”。二、时间配置与利用的意义 P49-P50 1、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分析的意义 1)可以了解我国企业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是否合理;2)观察企业劳动时间利用程度与效果是否达标;3)发现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中的浪费现象,找出其中原因;4)发现和总结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的宝贵经验,更好利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社会发展。时间配置劳动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加班加点时间非劳动时间必须支付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一节 时间配
4、置与利用概述 2、非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分析的意义 P49 1)非劳动时间越长,表明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2)自由支配的时间越长,表明社会发展层次越高。3)劳动者非劳动时间越多,尤其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表明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越高。4)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 1、劳动时间的构成 P51 劳动时间包括:日历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制度公休时间、出勤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时间、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全部时间劳动时间九大指标。日历时间制度公休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实际公休时间加班加点时间出勤时间缺勤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停
5、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停工损失时间全部实际劳动时间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P51-53 1)日历时间:在 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uqanbu可能劳动时间,反映劳动时间构成最基本的数据,是生产工人劳动时间的自然极限。计量单位包括日历工日数日历工时数。计算公式:2)制度公休时间:是指报告期内国家(企业)制度规定员工休息的节日、假日的时间总和。我国法定公休日包括每周六、周日有104天,加上春节、国庆、五一、清明、端午、中秋等10天,共计114天。制度公休时间分为实际公休时间和加班加点时间,加班加点时间计入全部实际工作时间。加班满一个轮班计入
6、加班工日时间,未满的作为加点工时。计算单位:制度公休工日数、制度公休工时数。计算公式:报告期平均人数报告期日历工日日历工日制度劳动日长度报告期平均人数报告期日历工日日历工时制度劳动日长度报告期日历工日日历工时制度公休工日数报告期平均人数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劳动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制度公休工日 制度劳动日长度制度劳动工日数报告期平均人数制度公休工时实际公休工日数-制度公休工日数加班加点工日 加点工时数制度劳动日长度加班工日数加班加点工时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 3)制度劳动时间:按照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应该出勤上班劳动的时间。反映出最大可能利用
7、的劳动时间,计量单位:制度劳动工日、制度劳动工时。计算公式:4)出勤时间:是指规定的制度劳动时间内实际上班的时间。一般指报告期内制度劳动日实际上班人数的累计。计量单位:出勤工日、出勤公司。实际操作中,只要员工上班,都按一个出勤日计算。制度公休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制度劳动工日 缺勤工日出勤工日制度劳动工日数报告期平均人数制度劳动工日制度劳动日长度制度劳动工日数报告期平均人数制度劳动工时制度公休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制度劳动工时 缺勤工日-制度劳动工日出勤工日 缺勤工时-制度劳动工时出勤工时 制度劳动日长度出勤工日出勤工时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
8、5)缺勤时间:是指企业员工按照制度应该到班参加工作,但为参加工作的时间。凡缺勤满一个轮班的为全日缺勤,按照缺勤日算,不足一个轮班的,按缺勤工时计算,缺勤工时不能换算成缺勤工日。计算公式 6)非生产时间:是制度劳动时间里,没有从事企业劳动的时间,如参加会议等。计量单位:非生产工日、非生产工时。缺勤工日数报告期平均人数缺勤工日出勤工日数-制度劳动工日数缺勤工日 非全日缺勤工时数制度劳动日长度缺勤工日数缺勤工时出勤工时数-制度劳动工时数缺勤工时 非上产活动的人数之和报告期内所有全日从事非生产工日 产工时制度劳动日长度)非生非生产工日非生产工时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
9、、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 7)停工时间:分为停工被利用时间、停工损失时间。是出勤时间内未从事生产工作而浪费的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是指停工后被调做非本职工作或其他非生产性活动所占用的而时间。计算单位:停工工日、停工工时。计算公式 8)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是指员工在制度规定劳动时间内实际从事生产或工作的时间,是劳动时间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计算单位: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日、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计算公式:停工被利用工日停工工日-非生产工日-缺勤工日-制度劳动工日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日工日中停工工日之和报告期内所有员工出勤停工工日 非全日停工工时制度劳动日长度停工工日停工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日停工工日-非
10、生产工日-出勤工日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缺勤工时-制度劳动工时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日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出勤工时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 9)全部实际劳动时间:是指员工在报告期内实际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它能精确反映员工实际用于生产活动上劳动时间的总量,包括制度内实际劳动工作日数和制度公休日的加班工日数。计算公式 10)劳动时间的核算(重点)P54 (1)以工日为单位的时间计算【例 3.1】某企业2000年3月份(31天)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8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