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创伤与心理健康-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童年创伤与心理健康-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童年 创伤 心理健康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童年创伤与心理健康童年创伤的界定童年创伤的界定 童年的经历对人的一生将会产生最长久的影响,童年精神创伤则可能对青春期和成年期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所谓童年精神创伤,是指一种急性的外来打击或一系列打击,这类打击可引起明显的精神活动改变,使受打击者改变他们过去正常的防御机制,或使他们处于一种无助状态。2 这类打击出现在儿童的外部世界,一旦打击产生,儿童的内部世界可出现一系列变化。由于心理状态不同,儿童在受到精神创伤后的反应也不一样。童年精神创伤可导致思维受压抑、睡眠障碍、攻击行为、退缩、对外部世界的恐惧、故意回避、惊恐、易激惹及过度警觉等。3特征表现特征表现(1)形象化很强的重复出现的回忆;(2)重
2、复行为;(3)对创伤的特殊恐惧;(4)改变对生活和未来的态度。形象化很强的重复出现的回忆、重复感受的一个恐怖事件或一系列事件是儿童期经历外部刺激的一个重要的常见特征。4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定义 过去研究者通常以两种视角对心理健康概念的进行界定:1、人本主义心理学:即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主要是看其是否具备抗拒挫折的能力,可以应对环境变化的良好心理素质,没有明显波动的心理状态,并且从容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较好地开发个体的创新和潜在能力,使自我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等等。2、精神临床医学: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主张,为了便于临床进行操作,心理健康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有无心理疾病,心理功能是否能正常运行。5 现
3、代研究者们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经过不断地研讨和探索,基本上心理健康的定义上达成一些共识:即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能够在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然地使个体的心理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之下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平和,并且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对水平,逐渐地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6 李雪平(2004)在综合分析了中外心理学家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及评析价标准的各种论述与研究后,总结和归纳出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七个因素: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状态;稳定的情绪;正常的智力发展水平;积极的自我接纳态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明确的人生目标。7心理创伤心理创伤 心理
4、创伤是指患者经历、目睹、或面对一个或多个事件,它涉及到死亡或死亡威胁或严重损伤,或危及自己或他人身体的完整性。患者有强烈的害怕、无助感或恐惧反应。普通人群中,40%70%的人至少经历1次显著的心理创伤。心理创伤会给个体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特别是早期经历的多次、长期的心理创伤。89心理创伤产生的负面影响 易被激怒或对他人怀有敌意 易吸毒 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易出现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在内的各种人格障碍。10 早期经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都与早期经历有着直接和紧密的关系。一项关于大学
5、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中,包括强制性神经症、适应障碍、社交恐惧,甚至学习问题等,都有一部分人的问题与早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11 神经心理学家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儿童早期经历极大地影响着脑部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即人类大脑的实际结构是由早期经历而不仅仅是由遗传决定的。一个在充满鼓励和赞赏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当然要比在充满否定和批评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更有自信,而且更懂得欣赏和宽容他人。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的客客体关系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12 客体关系客体关系,指我们心理中内化的“我与重要亲人的关系”。我是主体,而重要的亲人是客体,这个关系就被称为客体关系。一般
6、而言,最重要的客体就是父母,而这个客体关系,主要是指一个人内化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它基本在一个人5岁前完成。每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发展出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措施。成熟的、强大的 不成熟的、脆弱的13 弗洛伊德:被压抑在心理底层的潜意识中的童年痛苦经历,通常会通过梦境或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偶然情形下,如果有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出现在意识层面,就可以片断地、不成规律地、改装地表现在日常记忆中。庆幸的是,我们的意识和经验决不容许这些童年经历“肆无忌惮”地表现出来,因此,它们只能零碎地、不完整地表现出来。当你了解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去坦然回忆或面对曾经令人痛苦或恐惧的童年往事。14童年期创伤童年期创伤
7、 童年期创伤作为早年经历的生活事件,对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与成人期的精神、心理疾病密切相关。15 一项对2690名服刑人员运用人格障碍问卷(PDQ)进行人格障碍筛查,对其中182名反社会人格障碍筛查阳性者运用个性障碍访谈(PDI)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人际关系指数(IRI)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4个维度共情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服刑人员报告童年期遭受性虐待阳性率最高(47.10%),其次为躯体忽视(39.10%),情感忽视(23.4%),躯体虐待(14.20%),情感虐待最低(11.4%)。16 童年创伤经历高分组在各型人格障碍上得分均明显高于低分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童年期创伤经历对自身体验的
8、困扰和观点采择有明显影响。结论:童年创伤经历对共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明显影响,并对人格障碍的形成有明显影响。共情缺陷在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7 有过儿童期虐待经历者的犯罪风险将提高50%,多见于儿童期杀人犯和青春期杀人犯,死刑犯和成年杀人犯许多犯人患有复合型PTSD。同时,这些受害者也容易走向冲动性犯罪。国外的研究发现曾经有过被虐待经历的儿童中85%最终在成人期表现为反社会行为,包括卷入暴力犯罪。18 有研究表明,创伤改变基于边缘系统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前者过度兴奋,后者过度抑制。这种效应不仅是即时的,而且会长期存在。杏仁核、前带状回和脑岛边缘结构在出生后1年发生的前
9、依恋体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这一关键期所发生的创伤会影响到边缘系统的成熟。19 婴儿早期所遭受的杏仁核的损伤,会对成人后的社会(人际)关系和情绪性(emotionality)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儿童期受虐待的儿童,其前扣带回皮层的代谢都出现明显异常这些大脑功能的损害,会导致人所具有的将别人表达的感受与自己亲身的经历比较以理解别人现在在经历什么的能力,即共情能力的损害。20 随着对童年时期的被虐待、被忽视等创伤经历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童年创伤经历对成年后的心理健康起着显著的负性作用的结论。而且人们对创伤的认识和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躯体虐待,其他童年创伤的内容如孩子所经历的情感方面的伤害
10、和被忽视体验等也日益受关注且已被证明与各种心理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21 国内外目前研究较多的童年创伤经历对人格障碍的影响主要涉及的是B组人格障碍组人格障碍 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反社会型 Herman等调查发现81%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有童年被虐待史,其中71%是躯体虐待、67%是性虐待。22 Mary等研究认为童年被虐待经历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Johnson等在历时近20年的纵向研究中发现,童年创伤经历和多种人格障碍相关,其中童年的被忽视与成年后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有相关性。对于其他类型人格障碍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系也陆续有人报道,但目前对各种人格障碍因子和童年创伤经历因子进行全面分析的
展开阅读全文